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範志輝 音樂先聲
作者 | Echo 編輯 | 範志輝
當《歌手·當打之年》被嘲是「飆高音」比賽,作為奇襲歌手的耿斯漢第一次出現在舞臺上時,他的高音卻意外地讓人眼前一亮。《鼓樓先生》裡,他的高音是步步為營地推進;《你的一生我只借一晚》裡,他的高音是克制表象下的情緒洶湧。雖然只在這個舞臺留下了兩首歌,但他那句「可以輸,但不可以服」,以及與面對袁婭維Tia時的靦腆害羞形成的反差萌,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歌手》並不是他參加的第一個綜藝節目,早在2014年的《中國好聲音第三季》,他就憑藉一首搖滾歌曲《美麗世界的孤兒》,贏得了四位導師轉身。隨著比賽的進行,他的搖滾形象也越發深入人心,耿斯漢開始被媒體與粉絲們冠以「搖滾騎士」的稱號。之後他又參加了一些綜藝節目,甚至在《天籟之戰2》中戰勝了華晨宇,還拿到了當季總冠軍。
但是,綜藝節目只能為他打開流量入口,起到人氣加持的作用,要紮實根基還需沉澱作品,尋求發展更需要好的平臺。所以在舞臺之外,他也組樂隊,發唱片,試圖以「搖滾騎士」的身份叩響主流之門。
硬漢搖滾和抒情搖滾
耿斯漢的一體兩面
6月23日,耿斯漢發布了加盟華研國際音樂後的首支單曲《沒有關係》。在聽覺上,華研國際找來了呂禎晃、彭學斌、鄭楠等華語樂壇頂級音樂人加持;視覺上,MV的拍攝也邀請到了金曲導演黃中平來執導,實力女演員宋芸樺驚喜演出。
MV中,耿斯漢硬朗的臉部線條在黑白光影下更顯質感;編曲上,英式搖滾的吉他手法搭配晦暗的鋼琴音色,令歌曲更顯張力。耿斯漢用粗糲而不失柔情的歌聲緩緩唱道:「如果我和你還在一起/永恆有多少公裡。」
這首歌用第一視角簡單直接地搭建了一個失戀的場景,將聽眾置身一場無疾而終的缺憾之中。雖是失戀,卻不顯哀怨,而是用克制的語氣,勾勒出愛情的更多可能,或柳暗花明,或抱憾終生。最後的那一句「我們再也沒有關係」,是比不甘更為心酸的釋懷。
與他一向呈現的硬漢搖滾風不同,這首歌更像是一首抒情搖滾。而仔細聽來,他自身的搖滾特質其實並沒有被完全剝離開來,他的低音仍舊充滿了搖滾歌手的顆粒感,精準的情緒推進,又始終充滿著民謠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感。
硬漢搖滾和抒情搖滾其實一直都是他的一體兩面。就如他曾經唱過的《再也沒有》《鼓樓先生》和《你的一生我只借一晚》一樣,他的歌既有婉轉的低回吟唱,又有高亢的深情嘶吼。這次的歌雖然流露更多的是柔情一面,但又能在最後那句「沒(有)關係」的雙關語中感受到感情裡的克制與堅忍。
耿斯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首歌運用了大量氣聲和少部分假聲,這都是我之前不怎麼接觸的唱法。」但從這首歌最後的完成度來說,他不僅很好地滿足了唱法上的要求,還憑藉其嗓音的強辨識度葆有了自身特色。
在耿斯漢身上,我們發現原來搖滾和民謠並不是那麼涇渭分明,獨立音樂也可以很流行。演唱的核心也不在於它是什麼風格,而是歌手的誠懇與感情投入度。他對音樂先聲表示,之後還會嘗試更多不同的風格,「比如Disco和City pop」。
一夜成名如夢幻泡影
破繭之路道阻且長
「有一天,我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節目裡,唱了一首自己特別喜歡的歌,說了一些自己想說的話。突然有那麼一天,我走在街上,感覺好像大家都認識我。」
對耿斯漢而言,2014年的那個夏天給他的感覺就是這樣,有點驚喜,有點迷茫。那一年他21歲,在《中國好聲音3》的比賽中,他憑藉一首《美麗世界的孤兒》贏得了四位導師的轉身,最終進入全國16強。他家鄉的媒體對此寫道:「徐州小夥登上《中國好聲音》舞臺,一夜成名。」
但是「一夜成名」這件事如夢幻泡影一般,如他的原創單曲《一夜成名》中唱的那樣,破滅之後便是「恐懼/迷失/膨脹」。畢竟,綜藝節目在給你打開一扇音樂大門的同時,它也將你帶入一場浪潮,若是進入後沒有反思,就會被迅速捲走。而真正的音樂世界,是翻騰與沉積並存,沒有作品是立不住的。
那之後,無數的工作邀約襲來。耿斯漢一個月有二十多天在外,反反覆覆唱的都是那幾首歌。在各種路線的交通工具上度過一個又一個夜後,耿斯漢開始問自己:「我總不能唱別人的歌一輩子吧?」 在給母校南京藝術學院學子的信裡,他寫道:「我開始拾起很多年沒碰的吉他,開始隨身帶著筆記本寫歌詞,開始研究那些我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歌。只為了能寫出一首,真正屬於自己的歌。」
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尋路者樂隊。耿斯漢在接受採訪時說:「組樂隊是一個夢想,我覺得做搖滾樂就必須要玩樂隊。」 尋路者樂隊的首張EP《潛望世界》於2016年底完成,由張亞東擔任製作人,裡面裝著渴望、瘋狂和遠方。
