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研發出15萬億幅/秒的全光超快高時空分辨成像系統

2020-12-22 中國教育在線

高速攝影機是人們用來觀測和揭示快速演變事物或現象的利器,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圳大學李景鎮/徐世祥教授團隊最近研發出了一種具有高時空解析度和高攝影頻率超快成像系統。藉助於全光的技術手段,該系統將高速成像的攝影頻率推高到15萬億幅/秒,並且擁有510-14秒級的時間分辨和微米級的空間分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像系統的原理圖。

  據該團隊介紹,高速攝影機的關鍵技術挑戰之一是如何記錄拍攝到的一系列時間間隔很短的圖像,例如炸彈的爆炸過程、航天飛船、飛彈等飛行器發射或降落階段的飛行規律的實時成像,精密雷射加工中的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過程的實時觀測和診斷,核聚變過程的快速演化過程的實時記錄,活體細胞中的衝擊波相互作用以及各種化學反應等過程的實時成像。想要對這些快速變化的事件進行準確的成像記錄,就需要高速攝影機具有足夠短的快門時間(足夠高的時間分辨),足夠小的拍攝時間間隔(足夠高的攝影頻率)。另外,往往還需要足夠高的空間分辨以識別事件的空間精細結構。深圳大學李景鎮/徐世祥教授團隊這項科研成果的設計特色,在於系統僅包含一組名為非共線光參量放大器。這種設計利用響應極快的非線性光參量轉換過程可方便地將一系列時間間隔很短的圖像轉化為一系列空間分離的圖像,從而能輕易地被商用相機接收。

  該系統無需特殊設計的快響應相機,也無需任何掃描裝置,即攝影頻率不受相機響應速度或電光掃描速度極限的制約。該系統在成像過程中沒有任何運動,這意味著它的動態空間分辨等價於其靜態空間分辨。該研究團隊展示了利用該裝置實現對等離子體光柵和旋轉速度為10萬億弧度/秒的旋轉光場(如圖2所示)的超快成像。另外,實驗結果還很好地展示了該裝置可很便捷地拓展到顯微成像技術領域。

  該研究團隊解釋了成像系統的原理——採樣脈衝(The sampling)照射目標物體,經過4個光學成像轉換器(OIC),即非共線光參量放大器。當泵浦光脈衝(標記為「Trigger」)入射OPA時,產生閒頻光(標記為「Recorded」)。在泵浦光脈衝之間引入延遲,可以通過使用傳統的CCD相機拍攝閒頻光來獲取時序多幅圖像。

  旋轉光場以10萬億弧度/秒旋轉的時序分幅圖像

  這種成像技術可應用於短至10-13秒時間尺度的超快事件進行精準成像。這類事件包括超快雷射切割、打孔、微結構製造等過程,慣性壓縮核聚變的快點火過程,化學反應的成像與診斷,基於雷射拉絲的大氣物理現象以及活體細胞中的衝擊波相互作用等,在工業製造、核物理與大氣物理、雷射化學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均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Advanced Photonics》期刊主編Anatoly Zayats教授認為:「深圳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快門速度創紀錄的超高速攝影成像技術,這項研究為在各個領域研究超快過程提供了新的機會。」

  註:該研究成果的論文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 》期刊2020年第5期(Xuanke Zeng, Shuiqin Zheng, et al. High-spatial-resolution ultrafast framing imaging at 15 trillion frames per second by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Advanced Photonics, 2020, 2(5): 056002)。曾選科博士為該文的第一作者,主要參與者包括鄭水欽博士、蔡懿博士等。深圳大學徐世祥教授為通訊作者。

  (中國教育在線 林劍 通訊員 蔡懿)

