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歌》奏響 這是Bioware的絕地翻盤還是最後一戰?

2021-02-25 遊戲機實用技術UCG

因為E3,對玩家而言,每年的6月就像逢年過節的廟會般喧囂。在E3這個「鬧市」裡,各路廠商瞄準著玩家的錢包,卯足勁地向玩家兜售自家的「大餅」。在琳琅滿目的新品中,有的是內夾「實機演示、發售日期」的「肉包子」,抑或是「最新預告」的「饅頭」,也可能是「僅一張截圖」的畫中餅或是其它反覆回鍋的「舊餅冷飯」。除了「賞餅、吃餅」外,E3展會前的另一大樂趣就是討論來自論壇或「舅舅、舅媽們」的「內部情報」與開發商、發行商的訪談內容。通過這些信息,玩家們猜測可能出現在展會中的遊戲,臆想遊戲的開發進程,甚至結合此前的預告「一本正經」地撰寫新作內容,從而進化為「X學家」。某種程度上,E3前夕是最為歡騰熱鬧的日子。今年也不例外,隨著E3 2018的日益臨近,各路廠家也開始放出新作「煙霧彈」,「舅舅黨」們也在網絡上放出散布傳言,展前發布會的新作名單亦層出不窮,令人真假難辨。而作為去年E3微軟展臺的一大焦點,由Bioware埃德蒙頓工作室主導開發的《聖歌》則發布了3秒的「預告片」的預告片與視覺宣傳圖,可見Bioware與EA對於本作的重視與期待。同時,對於「久經沙場」的Bioware而言,去年的失敗與對《聖歌》的高投入已經將他們逼入到不容有失的境地。

▲E3 2017微軟展前發布會的最大亮點。

在2012年《質量效應3》發售後,主導系列開發的Bioware埃德蒙頓在系列監製Casey Hudson的帶領下開始新科幻IP的構思,而「《質量效應》系列」的第四作則交給了Bioware蒙特婁負責。在構思續作的框架時,製作組決定將探索機製作為新作主打的玩法,而這也是在「《質量效應》系列三部曲」的開發過程中從未實現的遺憾。不過Bioware蒙特婁方面的胃口則是更大一些,他們希望實現的不僅僅是數個星球的探索,而是提供上百個星球。在那個時間節點,《無人天空》還並沒有出現在主流媒體的視野中。不同於另外兩個Bioware工作室(本社埃德蒙頓與奧斯汀),Bioware蒙特婁的建立是由EA一手包辦,與Bioware創始人Greg Zeschuk及Ray Muzyka無關。而結合此前EA將Victory工作室(不久後被解散)編入Bioware旗下的事例,不難看出Bioware蒙特婁亦是EA利用Bioware這個金字招牌效應的手段之一。

▲Bioware蒙特婁全家福。

也因為這個原因,Bioware蒙特婁工作室的資深開發者不同於本社的「老兵」們那樣熟知Bioware的企業文化和遊戲開發的精髓。一言闢之,開發RPG並不是這個新興工作室的強項。這一點早在《質量效應3》的那個口碑慘澹的劇情DLC《歐米茄(omega)》中得到證實。這一點在構思《質量效應 仙女座》時也沒有改變,除了少部分來自本社的系列老兵,大部分資深開發者們並沒有參與過系列前作的開發。在此之上,開發組中資深開發者離職與人員變動,動畫等小組人手不足(面癱臉的直接原因),寒霜引擎(DICE專為FPS開發的引擎)在RPG類遊戲開發的「水土不服」,「算法生成星球」的構思難以實現高質量的「星球」建模,前期開發準備工作拖沓導致遊戲開發進程管理混亂使得最後成品基本是發售前18個月拼湊出來的內容。

