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自8月21日起,登錄全國各家院線,截止到9月6日,累計票房將近24億。《八佰》與同期上映的電影相比,票房已經拉開差距,並且表現出色。
從票房的表現來看,《八佰》已經獲得了成功。作為一部以歷史戰爭為體裁的電影,它有沒有可能創造票房的奇蹟呢?帶著這種疑問和好奇,我和我朋友走進了電影院。
《八佰》劇照
◇場景逼真,具有觀賞性
雖然我不是一個影迷,但是只要有新片上映,而且票房又比較好,我的內心有時候就會躁動起來。《八佰》這部電影到底值不值得觀看,下面我來說說我的個人看法。
可能是因為故事的情節比較簡單,只有一個,堅守四行倉庫,加上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比較短,只有四天四夜,另外故事發生的地點,集中在蘇州河兩岸,所以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比較單一,也比較完整,沒有拖泥帶水,也沒有節外生枝。
電影的場景很逼真,無論是北岸的四行倉庫,還是南岸的街道,都很容易給觀眾帶來一種感覺,那就是八十多年前的上海模樣。我看過不少以舊上海為背景的電影和電視劇,很少有這種被帶入的感覺。劇組對場景的大投入,確實物有所值。
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正在遭受戰火的洗禮,猶如人間地獄;而南岸的街道,戲照唱,錢照賭,生活毫無影響,猶如人間天堂。這種強烈的對比反差,猶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只不過隨著劇情的發展,這種反差才沒有那麼強烈。
南岸街道的布局和布景,都很有時代感。人物的穿著打扮、語言思維和動作表情,也都同樣很有時代感。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或者是小角色,看起來都沒有違和感。
故事從發展到結束,總共分為四部分,也就是四天。
第一天,日軍對國軍進行了多次猛烈的進攻,並且使用了一些卑鄙的手段。第二天,日軍改變策略,採用鋼板陣進攻。第三天,國軍在倉庫樓頂升國旗,遭到了日軍瘋狂的空中掃射。第四天,「八百壯士」按照國軍上級的命令,撤出四行倉庫。
由於四行倉庫距離租界太近,加上有一個內存煤氣五十餘萬方的大罐子,所以日軍的進攻沒有投彈,也沒有使用重炮,而是和國軍短兵相接。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每一天每一次的打仗,場景都很逼真,打得很激烈,也很有觀賞性。
蘇州河南岸
蘇州河
劇場
賭場
◇歷史沉重,無法輕描淡寫
雖然場景很逼真,但是當你結合歷史的真實情況,再結合特派員的說法,你就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說得過分一點,你就會覺得有一些小題大做。
堅守四行倉庫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而那個時候,國軍的大部隊,已經開始陸續從上海西撤,上海已經基本淪陷,也就是說大局已定。「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已經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只剩下象徵意義,撤離上海那是遲早的事情。
在電影中有一幕對話,特派員對謝晉元說:「我坦誠相告,委員長之所以讓你們留守至今,本就是做給西方諸國的一場表演。」堅守四行倉庫,原來是國民政府的一場做秀,目的是為了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由於得不到支持,堅守也就沒有了意義。
堅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八百壯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的英雄事跡,而歷史的事實,以及國民政府的做法,卻讓這部以歷史戰爭為體裁的電影,頓時黯然失色,讓有些觀眾無法對逼真的電影場景,產生歷史的共鳴,以及畫面的震撼。
可能有人會跟我說,這只是一部電影,沒有必要較真,娛樂而已。對於這種說法,我不作評論,但是對於導演來說,他肯定不會這麼想,畢竟它是一部歷史戰爭的電影。只要涉及到歷史,就會涉及到國家情懷,以及愛國情懷,這是必然的事情。
在電影裡面,有很多場景跟愛國情懷有關,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四行倉庫裡,一個大學女老師問謝晉元,堅守四行倉庫的意義是什麼,謝晉元回答「這裡是我們的家」。
既然「這裡是我們的家」,作為一名軍人,或者普通人,當然有責任保護這個國家。但現實卻是,在自己的國土上,被日本人欺負,被日本人蹂躪,這是何等的恥辱!
