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龍狂舞與英格蘭諾曼王朝內戰

2021-02-07 學城樞機會

若論冰與火之歌與歷史事件的關聯,恐怕提及最多的就是冰火中的獅狼爭霸映射了英格蘭歷史上的玫瑰戰爭。但我覺得,當我們的目光聚焦於玫瑰戰爭的時候,常常會忽略英格蘭諾曼王朝的內戰與血龍狂舞的相似性。假如你看過《浪蕩王子》、《公主與王后》之後再看這段歷史,你會愈加欽佩馬大爺的博聞強記以及對中世紀歷史的熟稔。需要強調的是,馬丁一向喜歡混搭,酷愛挖坑、施放煙彈,以愚弄讀者為樂,所以馬丁筆下的相似性絕不會是百分之百,它只能是一種部分相似。但即使只是這部分的相似,也會使人產生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這段歷史與血龍狂舞究竟有哪些相似性呢?且看下文。

一、天降大任


白船海難

1120年11月25日晚,一艘華麗的長船在諾曼第巴爾夫勒的港灣出口處觸礁沉沒。船上眾多英格蘭-諾曼第的名門貴胄葬身魚腹,這其中也包括英王亨利一世的繼承人威廉·艾特林。亨利一世曾於1119年安排威廉迎娶了安茹伯爵富爾克五世的女兒瑪蒂爾達,旨在化解諾曼第與安茹之間緊張的關係。就在遇難前的數周前,威廉以諾曼第公爵的身份向法王路易六世宣誓效忠,此舉正是對亨利一世與路易六世所籤合約的強化與確認。毫不誇張的說,亨利一世的頭銜與領地,治下的這個國家,諾曼王朝的傳承以及他對未來的種種安排,全繫於威廉·艾特林一人。所以,當噩耗傳來時,亨利一世頹然倒地,哀慟不已,據說此後他再也沒有笑過(不笑似泰溫)。

亨利一世

亨利一世一生雄壯高產,共有兩個合法子嗣,二十二個私生子女。由於無法將王位傳於私生子,王后蘇格蘭的瑪蒂爾達又於1118年去世,亨利一世無奈之下只得娶了一個少女。然而造化弄人,他和她卻無法生出子嗣。「除了上帝,無人能夠戰勝」的亨利一世這次卻被繼承人這個難題打敗了。繼承人威廉死於海難,唯一的合法子嗣瑪蒂爾達又遠嫁神聖羅馬帝國(簡稱神羅),亨利一世彼時的處境可以說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繼承危機,頭痛不已。

瑪蒂爾達

1125年,亨利一世的女婿神羅皇帝海因裡希五世突然去世使事情有了轉機。由於沒有誕下子嗣,瑪蒂爾達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並被父親亨利一世迅速召至倫敦。1126年的聖誕節,亨利一世讓瑪蒂爾達坐在自己身旁,安排他的封臣們向女兒宣誓效忠,承認她是英格蘭王國及諾曼第公國的繼承人。箇中之意,亨利一世與他的封臣們心知肚明。

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浪蕩王子》一書中。徵服105年,愛瑪·艾林——韋賽裡斯一世的王后——在產下一個男嬰之後撒手人寰。韋賽裡斯一世用英年早逝的的父親之名將這個男嬰命名為貝爾隆。然而諸神殘酷,貝爾隆王子在出生的第二天隨母親而去,整個紅堡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國王本人更是傷心欲絕。待悼念結束後,韋賽裡斯一世全然不顧92年的裁決以及101年大議會的決議,冊封女兒雷妮拉為龍石島公主暨鐵王座繼承人。在之後的慶典上,國王要求成百上千的封臣向坐在身旁的雷妮拉公主行君臣之禮並宣誓效忠、捍衛她的繼承權。

二、風雲突變

相似的兩處場景是否純屬巧合呢?我們繼續往下看。亨利一世指定瑪蒂爾達為其繼承人之後,為了鞏固女兒的繼承權,他安排她嫁給了安茹伯爵富爾克五世的長子——若佛魯瓦·金雀花(金雀花王朝命名即源於此)。1133年瑪蒂爾達誕下長子亨利,1134年誕下次子若佛魯瓦,1135年瑪蒂爾達又有了身孕。雷妮拉公主也像瑪蒂爾達一樣豐饒多產。她與碎骨人哈爾溫·斯壯生下傑卡裡斯、路斯裡斯、喬佛裡,與叔叔戴蒙·坦格利安生下伊耿(伊耿二世)與韋賽裡斯(韋賽裡斯二世)。

