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打算賣掉祖傳寶刀給兒子治病,專家卻強行讓其上交,獎勵10元

2021-02-13 尖端1號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話倒還不足以形容人心險惡。過度貪婪的一顆人心,就如同一個深淵,這顆人心的主人會因為貪婪做出數不盡的壞事,自己跳入深深的心牢,也使別人陷入泥沼。

老農的祖傳寶刀

上世紀七十年代是一段傳奇的年歲,許多可稱得上是歷史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大地上。而就在七十年代,國家進行了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目的是統計我國民間存在的文物數量、地點等,然後將其分類,並劃分級別。

那時全國各地還是人們共同勞動,吃同一鍋飯,因此團結性和榮譽感都非常強。

人們家中若有遺存下來的文物,一般會選擇上交給國家,因為對他們來說,捐贈文物後獲得的那一張獎狀比把文物賣掉獲得的金錢更具價值,有幸的話,還能得到一場表彰大會,國家給全村甚至全鎮的人都予以獎勵,那麼那個捐贈文物的人便成了集體中的明星,走到哪都受人愛戴。

但就是在這個時期,發生了一場「騙局」。

故事發生在農村一位陳姓老人身上。陳姓老人一輩子務農,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老人子嗣不多,勞動力少,這就意味著能賺到的工分少,家中貧苦,偏偏兒子又自小體弱多病。

隨著兒子年齡增長,疾病不但沒有好轉的趨勢,還有惡化的危險,生命就如同一盞在風中苦苦掙扎的殘燈。

老人年紀大了,擔心自己某一天若干不動了,家中其他人會過得更加辛苦,而如果遲遲不給兒子治病,怕是要白髮人送黑髮人了。家裡本就貧困,錢要從哪兒來,成了一個難題。

思來想去,老人決定把祖傳的一把寶刀賣掉。原來,陳姓老人的父親原是清朝末代宣統皇帝溥儀的貼身帶刀侍衛。

清朝滅亡之初,溥儀還是紫禁城中的皇帝,老人的父親也還是在溥儀身邊任職。直至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榮光不在時,他便賞賜了老人的父親一把寶刀,作為多年忠心保衛皇帝的報答禮物。

老人的父親便逃往鄉下,不敢表明自己曾經的身份,隱姓埋名做起了耿實的農民。寶刀在動蕩的歲月中沒有流落到別處,作為傳家之寶,到了陳老手裡。

這把御賜的寶刀,怎麼說都是珍貴的文物,整個刀身鑲金,紋路鮮明優美,頗有收藏價值。

專家強制其上交?

陳老一時間迫在眉睫,四處尋找買家,並對比價格,只希望所得的錢能夠治好兒子的病。

這把刀價值不菲,許多文物愛好者得到消息,都想要購買,一位收藏家甚至願意出八百塊錢的高價。

八百塊錢放在現在不值一提,但要知道,那可是七十年代,廠裡的正規工人、學校裡的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二三十塊,更何況是農民。八百塊錢對於陳老一家來說就是個天價,足以給兒子治病,還能過上幾年富足的生活。

正當陳老要以八百元的價格賣出寶刀時,有一位自稱是文物調查組的專家找到陳老,勸其不要賣掉寶刀,而是上交給國家。

畢竟這是清朝的文物,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而捐贈文物也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這個專家還說道,如果上交給國家,他會向組織提出申請,給老人發放十元的獎金,這可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事。

專家不斷給老人「說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老人差點就要動搖了,這確實很光榮,十塊錢也是老人一家幾個月的收入。

但陳老看了看生病的孩子,孩子的病不是十元錢能夠治好的,於是陳老拒絕了專家的要求。他也不是不想交給國家,但生活所迫,現實宛如一道溝,他需要那八百塊錢。

然而,這個專家仍堅持每天都到陳老家裡,這種行為引起了當地村幹部的懷疑。專家像是要強迫陳老上交寶刀,按理說國家進行文物普查,主要目的是調查文物,而不是強迫人民交出文物。

