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開埠至今歷史不長,老字號卻不少,老字號裡有些是純粹地道的魔都味道,有些則因為歷史吸納了許多他國美食的妙處,內化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海派風味,可惜老字號們隨著城市發展,有很多在口味和生存當中難以平衡,紛紛偃旗息鼓退出了魔都的黃金地段,不過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在政府和各方面的作用下,老字號們大張旗鼓地組團回歸淮海路,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洋品牌比肩,讓很多上海人看到了回憶裡生出的新希望,這才是魔都的氣質,先驅和傳統並重!今天魔都君就帶大家來看看淮海路上的老字號們!
哈爾濱食品廠
一定要嘗【蝴蝶酥】【登山蛋糕】還是那個老味道
哈爾濱的西點是不少人的最愛。「哈爾濱」的蝴蝶酥和國際飯店的大蝴蝶酥有得一拼,他家的白色包裝拿出去也挺有面子,上面印著一行字——「勾起你溫馨的回憶」。熟悉哈爾濱食品廠的人們,一提起「哈爾濱」,就會聯想到「登山蛋糕」。背後的故事也很有意思,1974年,我國登山運動員攀登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國家體委要求生產一種在攀登海拔7000米以上高峰時可以不喝水、不口乾、份量輕、負擔少、營養好、便攜帶、口味美、增食慾的營養食品,供登山隊員食用。哈爾濱食品廠接受任務後,組織技師們反覆試製,終於製成了一種高蛋白、果汁濃、營養豐富、香甜可口的高級水果蛋糕,當年5月底,這種水果蛋糕跟隨登山隊員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因而「登山蛋糕」一舉成名。現在的價格是18元一隻。另外,「哈爾濱」的二樓經過裝修,復古的環境也很不錯,平時人很少,可以坐坐。
人均:36元
地址:淮海中路603號
他家的東西名聲在外,總店的東西很全,徐家匯等等分店都沒有,海苔腰果酥非常好吃,上面厚厚的堅果鋪一層厚實的海苔,下面是黃油酥餅,完美的組合,記得大家挑上面厚一點的買喲,厚的吃起來比較滿足。杏仁排確實不錯,上面一層是杏仁片和焦糖的混合,咬上去的感覺像是在吃果粒軟糖。下面一層就是比較硬質的蛋糕,奶香味十足。總體甜而不膩,很好吃。
長春食品商店
人均:41元
地址:淮海中路615號(近思南路)
又一家「老字號食品店」,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擴容調整,預計到八月開業。熟食最出名,據說沒有隔夜的,賣不完的當天處理掉;糕點、蜜餞、糖果、土特產之類的也都不錯。經典的大紅腸、中秋的鮮肉月餅、冬天的芝麻核桃粉,永遠都有人在排隊,人氣爆棚。
老大昌
一定要嘗【冰糕】一動勺,就曉得不一樣
淮海路上的老上海美味
說起冰糕,年輕人可能有些陌生,他們更多熟知的,是光明牌冰磚,或者是哈根達斯的冰淇淋蛋糕,殊不知,這在老一輩心裡,冰糕是與「老大昌」這個品牌緊緊關聯的美味記憶。店裡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80多歲的老夫妻,坐在店堂一角慢慢吃著冰糕,這對老夫妻是東華大學的教授,爺爺前不久剛過生日,沒吃蛋糕卻對冰糕念念不忘。「這個冰糕真的好吃,老頭子跟我解放前認識的,那時阿拉就來這裡吃冰糕了。」在當時那個年代,老大昌就是年輕人的哈根達斯。如今想在上海吃到冰糕,可能只有來淮海路了,一是來老大昌店裡,二就是去紅房子西餐館,不過紅房子的冰糕也都是老大昌供貨的,一盒十元的冰糕,到了紅房子就要賣到三十元了。現在有原味的核桃冰糕,下還有新款的芒果和巧克力味的。冰糕看上去和冰淇淋沒什麼兩樣,但是一動勺就不一樣了,看上去硬梆梆的冰糕,挖下去是軟綿綿的,吃起來也沒有冰淇淋那種冰渣融化成甜水的感覺,而是很溫和的冰爽,就好像是一塊冰奶油。吃了幾十年的老奶奶告訴我們:這個冰糕不是奶粉和冰水混合製作的,而是實打實的鮮奶,以前她買過冰糕帶回家,發現化了之後不是水狀的。再放回冰箱,又變成了冰糕,而不是冰塊。
人均:15元
地址:淮海中路558號(成都南路)
從計劃要回歸淮海路時新聞就已經見諸報端,可見大家對這家老字號的關注度,果不其然,等到千呼萬喚開業大吉,立刻就大排長龍,吸引了許許多多的老食客小食客去尋找記憶裡的味道。冰糕作為上海第一代冰激凌讓許多人無法忘懷,時隔多年再上架的咖喱餃也很好吃,酥酥脆脆的入口即化,咖喱味很足,裡面還有實打實的牛肉!
