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攝影的全部秘密都在這裡!

2021-02-14 玩轉手機攝影

街道是活力的舞臺,社會的窗口,街道的瞬息萬變,就是我們始終沸騰、一刻也不能停止的生活。「拋掉書本上街去」,街道成就了無數的攝影大師,也讓更多的青年人鍾情於那擦肩而過的相遇。

你是像荒木經惟一樣喜歡和人搭訕,還是像森山大道那樣羞澀地去拍女人的頭髮背影?你是喜歡像馬克•科恩一樣暴力襲擊,還是像薇薇安•邁爾一樣既記錄歷史也隱秘地記錄自我?

下面,20位街拍大師的街拍原理,將告訴你街頭攝影的全部秘密。

主觀紀實巨匠-東松照明:巧克力和口香糖,1960年

日本戰後巨匠東松照明,其作品既有瑪格南布列松、卡帕新聞攝影的精髓,又有克萊因、弗蘭克主觀紀實的批判意識。森山大道說:「我剛開始攝影時,就被他吸引,我尊敬他、崇拜他、模仿他,我眼中沒有其他攝影家。」那種強烈的主觀構圖色彩,滲透著殖民地反叛心理的印記,既富個性又具有濃烈的時代色彩。

暴力街拍大師-馬克·科恩:拍照時被人揮拳,1970年代

馬克•科恩,美國盲拍大師,其方法是暴力街拍。從他的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在街頭,他會先調好鏡頭,走近行人,然後突然舉起相機,劈頭蓋臉拍下人物的面部或肢體的局部。

當路人還未反應過來,他已拍完,揚長而去。關於他自己的方式,他形容為「侵犯」。「這些不是簡單的照片。所以我想它們是我拍的。」


都市偷拍女王-薇薇安·邁爾:紐約,1960年代

薇薇安·邁爾,一個已被過分商業化的攝影傳奇。作為保姆,她在工作之餘走上街頭,用自己的祿來雙反秘密記錄城市中的萬千景象,形形色色的人物。薇薇安幾乎被認為顛覆了以往所有的街拍大師,因為她獨有的零距離的街頭人物抓拍,史上從未有過。

這裡仿佛沒有技巧,直接、逼真,非常打動人心。她的影像極為生活化,極具親和力,今天,她已經感召、影響了世界上無數的街拍攝影師。

極致畫卷大師-何藩:香港,建築,1957年

香港電影人何藩,在我看來是唯一一位兼顧紀實的莊嚴與藝術的完美的中國大師。他的作品構圖開闊,凝練至極,具有東方畫卷的意蘊,同時又有著強烈的現代意識,尤其對光影的極致運用,很多國外攝影大師也望塵莫及。

永遠斜拍的大師-維諾格蘭德:美國退伍軍人大會,1964年

蓋瑞•維諾格蘭德,他的照片水平線似乎永遠是歪的,構圖始終隨意輕鬆,很多作品都能見證其斜拍、戲劇性、意義混沌不定的風格。 他說攝影代表了一種「能量、自大、好奇心、無知和幼稚的街頭智慧的無紀律的混合」。他在職業生涯中拍攝的照片多達500萬張。紀錄片中,在街頭的他始終在動,在交流,在拍照。關於攝影的秘訣,偉大的攝影家告訴我們的只有一條,那就是:多拍。


紀實攝影鼻祖-尤金·阿傑特:巴黎,1925年

尤金·阿傑特的作品以非藝術的客觀性著稱,這一方面取決於他使用過時笨重的相機拍攝,以及舊的蛋白工藝製作方法,另一方面在於他秉承的「給藝術家的材料」( documents for artists)的平實性。

本雅明說阿傑特「扯掉自己的面具繼而尋找剝去偽裝的真實」,安塞爾•亞當斯說「他的作品是他周圍最簡單事物外貌的簡明揭示」。由於他冷峻客觀的視覺,拍攝的城市風景往往闃無一人,有一種超越現實的零度意義,同時,他的老式相機曝光需要很長時間,畫面中產生了一些抽象、變形的人物影像等等,他因此也被尊為超現實主義攝影的先驅。


