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它們吹的哨聲我們聽見了嗎?

2020-11-17 騰訊網

BBC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許多人都知道,而今天介紹的紀錄片不只是精品,很多看完之後的人說:它是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

它就是《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01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BBC用時4年,去到41個國家,1500多人共同參與拍攝和製作的紀錄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七大洲之旅。

氣候最冷環境惡劣的南極洲

面積最大的亞洲

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南美洲

在恐龍時代就獨自漂流分離的澳洲

動物和人共同相處的歐洲

繁複多變的北美洲

野性十足的非洲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解說也是《地球脈動》和《藍色星球》解說大衛·愛登堡,已經93歲的他依舊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這個星球。

有人問他為何如此高齡還在製作紀錄片?

他說:我們對自然的了解還是太少,而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02

它們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用鏡頭記錄下了動物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以人類為主導的星球上,我們的一舉一動對動物們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1.它們被迫改變

之前查找關於大象資料時,了解到現在大象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它們為了不被捕獲象牙開始退化,許多新出生的大象沒有了長長的象牙,而它們這樣的改變只是為了可以在這個星球活下去。

而看完《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後你會發現:許多人為因素導致地球的變化,而動物們只能被迫接受並學習新技能。

爬山的海象

太平洋海象一年中大多數時間都在北冰洋覓食,在海冰上休息,但隨著氣候變暖,導致冰塊融化,它們的棲息之地消失,於是它們去到了附近的海灘。

這片海灘上數十萬隻的海象聚集在一起。

而這些龐然大物聚集在一起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嚴重的踩踏事件,造成不少海象的死亡。

有些海象為了躲避踩踏和嘈雜聲竟學會了爬山。但這些攀高的海象也會因為意外和躲避北極熊而墜落至死。

直立取食的非洲大象

一頭成年大象的體重約5噸左右,以植被為主要飲食的它每天要吃90公斤才能生存。而在非洲辛巴威,隨著極端乾旱氣候的變多,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越來越少。

為了生存,聰明的大象學會了直立取食。

但在非洲的它們即使躲過了被餓死的命運,卻還要面臨著偷獵的威脅。

城市裡生活的猴子

在整個7集紀錄片中歐洲是被很多彈幕吐槽說無聊的一集,因為野生動物太少。

這片土地曾經的森林覆蓋面積達80%,而隨著發展森林只有過去的一半,而動物們不得不和人類生活在一起。

直布羅陀是無尾獼猴的家園,而這些適應能力超強的動物出沒在人類居住的城市中。

原本應該爬山爬樹的它們,不得不在人類的建築群中「玩耍」。

2.它們被迫消失

許多科學家聲稱我們現在處於物種大滅絕時代的開始,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從地球上永遠消失,而這一切都和人類活動相關。

蘇門答臘犀

它們是一種體型只有非洲犀牛五分之一的小型犀牛,在紀錄片中它們被稱為森林裡的園丁。以水果樹葉為主的它們,吃完後通過糞便在森林裡到處撒種子,這樣森林裡就能都有它們愛吃的食物了。

而這種曾經在東南亞隨處可見的犀牛,因為偷獵和生存環境的惡化,在紀錄片拍攝期間只有70多隻。

有一條讓人印象深刻的彈幕說:地球這麼大,卻容不下70頭犀牛。

這一隻被保護在圍欄裡的犀牛,孤獨而寂寞的它試圖通過叫聲來呼喚異性和同伴,但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覆。

根據2019年的新聞報導,隨著世界上最後一頭蘇門答臘公犀牛離世,它們已經功能性滅絕。

棉冠

它們生活在南美洲哥倫比亞的一片森林之中,喜好甜食的它們以水果和樹木枝葉為主要食物。

過去哥倫比亞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它們的食物完全不用愁,但隨著近年當地農業的發展,有95%的低地森林被砍伐改為了農田。

隨著森林面積越來越小,它們可選擇的食物也越來越少,棉冠也成為了瀕危物種。

在南美洲除了棉冠外還有2000多種動物面臨著生存危機。

3.經歷過所有仍舊對一切友好

我們對野生動物或動物的了解真的太少了,看完紀錄片的感覺就是這些充滿感情又樂觀的動物一直都在原諒著我們。

巨型鯨就是其中之一,它們差點因為人類的捕殺而從地球上消失。

數據統計單南極海域就有超過150萬頭鯨魚相繼遭到獵殺,人們從它們身上剝下厚厚的脂肪,放入大桶中,熬煮製作人造黃油和肥皂。

目前記載人類捕獲的最大一頭藍鯨體長33米,壽命超過100歲,但它在短短兩小時內消失不見。

而這其中南露脊鯨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它們天性好奇,沒有戒心,經常會主動靠近補鯨的輪船,因為這個特點,捕鯨人認為它們方便獵殺。

