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她的名字,沒看過她的電影,沒聽過她的故事,當你在銀幕上看到這個滿頭銀髮,面容浮腫的老年婦女時,你根本無法想像她是香港最早打入國際影壇的「知名肉彈」,是在邵氏電影中脫得最久的「性感豔星」。
如果你看到她年輕時的照片或電影,很可能會被她迷得神魂顛倒,感嘆著紅顏易老,香港作家陶傑說,她和她的作品,令一代香港觀眾第一次有了性反應。
她叫邵音音,原名倪小雁,1950年出生於香港,剛滿周歲時跟隨家人坐船去臺灣定居,船裡有個同樣年齡的男孩,後來成了臺灣的名人和領導,男孩的名字叫馬英九。
倪小雁在臺灣讀到護專畢業,然後到金山輪船公司擔任商船護士,公司老闆是香港船王董浩雲,就是後來的香港特首董建華的父親。
1972年商船停泊在香港待修,倪小雁閒著無事便去探訪一位父親在嘉禾工作的同學,同學帶她去看李小龍拍《龍爭虎鬥》,李小龍一眼相中年輕貌美的她,喊她試鏡,並對她說:「有我在就會有你在,你很有天賦,我一定會照顧你的。」但就在試完鏡準備籤約嘉禾的時候,李小龍卻突然去世,籤約之事就此泡湯。
由於李小龍死後,嘉禾不但不籤倪小雁,還對她很不友善,倪小雁就想,你們不要我,我就偏偏要進演藝圈,她跟歌唱老師秦燕學習,在漢宮夜總會唱歌,並取了個與邵逸夫同姓的藝名「邵音音」。很快,經《龍爭虎鬥》副導演張鵬的介紹,她籤約張徹的長弓電影公司,參演了首部電影《雌雄變》。
不久,她認識了導演吳思遠,吳思遠請她主演《十三號兇宅》,直到殺青那天,她才知道自己有一場出浴戲。本想拒演,但吳思遠一再保證,鏡頭只會拍到背面,在眾人的等待下,她脫下了自己的第一次,等到電影上映,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從此被打入豔星行列。
據說,吳思遠很會討人歡心,單憑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就哄得邵音音把在新馬登臺賺來的美金和金條都借給他拍電影,就連張國榮和李連杰後來也中過他的圈套。從那時起,吳思遠最愛聽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成了邵音音這輩子都不想再聽到的歌曲。
1973年,在李翰祥導演的《北地胭脂》中,邵音音扮演被老師強姦的女學生,由於演技生動、身材傲人,李翰祥對她極為賞識。接著她又主演了李翰祥的《騙財騙色》、《風花雪月》和呂奇的《男妓女娼》、《財子名花星媽》等風月片,每次的演出都是脫、脫、脫。
邵音音這一年共主演了12部電影,雖然賺了很多的錢,但她卻很不快樂,一直想換工作。她說:「我不停的找工作,但人家都說我是脫星而不請我,連去醫院當護士,甚至做清潔女工都不能。當時的社會根本不容納我這種人,他們邊看我的電影,邊鄙視我。「
1976年,因李翰祥的推薦,邵音音主演了楊群導演的風月電影《官人我要》,影片取材於傳統戲曲《玉堂春》,將家喻戶曉的「蘇三」完全淫亂化,由於內容大膽,鏡頭香豔,票房異常火爆,成為當年的十大賣座港產片之一。
當時香港電影尚未分級,大人收工後去看午夜場,經常把小孩也一起帶上。《天地豪情》編劇鮑偉聰多年後告訴邵音音,他小時候曾跟隨父母去翡翠戲院看午夜場的《官人我要》:「說出來不好意思,我幾歲時就已了解你很透徹。」
1978年,《官人我要》改名為《妾侍怨》,參加法國坎城影展,邵音音身著一襲粉紅肚兜透視裝出席,不但豔驚全場,出盡風頭,還被美聯社報導為ChinaDoll:「中國娃娃」。
出乎意料的是,「中國娃娃」這個稱號,使邵音音的演藝事業遭到了沉重打擊。臺灣當局認為,她被稱為「中國娃娃」而不是「中華民國娃娃」,有大陸間諜的嫌疑,因此威脅要封殺她和這部電影的出品公司。
