今天要大家安利一部蒼老師的電影——《復仇者之死》。
嗯,它是一部三級片。
蒼井空+三級片,這兩者之間能擦出什麼火花?
這兩個噱頭加在一起,不少人會嘿嘿一笑。
《復仇者之死》
趕緊把奇怪的念頭掐死,這部三級片主題嚴肅而莊重。
它入圍過不少重要獎項,包括臺灣金馬獎。
最神奇的還是它拿到過一個看上去毫無關係的獎項——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具文本哲學獎」。
這個獎是針對劇本頒發的。
豆瓣7.0,說明蒼老師並不是噱頭。
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
但是電影的英文名,偏偏加了一行小字——A Love Story。
一個愛情故事。
故事開場,就是高能場景。
警察們在河邊發現了一袋散發著惡臭的東西,打開後,髒水混著嬰兒的屍體湧了出來。
畫面一轉,一個女人橫屍家中,肚子裡的孩子被剖了出來,她的丈夫也不知所蹤。
第一起兇殺案,就這麼發生了。
之後,還沒過多久就又來了一起。
這次,電影直接把兇手的面目展露在了觀眾面前。
陳杰闖進家中,殺死了懷孕的女人,溺死了她丈夫。
緊接著,剖屍取孩,手法十分殘忍。
陳杰被抓,揭開了死者的身份。
兩名死者的共同點:孕婦,警察的妻子。
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負責本案的警長,謝夫的手下。
(右:謝夫)
審訊室裡,謝夫和同事為了問出失蹤同事的下落,不擇手段——
鋼錐插耳,圖釘滾臉,任謝夫拳打腳踢,陳杰只有一句回答:
我不是第一次給你們冤枉了。
原來陳杰是一個在包子店打工的普通青年,有個長相甜美的女朋友。
名叫張穎,但她患有智力有缺陷,一直和婆婆生活在一起。
雖然張穎患有智力缺陷,但是陳杰不介意,他愛她,愛她的方式也很簡單,每天給她包她最愛吃的包子,生活上還會幫助她。
久而久之,張穎也對他產生了好感。
張穎一直和婆婆相依為命,但是歲月不饒人,婆婆撒手人寰留下張穎一個人,好在她遇到了陳杰。
相愛的兩人,原本以為會幸福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平凡的過日子。
但沒想到的是,飛來橫禍。
一天晚上,陳杰和張穎到鄰居家裡借住。
鄰居平時靠拉皮條為生,在家裡接客人也是常事。
這晚,鄰居剛好有事出去,陳杰怕張穎餓了,跑到樓下店裡給她做吃的。
兩人都不在,留下了張穎一個人在家。
這時,一個警察闖了進來,以為張穎是妓女,二話不說就要掏錢買服務。
張穎不肯,對方立馬惱了。
所幸,陳杰及時趕到,打暈警察,救走了張穎。
不知道對方身份的兩人,來到了警局報案,沒想到卻引發了更嚴重的事。
警察醒了之後趕回警局,碰巧遇到了兩人。
施暴者竟然走進了警察局,走到了辦公桌上。
原來他是這裡的警察——方才沒有的得手的警察。
此刻在審訊室裡他夥同另一個警察強暴了張穎,其他的警察竟然視而不理。
更可恨的是,警察們還反咬一口,誣告陳杰襲警,把他送進了監獄,監禁六個月。
還恐嚇張穎如果敢說出真相就把她男友關到死。
這天晚上發生的事,埋下了日後的禍根。
入獄的那一刻,陳杰就下定決心殺掉這五個警察。
六個月的牢獄生活過去了,張穎在監獄門口笑著等候著陳杰,給陳杰做了一桌子飯菜,陳杰兩眼含情的看著她。
然而,復仇的想法從來沒有消失,他找到了那五人,製造了開場的兩起剖殺案。
故事銜接到影片開始的2起殺人案,他巧妙的奪過警察的嫌疑,進而尋找到其他三人。
陳杰把目標引到空曠的草地,又解決掉一個。
然後走到加油站,突襲了另一個警察,用加油管勒住警察,澆上汽油,開槍射爆了他。
還剩最後一個人,就要完成復仇任務了,但是經歷了兩場打鬥的陳杰,此刻已經精疲力盡。
最終不敵對手,被最後一位警察射殺。
五年之後,杜哥搖身一變成了靈修院的院長,向迷途的孩子播種信仰、希望和愛。
他談起陳杰:
而僥倖活下來的陳杰仍舊沒有放棄,他找到了C。
在教堂裡,當著孩子們的面,他動了手,終於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復仇。
然而,在他完成復仇的同時,另一顆仇恨的種子卻埋下了。
孩子們失去了院長,傷心之下,對他起了殺意。
他們一哄而上,開槍打死了陳杰。
這部電影拋去蒼老師的話題,算是一部十三禁的影片,畫面凌厲,不僅場面血腥暴力,還充斥著大段女主角被強暴的鏡頭。
上映的時候,就被譽為比《告白》更黑暗的電影。
拋去這些影片元素不說,其內涵和本質也是值得思考的:
小人物在公權下的無奈,被傷害被誣陷被不公平對待,在法律無法制裁的情況下,只能通過自己的復仇來解決。
雖然主角採用以暴制暴這種不倡導的方法,但觀眾看的很爽。
人生在世,因果循環,人都得為自己種下的惡果買單,所有仇恨都會有一個出口。
觀影指南:
觀影指南:想看這部影片的朋友
關注後回復《復仇者之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