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謝震廷的時候,我並不認識他
舞臺上的他瘦瘦小小的,帶著眼鏡和帽子
很斯文
臺上有三個人:貝斯手、鼓手和抱著吉他的主唱
「謝震廷和他的樂隊」 介紹裡這樣講。。
那是我第一次聽謝震廷唱歌
很幸運,第一次就是聽現場。
「以後可以多來開演唱會嗎?」
「好。」他眼睛裡有星星,「謝謝大家。」
音樂才子謝震廷
謝震廷
謝震廷,1993年10月10日出生於臺灣省臺中市,中國臺灣流行樂男歌手。
2016年1月8日,謝震廷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查理 PROGRESS REPORTS》(下稱《查理》),收錄了包括《溼了分寸》、《死地活賴》等在內的10首歌曲;5月13日,謝震廷憑藉專輯《查理 PROGRESS REPORTS》入圍臺灣第27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新人獎,憑藉單曲《燈光》入圍最佳單曲製作人獎;6月25日,憑藉專輯《查理 PROGRESS REPORTS》獲得「第27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
2018年12月20日,謝震廷推出第2張個人音樂專輯《愛麗絲 Where Are We Going ?》,收錄了包括《夢遊先進》、《塑料花》等在內的10首歌曲,該專輯被《南方都市報》評為年度十大華語唱片。
2019年5月,謝震廷憑藉專輯《愛麗絲 Where Are We Going ?》及單曲《愛麗絲》分別入圍第30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而專輯《愛麗絲 Where Are We Going ?》則入圍了最佳國語專輯獎 。(摘自百度百科,作者略加整理)
數據顯示,謝震廷的優秀才華肉眼可見。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解讀的,就是謝震廷於去年年末推出的概念專輯《愛麗絲Where Are We Going?》。其中蘊含著製作人本身獨特的曲風與音樂特色——即由自我展開的對世界及生命的深思。謝震廷將個人觀點與自身故事融入歌曲中,看似講述自身的、相對個人化的創作優勢如何引起共鳴的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謝震廷的愛麗絲故事吧。
來自苦痛的領悟 音樂療傷
《愛麗絲Where Are We Going?》專輯封面
「新專輯在苦痛中孕育而生。」
距離《查理》推出已有兩年,這兩年謝震廷遭遇了生命中的種種苦痛與難關。
「其實,我是一名精神疾患者。」那天他說這話的時候,他剛唱過一首《燈光》。那是他寫給摯友的。
「我的朋友一直是一個能把能量帶給身邊每一個人的,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正因為這樣,他自己才逐漸沒有了能量。」
那天台下每一個人都對謝震廷豎起鼓勵的大拇指。
可是再多的同情與震撼也無法證明感同身受。
少年時期遭受校園暴力與家庭暴力、父母離異、摯友因抑鬱離世、自己常年被抑鬱症困擾、去年八月母親罹患癌症、生活窘迫.謝震廷遭受得苦痛遠比想像的要多得多。
「音樂是心靈的良藥。」
謝震廷榮獲金曲獎四項提名
《愛麗絲Where are we going?》(下稱《愛麗絲
》)正是在與生活苦難的對抗和自我掙扎中孕育出的音樂頑石。
2018年夏天母親罹患癌症後,謝震廷將母親接回自己的住處照顧。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謝震廷與母親生疏又僵硬的關係得到緩和。
「這張唱片很大一部分在談家。」謝震廷解釋說。
