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與遠方》獲贊精品力作,繼承中國風格展現文化自信

2021-03-02 Vlinkage

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電視劇《花兒與遠方》研討會昨日在京舉行。該劇以一群山東女兵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來到新疆,積極投身於偉大的國家建設為背景,講述了一代屯墾人的風雨一生。來自文藝評論界十餘名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研討會,並對該劇的獨特視角、人物塑造、審美藝術及精神情懷等方面進行了深度討論並給予了高度讚揚

《花兒與遠方》自10月3日在安徽及山東兩大衛視播出以來,就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尤其是曾經參與過援疆建設的老人、長輩,或者經歷過那段故事的觀眾,都對這部戲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劇播至今,兩大衛視平臺收視雖未拔得頭籌,但也始終處於領先位置,造成了不小的社會影響力,也獲得了不俗的口碑。

對此該劇總製片人王大慶在會上表示,當今是個多元化社會的時代,商業性理所應當地成為了爭相追逐的目標,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喪失對文化情懷的傳承,「我們希望通過這部戲,讓更多人真正了解新疆這塊土地和兵團的故事,通過優秀的演員陣容、多年的劇本打磨、和精良的製作團隊在電視劇市場上贏得好口碑。」而安徽、山東兩家衛視平臺選擇在十九大召開之際播出這樣一部具有溫暖的現實主義特色作品,也堅守了其作為省級衛視平臺,對於唐德這種堅守高品質、深耕做的影視公司的支持與肯定。

會上,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表示,《花兒與遠方》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優秀作品,「這部戲從山東女兵支援新疆建設這個點出發,填補了共和國記憶裡面在藝術畫廊裡面的空缺,可以說在中國電視劇創作史上佔有獨特地位。」同時,他也對唐德影視敢於選擇、勇于堅持做此類題材作品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認為這是一部展現了中國風格、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電視劇。

立足真實歷史  打造現實主義精品

由於電視劇《花兒與遠方》源於真實的時代故事,不少曾親身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都會被這部戲打動。蔣雯麗之所以會出演郝玉蘭這樣一位突破其以往螢屏形象的角色,也源於她的父親曾經就參與過援疆建設。而中國作協全委、理論批評委員會主任範詠戈作為山東人,在看完這部戲後,同樣感觸頗深。「我家就有這樣的例子,我姨就是從萊西1950年到新疆,她們到了新疆,最後也是嫁了老紅軍,所以這個故事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是有很有感性的東西在裡面。」

在他看來,這部戲是一部真實還原了歷史的現實主義力作。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共和國建設這段歷史。而電視劇《花兒與遠方》能夠真實的還原那段歷史,把它變成了共和國的記憶,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情。而這部戲不管從歷史真實對照還是作為一部影視作品的呈現,都沒有走樣。它真實的復刻了山東的性格,山東的話,山東人的細節,體現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品格。

同時,這部戲還直指當下,除了描述眼前的生活,還展現了詩和遠方,通過劇中故事的表述,關照當下生活,讓人看後有所思、有所感。而在整個故事的結構上,該戲跳脫了以往同類題材作品刻意「虐心」的設置,以相對輕鬆的方式,化解劇中的人物矛盾和命運走向,虛構人物,卻不虛構故事,完成了將真實故事轉換為影視作品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該戲也是一部高標準拍攝的「精緻之作」,無論是新疆原來的荒漠還是後期沃野的對比,包括人物作派,人物的語言,嚴格按照山東女兵的形象來。在當下電視螢屏上,展現出了一股電影的精緻。範詠戈認為,這部戲恰恰符合了總書記曾經對於藝術作品的定義,那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民動心,讓人民的靈魂接受洗禮,讓人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藝術的美。「而這部戲,就是按照這樣做的。」

弘揚真善美   充滿革命樂觀主義與浪漫主義精神

雖然《花兒與遠方》並不是首部展現兵團生活的影視劇,但過去很多文藝作品更多是從殘酷性的角度,去表現把人放到戈壁灘的生活條件及其艱難的情況之下,人性面臨的考驗和殘酷。但是這部戲在今天這個時代背景下選取了一個帶有浪漫主義的手段,同時又加了輕喜劇的風格,使得整個作品的殘酷性相對弱化。從王志飛飾演的劉北伐,到大勇到戰濤,以及那些個性特點很鮮明的女孩子,都能夠比較好的成為一個兵團戰士和女兵們的群像。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就認為,從這部戲的劇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和浪漫情懷作品。在那個火紅年代裡,勤勞質樸的山東女兵們字都不識幾個,但是卻用她們的青春年華譜寫了一首為祖國屯墾戍邊的詩歌。這首詩歌謳歌了奉獻精神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這兩個精神就是我們的兵團精神。他們在沒有硝煙的和平年代,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時代讚歌。他們雖然老去,但是他們卻為祖國和人民留下了值得後人學習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劇中的郝玉蘭就曾說過:「俺們在新疆安了家生了娃,俺們和這片熱土已經分不開,成為了這片熱土的主人。」而這句話,恰恰就是貫穿全劇革命浪漫主義精神,這樣的精神作為一個文藝作品的主旋律,既不生硬刻板,又能讓更多觀眾體會前人的艱苦付出。