對我國而言,日本的侵略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當我們的影視作品,在打開那段歷史的時候,無論編劇如何高明,他都無法把它抹掉,或者淡化。
可能有人會跟我說,為什麼有一些人,總是喜歡帶著沉重的枷鎖,去看待日本侵華的歷史事實,而不能像日本和美國一樣,對二戰的歷史採取淡然,或者釋然的態度?
對於二戰,日本是一個侵略國,是一個傷害者,對被它侵略過和蹂躪過的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損失。日本被反法西斯同盟擊敗,那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罪有應得,日本不服也得服。更何況,對於侵略的歷史,在一些日本人的眼裡,他們仍然引以為傲。
對於二戰,美國首先是一個受害者,然後是一個戰勝者。由於是戰勝者,自然而然也就可以高姿態,微笑著面對二戰。更何況,自二戰之後,美國成了最大的受益國,並掌握了世界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到現在依然如此。在一些美國人的眼裡,二戰的歷史可歌可泣。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強大了,藉助某一個事件,對日本蹂躪千百次,我相信有一些人肯定會歡欣雀躍。到那個時候,再回頭看看曾經的日本侵華歷史,我相信有一些人肯定會淡然微笑。不過這種具有報復傾向的心理不可取,也要不得,只能調侃樂一下。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是一個以人為善的民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反擊,我們的國家如此,民族也是如此。
如果你對歷史無感,或者只是想單純地看一場電影,那麼《八佰》這部電影,我認為很值得你去觀看。但如果你對歷史有感,或者對歷史很敏感,那麼《八佰》這部電影,在你看過之後,那些逼真的場景,你可能會不喜歡,甚至有一些反感。
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
劇照
劇照
◇重在人性,多角度刻畫
可能是因為淞滬會戰以慘敗收場,加上國民政府敏感的政治因素,所以在電影《八佰》裡面,「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顯得有一些尷尬,沒有辦法大書特書,也沒有辦法可歌可泣,只能將重點放在一眾小人物的身上,用他們不同的人性表現,來達到電影的目的。
在新兵裡面,表現出彩的是端午、小湖北、老鐵(瓜慫)和老算盤。
端午從膽怯開始,接著激起抗日熱情,甚至阻止老算盤逃跑,最後壯烈犧牲。小湖北從恐懼開始,最後變成勇敢面對。瓜慫幾乎都是貪生怕死,直到最後一個晚上,才扛起槍掩護戰友撤退。老算盤沒有勇氣打仗,只想逃跑保命,最後變成了逃兵。
不但新兵的表現很出彩,而且老兵的表現也同樣很出彩。
藝術家朱勝忠脾氣暴躁,經常對老兵新兵大吼大叫。敢死隊頭目羊拐,由於當兵之前沒有碰過女人,覺得如果戰死了,這一生很遺憾,所以總是想知道女人的滋味,一直纏著瓜慫想得到答案。團附助手上官志標和山東兵齊家銘,表現都不錯。
除了刻畫「八百壯士」的人性之外,普羅大眾的人性也進行了刻畫。
比如不在乎國家和民族,只在乎利益的方記者,經常遊走在日軍和洋人裡面。又比如不關心戰爭,只關心賭場的蓉姐,最後因為弟弟刀子的犧牲改變了心態。還有關心時局的大學教授,從天天憑欄觀望,到最後以有限的行動參與了進來。
在那些普羅大眾的人性裡,有一些語言很值得深思。
比如教授夫人對牌友發牢騷:「一個大男人(老公大學教授),天天只曉得看看看,跟你有啥關係呀,有本事你也拿槍去打日本人呀,你也不敢!」
又比如在毒氣影響到蘇州河南岸之後,民眾四處逃散,路人大喊:「都別跑,倭寇有什麼可怕,我泱泱大國,四萬萬同胞,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他們給淹死。」
還有比如「我們這裡是受英國人保護的,日本人啊,不會打進來的」,以及洋人對方記者說「看起來這場戰爭好像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看完整部電影,可以感受到編劇的用心和細心,以及他們的付出和努力。