相關焦點

  • 15萬億幅/秒!深圳大學研發出全光超快高時空分辨成像系統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蔡懿高速攝影機是人們用來觀測和揭示快速演變事物或現象的利器。日前,深圳大學李景鎮/徐世祥教授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具有高時空解析度和高攝影頻率超快成像系統。藉助於全光的技術手段,該系統將高速成像的攝影頻率推高到15萬億幅/秒,並且擁有510-14秒級的時間分辨和微米級的空間分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前視聲納系統成像視覺改進與實現
    目前水下導航常採用的是前視聲納系統,它的優點是採用多波束電子預成、成像速度快、探測效率高[2]。但是由於系統軟硬體實現時存在的缺陷,以及成像算法與圖像顯示方法的局限性,聲納圖像的視覺效果往往並不理想。本文基於課題組研發的一款多波束前視聲納系統,著重分析了影響系統成像效果的幾大因素[3],並進行了優化與實現,主要包括通道幅相校正、波束優化設計、動態範圍優化與扇形視圖轉化等。
  • 每秒捕捉70萬億幀
    這個技術有多牛,舉個例子您就能明白:光速約為3000億毫米/秒。若以70萬億幀/秒的速度除以光速,為233.3幀。換句話說,這臺攝像機在光波移動1毫米的時間內可以捕獲約230幀畫面。隨著幾十年的發展,基於矽的成像傳感器,例如CCD和CMOS,已經可以提供高達每秒百萬幀成像速度。但是,它們在捕獲各種極其快速的事件方面卻不盡人意,例如超短光傳播,分子的輻射衰減,衝擊波傳播,核聚變,光子在擴散介質中的傳輸等。要觀察這些事件,幀速率必須超過每秒十億幀甚至是萬億幀。
  • 有望助力研究新冠病毒瞬態作用機理 西安市科學家超快過程研究獲...
    他是西安交通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瞬態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和學科帶頭人,2002年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快光子學和微納光子學、飛秒雷射微納製造、雷射仿生微納製造等。他在上述領域開展了大量原創性研究,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ESI高被引論文8篇,封面文章16篇。
  • 最快8秒通過!海澱鎮樓宇小區試用聲紋識別門禁系統
    刷身份證、聲紋識別認證、測溫,人員進入樓宇、小區,最快8秒通過。海澱區海澱鎮聯手北京分音塔科技有限公司,在樓宇、小區試行聲紋識別門禁系統,為企業復產復工提供保障,不斷提升社區防控科技含量。往裡走,還有一個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即走即測,無須停留。一位員工,識別、測溫,前後只需8秒時間,就能順利進樓。技術人員介紹,聲紋識別系統基於的原理是每個人的聲音有唯一性和獨特性,聲紋識別(又稱說話人識別)是從說話人發出的語音信號中提取聲紋信息,並對說話人進行身份驗證的生物識別技術。不需要接觸,只需聲音即可判斷一個人的身份,準確率可達99%。
  • 中國科大實現亞納米分辨的近場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8Å的亞納米分辨水平,從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該成果於2020年8月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令人驚奇的結果」:450開爾文高溫的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在任何兩個糾纏的原子之間,還有15萬億的原子,其中許多原子與其他原子糾纏在一起,處於巨大的、熾熱且混亂的糾纏狀態。如上圖所示,玻璃小管的圖片,其中銣金屬與氮氣混合併加熱到450開氏溫度。在如此高的溫度下,金屬蒸發,生成游離的銣原子,這些原子在小管內部擴散。
  • 紅外熱成像人群測溫篩查系統
    測量時需要和被測對象接觸,往往由於在使用時消毒不徹底,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隨著檢測技術的成熟,非接觸式儀器被廣泛應用於公共場所的人體測溫,其中近距離熱成像溫度測量技術已經普遍成熟在各行業應用,存在以下優點:1. 測量速度快,通常檢測時間小於1秒;2.
  • 烏拉特前旗博愛醫院引進高端國產磁共振系統--聯影uMR 1.5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
    磁共振事業部簡介——「目前全球最大磁共振研發、生產基地」        2011年3月,聯影磁共振事業部率先籌建,具備年產能力超過500臺超導磁共振的現代化生產線,吸引了來自業內各大著名跨國公司的核心管理和研發人員,甚至海外知名大學的學者,其中上海「千人計劃」專家3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名,擁有雄厚的磁共振研發及產業化發展經驗和實力