老人和飯店
人均:52元
歷史長達200多年堪比美國的老飯店,很有人氣的本幫菜館,如今搶灘登陸淮海路,位置就在老大昌樓上,吸引了不少長輩們來尋找回憶。環境是老式上海餐廳,有點嘈雜,但是菜品的性價比非常高,濃油赤醬甜咪咪的本幫菜很合上海人的口味,鱔絲、毛蟹年糕都是真材實料廣受好評,糟滷更是一絕!
光明邨
一定要吃【鮮肉月餅】【熱門熟食】排隊是道風景
光明邨門口幾乎一年四季都在排隊,除了一年四季常供的鮮肉月餅,熟食也是上海人最有情結的味道。「我們這一輩都知道光明的,味道好,拿上檯面大家也都知道這是好東西。」就算是到了現在,上海阿姨依然保留著這種習慣,而不少排隊的阿姨爺叔也都是排隊買回家給年輕人吃的。懂經的阿姨還告訴小申:「其實我特地從虹口跑來買熟食還有一個原因,是覺得這裡的熟食我放心,最近不是食品安全問題鬧得沸沸揚揚,這裡熟食每天銷量那麼大,肯定都很新鮮。」光明村的熟食每天就都只做這麼點的,等到下午四五點鐘就什麼都不剩了。
光明邨大酒家
人均:40元
地址:淮海中路588號(近成都南路)
淮海路上的老字號,對很多上海人來說是「既然路過了就應該要買點東西」的那種存在,中秋節買鮮肉月餅,清明節買青團,平日裡買熟食……反正一年到頭就沒斷過,也難怪店門前總是排著長隊。樓上還可以吃小吃和炒菜,雞汁餛飩、蟹粉小籠、醬油味道都不錯~
滄浪亭
一定要吃【辣肉麵】澆頭裡的肉,沒加嫩肉粉
淮海路上吃飯的店很多,但是許多老上海人每次來逛街,多半都會選擇來滄浪亭吃一碗麵,一是因為有一點情節,二是因為價錢確實不貴,一碗招牌的辣肉麵也只要12元。夏天到了,來滄浪亭吃涼麵的饕客居多,冷麵鋪子裡放著滿滿一大盆的冷麵,澆頭分成兩排,錯落有致地擺在櫃檯下面,一個中午要賣掉五六大盆。湯麵的面更硬更筋道,冷麵的面更軟更易咀嚼,但共同點是,澆頭裡的肉確實貨真價實。就拿蠔油牛肉麵來說,不是其他麵館一吃就知道加了嫩肉粉的牛肉,而是很實在很緊實的牛肉。口味有多出眾倒也不見得,如果不是嘴巴特別「刁」,也吃不出來什麼特別。但許多人吃的就是一種感覺,辣肉麵就是應該這個味道,蔥油開洋面就應該是這個香味。對於老上海來說,不管是以前的霞飛路還是現在的淮海路,這條路上的滄浪亭就是上海面的標杆,它家做出的面是什麼味道,那上海最正宗的面應該就是這個味道了。
人均:16元
地址:老重慶中路66號(淮海中路口)
老字號國營麵館,哪怕是在所有滄浪亭中也是最早的一家。環境尚可,裝飾得古色古香。麵條是典型的蘇式面,咬口有點硬,蠻筋道;澆頭是現炒的,所以要稍微等等。蔥油拌麵是招牌,料很足,蔥熬得很香,臘肉麵、豬肝面等等老上海口味也不要錯過!