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閻晶明更是讚揚《花兒與遠方》是一部非常自覺的從「真善美」的維度上去創作的作品。認為在真善美的範圍內,這部作品已經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這部戲塑造了一群非常真實、並不完美但又善良的人,正是通過他們的真實與善良,最終將生活變得美好。

戲劇性與文學性統一  生活化表演增加觀眾認同感

如何將作品的戲劇性與文學性統一是每一部影視作品需要攻克的難題,而在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看來,《花兒與遠方》高度追求戲劇性,同時又帶有很強的文學感,做到了戲劇性與文學性的統一。

該戲把一個在新疆建設兵團的故事更多的變成是以家庭倫理戲為主,吸收了很多家庭倫理戲的特點,包括兵團的事業上的發展,也以婚姻家庭敘事為主,更容易被當今主流觀眾群接受。同時,該劇又帶有很強的文學感,劇中幾段經典臺詞,將劇中人物命運與時代相呼應,容易讓觀劇者產生動容。「總體說這部戲確確實實是非常難得的,又彌補了一個題材上的重要的過去弱的地方,同時塑造了一組非常生動的人物形象,把不忘初心傳遞得非常完整。

而劇中生活化的臺詞和表演方式,也成為了與會專家熱議的焦點。劇中飾演劉北伐的王志飛就表示,劇播之後,自己也非常關注觀眾的反饋。這一次很多觀眾表示他塑造的劉北伐把男人氣和男孩氣、感性和理性都融合到一個人身上,非常的有血有肉,距離被拉近了。而飾演戰濤的演員王大奇則表示,這部戲自己的拍攝的時候,最想表現的,就是快樂。「雖然當初在新疆的生活條件是艱苦的,但我希望表現出來的是人們內心的快樂,他們對生活每一天的變化都充滿欣喜,每變好一點,都是一件快樂的事兒,這種快樂,也是我想傳遞給觀眾的。」

唐德影視堅守精品劇制 深耕細作獲讚譽

回憶起拍攝《花兒與遠方》這部戲的過程,總製片人王大慶和導演跟大家分享了很多艱苦的經歷。「我是2014年得到的這個劇本,之後跟編劇聶鑫去了新疆3次,前前後後採訪了山東的女兵一百四五十人,所以也是真正地了解了新疆的這塊土地和兵團的事跡,特別是山東女兵帶給我的感動,使我下定了決心要拍這部戲。」

驅使他堅持拍攝的原動力,就是希望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那段歷史、那些為新中國付出的人。而他們的堅持也得到了在場專家的肯定。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就認為,《花兒與遠方》是一部具有開拓意義的作品,歌頌了山東女兵的成長奉獻也歌頌了新中國共產黨巨大的感召力,同時也是對沂蒙精神的進一步發揚。「這個片子有它的獨特之處,片子敘事流暢,一邊看一邊覺得盪氣迴腸,催人淚下,想不動情都不行。」

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讚譽,也是因為唐德影視堅持做精品劇的策略,無論是從演員的選擇上,還是從整個的製作成本和拍攝,都力求完美。導演鮑成志透露,劇組近一百天的拍攝周期全部在新疆實景完成,每天的路程在七八百公裡以上、往返時間超過8小時,最高紀錄連續拍了15天戈壁,每天大家就睡三四個小時,「我們想把新疆最美的最漂亮的最震撼的東西留下來,讓跟多觀眾看到,那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

同時,在演員陣容、製作規模上,唐德影視也力求精良,為這部戲贏得在市場上更多的好評。總製片人王大慶表示:「新疆的美麗著實讓人震撼,但山東女兵的故事更是打動人心,這樣一批可愛又可敬的女性,她們的故事理應搬上螢屏,她們的精神理應被社會傳承,唐德影視作為該劇的製片方,我們也將堅守初衷,將更多正能量、主旋律的作品帶給觀眾。」