寶刀是陳老家中祖傳的,屬於個人所有,該怎樣處理,都應該由陳老來決定。並且,聽專家話裡的意思,像是要用十塊錢把寶刀買下來。

村幹部察覺到了不對,集合村裡人一起去盤問專家,這個專家卻支支吾吾,還準備撤退,這更引起人們的懷疑,村裡人於是設法不讓此人溜走,並報了警。

警察來之後,對此人進行了仔細的盤問,才得知,這個人確實是文物調查組的工作人員,但要求陳老把寶刀上交給國家並給予十塊錢的獎金,並不是調查組的意思。

這個所謂的「專家」得到消息後,便起了貪念,來到陳老家裡,借國家的名義,騙陳老交出寶刀,他便可以用區區十元獲得一件文物,轉手賣掉便可以賺一筆不義之財,絲毫沒有良心可言。

最終,這個「專家」被公安機關帶走審查,陳老也以八百塊的價格把祖傳寶刀賣給了收藏家,治了兒子的病。

謹防人心

這個故事被淹沒在歲月長河中。陳老沒有上當受騙,壞人也及時得到了處置,是個好結局,但人心的惡就像陰影無處不在,幾十年前就有這種騙局,何況是現在這個複雜的社會。受騙者也不僅僅是老人,而是各個階層的人都有。層出不窮的騙局令無數人落入陷阱中,無數家庭破碎,悲痛之處,無數生命隕落。

這就需要我們時刻提起警惕,謹防騙局:

一、 保持一顆防範之心。「防人之心不可無」,時刻警惕,便能大大減少上當受騙的機率。

二、 切莫貪小便宜。世上沒有掉餡餅的事,許多騙局都是以賺錢為誘餌,誘使人們一步步上當。原本是想賺些外快,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三、 不要輕信陌生人。人心隔肚皮,你永遠也不知道一個隨便跟你攀談的人心裡打的是什麼算盤,在無人的地方更要多加注意。