諾曼王朝譜系(簡略)

1135年12月1日,亨利一世暴病而亡於諾曼第的利翁拉福雷。國王屍骨未寒,他的封臣們便違背了自己的誓言,擁立匆忙趕來、急於上位的布盧瓦的史蒂芬——亨利一世的外甥——為英格蘭國王暨諾曼第公爵,背叛了當時懷有身孕的瑪蒂爾達公主。

綠黨會議

與此相似,徵服129年第三個月的第三天,因病長期臥床的韋賽裡斯一世在睡夢中溘然長逝。王后阿莉森·海塔爾、其父國王之手奧託·海塔爾爵士、御林鐵衛隊長克裡斯頓·科爾爵士等人秘不發喪,他們迅速制定了伊耿的加冕計劃,列出了潛在的敵人與盟友的名單,拘捕了宮廷的黑黨成員包括那些支持雷妮拉公主的領主與騎士。彼時,有孕在身的雷妮拉公主正在龍石島待產,她對發生在紅堡的驚心動魄的刀光劍影、偷天換日的陰謀詭計毫不知情,依舊蒙在鼓裡。

三、敵眾我寡


伊耿二世加冕

對於瑪蒂爾達與雷妮拉來說,戰爭開始之前的時局對她們頗為不利。瑪蒂爾達的對手布盧瓦的史蒂芬控制了國庫,坎特伯雷大主教為他塗抹了聖油,英格蘭-諾曼第的貴族們大都投入了他的陣營,他的兄弟是在教會中勢力很大的溫切斯特主教布盧瓦的亨利,他妻子所轄的布洛涅伯爵領地對英格蘭的羊毛貿易非常重要。而這些瑪蒂爾達都沒有,他所擁有的只是較布盧瓦的史蒂芬更為純正的血脈,封臣們已淪為笑柄的誓言,還有就是愛人若佛魯瓦所代表的安茹勢力的支持。

黑黨

雷妮拉公主亦如此。弟弟伊耿控制著舊鎮、君臨與蘭尼斯港,他在王座廳當著眾多領主和騎士的面登上了鐵王座,他戴著徵服者伊耿那鑲嵌著紅寶石的瓦鋼王冠,他揮舞著坦格利安家族的族劍黑火,他在萬人面前被尤斯塔斯修士塗抹了聖油。在眾人眼中,他才是真正的國王,他的姐姐雷妮拉公主只是一個篡奪者,正傳裡史坦尼斯·拜拉席恩亦持同樣觀點。雷妮拉公主駐守龍石島的兵力少的可憐,共有三十個騎士、三百名士兵、一百名弩兵。黑黨議會召開時有十二個家族加入雷妮拉陣營。除了海蛇科利斯·瓦列利安之外,其他家族加在一起的實力也比不上舊鎮的海塔爾家族。也許有人會說黑黨擁有更多的龍。實際上,戰爭伊始,黑黨一方只有五條龍能夠作戰,綠黨一方則是四條。然而綠黨有瓦格哈爾,所以黑黨對綠黨並沒有優勢。

四、如日中天


史蒂芬被俘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對手。讓我說的話,更可怕的是豬一樣的自己。布盧瓦的史蒂芬明明手握一副好牌,牌技卻奇臭無比,硬生生的葬送了大好形勢。他分配財富雖然慷慨,卻不公平。他任人唯親,卻又不懂籠絡實力強大的領主。他的恣意妄為動搖了國本,造成了眾叛親離。比如亨利一世的長子(私生子)格洛斯特伯爵羅伯特,他的兄弟溫切斯特主教亨利,軍事實力強大的邊疆領主(我覺得這是冰火裡的邊疆地領主的靈感來源)等人陸續加入了瑪蒂爾達的陣營。在1141年2月的林肯戰役中,格洛斯特伯爵羅伯特一舉擊潰了史蒂芬國王的軍隊並生擒了他。隨後,瑪蒂爾達率眾抵達倫敦,其本人更是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雷妮拉入主君臨

