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河南嵩山少林寺首屆無遮大會開幕。這是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少林寺首次舉行無遮大會(無遮大會是指佛教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布施僧俗的大齋會,又稱無礙大會、五年大會。)
本屆大會的前三天是被坊間稱為「武林大會」的少林七十二技藝選拔賽,截至昨日下午,來自海內外116名參賽者結束了本屆無遮大會的七十二技藝選拔和決賽。
但與很多人心目中的「武林大會」情景不同,此次大會並沒有各大門派的旗幟招揚,也沒有刺激的格鬥比武,只開展鐵砂掌、掌上飛刀、石鎖競技、二指禪這四類比賽項目。
那麼,說好的「武林大會」呢?
對此,錢報記者從組委會相關負責人那裡得知:佛門清淨地本就不該「打打殺殺」;掌上飛刀和鐵砂掌等項目只是無遮大會上的一部分內容,還有「少林寺與北朝佛教」學術研討會、黑白決圍棋大賽、機鋒辨禪、禪弓邀請賽等九個方面的活動,因而稱其為「武林大會」不太妥當,「對抗競技或許會更吸引人,但不是少林要達到的效果。當然如果效果好,那下次舉辦無遮大會時,項目內容可能就會再豐富一些。」
第一次和53歲的曹廷友握手時,錢報記者明顯感覺到了他右手不可思議的觸感——粗壯、堅硬、紮實,手掌和手背上有著又硬又厚的繭,這是他常年練鐵砂掌的結果。如今,曹廷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曹派鐵砂掌第6代傳人、中國鐵砂掌協會常務副會長。
在很多人印象裡,練鐵砂掌都是在一口大鍋裡放滿鐵砂,燒到紅燙,然後練習者不斷將手插入沙鍋中反覆練就。其實不然,曹廷友練了20多年的鐵砂掌,他告訴記者,沒那麼誇張,更多的是掌握技巧,反覆擊打硬物後練就。
隨後,他還向記者演示了自己徒手劈開一塊厚10公分的花崗巖——曹廷友運氣準備完畢,猛地擊打花崗巖,兩下之後,花崗巖應聲而斷。在比賽中,曹廷友和弟子們,以及其他參賽選手還是以手劈磚石為主,根據劈開的磚石數量為衡量標準。最終,中國武術協會鐵砂掌研究會會長卜志力以一次性劈開八塊厚磚取勝。
練鐵砂掌的選手
同時比賽石鎖競技的選手們明顯胸肌發達、四肢健壯,但動作靈活。
昨天的比賽上,只見那些重達幾十斤的石鎖被他們靈活輕巧地拋起數米高、接住、順勢更換動作花樣或用拳頭穩穩頂起……
二指禪參賽者的手指明顯比常人粗壯發達,有的參賽者伸出手指來,頂得上成年人的兩根。在比賽中,主要還是用兩根手指做伏地挺身以及兩指倒立的持久時間來計算成績。
相較於以上偏重於體力、內力的項目,掌上飛刀更考驗技能水平。在比賽區域,賽手距離分為5米、7米、9米和11米的距離,每個靶子五把飛刀,以力度、精準度和距離為考量。
其實此次無遮大會的消息出來後,很多關注大會的人們都會有同一個疑問——少林七十二技藝,為何是選擇這四項來作為首屆大會的參賽項目?
對此,總裁判長洪浩解釋,在確認項目前他們曾派人將此作為課題進行調研,希望能從多方面將之做得更規範。由於這四項比較能代表少林功夫,可觀賞性強,在民間的發展已較為成熟且有一定的普及性,所以就成為了首屆無遮大會在武術項目上的選擇。
此次大會組委會負責人之一的鄭書民則向記者透露,在確認武術類項目前,他們甚至考慮過武術套路、毽子、跳繩等內容,因為七十二技藝其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思慮再三,才決定找了這四個知名度高、發展卻相對冷門的項目,「我們可以自己來制定規則,而不是必需參考國外規則體系。」在選擇參賽者之前,組委會都要求報名者先傳一份視頻以供參考,「報名的人太多,116位選手是精挑細選的。」
「除了以上原因,我覺得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四項在目前的發展基礎上,有著比較好的推廣基礎和推廣可能。」廣州體育學院武術學院此次派出了兩名隊員參加二指禪的比拼,帶隊老師同時也是裁判員的王巍堡覺得,如果能藉此大會推廣這些項目,對於傳統武術本身和武術愛好者群體無疑是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王巍堡說,這次大會的武術項目因為涉及競賽,所以對項目要求和標準都做了新的統一,比如將動作、時間等方面標準化和量化,有利於裁判考評、項目推廣,項目愛好者也可藉此為參考的科學依據和正確導引,「這樣有利於普及、傳承。」
二指禪
既然是與武術有關,那麼就免不了人們對傳統武術的探討。今年上半年,徐曉東的「武林打假」成為至今仍備受關注的話題。
王巍堡認為,「要正確區分武術和非武術。我們接受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技藝,但不贊同將所有技藝都歸納入武術,因為有的更多只是一種噱頭。」
曹廷友則表示,如今很多人都將一些自由格鬥和傳統武術作比較,並非得分出誰更厲害,其實這種觀點甚至做法並不正確,與其要較個高下不如尋找契合點。
「傳統武術也是從實戰中慢慢形成的,只是現在已經很少有需要通過傳統武術形式來介入實戰。」曹廷友說,經過今年上半年的一些風波後,接下來一些武術門派或者習武者,也會逐漸考慮加強武術套路之外的實戰性,「未來三五年裡可能每個門派都會出現一些以實戰為主的選手。」
作為本屆大會唯一一名日本選手的教練,全日本少林寺氣功協會會長秦西平覺得,更好地推廣和發揚傳統武術,在於對各國不同武術文化的認知和平等看待,以及互相融合提升。「清晰地去區分自己所需,謙遜地去互相學習。」
中國的無遮大會歷史悠久,始於梁武帝,盛行於南北朝,興盛之時,無遮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
據佛教文化研究者霍旭初的《「無遮大會」考略》,「無遮」是漢地佛教使用的專有名詞,譯自梵文,意為沒有遮掩。
這次舉辦無遮大會的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少林七十二藝」通常被認為是少林功夫的總稱,與「擂臺」、「機關木人」等常在傳說和近代的武俠小說中出現,被稱作神功。據《少林拳譜》記載,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均在少林門中秘傳,但無詳細記載。
來源:錢江晚報記者 陳偉斌/文 俞躍/攝 發自河南登封
值班編輯:鄭司琪
猜你喜歡
1.情侶相約喝農藥殉情,結果男生臨陣脫逃流亡18年!仙居版「胭脂扣」,唏噓落幕
2.帥氣飛行員小哥哥刷屏了!校園王子+學霸,厲害的都上交給國家了!
3.杭州令營竟然沒電梯,宿舍還要住6個人!男孩立馬翻臉,當晚就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