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裡奧!你簡直無法想像她有多棒!她既勇敢,又聰明,只是還不會說話。」
——《不一樣的卡梅拉》
這是卡梅利多對好朋友貝裡奧說的話,滿是對妹妹的讚嘆和欣賞,和當初想要弟弟卻見到妹妹時候的失望態度截然相反。
女兒也一樣,她當初心心念念想要個妹妹,「如果是妹妹,我和她相親相愛;如果是弟弟,只能保證不打他。」 可是當弟弟就那麼突然地出現了,面對這麼一個肉乎乎的胖娃娃,她竟然變了想法:
主動提出自己睡,讓媽媽照顧弟弟;
耐心給弟弟讀繪本,唱兒歌,念英語;
每次逗弟弟哈哈大笑,都會特別自豪;
向媽媽告狀:爸爸不認真,讓弟弟摔下床了.......
對於一直是獨生女的5歲女孩,實屬不易。
那麼,姐姐對弟弟,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很多人說,姐弟組合中的姐姐最累,免不了要管弟弟的方方面面,操碎了心,而弟弟容易被慣壞,遊手好閒。
真的是這樣嗎?
臺灣拍過一個廣告片,叫《永遠長不大的弟弟》:兩姐弟從小吵到大,甚至姐姐一度懷疑所謂的手足之情只有嫌隙。
但是在決定出國時,弟弟送了她一個電飯鍋,嘴上說著「因為你做飯真的很難吃」,其實是在告訴她:在異國他鄉,也要記得好好吃飯。
那一刻,她心領神會,全都懂。打開箱子,看到兩個人的合照,她突然明白了什麼是家人,什麼是手足。那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一輩子的牽掛。
儘管兒時爭吵不斷,可是血緣這東西就是這樣奇妙,會因為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契機,曾經的所有怨念一筆勾銷,剩下的只有手足間的溫情。沒有兄弟姐妹的人無法理解,如何在另一個和自己流著一樣血液的人身上,學會寬容、分享、責任和惦記。
的確,姐弟組合中,大多數情況下,姐姐是付出的比較多的那一個,但,親情的付出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呢?這種幸福更真實也更深刻。
前段時間,杭州小夥結婚,姐姐一封923字長信刷爆朋友圈,令很多人淚目。
信中這樣寫道:
致最親愛的弟弟:
恍恍惚惚,時間已過去26載。
26年前,你來了,白白胖胖。我高興得不得了,每天圍著你轉,捏捏,親親。老媽做飯時,我就坐在小椅子上抱著你,你笑,我也笑。那年,我5歲。我知道,我是你姐姐,你是我弟弟。我們是媽媽帶到這世上,對彼此來說唯一的唯一。
這25年來,我們幾乎沒有吵過架。我外向卻暴躁,你內向又耐心。所以不知道這一路究竟是我在照顧你,還是你在包容我。
那些年爸媽忙生意,在空蕩蕩的屋子裡,我倆相知相惜相依為命。我給你別的姐姐能給的,不能給的。也在你問我要一個鑽戒糖我給不了時,偷偷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給你好的生活。
你不太多說話,總是默默為我做著什麼。
那年我高三,回家吃晚飯時車丟了,嚎啕大哭,那是我最喜歡的車啊。找了一圈回來,發現你在折騰你的山地車,你把那個難看的後座,裝上去了。你說:姐,以後我接送你。
我們彼此分享小秘密。有一天,你告訴我,你戀愛了,是個很可愛的姑娘。我又驚又喜。我算半個家長啊,怎麼可以允許你早戀。可是我又竊喜,我弟還蠻牛。
今天,當初早戀的你們,一路走到了婚姻的殿堂。我激動得就像自己結婚似的。
有人說,你弟弟年紀這麼小就結婚啦。是啊,為什麼不呢?我弟工作出色,性格穩重,成家立業,立業成家,都行。
幾天前的一個半夜,你陪客戶喝酒了,發了一條微信給我:你是我這輩子唯一的親姐。我說:當然。你答:必須的。
這幾晚我常常回憶,那些曾經有笑有淚的光陰。四年前我的婚禮,你抱著我大哭,你說:以後要常回家看看。
回憶著,又哭了笑了,像個上了年紀的大媽。今晚特別圓滿。我可以做個好夢了。
感謝爸媽,給予我們生命又培養我們長大,給我們好的生活;未來很長,路上難免風吹雨淋。我們幾個,每一步一腳印,都要握緊手心,踏著彼此夢想前進。
永遠在你身邊。我親愛的弟弟。
——你的姐姐
姐姐和弟弟,多好啊!姐姐能照顧、關心弟弟,弟弟也能保護、包容姐姐,這種長時間的磨合,讓姐姐更感受溫暖,讓弟弟更懂得珍惜。
手足,不僅共同度過了人生成長的前半生,後半生也會成為彼此前行的力量。
手足之情和愛情無關,和利益無關,它最直接,最單純,也最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