由於伊耿二世在鴉棲堡狂舞中嚴重受傷,弒親者伊蒙德被綠黨推為攝政王暨全境守護者。在他眼中,真正的對手是他的叔叔戴蒙,其他人都不足為懼。於是獨眼伊蒙德與國王之手克裡斯頓·科爾率領四千兵馬離開了君臨,直奔赫倫堡而去。與此同時,戴蒙騎乘科拉克休從赫倫堡飛向了君臨。很快,人們便發現敘拉克斯與科拉克休比翼雙飛於伊耿高丘的上空,君臨已落入黑黨之手。彼時的雷妮拉可謂是風頭一時無兩。

五、敗走都城

入主倫敦之後,傲慢自負的瑪蒂爾達得罪了大多數權貴。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她在倫敦橫徵暴斂,這些愚行使她慢慢的失去了臣心、民心。1141年6月24日,不堪重負的倫敦市民扯起了反抗瑪蒂爾達的大旗,把她趕出了倫敦城。

君臨暴亂

如果說瑪蒂爾達是傲慢自負,那麼雷妮拉則是驕傲、固執且易怒。本該廣施恩澤的雷妮拉卻只顧得快意恩仇。每天都有新的腦袋插在槍尖掛於城門上方,再加上苛捐雜稅,致使人們早先對她的好感蕩然無存。她被臣民視作暴君,更有智者稱其為長奶子的梅葛。或許因為人們對雷妮拉的暴政印象頗深,梅葛的奶子在此後百年間成為君臨居民常掛嘴邊的一句髒話。

在第一次騰石鎮之戰中,由於白髮烏爾夫與鐵錘修夫的無恥叛變,騰石鎮落入了綠黨的手中。隨後,勝利者對騰石鎮進行了野蠻的蹂躪。男孩和男人被刀劍砍倒,女孩與女人被一遍又一遍的強暴,兩大叛徒則用龍焰焚燒整個城鎮,此時的騰石鎮猶如七層地獄一般。

發生在騰石鎮種種暴行讓60裡格之外君臨人聞之色變,變得焦躁不安。特別是海倫娜·坦格利安的死亡更是引爆了人們緊張的情緒,暴亂隨之發生。暴民在「牧羊人」的煽動下衝擊了龍穴,殺死了敘拉克斯、泰雷克休、斯裡克斯、莫古爾、夢火這五條龍。無奈之下,雷妮拉女王只得與扈從在第二天倉皇出逃。

雷妮拉葬身龍腹

雷妮拉與瑪蒂爾達兩人有著同樣的性格,類似的遭遇,卻有著不同的結局。雷妮拉最後死於陽炎的龍口之下,瑪蒂爾達則在諾曼第的貝克修道院舒適的度過了餘生。人的境遇差別怎麼這麼大呢?我認為原因在於瑪蒂爾達有一個雄才偉略的兒子,這個兒子既是英格蘭國王,又是諾曼第公爵、阿基坦公爵、安茹伯爵,他還是金雀花王朝的開創者,他就是亨利二世,一個與徵服者伊耿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的偉大君王。

學城樞機會(QQ群:584541006)

