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喋喋
編輯 | 何潤萱
「濃眉大眼」的B站也出影視榜單了。
乍看之下有些跨界,但這個看起來調性和優愛騰不太一樣的平臺,其實早已用另外的方式深度參與到了影視作品傳播鏈條裡,並且釋放出了獨特的能量。
在大概二十年前,為影視作品角色創作同人小說、剪輯同人視頻、反覆觀看主流評價不高、收視率平平的作品的內地「劇迷」曾被視作一類亞文化群體。典型的例子是「顧惜朝」的粉絲們——在主流觀眾群裡沒什麼熱度的古裝劇《逆水寒》中,鍾漢良扮演的反派男二號顧惜朝因美貌的外形、漂亮的打戲身段和「玉面修羅」的炫酷人設切中了年輕劇迷的審美,一舉成為「天涯四美」之首,在亞文化圈層收穫了不少死忠粉。
顧惜朝至今在B站仍有不少視頻
而毒眸觀察到,隨著Z世代成為重要的娛產品消費者,喜歡發著彈幕表達好惡、看完劇接著看二創視頻、甚至喜歡自己動手剪視頻,「用愛發電」的觀劇/觀影群體也越發壯大,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片市場。他們所喜愛的作品也更多樣化了:從《復仇者聯盟》到《哈利·波特》,從《陳情令》到《慶餘年》,從《情深深雨濛濛》到《武林外傳》……
而完成這一觀看方式的主陣地正是B站。
毫無疑問,B站影視區用戶發出的聲音正在被更多人聽見:1月6日,B站UP主「逆轉的橋」在影視分區發布了一支「現代版慶餘年」剪輯視頻,播放量迅速突破百萬並成為了一周內分區排名第一的視頻。第二天,它又衝上了微博熱搜,獲得2.7億閱讀和21萬討論度,使得電視劇《慶餘年》收官後再一次引爆了話題。
這是一支《慶餘年》現代商戰AU同人作品。「AU」,同人術語,指平行宇宙(alternative universe)或者更改了原著背景人物設定的同人作品(alternate reality)。視頻中範閒和《慶餘年》世界觀裡的主要角色集體穿越到了現代,衣著光鮮、西裝革履地在商場上勾心鬥角,十分「帶感」。
在不少年輕觀眾的觀劇鏈條裡,B站影視區已經變得不可或缺:他們不再滿足於僅僅觀看正片本身,還要看B站「剪刀手」們的二次創作、看腦洞大開的同人衍生,或者只是為了在彈幕密集的B站上重溫高能片段,和同好們一起發出「AWSL(啊我死了)」的極致讚美。
也正是在這樣一個節點,B站影視區首次推出了年度榜單,而這份統計了B站影視區觀眾的觀看、彈幕、投稿視頻等高參與度觀看行為所呈現出的榜單數據,無論對影視行業的創作還是宣發來說,都極具參考意義。
圈層與爆款齊飛
這是B站第一次推出數據維度上的電影和電視榜單,榜單基於站內用戶投稿數量、稿均播放量、彈幕數量以及總播放量等維度,排出十大年度熱門電影、劇集、角色和演員。毒眸留意到,這份基於B站影視分區用戶生成的榜單與主流影視榜單既有共通之處,也有不小的差異。
電影方面,在其他大數據年度盤點中都榜上有名的高票房話題電影同樣受到了B站用戶的喜愛,比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我和我的祖國》、《少年的你》等。
但稍顯不一致的是,在B站影視區可以看見佳片與爛片齊飛的場面:打開中國科幻電影大門的《流浪地球》與「把科幻大門又關上了」的《上海堡壘》在投稿數、播放量以及彈幕數量等各項數據上均表現優異,雙雙霸榜。
對此,B站主站運營中心總經理劉智向毒眸表示:「這只是一個熱度榜,並非審美趣味榜,一個人喜歡一部作品,會去看它的相關視頻,但是如果討厭一部作品,也會去看它的相關視頻。」在主流評價中,《上海堡壘》票房慘澹、口碑奇差,豆瓣22萬人打分2.9(滿分10分),但正因為它爛得槽點滿滿,反而變成了B站UP主們進行二次創作的沃土,《上海堡壘》獲得了2000+視頻投稿量,並以超過34000點擊的稿均播放量成為排名第二的年度熱門電影、總彈幕量也排在所有電影中的第三名。
