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過雪碧媽,「寶寶還有2個月就馬上發動了,我是不是應該提前準備待產包,我看那個組合套裝的特別合適,都一套配好了,我就買那個是不是行。」
其實我在剛開始準備待產包的時候,也做個各種科普研究,也被那些所謂的「10件套」,「20件套」「30件全套」組合的待產包所吸引,但因為有些東西我已經購買過了,所以最後放棄了這樣的待產包組合。
而真正到了生育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那些所謂的待產包組合,其實真的沒有特別大的用處,真正有用的只有這幾樣。
1.刀紙
刀紙是我在整個生產過程已經生產後用的最多的物品。因為刀紙相比於其他紙類,它更大,且不容易破損,吸水還特別好,所以在生產過程中是大量需要的,而我在生產後,回家靜養的時候也一直有用到它,用它配合產褥墊,可以在排惡露的時候減少產褥墊的耗損,而且像我順產,有撕裂的人,為了更好的晾傷口,是不穿準一次性紙尿褲的,所以刀紙配合產褥墊這樣很好的保持了刀口的乾燥。
2.產褥墊
產褥墊是待產包內必備物品,也是產後恢復時的必備用品。但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我就因為沒經驗,那時候就以為產褥墊和成人隔尿墊是一個東西,所以直接在藥店購買的成人隔尿墊,結果發現尺寸不對,太小根本不好用。標準產褥墊是要16×9的規格,購買時一定要注意大小。
3.一次性內褲/安心褲
一次性內褲和安心褲都是產後為了排惡露所準備的,畢竟產後每個人體質不同,惡露一般前7天會很多,7-14天逐漸減少,21天左右變成白色惡露。這中間可能對於衛生要求也是很高的,而一次性內褲和安心褲就很輕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乾淨,舒適而且省事兒。不過提醒寶媽不要過早穿,其實如果有條件,白天還是多讓傷口保持乾燥為宜。
4.吸管
吸管拿出來單說就是因為很多孕媽覺得這個沒必要,但恰恰相反,生產後吸管是特別有用的,因為在生產後人處在虛脫狀態,經常容易口渴,而每日靜躺才能養好身體,所以有吸管的話,無論躺著,坐著,餵著奶都可以隨時隨地喝水,非常方便。
5.其他
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比如:月子鞋,月子帽,乳頭膏,舒適的睡衣睡褲(最少2套),馬桶墊(醫院馬桶有點涼,要帶那種全套式的,私立醫院一般直接提供),水杯,哺乳內衣,月子睡衣,醫用專業束腹帶等。
其實生產最重要的就是心情舒暢,所有的待產包也好,代表物品也好,最重要的都是輔助生產,除了醫院硬性要求的東西外,其他都可以隨時購買。準媽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態平和,心情愉悅,而不是因為待產包而煩心,更不要因為購買了太多待產用品,導致最後手忙腳亂,應急用品很難尋找,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是雪碧媽,關注我,和我一起快樂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