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下了幾天陰雨,天一下變得很冷。今天早上火車(我家人類的閨蜜)說,在她家門口叫了一夜的小奶牛被凍死了。
有多少貓在外面流浪?沒人餵的時候他們怎麼生活?
上周接過居委會送來的帶著阿姨體溫的肥皂後,本喵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人有普查了,貓有沒有?於是嗖嗖搜索了下,還真發現還真有人幹過這事!
這項貓口普查叫DC cat count,從2018年的春天就開始了,是由美國人道主義協會牽頭的,並且聯合了多家動物研究機構、動保組織出錢出力,耗資約150萬美元(合計987萬人民幣),歷時三年。
被普查的貓口主要居住城市為華盛頓,調查範圍還遍布了鄉野、森林,甚至還有中國的一些自然保護區(但具體是哪裡還沒透露)。
研究者在人類居住社區、野外共設置了1530個觀測點(無論是住戶、商鋪、咖啡店、酒吧,在官網上居然都能申請加入觀察計劃),並上放了動作捕捉相機,在感知到動物後會拍下5張照片。
每張照片上都有拍攝時間、溫度跟編號
事實上這樣拍攝的效果廢片率極高,只有1%的真正有效,研究者們秉著「給我一個相機,我要還原貓咪放蕩的一生」的精神,已經人肉篩選出了600萬照片,甚至跟大量居民提供的家貓照片做了關聯。
這些可以明顯看出是家貓出來採野花
很多非動保人士的抗議:為什麼要花那麼長時間、那麼多錢去調查野貓的生活狀態?目的除了採集環境數據、了解物種生存現狀,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人類對與咫尺之遙的野貓生活一無所知。
在人類看不見的地方野貓怎麼生活著?攝像機給出答案。
在這些照片裡,我們終於能看到流浪貓最真實的一面,嗯……每一隻都看著喵傻脾氣大。
傳說,職業的流浪貓人前一個樣,背後另一個樣。他們當人面的時候很騷,其實背地裡更騷。
近年來野貓擾亂城市物種平衡的說法被反覆提及,最恨流浪貓的可能要算鳥類愛好者們,因為流浪貓會捉鳥吃(相煎何太急)。為了保障人類居住的條件,各個地方最終往往都會傾向於將流浪動物無公害化處理。(安樂死)
明年這項貓口普查的數據將採集完畢,最終研究者們將由此繪製出更好的生態控制策略,到時候貓口普查的意義就顯現出來了:能減少流浪動物的痛苦與死亡。
在貓口調查的過程中有件事很讓研究者又喜又愁,他們的本意是做貓口調查,最後留下的照片裡只有20%是貓片,剩下的都是平時隱藏在城市各種角落裡的小動物。雖然這大大增大了他們的工作量,但因為這些小朋友實在太可愛了,他們最終都放在了網絡相冊裡公開給大家看。
以下這些動物照片,很可能會讓你聯想到手機裡的被爸媽、對象拍下的自己,不是光太大,就是拍照的人按太快,要不就是攝影角度太刁鑽……總之就真的還蠻「野生」的。
在鏡頭裡,你會看到動物非常真(zhi)實(zhang)的一面,其中路子最野的要算乾脆麵兄弟,他們腦迴路清奇,別的動物看到攝像頭瞅兩眼就走了,他們卻想盡辦法要把相機拆下來。(大哥這是要幹嘛?拿去廢品站賣嗎?)
此外,乾脆麵們可能是除人類與狗之外對擼貓最上癮的動物,城市裡的乾脆麵們(美國部分地區有流浪浣熊)夜裡經常會跟流浪貓廝混在一起,你也不知道他們在幹嘛,但仿佛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氣氛非常和諧,乍看照片你可能很難分辨他是乾脆麵、還是狸花貓。
但乾脆麵還是那款乾脆麵,看到鏡頭,他又撲過來要拆鏡頭了……
打砸搶之後,這貨還要去翻垃圾桶……(坐實收廢品的人設了)
啊我小貓咪猜你可能也在期待某種限制級的鏡頭,是不是這種?不是的話就當我貼錯圖了。(對,就是貼錯圖了)
本喵為了解貓咪的野生日常翻了上萬張,本以為一切都會可可愛愛,卻意外發現這些鏡頭能記錄生,也會記錄死。
這是一場山林大火發生的畫面,不知道當時有多少動物罹難,可知的是最終「倖存」的攝像機像一個黑匣子一樣,存留下了整片森林不被聽到的呻吟。
這1530多個鏡頭就像人類睜開的第三隻眼睛一般,看到了這個世界原本黑暗的一個又一個角落,那些有趣的、悽涼的、模糊的,都是真真實實「他們」活著的樣子。
在文章的最後,留給你看鏡頭所見證的人類難以抵達的美麗與感動。
這些機器拍的照片美得能上《國家地理》
也許有天我們都能想起,不是地球屬於人類,而是人類屬於地球。
晚安,地球。
用這隻小貓咪跟喜歡的人說「晚安」吧
祝你得貓相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