▲「面癱臉」

《質量效應 仙女座》災難性的表現不僅使得Bioware蒙特婁繼續主導系列續作開發的念想破碎,而且事後EA更是顯露出「工作室殺手」的本色,將Bioware蒙特婁合併至EA Motive中。而《質量效應 仙女座》的失敗,雖然與Bioware埃德蒙頓和奧斯汀並無直接關聯,但是對於「Bioware」這個品牌的聲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聖歌》在E3 2017微軟展前發布會上的備受矚目,除了宣傳片本身的高質量外,更是玩家對遊戲質量和工作室未來的擔憂。《聖歌》一旦遭遇「仙女座式的滑鐵盧」,Bioware恐怕將步西木工作室與Visceral Games的後塵,成為EA的下一個受害者。而這種擔憂,更是因《星球大戰 戰場前線II》這款被「微交易」和開箱系統徹底毀掉的遊戲進一步加重。根據EA的2018財年報告顯示,EA在2018財年營收51.5億美元,相比2017財年營收增長了6.2%。2018財年利潤增長了7.9%,達到了10.4億美元。而EA的市值在經歷了11月的暴跌後便逐漸恢復正常水平。因此EA在《聖歌》發售與19財年報告發出後加入微交易系統來進一步試探玩家的底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再優秀的遊戲,也難以禁得起《星球大戰 戰場前線II》的折騰。在18年年初的跳票消息與之後媒體Kotaku發布的文章指出,隨著《聖歌》開發工作的深入,Bioware的壓力每日劇增。目前,除了一部分負責維護《星球大戰 舊共和國》運營與準備「《龍騰世紀》系列」新作前期工作的部分開發者外,Bioware的兩個工作室(埃德蒙頓與奧斯汀)正合力開發《聖歌》。為了加快遊戲開發而從其它項目拉人並非Bioware的慣例。而《龍騰世紀 審判》、《質量效應 仙女座》與《聖歌》,這三款3A項目卻接連迫使Bioware做出人員調動。不同於前兩部作品,Bioware在《聖歌》上壓下了更多的賭注。

▲《聖歌》官推為E3造勢。

首先,這是工作室近9年以來的第一個新IP,亦是EA首次發行接近《命運》遊玩機制的網路遊戲。而Bioware的開發者們知道,一旦銷量和營收不能達到EA的期待值,Bioware可能會變成不同於往常的工作室。在剩下1年左右的開發時間裡,因《星球大戰 戰場前線II》的「微交易爭議」與先行發售的同類型遊戲——《命運2》的後期乏力,工作室的氣氛變得更為動蕩不安。根據Bioware開發者的描述,目前他們的感受是「樂觀與焦躁」共存。一方面相信《聖歌》會是一款高質量遊戲,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開發過程的艱難而焦躁。《聖歌》是2012年開始的項目,起初是在《質量效應》的監督Casey Hudson的引導下進行,隨著Hudson於2014年離開Bioware(在17年作為工作室負責人回歸),新作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前期準備工作。不少Bioware內部的「老兵」們認為,從零開始創作一個全新的系列是需要長時間的構思。以《命運》為例,Bungie亦是耗費大量時間在前期的構思階段,思考這一類長時間運營的網絡射擊遊戲應該採取何種機制。而在2014~2015年期間,最為困擾開發組的技術問題依舊是EA的寒霜引擎,這個問題其實從《龍騰世紀 審判》起就不斷在困擾著Bioware的製作組,用開發者們的比喻,「寒霜引擎就像是F1賽車,在競速方面(FPS)才能發揮實力,而論家用性(RPG)則是無可適從。」而在層面上,Bioware的程式設計師們則需要自行研發所需開發工具。「老兵」的離職與人員調動也不禁讓人回憶起《質量效應 仙女座》的類似情況。其中,較為出名的有曾負責《星球大戰 舊共和國》與「《質量效應》系列」前兩作劇本的首席編劇Drew Karpyshyn,據Hudson的推特,他在完成了《聖歌》工作後離職。再有則是「《龍騰世紀》系列」的創意總監Mike Laidlaw與首席編劇David Gaider,工作室總經理Aaryn Flynn。雖然在歐美開發商中,遊戲開發者跳槽如家常便飯,但這些在近一年來離開Bioware的開發者們都是在Bioware工作了長達十餘年的「老害」。因此《聖歌》的開發過程是否會受到印象,還是先暫且打上問號。除了工作室的「內憂」,如今玩家對EA與同類遊戲《命運2》的風評更是一大「外患」。鑑於《星球大戰 戰場前線II》的微交易事件的影響力在當時波及了整個歐美遊戲行業,不少大廠商,包括Bioware在內都在重新考慮在遊戲中加入微交易的計劃。而至今為止《聖歌》會不會有微交易的情報尚未公布,EA的CFO Blake Jorgensen則表示只會在確保足夠多的玩家體驗完整的遊戲內容並在遊戲中充分享樂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加入微交易系統。鑑於EA也在《植物大戰殭屍 花園戰爭2》發售後才加入微交易系統,此次EA或許在等「羊毛充足後再卯足勁地薅。」最近亦有消息指出,《聖歌》的開發者們一直有在關注同類遊戲《命運2》在玩家社區的評價變化。而《命運2》的內容空洞,DLC敷衍了事以及Bungie的拒絕溝通使得《命運2》在玩家社區中成為了又一隻「過街老鼠」。《聖歌》的開發者也擔心新作將會經歷類似《全境封鎖》發售後前期的「成長痛苦」,而玩家在這過程中失去耐心。而這幾乎是目前所有主打「刷刷刷」的網路遊戲(如《暗黑破壞神III》)的早期通病。