合作/投稿

微信:13816539851

相關焦點

  • 《花兒與遠方》獲贊精品力作 繼承中國風格展現文化自信
    同時,他也對唐德影視敢於選擇、勇于堅持做此類題材作品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認為這是一部展現了中國風格、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電視劇。立足真實歷史  打造現實主義精品    由於電視劇《花兒與遠方》源於真實的時代故事,不少曾親身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都會被這部戲打動。
  • 白氏兄弟上海呈現精品力作 陶瓷藝術展現從傳承走向創新的動人旅程
    白氏兄弟上海呈現精品力作 陶瓷藝術展現從傳承走向創新的動人旅程 2020-12-25 15:19:451990年,白磊獲得全國陶瓷藝術評比一等獎,1996年獲得日本陶藝學會「會長獎」,1997年獲日本東京都知事獎。白磊、白明等新一代陶藝家的崛起,代表著數千年歷史的中國陶瓷真正突破器皿的概念。上海璟通藝術中心供圖  據悉,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專業學習和日本兩年的研修,讓白磊對中國陶瓷的傳統工藝和當代陶藝的國際語言有了全面的理解。
  • 堅持文化自信「拍大片,立精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添磚加瓦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並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報告總結了五年來我國建設發展的巨大成就,為黨和國家謀劃未來發展,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高瞻遠矚、氣勢恢宏,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充盈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
  • 30集電視劇《花兒與遠方》
    《花兒與遠方》女主角蔣雯麗說:「我父親是蔣雯麗年輕時在鐵路部門工作,曾經在新疆工作10多年,雖然他不是軍人屯墾戍邊,但也是參加新疆建設的人,因此我從小時候起就知道新疆。《花兒與遠方》講述當年山東女兵進疆的故事,我在拍攝過程中,用心塑造山東女性的完美形象展現出來。」
  • 黃坤明:堅定文化自信 擔當文化使命努力開創中國戲劇和雜技事業...
    幾年來,戲劇和雜技創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優秀人才不斷湧現,演出市場日趨活躍,行業生態持續優化,中外交流日益頻繁,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湧現出許多深受觀眾喜愛的精品力作,給人以審美的享受,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反映了這些年戲劇和雜技磨礪精品、勇攀高峰的藝術追求。
  • 劉鈞、蔣雯麗十年後再相約《花兒與遠方》
    劉鈞未能飾演劉北伐深覺遺憾 慘變「隔壁老王」惹人心疼在《花兒與遠方》中,劉鈞飾演的角色是山東老區的區長王大勇,同時也是副區長郝玉蘭(蔣雯麗飾)的未婚夫,只是沒想到玉蘭這隻「領頭雁」,帶著女兵們飛到了新疆就不回來了,兩人的婚事也就此擱置。
  • 音樂紀錄片《遠方的童謠》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精品
    原標題:音樂紀錄片《遠方的童謠》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精品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體育青少節目中心製作的五集音樂紀錄片《遠方的童謠》在總臺少兒頻道播出。
  • 紀錄片《遠方的童謠》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精品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體育青少節目中心製作的五集音樂紀錄片《遠方的童謠》在總臺少兒頻道播出。  據介紹,《遠方的童謠》全程採用4K超高清拍攝,在視覺表現方面突出了「人在景中、景中有歌、歌中有人」的創作理念,並很好地闡釋了環境與生活、生活與音樂、音樂與人之間的文化聯繫。該紀錄片挖掘整理收錄了60餘首寶貴的原生態少數民族童謠,為觀眾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聽覺體驗,精彩呈現了天籟般的純淨童聲。
  • 《花兒與遠方》10.3登陸安徽、山東衛視 蔣雯麗、王志飛墾荒固疆獻禮十九大
    該劇由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唐德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辯才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情感劇教父級導演丁黑擔任藝術總監,導演鮑成志執導,資深編劇聶欣創作。
  • 紀錄片《遠方的童謠》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訊(記者牛夢笛)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體育青少節目中心製作的五集音樂紀錄片《遠方的童謠》在總臺少兒頻道播出。該紀錄片秉持「俯下身、沉下心、動真情、出精品」的創作精神,輾轉10餘萬公裡對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新疆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以及西藏那曲、山南、日喀則、阿里等地區進行13次勘察、採訪和9次實地取景,完成了侗族、彝族、蒙古族、哈薩克族、藏族五個民族童謠的拍攝和製作。
