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音樂類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以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以及北京衛視今年新推出的《跨界歌王》為代表。然而這幾年能火的音樂真人秀無非兩大類:以《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素人爭霸、以《我是歌手》為代表的明星競唱。 在創意荒、歌手荒和廣電總局政策調整等多重打擊下,音樂類節目一度步入困局。就在不少人認為音樂類節目已接近窮途末路時,
2016年,它們卻捲土重來了。 從今年開始,前兩季的音樂真人秀突然激增至近30檔,儼然各大衛視的「標配」,並開始了花樣翻新、細分受眾。下面就以《蒙面唱將猜猜猜》為例進行簡單的評述。《蒙面唱將猜猜猜》原名為《蒙面歌王》是由江蘇衛視從韓國MBC電視臺引進同名音樂挑戰類真人秀節目。去年播出的《蒙面歌王》側重於「歌王」,意圖營造的是成名歌手撕去身份與地位的標籤,
褪下明星光環進行對決,以純粹的歌聲打動觀眾,以回歸音樂初心之名由觀眾們票選最強歌手;今年開播的《蒙面唱將猜猜猜》則是在秉承音樂性的基礎上,更加強化了「猜歌手」的娛樂性。從第一集播出效果來看,節目組將選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甚至連手指也被包起來了,很難通過身體上細節上的一些蛛絲馬跡來辨別歌手。但也有些選手比如林宥嘉、黃綺珊、陳曉東因為音色的特殊被猜評團很容易就猜了出來。
節目除了實力唱將的比拼,猜評團的角色也十分重要。猜評團不僅在於品評各位蒙面歌手的歌聲,和觀眾一起猜想面具後歌手的真實身份,更是節目的幽默擔當。本季猜評團由陶晶瑩、大張偉等「段子手」組成。陶晶瑩坦言,通過這檔節目,能重新認識歌手,更能喚醒大家對歌手的尊重,猜評團今年又新添了一位超級機器人,超級機器人是一位聲紋識別「專家」,主打邏輯推理。
它的身後有一個巨大資料庫,儲備了600多個歌手的2000多首歌。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猜評團分析歌手的聲紋猜出選手的身份,但不足之處在於機器人聽誰唱都像那英。當然在一方面猜評團也存有嚴重的不足,臺本效果太重,以第一期為例。在蒙面唱將猜猜猜的錄製過程中出現了一個突發狀況,唱將「聖誕老人不在家的馴鹿」與猜評團言語不和,憤然離場。在她演唱過程中,大家都一致認為此人極有可能是天后王菲駕到。
因此猜評團總圍繞著她的感情問題進行提問。但得到的都是「不知道」、「和你無關」這樣的高冷回答,更意外的是,當提到「小謝」後,「馴鹿」竟直接離場,致使很多觀眾吐槽都是有套路。總體來說,陶晶瑩多年主持經驗加上廣泛的交友圈當個評委綽綽有餘,ELLA去了上學奔跑各種綜藝怒刷存在感,沈楠金星秀各種捧臭腳時不時補上幾句也不覺得尷尬,王尼瑪看過被封了的吐槽大會,
雖然說是有臺本不過他摘下頭套的噱頭真是讓我難以拒絕,馬克感覺主持不錯缺少點存在感,李斯和艾菲選秀出身,感覺職業打醬油,每次她們說話總是蜜汁尷尬,尤其是李斯吃辣椒那段,難以理解呀,反正不說唱好壞,只說他是誰,從這個角度出發,這個評審團沒毛病。《蒙面唱將猜猜猜》不足之處:1、嘉賓說話時用的變聲器女生都萌萌噠,男生聽起來都像沒變聲過的樣子,
而且在後臺觀看的嘉賓漏出真聲,用變聲器又是何必?2、第二季的節目加了三個猜字,大大的減弱了了音樂競技性,猜字被最大化,讓人無語的是居然是猜出誰誰就淘汰!一個歌手的聲音辨識度、獨特性本來就是衡量一個歌手是否優秀的重要指標,結果在這完全變成劣勢。這樣下去可能導致只剩些沒有特色或者小眾的歌手了,或者真的來了大牌,也因為怕被猜出故意隱藏自己的唱功,不能拿出全部實力來,不能拿出實力的大牌還是也與觀眾所期待的聲音不相符。總體來說《蒙面唱將猜猜猜》是一檔很優秀的綜藝節目,但還是希望節目組可以聽取觀眾的意見改良節目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