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情,
永遠都不會晚。
今天,來聽聽臺灣目前年齡最大的模特 —— 92歲的林莊月裡老太太,是如何在88歲時選擇自己喜歡的事,並堅持到現在~
此故事來自自媒體 @自pai 粉絲投稿,如果同志們有自己的關於影像的故事,可以給我們投稿哈~
投稿請發郵箱:
gai@lrfans.com
大家好,我是林莊月裡,今年92歲,是臺灣年齡最大的媽抖(模特)。我的前半生經歷過戰亂、動蕩、貧困,人隨際遇浮沉,沒半點兒自主性:小時候,我是臺灣竹南貧困人家的長女;嫁人後,我是大家族的妻子、兒媳、6個孩子的母親;孩子們拉扯大了,轉眼又蹦出來孫子。
所有的社會角色,我都想努力做好,卻唯獨忘了滿足對自己的期待。直到88歲,熬成了老太婆,我才摸索著找到了以前想做、不敢做的事——成為媽抖(模特)。我的故事並不是什麼大器晚成的苦情勵志大戲,我只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人,尤其是女人,永遠不要將生活的主動權交給他人。
做自己,我88歲才開始,卻收穫了年輕的心態和太多意料之外的驚喜。在座的各位,你們應該都比我小,一切還來得及。1929年,我出生在臺灣竹南一戶貧苦人家。8歲,本該去讀書的年紀,我扛起了家中長女的責任,和阿爹、阿嬤四處打零工。從編草帽到捕魚再到割甘蔗,我參與著家中大大小小的勞動生產。日治時代,臺南農林大戶臨豐收時,會僱傭臨時工清理雜草。甘蔗田裡雜草銳利,我手臂內側的細嫩皮膚往往會被割傷,工作一整天下來,手臂上常常布滿了深淺不一的割痕。晚上回家用水清理身體,傷口一碰到水,刺痛襲來,眼淚撲簌簌往下掉。但我咬緊牙關,不哭出聲。
這些苦,大人們都吃過,怎麼能讓他們知道我哭?我的照片都是70歲以後才拍得比較多,之前的人生裡既沒條件也沒時間,忙忙碌碌,操心這兒,操心那兒,光是活著,已用盡全身力氣。下面這張是1989年和家人出遊時拍的,算是很早期的照片了。人們常愛說「長姐如母」。從小在弟弟妹妹面前,我習慣性地扮演著保護者的角色。
心裡相信,哪怕付出再多,犧牲再多,也有責任和義務讓身邊的人過得幸福、開心。出於現實的考慮,我早早放棄了讀書的機會,和阿爹,阿媽,阿嬤一起為生計奔波。但對於窮苦的十三口之家來說,四個勞動力,九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生活仍是太沉重的擔子。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三妹、四妹、五妹,一個接一個被送到別的家庭去。
在那個年代,養不大孩子,養不起孩子,送給別人養,都是稀鬆平常的事。小時候的日子苦歸苦,但我從未抱怨過,大概是天性中就有苦中作樂的基因吧。童年的第一件樂事是和阿嬤一起「旅行」,我們走十幾裡山路去拜訪新竹城隍廟附近的親戚。對幼小的我而言,不亞於一場冒險。👆這是2000年11月,我72歲,那天雨好大,但我想去山上玩,就穿雨衣去了,下過雨的山像洗完澡一樣乾淨漂亮。可惜照片洗出來,才發現自己閉眼了。就好像外表嚴厲但很疼愛我的阿嬤,沒能等到我出嫁就去世了。總有遺憾,大概這就是人生吧十九歲那年,我嫁人了。直到迎娶那天,我才跟頭家(老公)見面。那個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違抗的道理?阿爸替我選的是個大戶人家,姓林。林家在竹南市場經營一間雜貨店,辦得有聲有色,對方願意娶我,阿爹阿母比誰都歡喜。
阿母曾對我說,人的命運就像是菜籽,被風吹到哪裡落土,就在哪裡落地生根,由不得自己做主。在熬成老太婆前,我一直對這句話深信不疑。照片中這位就是阮頭家(我老公)。出嫁後,我冠上了夫姓,名為林莊月裡,萬事以頭家為先。
