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軍人以守衛國家守護人民為天職,無論是反抗侵略還是戍守邊疆,抵抗洪水,還是熄滅大火,他們永遠衝鋒第一線。無論是在什麼年代,軍人一直都是人民群眾的保護傘,即使面對最危險的情況也會義無反顧地衝到前線。
真正的英雄不論在什麼時代都應該被銘記,正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換來我們的安寧。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為國捐軀的英雄們不勝枚舉,他們隨時做好了馬革裹屍的準備,可是遠赴異國的飛虎偵查員傅平山卻沒想到,自己的犧牲竟然如此慘烈,最後僅有一顆頭顱回到祖國,究竟他做了什麼能讓敵人有如此喪心病狂的舉動?
少年英才,初入軍營
1976年對於中國而言是有些艱難地一年,這一年我們失去了三位重要的領導人,結束了十年的錯誤道路,開始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探索,在外交上又深陷困境。而在中國身邊的一些蕞爾小國便趁亂開始尋釁滋事,其中就包括剛剛統一就反咬我國一口的越南。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面對壓力不得不加大徵兵力度,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當傅平山看到徵兵啟示的那一刻,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解放軍,而那時他只有19歲。最終如他所願,傅平山通過層層篩選後成為了一名士兵,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傅平山從不在乎軍營訓練的辛苦。軍人流血流汗不流淚,說他不行他就偷偷練習,爭取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就這樣,傅平山做到了每門訓練科目都名列前茅,讓當初看不起他的人都為他豎起大拇指。也正是一份努力一份收穫,憑藉過硬的專業本領和一身虎膽,傅平山被軍中赫赫有名的「飛虎偵察大隊」選中,成為了偵察參謀。
提起「飛虎偵察大隊」那可是不得了,其中的每一位隊員都是高級將領在各個軍區挑選出來的最優秀的戰士,從而打造出的一支「精英之師」,這些隊員不但要懂得上陣殺敵,更要懂得偵察情報,要像一顆釘子深深扎進敵人的身上,輔助大部隊完成作戰。作為和平之師,飛虎偵察隊也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不希望中越兩國的普通百姓做戰爭的犧牲品,可是越南軍方卻不依不饒,和我國處處作對。
出徵越南,遭遇險情
為了獲得更多情報,1986年的冬天,飛虎偵察隊決定深入敵後進行偵察捕俘任務。因為身處熱帶,雖然這時已經是十二月份,仍有一絲涼意。借著夜色的掩護,偵察隊員們埋伏在草叢中,大氣不敢喘,一聲不敢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在聰明機智的飛虎隊員默契十足的配合下,很快他們就抓住了一名越南士兵。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還沒等隊員們從喜悅中抽離出來,一名農婦在一旁將飛虎隊員的行為盡收眼底,隨後農婦拔腿就跑,去向敵人報信。偵察隊的隊員是奮起直追,卻沒想到這農婦借著黑夜的掩護,利用地形優勢將隊員們甩在了身後,這也宣告了飛虎偵察大隊徹底暴露。
很快,我軍和越南軍隊遭遇,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越南部隊派出了強有力的軍隊對百餘位飛虎隊員進行圍剿。面對不熟悉的地形和對方壓倒式的人數,飛虎隊員們處處被牽制,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許多隊員都身負重傷,其中就包括特偵4連偵察小分隊的傅平山。他的右腿被一顆子彈擊中,可是他忍著疼痛硬是想出了絕地求生的方法。
他帶著傷深入敵軍腹地埋下地雷,為其他隊友爭取了寶貴的撤離時間。就這樣,飛虎偵察大隊與敵人周旋了三四天的時間,終於脫離了險境。可當戰友們陸續撤離到安全地帶後,傅平山發現有三名戰友失蹤了。
再入敵營,魂斷越南
雖然腹背受敵,可傅平山不願放棄這三名戰友,於是他決定一個人前去尋找戰友下落。傅平山的行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越南軍隊將火力對準了落單的他。而傅平山此時已經下定決心以自己為誘餌,吸引火力掩護戰友們安全撤離。
於是傅平山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吸引了越軍大部隊的注意力。為了找尋傅平山,敵人布下天羅地網,搜尋每一處可能的藏身之地。面對沒有口糧、缺少彈藥以及傷口惡化的種種不利條件,傅平山用堅強的意志力與敵人抗爭了六天五夜。他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甚至折服了越軍將領,承諾他投降便不殺。可他寧願戰死也不願意做俘虜,還用僅有的子彈中傷了對面喊話的士兵。
這讓越軍十分憤怒,他們瘋狂地向著傅平山投擲手榴彈藉此發洩心中的不平。在連片炸裂的火光中,傅平山慷慨赴死,用軍人最尊嚴的方式離開了人世,而那年他只有二十九歲,隨後越南人將他的屍體草草埋葬。
當傅平山犧牲的消息傳回軍中後,戰友們都難以抑制自己悲傷的情緒,在戰友和家屬的一致要求下,戰士們決定「接他回家」。為了找尋傅平山的屍體,大家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買通了越南邊民幫忙。但由於遺體已經殘缺,戰友們只能將他的頭顱帶回祖國,埋葬在烈士陵園中。
小結
中越兩國人民在經歷了數年戰爭後兩敗俱傷,人力財力都蒙受巨大損失,終於決定休戰重新劃分國境線,重修兩國和平。要知道任何以侵略為目的的戰爭都是應該被反對和唾棄的,而和平與發展依舊是這個時代的主題。
青山有幸埋忠骨,也正是這些像傅平山可愛的人勇於犧牲自我,才換回盛世太平。我們在和平的環境下更要銘記歷史,不但要珍惜他們為我們付出和犧牲更要學習他們身上無畏的品質和愛國情懷。爭取做新一代維護和平的使者,以友好開放的姿態擁抱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