  • 《花兒與遠方》開播 弘揚軍墾精神創造時代奇蹟
    《花兒與遠方》重現了第一代軍墾人的生活與情感,展現了他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軍墾精神,是獻禮十九大的誠意之作。於是就慢慢有一種要把這些內容梳理和創作的衝動,出於一種情懷和對那代軍墾人的敬畏創作出了《花兒與遠方》,「這一撥女兵的故事,一直在我心裡頭放著,想著總有一天能通過我自己的創作,讓它在螢屏上呈現出來,讓更多人知道這一批可歌可泣的人」。
  • 電視劇中的一股「清流「 《花兒與遠方》強勢來襲
    從這一層面上說,即將於10月3日登陸安徽衛視,由唐德影視出品的兵團生活題材劇《花兒與遠方》則具備更大的行業空間和受眾基礎,以及一定的市場潛力。《花兒與遠方》由鮑成志執導,聶欣編劇,蔣雯麗、王志飛主演,講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山東女兵到新疆兵團和兵團戰士一起墾荒、建設新疆的故事。
  • 李玉剛繼《剛好遇見你》後又一力作《浮雲散》將上線 一曲解相思
    青年表演藝術家李玉剛作為國風音樂先驅,一路以來傾力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與現代接軌開創新的潮流,把國風音樂推廣到全世界。今年在忙碌於舞臺劇《昭君出塞》的總導演及主演工作的同時,李玉剛不忘繼續投入音樂領域,繼大熱歌曲《剛好遇見你》後推出又一力作《浮雲散》於今晚上線,唯美古風悠揚,一曲唱盡相思。
  • 盤錦人主演電影《花兒照相館》上線 外景全部在盤錦拍攝
    這一部由盤錦土生土長的青年演員高雪兒主演的電影,將會將盤錦的魅力風光、地域特色、風土人情、人文景觀乃至盤錦的土特產展現給世界各地的網友們。秋季,對於盤錦來說,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五色的季節。「這些場景不僅可以從人情出發,將盤錦全新的展現在網友眼前,更能帶著網友在這座有溫情的城市裡,感受不一樣的盤錦,盤錦的人、盤錦的水、盤錦的特產、盤錦的文化、盤錦的景色等等,宜居宜人,這也會提升盤錦的知名度,讓世界各地的網友們都知道,中國有座美麗的小城叫盤錦。跟著電影到盤錦去做客。」影片製片主任高維巖說。
  • 第十屆中國畫節揭開面紗 千餘名畫家精品力作集中亮相
    濰坊傳媒網訊(記者高翠)12月27日上午,第十屆中國畫節第十三屆中國(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在魯臺會展中心開幕,第十屆中國畫節正式揭開面紗。本屆畫節圍繞「丹青歌盛世妙筆頌祖國」的主題,強調鮮明的時代特色、正確的政治方向,強化其學術引領性、大眾傳播性,共展出1000多名畫家的精品力作。在展區布置上,本屆畫節設計三大方陣,由中國畫方陣、水彩畫方陣、當代藝術方陣等組成,其中,中國畫方陣由主題展區、專題展區、名家展區和齊魯力量展區四個展區組成。
  • 《木府風雲》今收官 獲贊「真善美化解仇恨力作」
    該劇播出期間,收視連續奪冠,好評如潮,專家、媒體及觀眾都認為該劇是近年來難得的民族精品力作。12年的不離不棄,換來眾人的交口稱讚,出品人兼製片人蔣曉榮,監製、導演兼主演于榮光激動感慨,「《木府風雲》是我們團隊和麗江人民心血的結晶」。
  • 拓展創意空間 打造精品力作(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拓展創意空間,打造精品力作,對傳統文化資源傳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藉助成熟的市場化與產業化運營機制,為傳統文化資源開發提供持續發展動力傳統文化資源帶有鮮明的民族特徵,但其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組成部分,它們完全可以被世界所接納、轉化和運用「三國」故事改編是條「文化長河」,積累豐富的「兩創
  • 千餘名畫家精品力作將在第十屆中國畫節展出
    第十屆中國畫節將於12月27日在濰坊市開幕,本屆畫節圍繞「丹青歌盛世 妙筆頌祖國」的主題,強調鮮明的時代特色、正確的政治方向,強化其學術引領性、大眾傳播性,共展出1000多名畫家的精品力作。中國畫方陣中的主題展區是由國家級專業學術機構聯合組成學術方陣,邀請中國畫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參展,展出精品力作,展示中國畫節的學術層次與高度。
  • 音樂劇《在遠方》發起「何處是遠方」寄信活動 重溫「見信如晤」舊...
    北京演藝集團旨在推出一部優質口碑的音樂劇,使《在遠方》成為國內原創音樂劇的代表作;努力探索音樂劇市場化道路,使《在遠方》成為既唱響主旋律、又取得良好市場效益的精品力作。  北京演藝集團是北京市政府直屬的國有大型獨資文化旗艦企業,旗下中國雜技團、中國評劇院、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北京歌劇舞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北京曲藝團、北京民族樂團、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北京市曲劇團等9家文藝院團,共有29家企事業單位;匯聚戲劇、戲曲、舞蹈、音樂、電影等十種藝術門類,是目前國內藝術門類最齊全、內容產品最豐富、資產量最大的國有演藝機構。
  • 代表心聲⑥丨劉鋒:以提高質量為生命線,創作出更多正能量精品力作
    面對文化蓬勃發展的局面,和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來自全省的文藝工作者紛紛表示,湖南文脈深遠,生生不息,他們將以此為新起點,用真情和才華澆灌文藝之花,努力築就文藝新高峰。1月8日起,紅網時刻新聞將陸續推出「代表心聲」系列報導,以饗讀者。湖南省第十次文代會代表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