他說,與平時在競技類舞臺上的獨唱不一樣,玩樂隊可以更加盡情地釋放他自己。演唱其中單曲《藍》時,他幾乎拋掉了所有多餘的技巧,用一種返璞歸真的演唱方式,展露了他純粹搖滾的那一面。
「尋路者」的第三年,演出的曲目從三年前全部都唱「別人的歌」,到只要唱一兩首「別人的歌」。形容這段經歷的時候,耿斯漢用了兩個「特別「來表達它的重要性:「這段經歷對於我來說特別特別重要,因為我覺得它從全方位鍛鍊了我,無論是音樂素養、舞臺表現,還是為人處事。」
2017年在《天籟之戰2》中奪得總冠軍時,與三年前不同,他說他的開心只停留了十秒。這份平靜的背後,離不開這幾年的樂隊生涯。上綜藝對那時候的他來說,更多是一個全方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藉此收穫多少流量。「你會看到更廣袤的天地,各行各業裡的精英,大家都有自己的十八般武藝,這個時候我就會想:我和大家有什麼不一樣?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去年開始,耿斯漢覺得自己無論創作還是演唱都碰到了天花板,他覺得自己需要一家很厲害的唱片公司,從作品和唱法上來幫他突破自己。而華研國際音樂作為臺灣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旗下有動力火車、林宥嘉、鬱可唯等實力歌手,也曾培養出S.H.E、飛輪海這樣的國民天團,耿斯漢在今年年初與華研國際音樂籤約,無疑是一次明智的選擇。而籤約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託公司找聲樂老師給他上課。
「選擇華研,是因為很喜歡華研『老派的』匠人之心和文藝氣質。」 93年生的耿斯漢,自認是個很老派的人,所以對華語的經典流行音樂始終有著一種嚮往:「我也希望我的作品有這種氣質——精緻,耐聽,感動卻不過分煽情。」 同樣,華研希望從他骨子裡的搖滾血液中去創造製作更多的「男子漢情歌」。
「搖滾騎士」如何叩響主流之門?
縱觀耿斯漢的音樂生涯,從上綜藝到組樂隊再到發唱片,其實他心裡一直有個很清晰的目標——希望能留下作品,留下更多感動的歌。
競技類音樂綜藝一向都是素人歌手走紅的最佳途徑。長時段的舞臺曝光、緊張刺激的競技環節、從幕後到前臺的情境交融,都有利於歌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對於耿斯漢而言,是綜藝節目為熱愛音樂的他打開了這扇大門。
耿斯漢參加《中國好聲音》的2014年,正是音樂競技類節目的噴湧之年。隨著2012年《中國好聲音第一季》開播,隨後《我是歌手》和《中國好歌曲》這類音樂競技類節目也相繼播出。與偶像式選秀不同,這類音綜對歌手的音樂和演唱有一種回歸經典式的質量要求,而耿斯漢便憑藉他過硬的演唱實力成功突圍。
儘管獲得了進入音樂行業的入場券,但不是任何一個選秀出道的歌手都有發表原創歌曲的機會。2016年的某個下午對他來說記憶深刻,當他帶著自己寫的三首新歌,信心滿滿走入公司的辦公室時,卻只得到了「什麼玩意兒啊,你這歌能火麼?」、「你還是別寫歌了,好好唱別的人的歌得了!」,類似這樣的回覆。
那年他23歲,他跟自己說:「我為什麼要聽那些人的話?」於是,公司不給發歌,他就自己組建樂隊,和樂隊成員一起創作、玩搖滾,去各個音樂節表演。在感覺到自己在演唱和創作方面遇到了天花板時,他就去尋找更大的平臺,從多個方面提升自己。但他也對音樂先聲表示,籤約華研後,樂隊還在繼續,無論是音樂節還是直播,都會看到耿斯漢和尋路者的身影。或許,這可以看作是他在主流和獨立之間的平衡。
隨著音樂產業進入快消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擁有短暫的盛名時刻,留下經典作品卻變得越發不容易。但不論曝光的方式有多少種,保持熱度的方式始終只有一種——那就是留下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好作品。
而除了快消這一特點,網際網路的碎片化也加深了音樂圈層之間的壁壘。獨立音樂往往自帶黏度較高的粉絲,其身上所顯現的圈層化現象也更加明顯。耿斯漢想要以「搖滾騎士」的身份叩響主流之門,是對以往粉絲圈層的一次衝擊,也是他「破圈」的決心。
關於未來,他足夠清醒,「我知道實實在在的進步其實沒那麼簡單,但是只有一直努力,總會發現今天比昨天進步了一點點。」;也足夠自信,他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夢想,「想自己創作『有劇情』的專輯,可能一張,可能好多張,可以用5張專輯講了一個故事。也許很遙遠,但是這才是我心中完美的『創作』。」
不跟隨浪潮翻湧,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去造一個夢,不問結果,這樣的人其實已經贏了吧。
排版 | 安林
原標題:《可以輸,但不可以服,「搖滾騎士」耿斯漢如何叩響主流之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