B站也在考慮用另外的評價體系來體現用戶審美和作品口碑。「如果今年的榜單受到認可度比較高,明年會考慮開設關於作品喜好程度的投票活動,投票行為相對來說更加能夠作為審美的判斷參考」,劉智對毒眸說道,未來B站影視區是否開設作品評分系統也還在考慮當中。
另一個與內地觀眾整體觀影情況稍有差異的是,無論什麼類型的動畫電影在B站都能找到足夠多的受眾,比如爆款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二創播放量在B站排名第一,被說是無功無過的《天氣之子》也能擁有較高的稿均播放量,成為B站年度熱門電影,《白蛇:緣起》和《羅小黑戰紀》等口碑國產動畫電影憑藉站內的高播放量躋身B站十大年度動畫電影。
此外,外語電影在B站受歡迎程度也較市場整體水平更高,華語電影和外語電影上榜電影播放量不分伯仲,外語電影榜單上漫威、DC和迪士尼表現最佳,集中體現了年輕用戶的趣味。
電視劇榜單和演員榜單則呈現出一定的「飯圈」屬性,人氣流量演員和他們的作品大受歡迎,年輕男演員數據表現遠超年輕女演員,市面上多位當紅明星進入B站演員榜前列,如肖戰、王一博、朱一龍、李現、張若昀等——B站用戶主體由年輕的Z世代受眾構成,這一年齡段的用戶自然不乏追星群體。
毒眸還注意到,電視劇榜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某種圈層屬性,比如B站用戶鍾愛一些受眾定位年輕的國產劇:匪我思存小說《東宮》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王倦編劇的中小成本懸疑題材古裝劇《大宋少年志》、吳倩主演的《我只喜歡你》等在全網熱度不高的劇集均靠著UP主熱情產出而形成的巨大投稿量進榜「十大年度焦點劇集」——根據云合數據顯示,這些劇集均未進入2019年上新連續劇有效播放TOP20。
上述幾部劇集或是在平臺播出時成績不理想,或是宣發經費有限傳播不力,但依靠著諸如在B站踴躍投稿的UP主這樣的「自來水」劇迷們形成了口碑發酵也獲得了不錯的後續排播:《東宮》即將上星湖南衛視,成功實現由網到臺;曾在湖南衛視播出過的《大宋少年志》,官方微博近日宣布即將二輪播出。
演員榜則可以看到,當紅流量與國民演員均能在B站獲得喜愛。
從投稿量和彈幕數的維度來看,上榜的的主要是當紅年輕演員,而且透出了B站用戶一定程度上的「顏控」屬性,外表俊美的演員擁有最多的投稿量和彈幕數,在小生中不算頂級流量但是以影視造型絕美而聞名的羅雲熙是B站「天菜」,無論投稿量、彈幕數還是總播放兩都進入了前十名。
而從稿均播放量來看,上榜的則主要是沈騰,範偉,黃磊,徐崢,雷佳音,周星馳,賈玲,周迅,林依晨這種路人盤強大的演員。
角色榜單也依然體現了年輕受眾趣味的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當下喜歡的角色,比如漫威超級英雄們霸榜了2019年度電影角色榜,相較之下內地近年電影IP開發缺乏延續性,很難為角色成長做到前期積累,因此很難憑藉單體電影爆出年度人氣角色;但體量龐大的連續劇就不存在這一問題,《陳情令》、《東宮》的主角和他們的CP稱霸了年度劇集角色榜和年度影視劇CP榜。
另一個維度則是Z世代的「童年回憶」:歷年角色榜單前十名中,《武林外傳》中的白展堂、佟湘玉,《甄嬛傳》的甄嬛、《愛情公寓》的胡一菲、曾小賢均進入前十名。
做影視榜單,誰給B站的勇氣?