做大家族的媳婦,規矩很多。在林家首要的是做飯。林家有五個兒子,每個兒媳連續張羅十天的夥食,十天後再交棒給下一位。每天一大早,我們妯娌五人,將頭家們送去菜市場做生意,再回到家中開始另一項任務——為雜貨店的顧客糊紙袋。嫁入林家兩年後,我21歲,大女兒出生了。21歲,很多年輕女孩兒還在讀大學、談戀愛,而我已穿梭在妻子、兒媳、母親三種角色中,
忙碌到無暇多想,如果沒結婚,那個叫莊月裡的女孩子會做出何種選擇?家庭主婦是24小時無薪酬的工作,事無巨細,什麼都要操心。那時候,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是去附近的裁縫店做洋裝。嫁到林家後,我才第一次穿上洋裝。我喜歡自己去布莊挑布、剪布,再送去裁縫店做旗袍、套裝。竹南布莊的裁縫說,
我個子雖然不高(145cm),但有細緻的氣質,良好的審美,再加上纖細的骨架,穿洋裝非常合適。慢慢地,我開始幫妯娌們挑布匹,找到了家庭主婦之外的一點兒成就感。那時候怎麼也沒想到,職業是家庭主婦,洋裝買手充其量是個副業的我,
到晚年將審美發展成了自己的職業。如果說年輕時,我有什麼風格偶像的話,一定是鄧麗君。格紋襯衫配寬管燈芯絨直筒褲,或者是這種紫色無袖旗袍,溫婉之外還有點瀟灑,我很喜歡。
1960年左右,我三十多歲,林家五兄弟陸續有了子女,人口不斷增加,公婆決定正式分家。阮頭家(我老公)分到了房產,我們一家八口搬到了鎮上的透天厝,開新的雜貨店。頭家是大家庭的公子哥,上頭有三個哥哥,從小被保護得很好,雖大我四歲,卻總像個貪於玩樂、還未長大的小男孩。分家後,這種感受越來越明顯。身為初創期的雜貨店老闆娘,我每天五點起床,打掃店面,整理貨架,做早餐,送孩子上學,然後帶著工人們去冷凍倉庫搬貨。一忙就是一整天,像個超人。但頭家似乎過得很逍遙,偶爾招呼點兒客人,其餘時間去附近的廟宇拜拜。(註:臺灣民間習俗,祭拜神明)
我喜歡旅行,喜歡冒險,喜歡和美麗有關的一切事物,也隱約看到過自己在那上頭的天賦與機遇。但身為家庭主婦、林家雜貨店老闆娘,全年無休的我沒機會、也沒勇氣去追逐它們。旅行,對我來說,一直是一件奢侈的事。我第一次出國旅行,是1992年兒子帶我去的。這才坐了飛機,開了眼界。到現在91歲了,掐指一算,我出國旅行的次數,還沒超過5次呢。八十八歲正式退休前,那些完全屬於自己的玩樂時光總是短暫得像偷來的。我這大半輩子好多變化都遇到過了,一路起起伏伏,沒什麼主動權,任勞任怨地付出,卻沒找到真正自己想做的。50歲,好不容易把6個孩子拉扯大,頭家投資失敗,被債主追討,只好變賣家產,一家人去臺北重新開始。78歲,頭家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越來越像個老小孩,我照顧不動了,2005年夏天,在療養院去世。下面這張照片是剛結婚時,頭家送我的懷表,剛好在他去天堂的那天停住了。
大概在這個人世間,所有人都是時間到了來,時間到了去。我和頭家是相親結的婚,談不上愛情,陪伴時間長了,慢慢習慣了彼此,更像是親人吧。
雖然有時難免遺憾這輩子沒能遇見愛情,但世界上的事都是一體兩面的,我選擇看好的那面。至少一輩子生活很穩定,他對我也很好,隨著時間慢慢走,我和他的風風雨雨升華為美麗的回憶,想到也覺得甜甜的,吵架也都忘記了。女兒、妻子、兒媳、母親、老闆娘,當我漸漸能自如地在這幾種社會角色中轉換後,我又有了長孫,成了奶奶輩的人,一個老阿嬤。第一次做奶奶,倒沒有第一次做母親時那麼忐忑,有種勝券在握地從容、欣喜。拉扯6個孩子健康長大後,我對照顧小孩子自有一套方法。比方說看到他一邊吃飯一邊玩飯粒,我就拿木條輕輕打他的手幾下,是想藉機告訴孫子:米飯非常珍貴,要一粒不剩地吃下肚,不是可以拿來玩的玩具。孫子愛吃愛玩,也愛撒嬌,常吵著要我背他,把我的肩當枕頭,靠在我的背上睡覺。小學畢業後,兒子、兒媳搬到臺北,我的背再也不是孫兒的搖背床了。老公去世,孫子回家,我過上了獨居生活,雜貨店也停了。一開始,我非常不習慣,我為別人活了80多年了,現在要我一個人活,我為什麼而活?