每個人在聽這張專輯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它同時獻給窗戶外面的陰雨天和晴天。每首歌曲都是輕快活潑的曲風,謝震廷很熱衷於以喜襯悲表達音樂情感。收錄的十首歌曲並不是歡快之歌,相比於一門心思地鑽研悲喜感的界限,倒不如稱之為對世界理性的認識和對自己從前悲愴的審判。
顯然謝震廷在用這張專輯與過去自己的精神世界告別。
這是一種自我救贖,也是一種勇敢的、與外部世界的和解。
謝震廷將母親形象化作專輯中的愛麗絲,表達的僅僅是自己與母親的和解與愛的抒發。
後來,愛麗絲則代表了生活中每一個犧牲自己且擁有無私的愛的人。
這是他從自我出發獻給世界禮物的直接表現與情感表達。
聽歌的感受無需解答,寫歌的人也只是向周遭的痛感拋出疑問:就像《喧鬧》中的六秒停頓,你可以聽見四周所有的環境音。這六秒的珍貴與奇妙之處便在於它是在不同情境下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與聽歌感受。
「你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都會聽到不一樣的'喧鬧'。」
比如睡前你只會從這停頓中聽到自己的心跳,
比如在候機廳會聽到廣播提醒,
比如會在酒館聽到大肚子哥的響亮笑聲和初入社會年輕人的碰杯聲,
再比如你在公交車上聽到的是乘客打卡聲,老年卡或者學生卡或者別的什麼聲音。
不一樣,
從來不一樣。
這僅是專輯裡的一個魅力、一個巧思。更多的,他把它融入在歌詞裡,綻放在聲音中。。
《愛麗絲》的整體魅力就在於——)
你會從輕快活躍的音符裡聽到音樂人的嘆氣、掙扎、幽默與重新來過的積極
像是悲天憫人後的熱愛
是希望與失望的交錯體
今天來主要來聊聊謝震廷第二張專輯中收錄的第一首歌曲——《愛麗絲1993》
愛麗絲1993:愛與包容的外化
「她告訴我 不要哭了
人生本來就苦澀 沒有對錯之分
選擇 你的選擇
不要問值不值得
這都是過程
你 要更快樂
看看你比很多人都幸運了
記得此刻
你還緊握著那 善良和天真」
《愛麗絲1993》MV截圖
謝震廷在採訪中說道:「之前與母親的相處並不是特別好,但因為這次(患病),有點像是因禍得福,因為要去醫院陪伴母親,我必須一肩扛起整個家。」謝震廷少時父母離異,他在原生家庭中所獲取的愛是缺失的。「(與母親)從一開始的彼此很排斥、冷戰,然後到破冰、和解與相擁。從一開始她不願意上臺北到現在可以在臺北住。這一切一切好像……那曾經破碎的家庭(關係)逐漸地修復起來了。」
1993年謝震廷的母親將謝震廷帶來到人世間。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而我們從歌名中也可以很容易地讀出謝震廷對母親的感謝。
轉換思考角度::
《愛麗絲1993》在蘊含了親子關係在愛與包容中的逐漸修復與兒子對母親的依賴與關愛
的同時,也表達了謝震廷在創作過程中對生活裡每一個充滿愛的個體的尊敬與期待。他們都是他心中的愛麗絲。
愛麗絲只是愛與包容的外化,不存在特定於某一個體寫照的表達,也不是一個硬性規定的人物形象。如果說她算一種精神世界的感官體驗,那最好不過了。
筆者認為,謝震廷的單曲皆是從對精神世界的思考與追問而延伸到物質層面的深刻慨嘆。
補充:《查理》和《愛麗絲》源於謝震廷個人所鍾愛的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1966年出版),作為唱片靈感來源,謝震廷也選擇用這兩張專輯向小說作者丹尼爾·凱斯致敬。
北京時間20:05,郊野東西向時間下午3:23,路況良好。
相信音樂才子謝震廷會努力生活,秉持著對音樂的熱愛一直走下去。
祝願他。
也期待他的下一張專輯。
筆者分享一句話:
HA KU NA MA TA TA (哈庫那瑪塔塔)
這是一句古老而神奇的非洲諺語,意思是:「無憂無慮。」
據說可以帶來好運。
筆者把好運帶給謝震廷,帶給閱讀此文章的朋友,也帶給世界上每一位擁有無私的愛的人。
感謝閱讀√ 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