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行騙,騙子們不知道費了多大勁:起早貪黑,甚至「007」工作制,他們在山上隨便搭個帳篷,用石頭、木板搭建了工作檯,就開幹了:研究詐騙劇本,冒充客服、公檢法、領導、熟人開始瘋狂打電話行騙……
最近,有一幫騙子更是「勤奮上進」,苦學英語冒充國外銀行職員、外交官、律師來行騙,這麼努力的騙子你見過嗎?
澳門大媽收到一封意外郵件
兩個月前,澳門王大媽收到一封非洲銀行的郵件,內容是全英文的,王大媽藉助翻譯軟體才把原文看懂。
「尊敬的王XX女士,您好,我是非洲銀行的非執行董事,幾天前,我的一名客戶李XX及其家人在英國旅遊發生墜機死亡,根據遺囑,該客戶委託我將其遺物交給您……」
讀到這裡,王大媽不禁潸然淚下。
她反覆確認了姓名,郵件中提到正是她以前一個很要好的生意夥伴,李先生。
直到前幾年王大媽把公司轉讓給別人,才沒有了聯繫,沒想到再聽到他的名字時,竟然是不幸的消息。
遺囑中提到,之所以要把遺物交給王大媽,是因為從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合作到現在,他一直視王大媽為國內最好的朋友,這段跨世紀的友情非常珍貴。
加上李先生無兒無女,父母也在這次事故中去世,所以根據繼承順序把遺物交給王大媽,希望她好好保管。
跟這封郵件一起來的,還有兩份附件:一份是「非洲銀行受益人申請表」,另一份是一長串郵箱地址。
郵件提到,「填好申請表後,請先將表格和個人相關資料發還給『非執行董事』,審核後再發送至該非洲銀行郵箱。」
附件中的受益人申請表
看完郵件後,王大媽還是沒能接受朋友意外去世的事實。
但回頭一想,郵件裡提到的確實跟她所了解的都吻合,包括李先生的姓名、無兒女、早年到非洲從商、他們友誼開始的時間等等,她開始接受了這一殘酷的事實。
王大媽想到朋友生前就決定把東西留給自己,肯定是有一番用意的,再看流程如此正規,王大媽絲毫不敢馬虎。
認真填寫後,王大媽把表格和資料發送過去。
接下來的詐騙有些「高端」
時間又過了一個多月,王大媽終於收到「非執行董事」的回覆:
「我已幫你完成繼承遺產的程序,由於遺物含貴重物品,現已轉交給一名外交官,由他親自帶回中國給你。」
幾天後,王大媽就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全程用英語來講,還好王大媽懂一點英文,但也花了大半天才聽懂。
對方自稱是非洲布吉納法索的外交官,經過銀行委託,現在已經把李先生的遺物帶回了北京,要王大媽辦理相關手續。
然後,外交官要求王大媽支付他從非洲來北京的機票費和託運費,一共25000元,還提供了相關證明。
對方發給王大媽的託運證明
王大媽沒想到,居然還有支付機票和託運費這麼一出。
但她一想到東西是朋友留給她的,要尊重朋友生前的意願,而且外交官也親自把東西從非洲帶回來。
於是王大媽立即動身過關到珠海,在某銀行ATM機給外交官提供的私人帳戶轉了25000元。
第二天,外交官通過簡訊聯繫王大媽,說遺物需要繳納清關費和稅費後,才能給到她,加起來一共54000元。
王大媽又動身前往珠海,到銀行ATM機又轉了54000元給對方。
到了第三天,一位聲稱是國際律師的人用電子郵件聯繫王大媽,說外交官和東西都被海關扣押了,需要給「高級官員」一些「疏通費」,才能讓外交官把遺物帶到澳門。
如果在三天內不轉錢過來,外交官就要帶著遺物回非洲,郵件裡還附了一張律師證明。
對方發來的律師證明
王大媽一看便怒了,什麼「疏通費」,中國現在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哪裡還有官員張口收這些費用。
對方不僅利用了她的同情,還企圖侮辱中國官員,這讓王大媽一下子從好友逝世的悲傷中清醒過來,斷定對方就是騙子,立馬打電話報警。
騙子秀英文導演「遺物繼承」騙局
雖然同為詐騙分子,但這個「行業」裡,騙子們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些騙子水平不高,只能從事比較低級的騙術;而有些「厲害」的,懂點英文就能上演這些跨境「遺物繼承」的「高端」騙局。
其實早在2016年,公安部刑偵局官微也曾公布類似案件,廈門某公司經理王先生收到一封「渣打銀行非執行董事」親自發來「跨國」郵件,「我的客戶不幸出車禍去世了,一筆564萬英鎊的遺產需要找人繼承」。王先生信以為真,聯繫郵件中提及的「律師」後,卻被一步步騙走5萬多元。
這些騙局雖然看起來都差不多,過程中無論郵件、電話、簡訊全都是用英文的,但其實經過這幾年的演變,現在這類詐騙劇本有了新的變動。
以往的騙局,都是隨機推送的,大多是謊稱有一筆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遺產,因為各種原因,上帝「眷顧」或是命運「選中」受害者來繼承,而這些死者都是與受害者毫不相干的人,受害者因為忍不住巨額遺產的誘惑,往往容易上當受騙。
而王大媽遭遇的新騙局,則是進行了版本升級,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
精準詐騙:針對國外有親友的人群
以往的老騙局都是隨機推送郵件,碰到貪小便宜的人就容易上當受騙。
如今升級後的騙術,專門針對國外有親友的人群,而且詐騙分子事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了這些親友的個人信息,所以才能做到針對性的精準詐騙。
2
全程英文,跨境騙局
這種利用電子郵件做載體的跨國詐騙,騙子們往往是團夥作案,多人扮演律師、外交官、公證人員等。
他們很努力,苦練英語,把騙局也包裝得很高端,按照事先排練好的劇本,以英語郵件作為幌子,並提供各種英文文件證明,一步步通過手續費、律師費等名目將受害者的錢一筆一筆騙走。
3
「出事」地點在國外,難以核查
這些「遺產遺物繼承」的騙局裡,因為「死者」都是常年在國外,本來跨國聯繫就比較難,很難核查事情的真偽。
再加上一般人都不了解外國的法律、流程、手續等,所以看到各種英文文件證明,就容易信以為真。
這次騙子謊稱是王大媽的好友意外去世了,而且這個好友恰巧與王大媽好幾年沒聯繫,所以一時間王大媽也無法求證,便相信了對方。
一想到是曾經的朋友遺留下來的物品,出於尊重,王大媽也不了解相關的手續,便按對方說的一步步辦理相關程序,也一步步掉進了騙局。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即使騙局再「高端」,只要細心觀察,都是可以看出漏洞的。
比方說,如果是國家機關規定的報關費或稅費,怎麼會經由個人帳戶收取?所以,碰到類似的情況,大家還是要多加鑑別,多方求證,不輕信,慎轉帳。
(珠海刑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