▲「你們不一樣?」

目前,通過每年/季發售大型DLC來給遊戲「續命」的操作是業界的常態,季票也已經開始按年分配。而Blake Jorgensen在採訪中更是表示「《聖歌》是一段十年旅程的開始」。他也說道新作將會與玩家一同不斷地進化與延伸。簡而言之,19年的《聖歌》也會有不少大型DLC或擴展包。這一點不由地令人擔心,《聖歌》本體是否有足夠豐富多樣的內容(副本任務,敘事故事等),來讓玩家心甘情願地為後續的DLC或劇情擴展包買單。抑或是繼續「邊賣邊做」和「一塊蛋糕拆成N份賣」的套路。在E3 2017的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玩家的視角由市區中的第一人稱,到進入機甲中的第三人稱。而玩家在進入機甲後可以上天入水進行外部的區域探索,並可以選擇單獨行動或者聯機組隊。當然,鼓勵玩家進行「刷刷刷」的高級武器依舊存在。這就是目前的預告片中所能看見的基本信息,此後的一年時間裡,並沒有更多的實機演示流出。根據最新消息,在E3 2018中,將會有新的演示視頻在EA展前發布會中放出,其中將會包含劇情、角色、飛行與戰鬥及戰利品的獲取。同時會有戰鬥系統與機甲設定的詳細介紹,並且附帶一場BOSS戰的演示。

▲Bioware將如何消去「刷刷刷」所帶來的乏味無趣?

就個人而言,期待著新的實機演示能在劇情方面表現出世界觀背景與任務故事如何一齊融合多人遊戲的模式中。雖然Bioware在這方面有過《星球大戰 舊共和國》的開發經歷,但融入《星球大戰》這一IP的世界觀背景和從零塑造一個全新的科幻世界的難度可謂不是一個量級。同時遊戲中的機甲將在自定義機制上如何處理並和戰鬥玩法相關聯,並且在等級提升機制和裝備等級上又將會如何處理來避免陷入《命運2》枯燥乏味、漫無目的「刷刷刷」窘境。更多有關探索區域的細節部分(地形、可探索區域與機甲功能的聯繫等)亦是多多益善。當然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儘快把微交易或開箱系統是否會存在交代清楚吧。關於《聖歌》的前景,有太多不明確的要素。一方面是經驗老道的開發商的全力製作;而另一方面,長時間的開發周期,「老害」離職,素質堪憂的上一款遊戲,發行商的口碑低劣。可以說,每個人都有看好或看低《聖歌》的理由。而因為EA Access的緣故,玩家也能提前5天知道《聖歌》究竟有多少斤兩。值得一提,《質量效應 仙女座》的口碑也是由這五天開始崩塌,各種BUG的GIF圖在網絡中層出不窮。


▲EA的「受害者」名單。

關於《聖歌》的最終結局,對於身經百戰的玩家們而言或許皆在可預見的範圍內,唯獨「Bioware成為Bungie第二」的結局或許是難以想像的。畢竟連續兩次搞砸3A大作還能逃過EA魔掌的工作室還沒見過呢,Bioware最終會給玩家表演一次?抑或是口碑逆轉和絕地求生?6月10日的EA展前發布會則會揭開《聖歌》謎團的第一層面紗。