  • 一戰成名的「勝利網絡成像測井系統」強在何處?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勝利油田採訪時了解到,由勝利測井公司自主研發的「SINOLOG900網絡成像測井系統」(以下簡稱網絡成像測井系統)成功通過中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部組織的成果鑑定。  專家們認為,該系統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高溫長電纜測井數據高速傳輸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意味著這套網絡成像測井系統拿到了走向市場的「通行證」。
  • Phase One多光譜成像解決方案到底有多牛!
    今年年初,Phase One在文化遺產領域就推出了全自動多光譜成像(MSI)高解析度解決方案。右面第二張圖採用的不可見的UV紫外光成像,可以顯示出黃色的印記,這裡的印記可以證明在生物標本的材料受到過汙染,或者是經過很多年時間物質發生了變化。最左面的圖是一張黑白的圖片,在彩色圖像下呈現出白色的區域在黑白圖像下呈現出不同的灰度,表明兩部分區域的物質已經有了不同的變化。
  • 俄開發出雷射血管顯像系統 對人體任何指定區域的血管進行高對比度...
    日前,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的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雷射血管顯像系統,可以對人體任何指定區域的血管進行高對比度成像。這將有利於在多種情況下診斷血管狀況,例如在治療靜脈曲張的血管外科手術中。相關研究發表在《紅外物理與技術》雜誌上。
  • 邁瑞醫療:堅持研發創新之路 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縮影
    回望「十三五」的五年間,深圳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19年經濟總量達到2.7萬億元規模。在經濟增長亮眼成績的背後,是深圳對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是深圳的廣大企業在市場大潮中堅持自主創新、自立自強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 自主研發生產出多款「北鬥+」應用,這家武漢企業真牛!
    12月24日,記者在北鬥衛星導航終端領軍企業武漢依迅北鬥時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出多款「北鬥+」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並且已成功應用在交通、防疫等領域。
  • 威派視半導體: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圖像傳感器研發和設計公司
    VPS技術全稱是垂直電荷轉移成像器件,該技術最初是在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提出。為了儘快實現成果轉化,2019年,VPS核心技術團隊成立南京威派視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威派視半導體」),正式開始產業化項目推進。
  • 俄開發出雷射血管顯像系統
    日前,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的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雷射血管顯像系統,可以對人體任何指定區域的血管進行高對比度成像。這將有利於在多種情況下診斷血管狀況,例如在治療靜脈曲張的血管外科手術中。相關研究發表在《紅外物理與技術》雜誌上。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9個招募撰稿人/主筆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技術可以實現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和高信噪比的成像,在腫瘤診斷、小分子體內檢測、生物傳感和免疫分析等領域展示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 ANAFI之深層解析二:成像系統片
    ANAFI 不僅緊湊小巧可摺疊,還具有令人驚嘆的4K Cinema以及4K HDR 成像系統,即使在光線條件不理想的狀態下,用戶也可以捕捉高質量的畫面,並穩定的進行俯仰角拍攝。那麼ANAFI能帶給派粉們多大的驚喜呢?現在來聽小編娓娓道來,技術含量有些高,特為你準備!
  • DNF:第一紅眼完美畢業,20秒4.6萬億,1分18秒刷新洞察競速
    DNF:第一紅眼完美畢業,20秒4.6萬億,1分18秒刷新洞察競速 DNF第一紅眼旭旭寶寶,希洛克裝備進度受到玩家關注,在「姚策劃」大碩的玄學幫助下,開第一個隨機罐子出了殘香,武器畢業,做百變選擇了盧克西左槽,左槽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