以上只是大概的防止受騙的方法,要記得帶著小心,才能較穩妥地步行於世。

相關焦點

  • 老漢500萬賣掉祖傳寶刀,專家們很失望,老漢:你們沒有資格管我
    當這個專家了解到這件事後,責怪了他,沒想到老農卻說:你們沒有資格管我,更沒有任何權利幹涉我的想法和做法。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為什麼專家知道這件事後會如此憤怒?老農夫又是怎麼賣出這些寶刀的?在這個老農民家裡,祖傳的寶刀是用精美材料製作的,寶刀的設計很有特色。把手上用的是金子,整把刀用起來也很輕薄很有威力。
  • 老漢一屁股坐在骨頭上,之後挖出大量黃金,專家:上交獎勵100元
    後來聞訊趕到的人沒有挖到金子,就將此事上報了文物部門,專家聞訊趕到並了解情況後,挨家挨戶的對村民進行勸說,村民們也都十分配合上交,專家總共收繳300多件金銀器皿,其中最多的金首飾。這些金器造型精美,工藝絕倫,堪稱國寶級的精品,那這些金子和屍骨究竟是何人的呢?
  • 少年無意撿到皇后玉璽,主動上交被獎勵20元,45年後專家再次登門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就有一位13歲的少年,他當時在路邊玩耍,無意之間撿到了一塊極其珍貴的文物,他將文物主動上交給了相關人員,並且還得到了20元的獎勵但他當時年紀小,也不懂這塊印章有什麼來歷,只覺得它十分的漂亮,上面還有許多繁雜的字和動物,孔忠良摸了摸印章,手感非常順滑,他覺得這塊印章肯定很不錯,就將其帶回了家中。
  • 小孩撿到「皇后玉璽」,上交後獎勵20元,45年後專家再找上門
    小孩撿到「皇后玉璽」,上交後獎勵20元,45年後專家再找上門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拾金不昧一直都是美德,千年傳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拿,失主丟了東西也會著急。但是拾金不昧僅僅只是道德準則,並不是法律約束,因此沒有強制性。
  • 農民挑糞時意外撿到漢代文物,毅然上交博物館,獲得數百元獎勵
    不久之後,他撿到文物的消息親戚鄰居們傳來傳去,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些人想讓劉定權賣出這枚文物,甚至還有文物販子表示願意出一千元的高價來購買。但是劉定權並沒有被金錢迷惑了雙眼,他總覺得這樣是不對的,雖然他不懂文物,但是看到這麼多人上門想要求購,感覺總是怪怪的。所以最後劉定權並沒有賣掉自己撿到的這枚文物。
  • 撿到「皇后玉璽」,上交獲獎20元的孔忠良,45年後專家補發了獎狀
    據專家推測,這枚玉璽極有可能是呂后的皇后玉璽,這枚皇后玉璽是研究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價值連城,已經被列入了《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這個文物出土于于1968年,它的出土過程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1968年的一個下午,13歲的孔忠良在從當地的小學放學回家的途中看到了一個散發出潤澤光芒的方形雕刻品。
  • 河南老農釣到插銅箭的神秘「烏龜」,專家:釣到18億,結局如何?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乃是珍貴的青銅龜文物,只不過它的出場方式不是來自於盜墓者,而是來自於一個河南老農。並且這件文物據專家估計價值18個億,乃是稀世絕品。這是怎麼回事?河南老農本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酷愛釣魚,所以閒暇經常會去河邊釣魚。
  • 那個捐青銅劍獲獎500元,稱「不會再上交」的小夥,後來怎樣了?
    為此小夥還得到了500元獎勵和一張捐贈證書,可是網友們卻紛紛為其打抱不平,認為他的行為和獎勵不匹配,事情最後怎麼樣了? 例如,某地農民在耕地的時候撿到了寶貝,後來發現是一個比較珍貴的文物,於是主動上交給當地文物局。 為了表達對無償捐贈的表彰,博物館一般都會給予500元獎勵。可是雖然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很多人的金錢觀都發生了扭曲。 在這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既然寶貝時自己偶然間發現的,那麼自己就應該是第一所有人。
  • 17歲小姑娘上交「傳家寶」,獲獎68元,專家稱:拍賣價起碼上5000萬
    中國是非常看重這些文物的,關於文物其實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文物是需要上交國家的,因為這些文物個人也並不能保護,上交給國家,讓專家們保護,這是文物最好的歸屬了。而由於中國較為流行土葬的原因,文物一般都藏在墓穴裡,等待著有一天可以重見天日。今天,我們想要給大家講一個小女孩和一件文物的故事。浙江有個小女孩,她將自己撿到的一個瓷器上交給了國家,這個瓷器是非常重要的文物。
  • 大爺帶「腰牌」鑑寶,專家勸其上交,大爺一句話讓專家尷尬萬分