無意識街拍大師-Leon Levinstein:紐約,1960年代

利昂·萊文斯坦,這個名字在中文網頁中幾乎查找不到,是因為國內還不太知道這位始終未紅起來的街拍巨匠。自1946年,萊文斯坦不斷在紐約街頭抓拍陌生人,足足35年。他拍攝的人物甚至比克萊因、弗蘭克的更為入骨傳神:克萊因是動態的非決定性瞬間,什麼也讓你看不清,重在攻擊性;弗蘭克是憂鬱的詩人攝影,給出印象,映射時代;萊文斯坦則結結實實記錄了街頭一個個極為渺小的瞬間。「一張好照片,會證明給觀者我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微乎其微。大多數人只看到他們一向看到和期望看到的。如果一個攝影師足夠好,他將看到一切。」35年默默無聞的紐約街拍,僅僅因為有個人收藏捐獻,2010年大都會博物館才為其舉辦了小型個展。詩人于堅在參觀過這個展覽之後的一篇隨筆中說:「他拍下的那些瞬間已經進入無意識的層面……比布列松的東西更深刻。不是架起腳架等來的,不知道有什麼意義,但魅力無窮……看看那個邊走邊扣領扣的青年,蘭波不就是這樣走過巴黎街頭去寫詩嗎?」

美國街拍鼻祖-比爾·坎寧漢:紐約,1960年代

原理8:專注街頭時尚,

數十年如一日騎自行車拍照,書寫都市時尚史

被譽為美國「街拍鼻祖」的比爾•坎寧漢,自1960年代於紐約街頭沉迷街拍,半個多世紀風雨無阻。現年86的比爾至今是《紐約時報》的資深攝影師。比爾認為時尚是更寬泛的東西,「時尚是讓你免於世俗生活的一種保護」。

他心目中的時尚沒有高低貴賤,無論上流社會還是普通人,比爾都會拍下他們富有個性的衣著。在街頭他行動迅速,不斷抓拍;晚宴上他拒絕任何服務,不進餐,水都不喝,只管拍照。他不接受任何額外的待遇酬勞,他認為只要沾了錢你就得受人控制。

就這樣,比爾用他手中的老式尼康相機,記錄下了50多年的紐約時尚史。2008年比爾獲頒法國文化部法蘭西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頒獎典禮上他居然也一直在拍照!

日常美學大師-安德烈·柯特茲:盲人音樂家,1921年

安德烈·柯特茲,一個深刻影響了布列松、卡帕、布拉塞、比爾·布蘭特等大師的一代宗師。他的大多數照片都能夠見出其攝影的簡潔與從容,細看之下構圖極為精緻,富有真情和深意。

「柯特茲有著偉大攝影家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布拉塞)柯特茲影響了半個世紀的現代攝影,奇怪的是,他的「理論」沒那麼複雜,由單純的源頭流溢而出的反倒更多。「

柯特茲的照片簡單得像是在騙人;它們缺乏奢侈性、過度性和經營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從一開始拍就是這個樣子。」(基斯馬克)他的攝影是溫情精緻的人生藝術,其技巧已化於無形。布列松說:那時柯特茲怎麼拍,我們就怎麼拍。

錯覺幽默大師-Rene Maltete:巴黎,1960年代

勒內•瑪爾泰特,又一個在中文世界尋找不到的名字,而他的攝影已經隨處可見。Rene Maltete的作品,充滿了奇特的視覺對應、錯位和分解構成關係,這種機智而敏銳的攝影手法,帶給人無限歡樂,又催人思考,琢磨。就技術而言,這是雅克•亨利•拉蒂格、布列松等法國大師創造的瞬間抓拍風格,但其內涵罕見,畫面極難捕捉。他拍攝了歡樂,卻是讓人有所領悟的歡樂;他拍攝下荒謬,卻是日常、溫情的荒謬。因「錯誤」而幽默,因幽默而「真實」,這是Rene Maltete攝影的精髓。他以他的智慧,記錄了輕逸、多變、錯誤、真實而又好笑的人類生活。