短短幾十年就有3.5萬頭南露脊鯨慘遭殺害,最後只有35頭存活下來。

好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法令禁止商業補鯨,它們得以繼續繁衍。有科學家認為現存的南露脊鯨中很可能有經歷過那個瘋狂捕殺的年代。

即便經歷過最黑暗的時期,現在的它們依舊對人類保持著溫和好奇的態度。

03

我們聽見它們的哨聲了嗎?

紀錄片的意義在於給我們另一個角度看待世界,同時讓我們思考。

在看《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時,不禁在想現在頻頻出現的環境問題,疾病問題真的是很橫空出世嗎?

顯然不是,最近幾年地球和動物一直在用它們的方式向我們吹哨,但我們似乎沒有聽到?

野生動物與我們的相處

1985年阿根廷爆發了一種奇怪的傳染病,經過研究人們發現這種疾病來自野生老鼠,而疾病的起因是農民開墾土地,侵犯了野鼠的地盤,最終病毒傳染給了人類。

發生在35年前的事或許太遙遠了,那我們經歷過的SARS,MERS,禽流感,也都是人畜共患病。

我們與野生動物該如何相處?真的只是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就足夠了嗎?

在《三聯生活周刊》新冠肺炎特別刊裡有一篇文章寫到:要想控制人畜共患病,僅僅禁止野生動物貿易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該做的事減緩人類擴張的腳步,不再侵佔野生動物們的地盤,不去打攪它們的時候

無盡的塑料

被塑料套住後長大的海龜,這張照片應該拍攝於5年前,當時看到這一幕許多人都感覺心疼和不安。

但之後的幾年依舊不斷有海洋動物因為塑料而死亡的事情,或因為塑料而無法正常生存。

我們似乎沒有聽到它們在對我們說:不要再用塑料了,海洋已經承受不住了。

氣候變暖

2016年瘦骨嶙峋的北極熊刷爆朋友圈,因為冰川融化北極熊的捕食變得越來越困難而面臨著飢餓。

它們是氣候變暖的受害者,同時也是最先感受到變化而向我們發出警告的。

但到今年年初我們經歷了史上最熱的一月,南極氣溫高達20度,喜馬拉雅融冰,企鵝生存困境......

雨林與森林的消失

2017年國際地理獲獎照片:在婆羅洲的河流中面對面,攝影師拍攝了一隻試圖過河的野生猩猩。

快速生長的棕櫚樹佔領了它們原本的生存地,原本討厭水的猩猩不得不適應生存環境而改變自己,試圖渡過一條有鱷魚的河流。

但多年過去,現在依舊每秒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用於發展農業和工業。

有人說經濟的發展勢必影響自然的平衡,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力。也有人說人類的發展必會帶來物種的滅絕,這不可改變。

但或許我們忘記了,當地球不堪重負,當動物相繼消失,我們人類其實也無法生存太久。

在第一集南極洲的最後,攝影師Rolf Steinmain說: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次經歷,這裡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這地方真的很特別,我不知道怎樣去說,我只希望我們能留住這些地方,並保護好它們

而說到最後他留下了眼淚。

解說大衛·愛登堡接受採訪時說過:人類有能力拯救世界,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把它弄得一團糟。各國現在正走到一起,認識到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和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依賴於它

動物和地球一直在給我們傳遞信號,每次我們看到地球現狀的圖片或視頻都會潸然淚下或內疚自責,這是我們人類本就具備的善良與愛。

已經消失的我們沒法挽回,但只要我們下定決心,就可以力挽狂瀾改變一切!