相關焦點

  • 幹掉了號稱要幹掉自己的遊戲《聖歌》,《命運2》不只靠同行襯託
    當時《聖歌》非常受到大眾的喜好和遊戲評分廠商的看重,因為當時後者的拉跨,以及前者遊戲的核心玩法和機甲等超脫性的設定使得整個遊戲看起來非常有望超越《命運2》,但是很遺憾的是,無論是今天的文章還是2019年的那一年《聖歌》都不是主角。
  •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蓄勢待髮狀 空前一戰
    直至2015年迪士尼拿到了星球大戰的版權,並延續了這個原力的故事,才有了第7集電影《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以及現在的第8集《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 》。《 最後的絕地武士 》 by Andy Fairhurst在《 最後的絕地武士 》裡,不止一個角色提到摒棄過去的重要性。
  • Bioware宣布重做《聖歌》:重新打造遊戲核心玩法機制
    Bioware昨日宣布將會重新設計旗下射擊遊戲《聖歌》,開發商將會專注於重新設計遊戲的核心遊戲機制。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將會比比第一次做更多我們想要做的東西——我們會給製作團隊時間去測試和反覆調整,我們首先將會聚焦於重做遊戲的玩法機制。」
  • 【4DX·攻略】《星球大戰 最後的絕地武士》絕地反擊引爆空前一戰!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將於2018年1月5日,引爆4DX影廳!原力是如何覺醒打破黑暗?
  • Bioware 25周年短片:《質量效應》、《龍騰世紀》與《聖歌》作品亮...
    Bioware 25周年短片:《質量效應》、《龍騰世紀》與《聖歌》作品亮相等Bioware最新的遊戲作品為ARPG《聖歌》,遊戲曾於2019年發售,今年5月有消息表示本作目前正處於2.0開發階段,會對遊戲進行大幅重修。
  • 爐石傳說:瓦莉拉絕地翻盤奪得挑戰賽冠軍,最後的站位調整太亮了
    在最後一局比賽前,瓦莉拉由於在第7局速8出局只得了1分,所以積分只是排在第3名,他前面還有K神和no總,可能很多人都認為他奪冠無望了,但他硬是用自己的表現發起了絕地大翻盤,尤其是比賽最後的一個站位讓大家全部折服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局吧。
  • 週遊報:暴雪與油管籤約獨家直播,《聖歌》編劇談離職Bioware
    《聖歌》編劇談離職BiowareDrew Karpyshyn在BioWare工作超過20年,擔當過《聖歌》,《質量效應》系列的編劇,他在2018年時選擇離開了BioWare,來到Archetype工作室擔任首席編劇(該工作室是由BioWare來員工組成的)。
  • 絕地求生是劇本殺遊戲吧?4AM最後一局翻盤晉級天命杯決賽
    在4AM又一次踩線晉級之後,我對絕地求生這個遊戲產生了質疑:這到底是個槍戰射擊遊戲,還是劇本殺遊戲?還是說速效救心丸廠商為了銷量贊助了這個遊戲?PCL春季賽,4AM最後一局吃雞,壓線進入PCS1;PCL夏季賽,4AM最後一局拿高分,壓線進了PCS2;PCL秋季賽,4AM最後一局拿低分,碾壓進了PCS3;看到這兒,你應該懂了,本來屬於秋季賽的最後一個壓線翻盤的劇本,因為碾壓奪冠被延後了
  • E3 2018:EA發布會消息匯總 《聖歌》壓軸展示
    2、Respawn工作室的《星球大戰》遊戲公布標題:《星球大戰絕地武士:墮落秩序》(Star Wars Jedi: Fallen Order)Vince Zampella確認,玩家將扮演一名絕地武士,揮舞光劍操控原力。另外本作發生在「黑暗時代」,時間設定在《西斯的復仇》和《新的希望》之間,也就是絕地武士遭到迫害的歷史時期。
  • 鬥球直播:LOL全明星賽:OPL絕地翻盤,爆冷戰勝LCK
    鬥球直播:LOL全明星賽:OPL絕地翻盤,爆冷戰勝LCK 萬眾矚目的LOL全明星賽正在進行的如火如荼,很多英雄聯盟玩家對於其中的一場比賽
  • Bioware工作室發布《聖歌2.0》更新計劃 將著重提升戰利品裝備體驗
    Bioware工作室今天發布了一則博客,來介紹即將到來的《聖歌2.0》的相關更新。希望大家都好,我們感謝每個人的耐心,我們也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來分享更多信息。我們很高興與你分享我們的下一次更新,但我們也要尊重一些更重要的東西——你們與我們的交流。