都市風景大師-李·弗裡德蘭德,紐約,1966年

「誰也模仿不了羅伯特·弗蘭克,誰都可以模仿李·弗裡德蘭德」。李•弗裡德蘭德,一個和森山大道一樣狂野的街頭攝影家,永遠在意攝影無修飾的瞬間性,才不在乎什麼決定性瞬間、非決定性瞬間。50多年來拍攝的海量照片被譽為「美國社會風景」,記錄了紛亂而激狂的美國。其作品常利用門廊、車窗、櫥窗、電視屏幕、路燈杆等組織畫面,構圖隨意雜亂卻呈現多重關係,通過強烈的氛圍渲染,使熟悉的事物變得不可思議,富有超現實的苦澀與滑稽感。


人類童心大師-拉蒂格:巴黎貴婦人,1911年

雅克·亨利·拉蒂格,現代攝影史中的神童,6歲就開始拍照。他的風格幾乎是家庭攝影、日記式的,但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記錄了真實、細膩的時代,讓時代返回來追認他為大師。


決定性瞬間大師-布列松:帕勒莫,義大利,1971年

關於布列松,以及決定性瞬間的神話,人們說得夠多了。在布列松最好的作品中,你能發現那種法國式的高貴,戲謔,精確,以及不可思議的現實。在街頭,布列松極其善於捕捉那種對比性強烈的決定性瞬間畫面,比如這張照片,粗看之下是童年之樂,細看卻大有文章——近景運動的輪子,歡樂的小孩,遠景靜止的輪子,靈車:生向左,死向右;生動蕩,死寂靜;生歡愉,死寂寞。


非決定性瞬間大師-威廉·克萊因:紐約,1955年

威廉·克萊因,一位當年連出四部攝影集都銷路極差的攝影家。在今天,幾乎全世界的攝影大師都推崇克萊因,馬丁·帕爾也不列外,日本的「挑釁」團體以及其中的中平卓馬、森山大道,都曾深受其影響。「我不喜歡法國的攝影家,杜瓦諾、布列松,感傷浪漫,人文主義,我說見鬼去。」「世界是動的……那時候布列松的東西讓人膩煩……」今天,手機攝影讓模糊不清的影像隨處可見,卻少有克萊因鏡頭下那種人性的癲狂和世界的迷亂。

瞬間紀實大師-喬爾·邁耶羅維茨:紐約,1969年

邁耶羅維茨,布列松的美國傳人,他的街拍注重瞬間的寂靜、荒誕、多重關係以及夢境。「打籃球,當你開始打得越來越好你就知道如何控球、打球。你繼續打下去,直到達到一定的水平。街頭攝影是一樣的。我達到了這個地步——我知道如何處在正確的地點、在正確的時間、合適的距離按下快門——拍出來的照片是對的。但後來我問自己:這就是全部嗎?攝影所能表達的就是這些嗎?」從他一系列的談話中,你能發現他是真正掌握了街頭攝影精髓的攝影思想家。

生死情色大師-荒木經惟:東京物語,1989年

原理16:善於搭訕,死皮賴臉;隨便拍,放棄光影構圖

街頭攝影因攝影師的性格、方法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特點:荒木經惟很會和人搭訕,死皮賴臉;羞澀的森山大道更多會拍女人的頭髮和背影。森山大道說,我的風格一直沒有變過。而看過《荒木經惟全集》的人知道,這個已經失明的老頭是一位真正的巨匠,題材、藝術形式、風格極為多樣,作品見性見生死。在大多數時候,荒木經惟的街拍就是快照,一种放棄了主題、光影構圖的終極自由。