大概持續了半年,我每天睜開眼睛就坐在客廳,打開電視,對著屏幕發呆,連最愛逛的菜市場也不想去了。這就是所謂的「低潮期」吧?從前那個重壓之下依然樂觀開朗的林莊月裡去哪兒了?我開始用菜籃車做移動攤位,去各大市場賣菜瓜布,從78歲到88歲,十年間,結識了很多新朋友,慢慢恢復了活力。👆這是我在去菜市場的路上,成為潮模後,我依然喜歡去菜市場和老朋友見面、聊天。88歲那年,一次生病住院後,在孩子們的反覆要求下,我「被退休」了。但「在家享清福」這種事兒,在我看來,其實更像是遭罪。
獨居而無所事事,靠盼著兒孫們的探望,一天天地熬下去,這樣的日子我受不了。說起來,我的孫兒長大了,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現在在一家時尚公司做品牌顧問。那天他像往常一般回來探望我,無意間看到衣櫃中我保存多年的舊衣服,特別激動地對我說,阿嬤,這些現在都是古著了,非常有收藏價值。如果搭配得當,一定很潮。看著他亮晶晶的眼睛,我覺得從前那個什麼心事都願意和我分享的小男孩又回來了,從那次後,我和孫兒重新有了共同話題——服飾穿搭。有一天,他拿回了年輕人常穿的寬鬆肥大的帽衫讓我穿,他說年輕孩子們管這種類型的衣服叫歐渥賽滋(oversize)。一開始,我真是接受不了,總想縫補得合體一點。穿上寬大的T恤,一照鏡子,我覺得自己像個小丑,但孫兒卻笑得很開心還要為我拍照。年輕孩子們的時尚,我真是不太懂,不過看著家人們在旁笑得很開心,都不再死氣沉沉地勸導我「享清福」,和我開起了玩笑,我漸漸覺得這樣很不錯。我一點點地發現這些衣服寬鬆、舒適,不像年輕時的旗袍,一穿起來箍得人難受。衣服也能改變人的性格吧,穿潮牌,我整個人也鬆弛下來,越活越灑脫,有了少女心。
我越來越有熱情,想要繼續做下去,每天都在煮飯、掃地時練習擺pose,嘗試著自己去搭配衣服,與孫兒還有他的朋友們商量。活到快90歲,我才發現這個秘密,如果人能夠在生活找到一件事,你做起來是在悅納自己,那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會不太一樣。
2018年9月份,我第一次收到邀請去拍廣告,是為一家汽車公司拍那種視頻廣告。孫子怕我身體吃不消,連連問我,可以嗎?不願意可以拒絕的。嚇,我當然願意了。影片連拍了4個小時。拍攝時,攝影師問我,阿嬤你會跳街舞嗎?我說好啊,就跟著周圍的年輕人動了起來,想不到一條就過了。之後我還為臺北幾家大型商超拍過廣告,也接過幾次平面。開始街拍後,認識到很多年輕人,嘮叨團隊的小朋友們和我的孫子一樣擔心我,阿嬤的身體能負荷長時間的拍攝嗎?我只跟他們說了兩句;第一,
我現在不去做這件事的話,還要等到什麼時候?第二,我90歲了,沒人能管得住我。我現在保持健康、青春活力很大的原因就是要做這些90歲做不到的事情,
外表,年輕都是一個名詞,你的心不老,那就不會老,你的心很強壯,那你就很強壯,我覺得這能給少年郎們帶來一股很大的能量,所以,一定要跟他們一起把這個拍出來給你們看。做「林家少奶奶」時,我喜歡挑布料,做套裝旗袍,而現在我喜歡將舊衣服、潮牌、配飾搭配在一起。歐佛塞斯(oversize)帽衫配亮片繡花鞋平常戴去逛菜市場的遮陽草帽,可以搭上可愛的手工耳環;買了幾十年的菜市場牌花襯衫,再套一個破洞牛仔褲,就可以出門約會了。
以前,我頂討厭獨居生活,但現在卻愛上了這樣的日子。不用受人束縛,每天盡情地討自己開心,人生中新的目標和計劃也不斷出現:去刺青,學電腦,學英語,練習寫字等等。為自己而活,雖然依舊很忙碌,但心態變了,我更能發現生活中很多美好的細節,我很想記錄下來。聽孫兒說,網絡上也可以記日記,還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於是我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寫「月月的網絡日記」,到現在寫了兩年多了,分享幾段給你們看看~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今年8月份時,發生了一件事情,我以為自己的身體還是很勇健的18歲,搶著去搬水果,結果不小心摔到了後背,一直休息到現在還沒好,走五步、喝個水都很奢侈,媽抖的工作只好暫停一段時間。但人啊有時候就是會懷疑自己,復健速度慢,難受得好像不是身體,不能去趴趴走,就會開始否定自己。我有次問孫子,最近沒人為我拍照了,是不是我過氣了,變醜了,不能當媽抖了?他大笑著說,你背都受傷了要怎麼去拍照?我聽了也是笑出了聲,原來我還很年輕,很多人都等著我康復呢。對啊,我活到88歲,才找到我的夢想工作——媽抖,背後有點骨裂,又算什麼呢!前段時間,我剛剛過了91歲的生日。時間過得那麼快。從27歲開始就說自己老了,說到現在,90多歲了,反而覺得自己年輕了。現在呀,就希望自己的身體快點好起來,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回顧自己的前半生忙忙碌碌,難過的時候總比快樂的時候多。我,林莊月裡,92歲潮模,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能比自己年輕時活得更勇敢、更璀璨。
「 直到我學會不再取悅別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才真正感受到快樂的存在 」
這是88歲為自己而活後,林莊月裡的感悟。
或許人生中很多的沮喪、不甘還有委屈,那多少是因為自己讓渡了對生活的主動權。
而拋棄了束縛,拿回了主動權,勇敢地做自己,也許人生就能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吧 ~
如果,關於影像你也有類似的故事,歡迎投稿至郵箱gai@lrfans.com
等你們哦,周末愉快,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