核心用戶並非影視觀眾的平臺競相推出影視類榜單似乎成為了一種趨勢:2019年11月,虎撲影視娛樂版塊上線了影視評分系統、2019年12月,知乎推出「知乎小藍星推薦2019電影榜」,選出年度電影和年度演員。此類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與影視話題無關,但通過推出影視類評價系統或者榜單,能夠顯著地為平臺獲得曝光度和流量,因為影視作品與明星藝人是最大眾化的談資之一。
如今定位為PUGV社區的B站也首度推出自己的影視類榜單,理由也很充分。
首先B站影視區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忽視。作為一個PUGV社區,B站自身產品邏輯決定了用戶會自發產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用戶在評價內容,傳播內容時有更多的主動權。劉智對毒眸表示:「目前娛樂(包含影視、明星、綜藝、音樂等)是B站的第二大內容品類,影視類內容是重要組成部分。」
大眾印象中從二次元亞文化中走出來的B站,其實早已吸納了不同圈層的Z世代用戶,影視內容作為一項橫跨不同圈層的大眾娛樂內容,成為了不同圈層用戶都會關注到的「最大公約數」。2019年B站百大UP主獲獎名單中,也湧現了多位影視類UP:「電影最TOP」、「劉老師說電影」、「木魚水心」、「小片片說大片」。既然B站用戶需要消費影視和影視衍生內容,影視榜單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數據也就有其存在的理由。
電影UP主優秀作品
影視區的影響力還體現在B站影視區「影視雜談」版塊——該版塊的頭部UP主們也成為了一種觀劇觀影風向標,他們製作的安利、吐槽、排雷視頻往往也有幾十甚至百萬播放量,正在成為觀眾選擇觀看劇集時的重要參考。
B站助推影視口碑發酵的成功案例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這部動畫電影首映日當天排片僅有7.25%,不及同檔期的《小時代4》和《梔子花開》排片率的零頭。但這部電影的相關視頻在上映前夕就已經在B站積累了超過400萬播放量,為上映後的口碑逆襲打下了基礎,無數網友成為了影片的「自來水」,UP主產出視頻,用戶貢獻彈幕和播放量,上映4天後,《大聖歸來》排片率上升到了13.12%。
站內UP主的優質二創會讓影視劇討論度攀高,《大偵探皮卡丘》是另一個顯著例子。去年5月8日,一則超級「無聊」的皮卡丘洗腦循環跳舞視頻在B站爆火,獲得1500w+播放,42.6w轉發並最終引爆全網,引發模仿皮卡丘舞蹈熱潮,衍生出大量二創,給片方吸引了大量潛在票房貢獻者。
事實上B站影視區已經成為影視行業宣發中環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S級影視項目均會在營銷階段布局B站,比如《流浪地球》和《陳情令》官方帳號均入駐了B站,肖戰到B站「掃樓」宣傳的採訪視頻播放量超300萬,上線當天同時段在線人數達到了3萬;去年《攀登者》與B站合作的主創見面會上,吳京把「嗶哩嗶哩」說成「呷哺呷哺」的烏龍成為熱議話題,登頂微博熱搜,話題閱讀量超7億——在站內,見面會視頻也播放了超300萬次,並在評論區衍生出「呷哺呷哺,乾鍋」(戲仿B站slogan「嗶哩嗶哩,乾杯」)的新梗。
另一方面,推出影視榜單這件事也反應了B站一貫的特點:不斷拓寬自己的邊界。就在前不久,B站董事長陳睿剛剛接受了《晚點》的採訪,他提到,自己要做的事是「通過產品設計讓B站變成一個彈性最大的社區」。
而根據最新一季的財報,B站的月活是1.279億,同比增幅達到38%,但此前曾有券商預測,在月活達到2億之前,B站的商業能力會受到掣肘,用影視內容繼續刺激月活增加或者留存增加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通過榜單讓行業看到影視區的影響力,也符合B站未來長期的訴求。
對於B站來說,另一個可能的更宏大的願景是,增加新的貨幣化能力。目前的流媒體貨幣化能力基本集中在付費和廣告上,B站在過去因為遊戲收入佔比過高一直被詬病,現在雖然降到一半,但在前兩者上仍然不佔便宜。如果影視營銷繼續成長,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能夠成為B站的另一張牌。
在過去,B站一直被認為是圈地自萌,但剛剛過去的跨年晚會正證明了這可能是一種偏見——作為中國年輕人聚集最多的平臺之一,它的風向也代表著網際網路未來的主流方向。B站用戶熱愛的,往往也能成為大眾的熱愛,通過建立一項榜單去透視這種熱愛的時機,已經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