圖片 |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豆瓣

文&編輯 | 星星包

· END ·

相關焦點

  • 為了偷拍野生動物紀錄片,BBC發明多種間諜:糞便,海豚,猴子
    說起野生動物紀錄片,你第一時間想起的肯定是BBC。這家公司真的為我們奉獻太多的經典紀錄片了。還記得那個視頻嗎,幾十條蛇追殺一隻小蜥蜴,小蜥蜴求生的渴望,真的是激勵了無數的網友,在絕境中,再次找到信心,努力拼搏。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好看的野生動物紀錄片,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我們一直陪伴寶寶探索大自然,最近疫情不能出門,在家也能陪你看世界。推薦四部必看的紀錄片。在家就能探索世界!bbc紀錄片 好看的野生動物紀錄片 紀錄片分享。關於「好看的野生動物紀錄片」的話題,已經在網上引起熱議了,一些網友已經按奈不住自己的心情,紛紛網上留言,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些,如下:「恭喜你的優質內容進入熱門流電影頻道曝光~持續沿著垂直領域方向創作,獲取更多流量,詳情見」「有了光明與黑暗的均衡的節奏,有了兒童的生命的節奏,才顯出無窮無盡莫測高深的歲月
  • 野生動物攝影師的自白,解析BBC如何拍攝野生世界
    這一期就是來自野生動物攝影師的自白,講解BBC如何拍攝製作野生世界。現在拍攝野生動物已經是基於一個故事,或著部分片段就是一個故事。像BBC的《獵捕》中每個片段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它們服務於一個寬泛的主題例如棲息地。這些故事通常很少是關於某種動物,而是更多的展示具有某些特性的個體。在我看來,我要出外景的時候總是最先考慮「我們要拍誰」。
  • 看了這部紀錄片才知道,我們對野生動物了解得太少
    Summer姐姐 / 文最近這些日子,「野生動物」四個字可能是我們閒聊話題的高頻詞彙了。 生而為人,我們與野生動物究竟應該如何相處?僅僅是不吃它們就夠了嗎?某些動物因為會傳播某種病毒,就應該讓它們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嗎? 不光是我們的孩子會問,我們自己也應該認真地考慮這些問題。 很多時候,害怕或者厭惡的情緒,都來源於不了解。
  • BBC紀錄片《你這個壞慫》,自然界中最叛逆的動物
    從一隻混雜的草原狗到一隻以鐵拳掌舵的黑猩猩,這三部分的迷你系列探索了自然界中最叛逆的動物。但這些生物真的壞了嗎?大新聞的BBC最近推出了一部新的自然紀錄片。《你這個壞慫》在全世界範圍內,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系列令人驚訝的各種非隨從的動物行為,儘管表面上出現了這些動物行為,但研究人員正在發現這些動物為什麼會如此行為的複雜而迷人的科學。事實上,成為反叛者可能是野外成功的關鍵。
  • 紀錄片《明星探索之旅》發布,呼籲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今年,SMG旗下的網際網路節目中心攜手野生救援Wild Aid 聯合出品了系列紀錄片《明星探索之旅》,這樣的跨界與跨國合作,是SMG在公益事業上又一次積極有意義的實踐與探索。」  《明星探索之旅》系列紀錄片講述了野生老虎、犀牛、鯊魚、蝠鱝、江豚和小頭鼠海豚的故事。
  • 最好看的中國野生動物紀錄片,我居然看哭了
    這部由B站和美國國家地理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將鏡頭對準中國人跡罕至之地的珍稀動物,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這些動物的生活。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熊貓媽媽的舔犢情深,藏狐爸爸的育兒艱辛,金絲猴媽媽失去孩子的痛苦無助。
  • BBC神級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拍出了震撼人心的動物世界
    這部紀錄片是有史以來生物多樣性規模最大的作品,歷時4年製作,訪問41個國家,92次拍攝,1500多人參與。時光荏苒,每個大陸都孕育了別具特色的野生動物。  從鬱鬱蔥蔥的南美洲叢林深處到冰雪覆蓋的亞洲山巒之巔,從歐洲熙熙攘攘的都市到非洲的廣袤平原,《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將開啟一次七大洲之旅,呈現匪夷所思的動物行為,講述鮮為人知的動物故事。
  • BBC紀錄片:跨越七大洲探索我們生活的美麗星球
    但是,片中也有心碎和死亡,有因為修築大壩,雨季洩洪而瀑布水流暴漲,被水流衝進大海裡的雨燕,有被海風吹離鳥巢的幼年信天翁……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顧名思義,指的是地球上的七大洲,每個大洲都有一集,探索了世界七大洲的野生動物,但還有更多。每一集不僅揭示了每個大陸如何進化出其獨特的動植物群,也說明了大陸的形成是如何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 【招募】BBC拍攝野生動物的經歷,是一部「偽裝者」大戲!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BBC野生動物紀錄片中,動物近距離的畫面↓↓
