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上午娛樂圈出了個大新聞——
楊超越醉酒。
一些人認為這是偶像失格。
畢竟與她的形象不符合。
她的形象從《創造101》開始就固定住了。
既清純又呆萌。
2、
喝酒,她看起來也不擅長。
賈乃亮曾經給她擋過酒。
張雨綺要跟她喝酒,她表示只喝果汁。
3、
從形象,到不喝酒的本質,似乎已經決定了偶像失格的形成。
關於這一點,王源應該深有體會。
當初因為室內抽菸,他立馬進行了道歉。
可很多人還是沒有原諒他。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對王源說了這麼一段話:
他想的是不管你在哪抽菸,王源就不該做這事的,因為王源在我們心中就是一個乖小孩,乖小孩就不該有這樣的生活習慣。
這就是很多人不能原諒他的原因。
但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呀。
4、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都是身不由己。
作為一個上了年紀的人,我不覺得抽菸有什麼;抽菸,其實抽的是寂寞;這寂寞或許是壓力造成的、或許是感情造成的、或許是勞累造成的……
應酬必須喝酒,更是一種規矩。
在我們山東,可能喝酒的規矩更多。
包括座次、開場白、先敬誰後敬誰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規矩一定不能忘:酒桌上千萬別談生意,只談感情。
5、
為什麼只談感情呢?
這就要從千年前的《三國演義》說起了。
東漢末年,董卓霸京師,十八路諸侯聚集在一起商議討伐董卓的大計。
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歃血為盟。
意思是咱們十八路諸侯要齊心協力,否則天誅地滅。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十八路諸侯雖然浩浩蕩蕩,但內部勾心鬥角,討伐董卓的大計隨之失敗。
6、
中國的酒桌文化便繼承於此。
以前歃血為盟顯示誠意和信譽,現在用酒代替了。
生意場上,處於弱勢的一方,往往為證明自己的誠意和信譽,不得不喝酒喝到吐。這是感情的基礎,即使它很表面。
當時「劉關張」也在十八路諸侯的隊伍裡,但由於是小角色,基本引不起盟主袁紹的重視。
直到曹操提及他的實力。
再加上他是中山靖王之後。
袁紹才把他當回事。
酒桌上談生意走的就是這個流程。
如果你想賣給大客戶一個東西,首先你得通過大客戶旁邊的人牽線,然後讓他給大客戶旁敲側擊:「這個人賣的東西很好。」大客戶才有可能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把機會讓給你。
7、
中國的酒桌文化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勸酒。第二,以多為榮。第三,勢力。第四,虛偽。第五,浪費資源。第六,動機複雜。
其中,勸酒是最噁心人的。
因為它最先擺在了酒場上,撕破了體面。
勸酒要麼是想戲耍別人,要麼是想討好客戶。
就像當時的孫堅做先鋒,有人就很煩,因為孫堅奪得頭功會搶了自己的風頭。於是這人就慫恿其他鐵憨憨去跟孫堅搶功,搶到,這人可以向袁紹邀功,搶不到,送死的是鐵憨憨,那跟我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8、
戲耍別人,是很多勸酒者的愛好。
用朱丹的話說:「他們會很開心、很興奮,他們會拼命灌你酒。」
面對這種情況,有一次,朱丹直接把酒杯倒扣在桌子上了。
最後搞得大家一起尷尬。
不過,這也是最無奈的解決辦法了。
江疏影也不會喝酒,她用的辦法是讓服務員幫忙給酒杯倒水。
結果那次服務員把白開水倒進去了。
別人沒好氣的問她怎麼白酒會冒煙?好在她的師哥在旁邊替她把酒喝了。
當然,在娛樂圈也有例外。
比如韓雪。
她從不會因應酬而喝酒。
但大多數明星做不到;為了生活,沒辦法。
9、
王源在那次採訪中其實是十分困惑的,雖然談了好多自己的真實感受,但依然放不下他們的不原諒。
於是主動問主持人對這件事的看法。
主持人覺得:
人的成長是很真實的,它會伴隨著很多的生活習慣的變化而變化。
10、
俗話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現實裡,雖然酒桌上的人喝酒很猛,但他們可不全是酒鬼。很可能是為了生活,一點點鍛鍊出來的驚人酒量。
甚至他們以前是滴酒不沾的人。
娛樂圈的人,其實處境也一樣,總得有幾次喝酒的應酬吧。
有點酒量,起碼可以保護自己。
顯而易見。
楊超越醉酒,跟偶像失格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從來不喝酒和醉酒的前後反差,不是一種欺騙,而是一種成長的無奈罷了。成年人都懂,沒必要極端地苛求。
不要忘了,在娛樂圈中也必然有現實性的成份。
我想,經常應酬的人更能理解楊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