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個人,陪你走過一段路。
你和這個人曾經同呼吸,也幻想過以後共進退;你們有過各種約定,約定去茶卡鹽湖看銀河,約定去北歐過冬天……
可是,因為各種原因,你們終究不能走到一起,還是要分離,剩下的只有一段不能後悔不能重來的時光,無論它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是你人生中的一段時光,是這個人陪你走過了這一站。
最近,大家都在說江歌,大家痛斥劉鑫迴避責任、傷害了江歌的媽媽,或許我們也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陳世峰和劉鑫分手後要刀刃相見?一段走向終點的關係為什麼要用鮮血畫上句號?
為什麼曾經相愛過,卻不能體面地揮手作別?在生活中,因為愛而不得引發的慘案並不少見,因為,總有人得不到就要毀掉。
2016年,四川某男子因想複合遭前女友拒絕,潑硫酸報復,致前女友嚴重毀容;
2016年9月,重慶市某大學生交往了一位剛果留學生,分手後男子求複合被拒,殘忍地殺害了前女友;
2017年8月,杭州某富二代因為追求心儀對象多年不得,把女孩子從19樓推下……
看到這些新聞,有人留言 :現在的人,不僅恐婚,而且「恐戀」,畢竟想要過上美好的生活,前提是我們得要有命在。
雖然不是每個人在戀愛中都會碰見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拒絕或者結束一段關係的時候,如何妥當地說「不」?
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愛情的開始總是讓人沉醉而甜蜜,而結束一段感情卻往往顯得不那麼美好。
當你下定決心,不得不說「不」的時候,怎麼說才能既表達了立場又不刺激對方?尤其是,在心理問題日趨普遍的情況下,我們怎麼樣盡最大努力去降低分手中的傷害?
我研究了相當數量的分手案例,發現常見的最傷人的分手表達方式有以下幾種:
離開所造成的傷痛已經是無法接受而不得不接受的了,提出分手的一方說出這句話,無疑是一筆抹掉了雙方的過去。
即便是分手一方對於這段關係不那麼認可,也不應該去貶低對方的真心和雙方曾經相濡以沫的歲月。一個成熟的人,敢於接受感情的變化,卻不會為了離開一段感情去否定最初的真心。
有時候,不過是新鮮的情感讓人忘記了「初見」時的美好而已。
在情感關係中背離的那一方如果內在很弱小,就會表現得氣焰特別足,甚至是拋出各種荒誕的語言或者行為。其實,他不過是通過各種高級別的傷害性語言掩蓋內心的不安和壓力,合理化自己離開的行為。
有時候,要離開一個人的時候,你會聽到:
你什麼都幹不好!我跟你在一起圖什麼?
你看看你有哪裡好?值得我留下?
不少人離開時不僅說出分手,更會拼命數落對方的長相、家庭、學歷、性格,甚至是把對方貶損的一無是處。
這些行為會對人的自信心造成強烈的打擊,被分手的人往往容易在內心認同身邊人的判斷,很長時間找不到自信,甚至是產生較為強烈的自我攻擊,一部分人還會患上抑鬱症。這也有可能刺激對方,激發他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行為。
「我這個人怎麼會這麼被人輕視,而這個人居然是你曾經掏心掏肺的人!」
一名女性來訪者這樣說,男友只是簡簡單單地單方面宣布分手,就不再見面溝通,她怎麼樣也找不到前他。手機換號碼,微信拉黑,連工作都去了外地。
那個消失的人,只不過喜歡逃避,不敢拿出勇氣解決問題。
只不過這種方式,讓承受方情緒無法輸出,往往會讓人崩潰。或許真的如有些人所說,消失是打擊對方最殘酷的形式。
還有,比如說分手為了怕對方難過,而說話模稜兩可,讓對方心存希望,糾纏不清;或者自己想分手,卻消極處理關係,等待對方先開口等等,也都是較為常見的傷人分手方式。
電影《非誠勿擾2》中,開場舉辦的離婚典禮為分手的戀人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我們是否需要隆重地告別一段關係?
人們通常願意在獲得喜悅的時候通過儀式感來記住一些東西,但面對喪失的傷痛(除去死亡),我們似乎不想要儀式感。
不能忽視的是,分手時候的儀式感恰恰是為了讓彼此跟過去告別,也能減輕一定的痛苦。當然,有告別儀式並不是說真的去辦一個party,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
有的情侶會選擇一起吃一頓告別晚餐,也有人會換個髮型、獨自去旅行、找朋友喝酒等等,只要是讓自己內心舒服一些,都可以去做。重要的是,雙方需要通過合適的方式:
澄清分手事實(假性分手除外)。
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給對方表達情緒的機會。
跟過去揮手告別。
林志玲和言承旭最近兜兜轉轉又重新聯繫上了,不管當事人是否已經情定終身,但至少已經有了好的開始。
回頭看看他們,在分手期間,無論在什麼場合談起彼此,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會像郭富城一樣說「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也不會像汪峰和前妻葛薈婕一樣在網上撕得難堪。
正是他們對過去感情的肯定,表明了對方是自己值得珍惜的人,從而為雙方複合打下基礎。
如果真的有個曾經你喜歡,最後卻沒能在一起的人,離別時,請懷感恩之心,即便是分別時已經毫無感覺,也請感謝他陪伴你走過的那些歲月。
現在在你的眼中,也許他的單純變成了蠢笨,他的事業心強變成了自私,但是,既然相擁過,他身上一定有你曾經深深迷戀的美好之處。
有的時候,不是對方變了,是我們自己對對方的要求變了。
無論你是否還愛對方,離別時請給予對方以最大程度的尊重。不貶低對方,不用刺激性語言去打擊對方,給對方留足自尊。
很多年前的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許多女人害怕自己會碰上這樣一個「斯文敗類」,安嘉和這個角色讓人對家庭暴力有了顛覆性的認識。
一定不要覺得自己找的伴侶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就不會幹出傻事。事實上,心理的健康程度跟生活境遇和自身條件有關,但卻並不意味著擁有較好社會地位的人就跟暴力無緣。
如果在你已經妥善且周到地對這段關係做了一個了結之後,對方仍然非常偏執,一意孤行,糾纏甚至是跟蹤、毆打,請果斷尋求親人朋友或者警方的支持。
如果不得不與對方見面,也請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前往公共場合,切莫單獨行動,因為你不知道,曾經愛過的人,現在會怎麼對待你。
雖然我們並沒有必要覺得每位伴侶在離別時候都會走極端,但是,防止分手暴力的神經是要有的。
寫到最後突然有一些悲傷。
若是這世界相愛了就能白頭,一切該是多麼簡單而純粹。只是,也許有時候的離別,是為了彼此有更好的人生。
正如歌裡面所唱:
當緣分已到盡頭 也許分開愛才能得救
既然這輩子無法牽手 何不轉身放愛自由
最後一次握握手 讓我們笑著說分手
…
作者 | 茗荷,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一個腦洞大開、對生命熱愛和好奇的存在。我唯一的使命是讓你記起你有多完美。公眾號:茗荷心理在線(ID:mingheonline)
今日話題
親愛的,你有沒有做過什麼有儀式感的事情來紀念一段感情?當一段感情要畫上句點,你是猶豫不決、依依不捨還是悔不當初?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免費招募中
▶報名方式◀
1.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參加活動
溫馨提示:
a.掃碼後請添加助教,並回復助教【朗讀】即可加入
b.添加人數較多,請耐心等待,48小時內邀請您入群
2.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