兇殺案街拍大師-維吉:被捕了,1940年代

自1935年從圖片社辭職,維吉就成了一名自由攝影記者,專拍報紙愛發表、能來錢的火災兇殺等照片。維吉心無所礙,他不在乎藝術不藝術,攝影只為生活。

但他的專業精神出人意外:他用雙程警用無線電話和各方聯絡,到達現場甚至比警察還早。拍完照片,他在自己的雪佛蘭行李車上直接衝洗照片,打字說明,第一時間發稿給報社。

他的照片幾乎看不出什麼深刻含義,卻是直接攝影的偉大表率,無形之中刻畫了繁華都市最黑暗的一面。黛安·阿勃絲、威廉·克萊因都視其為偶像。


平凡幽默大師-羅伯特·杜瓦諾:巴黎,1954年

羅伯特·杜瓦諾,法國最富盛名的平民攝影大師,他用相機捕捉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微妙瞬間,展現人性的可愛或弱點,即使畢卡索、賈科梅蒂等大師在他鏡頭下也很平凡。「日常生活裡的奇妙情景最打動人心,你在街道上見的事情,哪一個電影導演也不可能在鏡頭前給你安排出來。」 

街頭之王、森山良師-井上青龍:釜ヶ崎,1958年

井上青龍,日本戰後紀實攝影家,森山大道的大學長、街拍啟蒙師。1980年出版的《釜ヶ崎 》為其唯一的作品集,記錄了大阪釜ヶ崎貧苦階層真實的生存狀況,被譽為「日本高成長時代的記憶」。

「我身為人的那『喜愛到仿佛喜極而泣,討厭到幾乎痛不欲生』的人性,被釜ヶ崎 深深揭穿了。」森山大道曾經回憶他們一起街拍,被人追打。2005年井上回顧展,森山大道寫道:「他叫我和他一起上街,成了街頭攝影師。沒有先驅者井上,我就不會踏上攝影的漫漫長路。」


孤獨狂野大師-森山大道:狩人,1972年

森山大道的攝影源頭有很多:東松照明、細江英公、威廉·克萊因、寺山修司、安迪·沃霍爾……而森山大道以其粗壯狂野的感性街拍最終成就了自己,徵服了全世界的年輕人。「對我而言,所有的街道、路上,都是博物館、劇場、圖書館、舞臺,這對我來說是永遠存在的前提。藝術有它存在的意義,我並沒有想要否定它,但唯有街道讓我得到更大的挑戰感。」「新宿整體是一個流動著欲望體液的欲望體。我的攝影,就是進入新宿街道的體溫,既不擁抱、也不遠離新宿微妙的異樣感。並不是什麼意識形態的表現。」「新宿是一個宛如變形蟲的地方,讓我感覺到她就像生物般每天不斷地脫皮、蛻變,所有人間的欲望在新宿當中像是食物鏈一般循環,並且有它自己的氣息。就算時代和表面替換了,新宿街道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就像是我對於攝影的體質也完全不會改變一樣。」「我的攝影是讓觀看者以感覺性、生理性的形態相遇,拍攝下的瞬間衝擊著這些年輕人。我能感受到這點。」當攝影成為孤獨者生命深處的自我本能,攝影也便充滿了無盡的力量與思想。