在電影《八佰》裡面,人性的表現沒有過度的渲染,也沒有刻意的煽情,而是採用一種自然而然的表現方式。真實人性的表現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也是它的特點之一。
羊拐和老鐵
端午
端午和老算盤
小湖北
◇亮點一般,無法閃閃發光
雖然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比較短,但是在這短短的四天四夜裡,還是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有的發生在國軍的身上,而有的則發生在群眾的身上,其中有四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在第二天進攻的時候,日軍在鋼板陣的掩護下,靠近倉庫牆體,並鑿牆體實施爆破。國軍發現扔手榴彈無法破解日軍的鋼板陣,無奈之下,士兵只好抱著手榴彈,從樓上跳下,砸進日軍的鋼板陣,與日軍同歸於盡,成功化解了日軍的陰謀。
對於這一幕,在我們的教育裡,曾經出現過,只是過程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麼樣,在看過之後,我認為大部分的觀眾還是會有所感動,畢竟人的生命很寶貴。
第二個亮點。為了向各國證明,國軍還在上海繼續抵抗,國軍決定升國旗。在升國旗的過程中,國軍遇到了日軍飛機的瘋狂掃射。國軍進行反擊,並且擊中了其中的一架飛機。經過一番努力,國軍終於把國旗立在倉庫的樓頂上,但是也付出了一些傷亡。
對於這一幕,我以前看過相同的橋段,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我不想作任何評論。
第三個亮點。在國軍成功化解日軍的鋼板陣之後,鼓舞了蘇州河南岸的一些民眾。幾個民眾立下生死狀,拿著納粹旗,扛著一捆電話線,從南岸的橋頭,彎著腰向北岸走過去。不過很可惜,他們遭到日軍的瘋狂掃射,最後全部犧牲。
站在賭場上面的刀子(賭場老闆蓉姐弟弟),看見此情此景,深受感動。他自認為自己雙腳輕快,手腳靈活,於是他也立下了生死狀,前往南岸橋頭,繼續送電話線的行動。一番靈活的左躲右藏,終於把電話線扔到四行倉庫的附近,但是不幸中彈犧牲。
對於這一幕,我認為不太值得,特別是從結果來看,對外的溝通顯得不太重要。
第四個亮點。站在樓上的何香凝女士,親眼目睹了「八百壯士」以血肉之軀,成功化解日軍鋼板陣的整個過程,她情不自禁,發出了「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感慨。雖然只有短短九個字的感慨,但是她的這一幕,卻留下了一個很沉重的思考。
當時的國民軍隊打了三個月,敗了三個月,到最後全面崩潰,人心渙散,軍人畏戰。那樣的表現,與眼前「八百壯士」的英勇抵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為一個弱女子,倘能有那樣的認知,而當時的國民政府、軍隊和群眾,又是否有那樣的認知呢?!
對於我來說,第四個亮點是整部電影裡面最亮的點,因為它意味深長,意義深遠。
當然不可否認,有的觀眾可能不認同我的觀點,但我在這裡不作討論。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不是一個大事件。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它沒有改變當時的國局,二是它對當時和後來的國局影響有限。
正是因為不是大事件,所以在觀看《八佰》的時候,很難產生震撼的感覺。由於缺少震撼,所以在電影裡面,那些大人物和小人物的亮點,也就沒有辦法閃閃發光。
血書和陳樹生
升國旗
何香凝和刀子
童子軍楊慧敏
◇結語
電影《八佰》目前還在熱映中,它的最終票房,到底有沒有可能創造奇蹟呢?由於影響票房的因素比較多,加上我對票房的了解不足,所以我在這裡不作預測。
總的來說,電影《八佰》的場景確實很有觀賞性,人性的刻畫也比較自然到位。不足的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電影的劇本缺少一個大格局,無法讓逼真的場景和真實的人性,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不管怎樣,《八佰》這部電影依然值得觀看。
在電影《八佰》的製作紀錄片裡,導演管虎曾經說過,「拍一個自己認為的,留得下來的戰爭電影」。對於他的想法,我們拭目以待,也衷心祝願他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