已獲原作授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權力的遊戲》第二部衍生劇是血龍狂舞的故事?
    這就意味著,300年前正好是伊耿登陸的年代,這的確是坦格利安王朝的開始,但並不完全符合「坦格利安家族由開始到結束」的描述。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看作是坦格利安家族由盛而衰的話,那麼,西少個人認為,發生在公元130年左右的血龍狂舞更符合這句話的意思。所以,嚴格來說,300年前的說法有點太籠統,具體到其中的任意一個時間點都有可能。
  • 「血龍狂舞」,《權遊》前傳定檔,拒絕爛尾喬治·馬丁親自出馬
    而結合最近流出的資料,特別是主要演員選擇方面上的消息,比如Rhaenyra Targarye(雷妮拉·坦格利安)和Alicent Hightower(阿莉森·海塔爾),《龍之家族》的主要劇情應該是圍繞原著《火與血》中的經典橋段「血龍狂舞」(Dance of the Dragons)進行展開。
  • 《權力的遊戲》前傳:「血龍狂舞」成為坦格利安家族衰敗的轉折點
    而前傳的故事主要來源於《火與血》的這部書,而這部書涵括了坦格利安王朝的興衰史。但是,前傳裡展現了坦格利安家族各式各樣的故事,這裡面不僅有野心家徵服者伊耿還有殘酷的梅葛一世還有「仲裁者」傑赫裡斯。但是這些故事裡面重點講述的還是「血龍狂舞」,「血龍狂舞」所敘述的是坦格利安家族之間的內鬥,這件事情的發生也讓坦格利安家族從興盛轉向了衰落。此次的戰爭使得大部分坦格利安的成員死去,也造成了大多數龍的傷亡。為什麼會說前傳會重點講述「血龍狂舞」這部分呢?
  • 《權力的遊戲》前傳信息曝光:坦格利安內戰「血龍狂舞」將上演
    該家雜誌援引消息源的消息稱,HBO已經開始在為《龍族》選角,另外這部劇的內容將涵蓋坦格利安家族內戰「血龍狂舞(Dance of the Dragons)」,而雷妮拉和阿莉森都在裡面有著濃重的一筆。
  • 93.血龍狂舞————一場塵封的血雨腥風
    「擁王者」克裡斯頓令姐弟反目,御林鐵衛內訌,挑起了被歌手們稱為「血龍狂舞」的內戰。有人指稱他野心勃勃,因為伊耿王子比其任性的姐姐更容易擺布;另一些人認為他動機高尚,全為了維護古老的安達爾習俗;更有人竊竊私語,說克裡斯頓爵士披上白袍前曾是雷妮拉公主的情人,後來意圖報復舊愛。
  • 會涉及其著名的血腥內戰「血龍狂舞」!
    《龍之家族》的故事,會涉及其著名的血腥內戰「血龍狂舞」,網友評論:血龍狂舞有十多條龍參與混戰,這資金燒的可怕!時間大概在《權遊》故事時間的300年前,改編自喬治·R·R·馬丁的書《火與血》!
  • 龍族內戰「血龍狂舞」登場!《冰與火》前傳美劇《House of the Dragon》開始選角
    不過據《娛樂周刊》的消息來源表示,劇集將會描繪龍族間的知名家族內戰「血龍狂舞」(Dance of the Dragons),這場大戰曾在《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中不經意被提起過,是場撕裂維斯特洛大地的戰爭。
  • 龍穴往事:血龍狂舞----人性黑暗,慘烈無比,巨龍殆盡
    這樁不幸的故事記載於慕昆大學士的歷史記載《血龍狂舞》,描述的是伊耿二世與他的姐姐雷妮拉公主之間內戰的故事,在這場戰爭之前,整個坦格裡安家族共有將近20條龍,其中6條龍還在龍石島等待著龍騎士來將它們馴服,成為它們的主人。而戰爭結束後,只剩下三條龍,坦格裡安的成員也消失大半,坦格裡安家族不再象以往那樣強大,整個王國幾乎傾覆,統治的根基開始動搖。
  • 連載 冰與火之歌 坦格利安王朝全史介紹(二)
    韋賽裡斯死後,王國陷於戰爭浩劫,被雷妮拉與伊耿之間稱為「血龍狂舞」的大規模內戰一分為二。【血龍狂舞】血龍狂舞(Dance of the Dragons)是坦格利安王朝中期一次血腥內戰,起源於韋賽裡斯一世的長女雷妮拉與第二任妻子阿莉森·海塔爾的長子伊耿爭奪鐵王座的繼承權。戰爭由韋賽裡斯王於129AC駕崩後開始,持續了兩至三年。
  • 血龍兵王!
    血龍雖然重生了,任俠的身體卻好像留不住血龍,血龍正感到生命在漸漸逝去,連視線都變得非常模糊,只能勉強看清楚。很快的, 一個女人快步走到血龍身前,身高一米六五左右,身材非常勻稱,前胸後臀都屬於中等規模,雖然不是特別的火爆,倒也看得過去。她穿著一身職業套裝,身上是淡藍色條紋小西裝,內裡是白色修身型小襯衫,身下則是同樣質地的短裙,腿上則套著超薄黑絲襪。
  • 血龍木最全介紹(高清圖)
    用血龍木所做念珠顆顆如木頭中的夜明珠晶瑩剔透。 血龍木 血龍木乃森林至尊,眾樹之王。正是由於血龍木所擁有的這種靈氣而被印度國王選用為國王專用木材。 此外,血龍木亦可入中藥能排解疼痛。 血龍木 血龍木是尼泊爾珍貴稀有的木種,尼泊爾是神秘古老的宗教國度,血龍木常被嵌以寶石,製作成權杖,代表宗教的權威和信仰,能夠穩定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