相關焦點

  • 「怕死」的街頭時尚,不怕死的街頭攝影
    因為比他粗暴的街頭攝影師大有人在... 像盲拍大師 Mark Cohen,每次都事先調好焦距,趁著路人「不備」在其面前按下快門。但他就沒有鈴木達夫這麼「幸運」,在五十多年的事業生涯裡,他還真吃過不少拳頭。
  • 街頭攝影小技巧
    一般人都認為街頭攝影都會不斷的走動,其實沒錯,你要不斷的走動觀察才能有更多機會發現可能拍攝的對象或場景。但不斷走動會有個問題,就是你無法邊走動邊構圖。街頭的人們會不斷變化,如果你也一直在走動,雙方都在動的時候看得更不清楚。當你保持靜止時,對突如其來的場景會有更好的反應時間。街頭攝影師想拍人的表情,所以通常會往人潮的反方向走,我自己也是這樣。如果你對著人群往相反方向走動,會更難掌握突然出現的拍攝機會或某個表情,這要通過很久的練習才能快速的掌握,否則你只是不斷的走動並錯過拍攝機會。
  • 喬爾·邁耶羅維茨談街頭攝影:照片永遠是"現在進行時的」
    近日,被譽為當代最卓越的美國街頭文化與彩色攝影先驅的著名攝影師喬爾·邁耶羅維茨,為新晉街頭攝影師梅利莎·奧肖尼斯的畫冊Perfect Strangers: New York City Street Photographs作序,撰寫了以下這篇關於街頭攝影的新文章。「照片永遠是"現在進行時的」。
  • 街頭攝影開始的正確姿勢(四)
    米拍攝影社區文章推薦:來自@zhaolei829上一篇談到了幾種街頭攝影中比較容易接受和操作的拍攝類型,在這一篇裡,我們將繼續討論另外幾種街拍類型。來看看在街頭,我們還能拍點什麼。一、極簡極簡的街頭畫面也是一個很容易讓人著迷並且很難做到不去觸碰的一個類型。對街頭攝影有些涉獵的朋友一定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形形色色的極簡類的作品,或者自己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嘗試。從構成上來講,極簡的畫風和點線面的構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怪誕的黑白街頭攝影 臺灣街頭攝影大師的作品
    1959 年,還是臺灣一名高中生的張照堂便開始了攝影生涯,他以怪誕的黑白街頭攝影成名,以風格獨具的攝影,在臺灣攝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朝堂的這一攝影風格的形成,被認為是與1949 年到1987 年臺灣失落的一代和壓抑的白色恐怖時期有關。
  • 10個美妙的街頭攝影小技巧!
    拍攝一張無家可歸者或街頭藝人的照片是很容易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並沒有多大的攝影價值。雖然存在合乎道德的方式拍攝無家可歸者,但我要說,一般而言,這非常老生常談,並不能帶來多少好處。拍攝街頭表演者並不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拍攝他們的照片(因為他們對於相機相當習慣了)。儘量不要拍攝無家可歸者/街頭藝人,拍攝街道上的普通人。這更加道德,也更加具有挑戰性。
  • 聲音紀錄片|顧錚談街頭攝影:太甜的照片一般都好不到哪兒去
    8月17日,上海書展期間,在題為「街頭 永遠開放的畫廊」的《城市表情》新書分享會中,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錚通過介紹中外不同攝影家的攝影創作並根據自己作為一個攝影家的個人體驗,為讀者提供了對於攝影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和城市再現的媒介的全新理解。本書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為增補第三版,展示了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30餘位各國攝影家的都市攝影實踐。
  • 薇薇安·邁爾:就是熱愛攝影,街頭的孤獨
    隨著薇薇安作品的曝光,美國的媒體也對這位從未聽過的攝影師爭相報導,並稱「街頭攝影的歷史正在被改寫」,「薇薇安·邁爾不再被埋沒」…… 約翰說,我的使命是將薇薇安·邁爾載入史冊。
  • 80條攝影心得,讓你更加了解街頭攝影
    提起街頭攝影,其實它的定義並不重要,你在街上隨便拍一張照都很可能是街頭攝影,重要的是你看這個世界的方式,正如 Elliot Erwitt 所說:
  • 喬爾·邁耶羅維茨談街頭攝影:照片永遠是"現在進行時的」
