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檔不僅爸爸在想辦法,節目組所有人都在想辦法的節目
「你聽我嗓子都是啞的,已經說了一上午的話。」隔著手機,如果不是謝滌葵自己提起,捕娛記(ID:ibuyuji)完全沒察覺到,四十多分鐘的聊天過程裡,他不急不躁的說話節奏其實是極度疲憊的一種表現。
謝滌葵很少接受採訪,微博也不經常更新。7月23日,與捕娛記對話後的當天晚上,他破天荒發了一條微博,為原定明天(7月26日)上線優酷視頻的新節目《想想辦法吧!爸爸》喊話:「這不僅僅是一個節目,也是一個社會實驗,期待大家檢閱。」
而他最近更新的一條微博,還是三個多月前「曬」兒子的照片;再往前翻,就要追溯到一年多前,為自己的創業公司晳悅傳媒所製作的新節目做宣傳。平均一年發兩三條微博的密度,讓網友都在他宣傳《想想辦法吧!爸爸》這條內容下調侃,「更得年限有點久」。
新節目從名字看就一目了然,是一檔聚焦親子關係的真人秀。陣容方面,四組家庭分別為戚薇李承鉉、朱茵黃貫中、黃英曹帥、洪天明周家蔚,以及自帶星二代光環的陳飛宇,不算大牌但亦有看點和「新鮮血液」。
2015年離開湖南衛視創立晳悅傳媒,謝滌葵先後嘗試了幾檔不同類型的真人秀,有與一線衛視合作的傳統項目,也有試水網際網路語態的創新品種。仿佛心照不宣的結果,2015年完成《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的製作之後,他沒有再碰親子類節目。
時隔四年重回讓自己一朝聞名的創作土壤,不只外界,謝滌葵也十分期待快點看到觀眾對這趟回歸之作的反饋。
略微遺憾的是,謝滌葵和觀眾都需要再多等幾天了。捕娛記今日獲悉,比原定播出時間推遲一周,節目將於下周四正式上線優酷。
再做親子類真人秀
《想想辦法吧!爸爸》其實是一次「命題作文」
2013年下半年,《爸爸去哪兒》作為中國首檔明星親子生存體驗真人秀,引領國內真人秀節目開啟井噴創作時代的同時,也為節目總導演謝滌葵在業界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和聲量。自此以後,提到謝滌葵,總要在他的名字之前加上一個title——《爸爸去哪兒》總導演。
這種境況在2015年謝滌葵從湖南衛視辭職,選擇創業成立晳悅傳媒後愈演愈烈。2016年上半年,有關他離職、創業、拿《爸爸去哪兒》炒作的坊間傳聞紛擾不斷,以致很少發微博的謝滌葵,不得不發文澄清,他用幾近懇求的語氣表態:「請放過我,最好忘記我,謝謝。」
自那之後,這位不擅長言談的幕後工作者更少出現在公眾視線裡,有限的一兩次曝光,因為並非面對大眾媒體,沒有引來太多關注視線。直到今年4月,優酷春集公布百餘部劇綜片單,「隱身」許久的謝滌葵帶著新節目《想想辦法吧!爸爸》登臺,這不僅是他一年多來難得的一次公開亮相,也是告別《爸爸去哪兒》後,他首度回到親子類型領域。
正因如此,謝滌葵的這次回歸格外受到矚目。在現象級的《爸爸去哪兒》後,親子類真人秀曾走入一段生產旺季,儘管視角略有差異,整體而言都是在「明星父母如何帶娃」的大主題下,再做垂直創意。一時之間,國內掀起一股明星攜子女參與真人秀節目的熱潮。
2016年2月中旬,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子女,螢屏「秀童」的虛火得到控制。同一年,隨著《爸爸去哪兒》品牌宣告由臺轉網,親子類真人秀轉而邁向網絡化發展的新階段。
面對已然「變天」的創作大環境,此時回到自己熟悉的題材,謝滌葵帶著怎樣的表達欲望而來?談及此,謝滌葵的答案特別實在。他坦白再做親子類型其實是一次「命題作文」,因為市場與平臺對這一類型的高需求,讓他得以回到這一主題,並投以重新思考。
「既然是回歸,當然希望能做出新的質感。」謝滌葵很清楚,在已經「功成名就」的領域再做突破,比在從來沒涉足過的類型裡創新要困難得多,何況他還隨時背著「爸爸去哪兒」這坐大山。平臺對他的期待,恰好也是市場對整個親子類型的隱隱期盼,「要像爸爸去哪兒一樣好看,又不能讓人聯想到爸爸去哪兒」。
如此抽象又具體的「要求」,某種程度上又「刺激」了謝滌葵的挑戰心。在他內心深處或許也潛伏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正因為這道題目對他而言有「附加難度」,他可能比任何人更想過這道「坎」。
24天×24小時連續記錄
實驗一場「不喊卡」的帶娃公路片
如果只看節目名稱,確實很容易理解成:不過又是爸爸帶娃,能玩出什麼新梗?