味香齋
人均:17元
地址:雁蕩路14號(近淮海中路)
很有特色的一家上海麵店,說到味香齋最有名的就是那一碗醬香濃厚的麻醬麵,入口有奇妙的厚重感,自己在家很難複製,有的面你說不上哪裡好,但就是替代不了!吃完再喝上一碗小牛湯,嗲!辣肉麵也很棒,好味道口口相傳以至於慕名而來的食客一直大排長隊。
東泰祥生煎館
一定要吃【生煎饅頭】吃的是似焦非焦的底
東泰祥生煎館不在淮海路上,而是在相隔兩條馬路的陝西南路建國西路路口。一進門就能看見開放式的廚房,生煎的肉餡一目了然,比起小楊生煎加了湯凍的肉餡,這家的肉餡明顯顏色更深,肥肉的比例要少一些,鮮蝦味的生煎就是真的用了一大個的蝦仁,用少許肉餡包著裹入麵皮。調肉餡包生煎的師傅,都是四十歲以上的爺叔,手勢十分嫻熟,幾秒鐘就能包好一個外觀精緻的生煎,整齊地擺在木板上。排隊的爺叔告訴小申,在他印象裡,生煎最好吃從來不是什麼湯汁,精髓就是那塊似焦非焦的底,要脆但又不能硬。生煎底的好壞,一是看麵團發得怎樣,二是看油溫和油量,多了底就要硬,少了就會焦還會粘鍋。東泰祥生煎的底並非深黑,而是淡黑的,褶皺條理清楚,看得出只是脆了那一小塊,沒有焦了一整片,這才是小時候吃的那個生煎啊!雖然位於淮海路商圈,東泰祥生煎館的價格倒是一點都不「淮海路」,六塊錢一兩,和一般的生煎館沒什麼兩樣,店裡的客人很多是附近上班的白領。
地址:陝西南路309號(近建國西路)
雖然是老字號,但是服務員態度還不錯。生煎底看著黑黑的,咬下去很香脆,完全沒有焦味兒,肉香十足的湯汁被好好得包在裡頭一絲不漏,肉餡緊緻口感很好,看來選用的肉品質不錯。咖喱牛肉湯裡全是厚厚的整片牛肉,不是邊角料,絕不偷工減料,真的很贊,推薦!
紅房子西菜館
人均:161元
地址:淮海中路845號(近茂名南路)
說到父母那輩的西餐廳,紅房子絕對稱得上代表。如今雖然聲勢漸微,但腔調依然端得足足的,多次被媒體評為上海經典的懷舊餐廳之一。菜單變化不大,羅宋湯、法式蝸牛、義大利冰糕不可不不試。室內新裝修過,老有情調的。服務員都是上海老阿姨,態度還算不錯。
潔而精川菜館
人均:72元
地址:雁蕩路82號(近南昌路)
在上海如今遍地開花的川菜館中是頂呱呱的老字號,據說是董竹君女士開的,陳毅同志曾是常客。雖說做的是川菜,但已經被改良得差不多變成了本幫菜,算是開了滬上改良川菜的先河,辣的味道幾乎吃不出來,能吃出的大概只是感情和回憶。環境裡透著一股80年代的上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