    >新晉街頭攝影師梅利莎·奧肖尼斯的畫冊Perfect Strangers: New York City Street Photographs作序,撰寫了以下這篇關於街頭攝影的新文章。幾乎每一天,你都能在第五大道/第42街和57街之間、金融區或唐人街,或者其他任何地方看到。奧肖尼斯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雖然現在,她仿佛已經學會了紐約街頭的秘密俚語,並通過將自己來自中西部的特色融入其中,創造出了屬於她自己的攝影語言。
  • 7個街頭攝影的小技巧
    練習要有方法,街頭攝影也一樣,就像走路,走錯了方向,就算走到腳都腫了也不會到達目的地。街頭攝影說容易挺容易,說難也很難,不然只要拿著相機人人都是布列鬆了。每位街頭攝影師都有自己的心得跟技巧,像是等待、取景、速度、連拍、專門找容易拍的對象等等。下面是一位來自紐約的攝影師分享的一些街頭攝影技巧加上我自己的一些補充。1.
  • 【學苑】街頭攝影技巧淺談
  • Alex Webb與他的墨西哥街頭攝影
    墨西哥,馬塔莫羅斯,1978年 © Alex Webb | Magnum Photos在1975年第一次踏入墨西哥的那一刻,攝影師就被這個國家街頭充滿活力的生活所吸引。雖然韋伯早期的黑白攝影常常以鮮明、引人注目的圖形為特色,但由於受到墨西哥街頭燈光和色彩的啟發,他於1978年開始涉足彩色攝影,這也標誌著他創作轉折點的到來。
  • 烏布市場街頭攝影實戰現場!
    要真正了解一個地方你不能只在景點裡拍照,那些並不是全部
  • 國內街頭攝影真的很「土」 嗎?
    ©Bruce GildenBruce Gilden 的獨到之處在於,他總能在被拍攝者剛剛發現鏡頭,剛剛展露出疑惑、惶懼、嗔怒或驚訝的那一瞬間按下快門。 這種彪悍的拍攝方式為他的作品注入了一種極強的衝擊力。
  • 街頭攝影新手最需要注意的 4 大問題
    如果你對街頭攝影有興趣,想通過「掃街」消磨一下時間,深入領略一下身邊日常生活的美,順便再嘗試拍點好片,那麼你真的應該好好注意這 4 個問題——如果你想讓你的拍攝事半功倍並有所收穫。1.裝備對於街頭攝影師來說,融入周邊環境,減少對周邊人物、環境的影響,這樣你會有更好的機會抓住自然、真實的瞬間;除此之外,掃街也是個運氣活兒,你可能需要長時間、長距離跋涉,所以選擇小而輕便的裝備是很重要的。對街頭攝影這一特定題材而言,無反比單反要更合適。眾所周知,無反比單反要輕便小巧得多,能有效節省你的體力;此外,無反在拍攝時震動小,也不會跑焦,拍攝時會更方便快捷。
  • 攝影師超詳細講解 如何戰勝街頭攝影中的恐懼心理
    我從2015年開始寫關於街頭攝影的文章,在這兩年裡,回答過近千次街頭攝影愛好者的提問,其中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在街拍時,經常感到緊張恐懼而不敢把鏡頭對準陌生人,請問怎麼破?  今天這篇博文就來詳細談談這個話題,本文比較基礎,特別適合街頭攝影新人練習。
  • 香港攝影師賴億南 聊街頭攝影
    在森爸的街頭攝影志將陸續介紹一些亞洲的街頭攝影師,希望能讓喜歡街頭攝影的朋友們,認識多一些同樣喜歡街頭攝影的人。賴憶南 是之前在我成立的Facebook街頭攝影社團裡認識的,他是位對影像創作非常有熱情的香港攝影師, 2002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其後加入香港電臺電視部任職攝影師,他也是「現在攝影」的創辦人之一。 以下就是阿南的訪談內容。請介紹一下你自己我是賴憶南,認識我的人都叫我阿南,我在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畢業,主修電影攝影、副修導演。
  • 我們跟彩色攝影的鼻祖喬爾·邁耶羅維茨聊了聊街頭攝影
    他著作無數,屢獲殊榮,作品曾在全球各大博物館和畫廊的近400次展覽中展出。只要你曾在網絡上查找紐約第五大道上世紀的老照片,那麼你八成搜出來過他的作品。2017阿爾勒國際攝影節,喬爾早期街頭攝影作品展(黃月  攝)我一幅幅照片看過去,享受其中,當然它們的排列方式跟我自己的排法不同,但這種新的「照片流」也讓我認識到其他人對我的作品的理解。
  • 淺談街頭攝影的五個小技巧!
    ,百態在街頭發生,我們記錄下社會,記錄下人生,記錄下時代的角落,街上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拍攝對象,用街頭去說自己想說的話、看到的景色。究竟街頭攝影需要些什麼技巧呢?一、觀察攝影永遠脫離不了觀察,細細觀察路邊的小販、塗鴉、光影或是烤香腸的大叔,尋找自己喜歡的目標加以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