邵音音本是邵氏籤約藝員,但《官人我要》卻是嘉禾幕後投資拍攝,由於臺灣是港片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面對臺灣當局的震怒,邵氏與嘉禾的負責人都不敢多言,兩方公司都叮囑她,說自己是加拿大國泰電影公司演員就好。
邵音音回憶說,當年臺灣向她逼問《官人我要》是哪家公司出品,只要她說出名字,就封殺這間公司的全部電影,但年輕氣盛的她不肯就範,自己便上了臺灣和香港電影的黑名單,堵住了自己的未來。
封殺事件後,邵氏和嘉禾都不敢再找她拍戲,只有李翰祥仍力排眾議,堅持啟用邵音音,在1982年的自傳體電影《三十年細說從頭》中,仍然派她作為豔星的代表,他對邵音音的格外關照一度讓妻子吃醋。
為邵音音吃醋的不僅僅是李翰祥的妻子,那些年邵音音的名字,經常成為圈內人士夫妻矛盾的導火線。
邵音音說:很多女人都恨我。葉德嫻(桃姐的飾演者)的丈夫鄭康業跟劉丹(洪七公飾演者,楊冪老公劉愷威的爸爸)很好,每次劉丹打電話給鄭康業,葉德嫻就問「你是誰啊」,劉丹就說我是邵音音。他覺得好玩嘛。因為我的聲音是很粗的,結果就搞到呢,葉德嫻跟鄭康業離婚。
後來我在麗的電視做節目主持,葉德嫻上我節目唱英文歌都不理我。後來呢,鄭康業離了婚以後,很生氣地打電話給劉丹,劉丹老婆問他是誰,他也說是邵音音,然後劉丹的老婆也要跟他離婚。劉丹就抓著他老婆到鄭康業面前,硬要他承認是他假扮的我,這件事還是很多年之後劉丹告訴我的,他說,哇,邵音音你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女人,光是邵音音三個字,你就可以破壞很多家庭。其實這關我什麼事?那些女人都恨死我了,可是我什麼都沒做。
李翰祥的堅持並不能讓邵音音的事業有所起色,為了生計,她不得不重新登臺維持生計,也開始演電視劇,參演了麗的電視劇《鱷魚淚》和《變色龍》,兩部劇在香港大熱,記者會上,邵音音卻被告知,拍照時你不要站在裡面,會拖累大家,她無助地在一邊流淚。事業上的波折,令邵音音不堪重負,幾度有過輕生的念頭。
1982年,邵音音到馬來西亞登臺唱歌,結識了當地富商陳耀發,在陳耀發的猛烈追求下,他們於1984年結婚,並且生下了一雙兒女。
然而,婚姻生活對於邵音音來說卻是另一場噩夢的開始,兒女被同學孤立,丈夫對自己漠不關心,公開包養小三,甚至帶回家中過夜,為了孩子,她一直默默忍受。
1999年的一天,邵音音在家中意外摔倒,引發了多年前因整容導致的舊患。原來年輕時,她陪朋友去割雙眼皮,經不住整容醫生的遊說,以60元打一針矽膠到下巴,希望下巴可以更好看,這次的摔倒令臉部矽膠移位,醫生試圖取出矽膠,導致她大出血險些喪命,自此,她面部肌肉僵硬,下巴太重而變得口齒不清。
事業不順、婚姻不幸、容貌不再,邵音音卻始終沒有忘記演員的身份,一直等待著機會。2007年,在郭子健導演的《野·良犬》中,邵音音扮演了一個羸弱多病的婆婆,她用豐富的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在2008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她打敗了莫文蔚、袁詠儀、趙薇及邵美琪等演技派年輕女星,第一次獲得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站上領獎臺,五十多歲的邵音音泣不成聲。
2011年,憑電影《打擂臺》裡的中醫醫生一角,邵音音再次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她就像劇中飾演的角色那樣,一如既往的優雅從容,默默堅守。
「他們不讓我在這個圈子,我就偏偏要在這個圈子,我哪怕是做個不講話沒有臺詞的,賣菜的,從鏡頭裡走過去,我也要在這個圈子。我也不是要紅,我就是要在這個圈子,你趕我,我就是不走。」
只有堅守歲月的人,才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