  • BBC最適合親子觀看英語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豆瓣開局9.8分!
    時光荏苒,每個大陸都孕育了別具特色的野生動物。BBC帶領我們深入冰雪覆蓋的南極荒野探險,體會氣候變暖給南極的動物們帶來的巨大影響。來到野性的非洲荒野,窺探美麗的扇喉蜥,看它們為「抱得美人歸」展示著色澤豔麗的喉扇,或者來一場愛情決鬥。去中國的神農架,看深山中的川金絲猴,在隆冬季節尋找食物,保衛自己的家園。
  • BBC迄今為止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紀錄片
    這位90歲的老爺子可是英國國寶級的人物,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攝製隊為了確保拍到人類未見過的動物們掙扎求存的鏡頭,冒險走到地球最遍遠和危險的地區去 。《地球脈動》對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做了一次權威性觀察。BBC耗資巨大,動用高畫質攝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攝影機,以及細膩的空中衛星定位,使鏡頭能夠捕捉到地球上最瑰麗神奇的畫面。正是運用了這些尖端拍攝技術,攝製組才能將視野擴展到這個星球上最難到達的區域並與那些最可愛、最野蠻、最難得一見的動物親密接觸。
  • 一場野生動物買賣,卻被這部紀錄片,拍成了互撕大戰
    不得不佩服編劇的腦洞強大,而這兩部紀錄片,也被影迷奉為了經典,打破的不僅是以往紀錄片的印象。看完還讓人感嘆「紀錄片還能這麼拍?」的確,紀錄片作為一種最接近現實的作品,認真起來,故事片那得靠後站。這要從一個野生動物的愛好者「野生喬」的身上說起,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發表過音樂專輯,幹過警察,競選過州長,甚至總統。除此之外,還是一位同性戀。當然,最讓人 意外的是他的愛好是養虎。對於老虎的喜愛程度,比一般人更固執。所以,就專門建立了一家動物園,養虎。
  • BBC紀錄片《紐西蘭:神話之島》一個美麗又神秘的島嶼
    紐西蘭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讓許多珍稀動物得以生存。從幾維鳥(Kiwi)到企鵝,BBC這一次通過紀錄片帶領觀眾走進紐西蘭。南島米福峽灣 IMAGE: BBC/TOM WALKER作為自恐龍時代就被世界孤立出來的島嶼,紐西蘭的野生動物被獨立了八千萬年,有著令人驚訝的結局。
  • 國外玩家打造《GTA5》野生動物紀錄片
    國外玩家打造《GTA5》野生動物紀錄片 時間:2015-08-28 13:09:24 來源:3DM新聞組-GoKu 作者:liyunfei
  • 6部寓教於「萌」的BBC動物紀錄片,親子必看!(附資源)
    我們喜愛它們大大的眼睛或者毛茸茸的臉龐,我們也為它們發出的聲音和他們挪動的方式而傾倒。影片試圖為我們層層揭開這其中的真相,讓我們了解我們對這些軟萌動物有著如此強烈情感的根本原因。萌死人不償命,萌寵在網絡中圈粉無數。國寶大熊貓,各式喵星人,蹣跚的企鵝,聰明的猩猩……為什麼少數動物博得人類如此多的好感?
  • BBC紀錄片 || 50部:頂級世界地理紀錄片(在線播放)
    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南極大陸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但人類對其造成的影響依然是巨大而深遠的。在這集紀錄片裡,我們會看到與暴風雪努力抗爭的小海豹,因冰山融化而穿越海域的企鵝,「冷漠」而令人痛惜的信天翁……最後結尾的時候,攝影師說:I don t know, I just want to keep this place and protect them.人類強大嗎?強大到快要毀滅這個生存了幾千萬年的世界;人類渺小嗎?在這個龐大又美好的世界面前,人類也只不過是萬千生物中的一種罷了。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寄生蟲都很「友好」,有一些寄生蟲,比如蛔蟲,會導致宿主的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因此,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吃熟食就是一種規避寄生蟲的方式之一。但是,人類可以烹飪食物,對於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來說,它們只能吃生肉,而生肉中就會有寄生蟲。那麼它們就不怕寄生蟲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寄生關係在自然界中,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無法擺脫寄生蟲的困擾。
  • BBC紀錄片 貓科動物:奇妙的動物家族 Big Cats:An Amazing Animal Family.2018
    大貓,是最高級的掠食動物,具備最強大的工具——夜視能力、銳利的牙齒和爪子、一條條能產生速度和力量的肌肉。它們一次能吃下60磅肉,但它們是如何跟蹤和獵殺大獵物,或甚至人類的呢?答案就在它們的皮毛下,《Big Cats》將深入它們的喉嚨,甚至到水中,去揭露獅子 老虎和花豹的工程學秘密,並深入了解一種最大、最兇猛的可怕大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