連續24天的帶娃『找媽之旅』,橫跨六個不同風景不同氣候的地區,多種多樣的生活體驗與家庭磨合,五組家庭互相幫助一同解決難題,在尋找媽媽的路上不獨行。
《想想辦法吧!爸爸》從節目介紹裡就散發出不一般的味道。過去幾年裡花樣百出的親子類真人秀,不管是爸爸領著萌娃旅行,還是媽媽展現「超人力」,拍攝方式都採取間斷性的模式。不管你是出境遊,或者家裡蹲,明星父母與孩子在特定情境下一起呆幾天,整季節目大致來這麼幾次「階段性」的親子生活,輔以遊戲與任務,以便記錄和觀察親子關係的點滴與成長。
24天×24小時的連續記錄,讓《想想辦法吧!爸爸》拿掉了傳統親子節目中「喊卡」的權利,與此同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主題下,爸爸帶娃一起踏上的「尋媽囧途」,也不似以往亮出「爸爸」的親子節目,「媽媽」往往是被要求「隱形」的存在。而在《想想辦法吧!爸爸》裡,作為節目名稱的這句喊話,可以來自媽媽,也可以來自萌娃;換句話來說,「想想辦法吧!爸爸」裡暗含的是一個家庭單位,節目觀察對象不再局限於「爸爸帶娃」或「媽媽帶娃」的單層命題,這是一場以家庭為單位的觀察實驗。
幾年前,在中國家庭教育父親普遍缺位的社會大環境下,大眾對「爸爸帶娃」這件事抱有天然的好奇心,再把這個課題放到明星爸爸身上加以放大,新鮮、有趣、好笑,親子視角下又同時能泛出層層暖意和社會價值的探討,這是上一輪「親子熱」興起的底色。
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父親的謝滌葵,再做親子節目,他認為必須要考慮到這幾年中國家庭親子結構上的最大變化:伴隨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邁入「二孩時代」。他自己最大的切身體會是:「媽媽們的崩潰頻率更高了。」
在此基礎上,他產生了「解放媽媽」,同時又不讓媽媽們走遠,而是在爸爸和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設置一個媽媽們始終在「旁觀」的觀察區;再將這一主題嵌入「24天連續旅行」的特殊情境中,很多情緒和意外自然就會進入其中,並一點一點爆發出來。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親子鏡頭下的公路片,我們這次確實也用到了很多電影級別的裝備,它是一個24天時間裡連續發生的故事,情節和情緒都是連貫的。」聊起節目的設計思路,說起話來一直慢悠悠的謝滌葵,語氣裡隱約跳躍著興奮的色彩,他透露,其實這個想法出來,他以及300來號人的節目組都是「沒底的」,「你想想,爸爸單獨帶著孩子背包旅行24天,不要說這些嘉賓,即使生活裡我們身邊的爸爸和孩子們,有多少人這麼幹過?」
做爆款的欲望自然會有
現在節目有這份成色,但結果還要看觀眾
在謝滌葵的思想準備中,他做好了有爸爸和孩子堅持不下來的可能,因為「這是一場社會實驗,開拍之前沒人能預計走到哪一步」。自然,這也是這場「公路真人秀」別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比如只有19歲自己都還是個孩子的陳飛宇,這次帶著一對此前根本不認識的混血雙胞胎兄弟,謝滌葵稱都盤算過如果他們堅持不下來的B計劃,沒想到最後大孩子和小孩子都挺過來了,「分別的時候,小孩兒們都捨不得大哥哥,不願意分開」。
濃鬱的情感爆發,是謝滌葵眼裡《想想辦法吧!爸爸》的獨特氣質。從北京出發,北上包頭後轉至鄂爾多斯,再一路南下經成都、重慶、昆明、西雙版納、普洱,到泰國曼谷、北碧、華欣、董裡,最後途經長沙再返回北京——全長11775公裡的背包旅行,爸爸們沒辦法扛著大箱小箱、一應俱全的上路,保證了輕裝上陣,就必然會有不周全的遺漏,所以這趟長途旅行最先考驗的是爸爸,最先「崩潰」的也是他們。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媽媽們是這些情緒的見證者。」因為不便過多劇透,謝滌葵籠統分享了一件小事,大眾印象中的搖滾硬漢黃貫中,生活裡可能也確實不是帶娃能手,他是最早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爸爸,而看到老公和孩子的反應,震撼最大的還是朱茵,因為她同時看到的還有其他爸爸的表現。
這種情緒間的起承轉合相當微妙,落在全程參與的謝滌葵眼裡,他自己其實也不自覺沉浸其中。從6月19日錄到7月12日,到捕娛記與謝滌葵對話的7月23日,節目「關機」近半個月,過程中嘉賓瑣碎情感的起伏,謝滌葵最為敏感也記得最深刻,他最痛苦和糾結的在於,24天裡有太多事件和感情,可敘事篇幅總嫌不夠。
對話最後,捕娛記問他有沒有在出一檔親子類爆款的欲望,謝滌葵沉吟了片刻,才緩慢地表示對於節目內容有充分的信心,「我們的製作肯定達到一定水準,不管是劇情,情緒,還是趣味性,我已經看了第二期粗剪,真的很好看啊!」他不否認對成為爆款自然有期待,但他更認為爆款與否其實是交給觀眾來評判的,至於他自己,目前的期望就是節目能快一點給大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