  •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熱映中,光明與黑暗最後一戰!
    本片為2017年電影《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續集,「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同時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正義和邪惡的對決,是《星球大戰》系列永恆的精神內核,而這場橫跨浩瀚宇宙的善惡對決,也將在《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中奏響最強音。
  • 原力覺醒《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引爆空前一戰!
    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終於來了,影片1月5日正式上映。
  • 終結之谷最後一戰,原來佐助才是最後的贏家
    當年鳴人佐助在終結之谷的最後一戰可以說是燃爆眾人,但是自從那一之後鳴人佐助都有不同程度的得失,可是小編認為佐助才是最後一站真正的贏家,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其中的緣由。所謂贏家是相對的,所以佐助是否是贏家我們必不可少的重要衡量標準就是鳴人,對比鳴人與佐助大戰之後的得與失才能看出誰是真正的贏家。
  • 古箏箏兒衛冕陌陌年度單項賽「樂器之王」 奏響史詩戰歌《Victory》
    十一點半過後箏兒開始絕地反擊,排名超越芷若再度來到榜首,順勢箏兒奏響史詩戰歌《Victory》,直播間裡的氣氛達到最高點。一眾粉絲牟足了力氣,為箏兒加油助威,在最後一刻,箏兒以3.42億榮譽值的成績如願加冕"樂器之王"。
  • 30分鐘獲得140萬點讚,歐冠是否能絕地翻盤?
    30分鐘獲得140萬點讚,歐冠是否能絕地翻盤對於C羅這個名字,無論是足球愛好者還是普通人,對於這位偉大的球星想必都是有所聽聞的。而且很多人對於很多球迷來說,C羅的一舉一動都成會成為他們所關注的焦點。而且面對歐冠聯賽進行得如火如荼,所以C羅更加成為大家所關注的熱門選手。
  • 火影:卡卡西為了用了寫輪眼還是打不過再不斬,最後靠鳴佐翻盤
    但是讓小魚來評價,顯然這一戰,卡卡西是失敗的一方。我們先來看看,兩人的相遇。第七班在經過了「中忍偷襲」事件後,鳴人已經成了草木皆兵的狀態。一陣風吹草動,他都能察覺出來。他用苦無射向草叢,驚出一隻雪兔,卡卡西察覺出了危險的氣息,一陣殺意掠過,斬首大刀入木三分地砍在大樹上,再不斬出現。
  • BioWare透露新作《聖歌Anthem》開發時間已長達5年之久 其構思部分來自《質量效應》系列
    今天(7月10日)BioWare高層Aaron Flynn在接受CBC Radio採訪時表示《聖歌Anthem》的開發時間實際已經有5年之久,本作的構思在
  • 宇宙進行曲——《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作為2017年 「最後的狂想」——《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當之無愧成為全年好萊塢電影的「壓軸大咖」。
  • Bioware宣布《聖歌》重新開發工作正式取消;3060終於有伴了!;《蠟筆小新》全新動畫電影最新預告 4月23日上映
    Bioware宣布《聖歌》重新開發工作正式取消新聞來源:遊戲風雲發行商EA和開發商BioWare取消了《聖歌》在2020年2月宣布的「長期重新設計」工作。完整信息:本著透明公開和有始有終的精神,我們想要分享的是,我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停止了我們在《聖歌》(又名Anthem NEXT)上的新開發工作。然而,我們將繼續保持《聖歌》在線服務,就像目前進行的一樣。自《聖歌》發行以來,團隊一直在努力不斷完善遊戲,發布了多個更新,帶來了各種改進,並引入了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