    鑑寶節目上的專家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所以對於很多古董的來源和知識也是張口就來,但是畢竟是歷史上的東西,有的古董就連專家也說不出他的來歷。節目播出之後,很多人都會帶著家裡的傳家寶來參加節目,曾經就有一位老大爺來到節目現場,帶來的是家裡祖傳的腰牌,鑑寶專家鑑定之後,建議這位老人將文物上交國家,老人一句話,讓專家尷尬萬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河南一個老頭的金碗,專家看完後:去上交!老農:我不交
    就比如說,在1990年,河南的一位農民找到了當地的文物鑑定局,並請求專家幫他鑑定他帶來的一隻金碗,通過詢問得知,這隻金碗是這位農民家傳的寶物,而且是宣統皇帝溥儀用過的碗  對於這個疑問,相關歷史資料則為我們解答,原來當初慈禧為了自己的享樂,縱容西方列強的無理要求,對於有關中國的任何起義改革一律奉行扼殺政策,就連在她臨死前都沒有放過一心想要改革國家的光緒皇帝,將光緒皇帝毒死後,下令讓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那個時候的大清朝已經經不起任何摧殘,因而,三年後,六歲的宣統帝被袁世凱逼著退位,如此小的他就遭受這樣的困境,為了生存,不得已他安排自己的手下將身邊值錢的寶物轉到民間賣掉
  • 王姬:為拍戲"毀"了兒子一生,上交10年工資,又勸女兒別生育
    人人都知道當年的央視一姐倪萍為了患病的兒子苦難了十幾年, 為了給兒求醫治病"傾家蕩產",不但賠上了自己的幸福,還讓當時年過花甲的老母親跟著在美國吃兒子的剩飯剩菜。倪萍為兒子的付出已經是圈內外人盡皆知的事。倪萍的一生感情經歷坎坷,唯獨兒子就讓她耗盡了半生精力,她的為母則剛讓人動容。
  • 50元入群,6萬元賣掉親生兒子
    50元入群,明碼標價6萬元賣掉親生兒子 「我原先有個家庭,後來因工作原因離婚了,有兩個孩子。兩年前認識了現在的女友,有了十個月的兒子。不久前她突然走了,把錢都帶走了,我帶著孩子什麼事都做不了……」 這段慘痛的經歷把QQ群裡不少網友打動了。
  • 17歲女孩撿到宋朝古董,總價值超千萬,專家表示不上交就麻煩
    這不,在1954年,家住龍泉市道太鄉上嚴兒村的17歲的小姑娘何招弟,便撿到一個宋朝時期的古董,總價值超過千萬,而專家也表示,如果不上交,那麻煩就大了。因為當時生活中農村,何招弟自然也需要下地幹農活,而在4月的一天,她還同往常一樣去地裡割草,準備餵豬。
  • 老農撿回家2捆「柴火」,閒置閣樓10幾年,經專家鑑定為國寶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件奇事來自一老農家,他撿回家了2捆「柴火」,這閒置的2捆「柴火」來歷不凡,專家經鑑定以後認為是國寶,還稱這些柴火當屬「天下第一」。歲月變遷,飽經動蕩,能夠流傳下來的文物彌足珍貴。戰火硝煙,四散飄零,有些文物被妥善保存,銷聲匿跡,有些流落民間,不知去向。隨著人們發展越來越好,百姓安居樂業,這些四散民間的文物,也一一現世。
  • 老農釣到一隻龜,背上插4支箭,網友:龜心四箭?專家:無價之寶
    由於青銅器本身的歷史定位,其對現在考古學家研究夏商周時期的禮樂制度,以及政治風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每一件出土的青銅器都堪稱國寶。如今古董市場上隨便一件青銅器,價格都秒殺同等價位的瓷器。譬如前兩年一個小小的西周虎鎣,便拍出了360多萬的成交價。如此貴重的文物,倘若要是撿到一件,運氣和中500萬彩票是一樣的。
  • 農民撿到金牌,求鑑時被要求上交,他卻熔成手鐲專家很氣憤
    有一位農民撿到一塊金牌,前往鑑寶機構鑑定時被要求上交,他卻轉手將其熔成了手鐲,專家聽到後被氣炸。拾金不昧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所有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物歸原主,不能貪圖這些小便宜,不過我們不能強迫任何人。這位撿到金牌的農民便是如此,這塊金牌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至宋朝時期。北方的遼國與大宋分庭抗禮,兩國之間頻繁交戰,誕生了無數的英雄豪傑。
  • 專家慧眼識珠,兩包煙換老農30萬「菸灰缸」,倒賣後卻分老農6000
    正逢初夏時節,幾人兜兜轉轉後皆大汗淋漓,口渴不已,於是來到附近的一戶人家中討口水喝,熱情好客的老農邀請眾人前往屋裡乘涼,交談之際,目光敏銳的羅軍一眼便看到了放於老農床頭的菸灰缸,單是上面的菸灰就鋪了厚厚一層,好奇心驅使著老羅於上前把玩一番,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 一老人無意中撿到一堆破布,隨後被兒子20元賣掉,現在卻價值4億
    也正因為它不起眼,很多人都忽視了它的存在,而當這個文物的真正價值被公之於眾之後,往往會被感嘆自己好像和財富自由擦肩而過,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有一個老人在垃圾堆上撿了幾塊破布,但是卻被敗家的兒子以20塊賣掉。現在這幾塊破布的價值四個億。
  • 七旬老人自稱將門之後,拿出腰牌作證,專家建議其上交
    考慮到趙國是盟國,魏王讓晉鄙率10萬大軍救援趙國,可是後來又怕秦國會報復,中途又讓軍隊駐軍觀望。信陵君為了解救圍困的邯鄲,找到魏王夫人如姬秘密謀劃,由魏夫人去魏王臥室偷竊兵符,調動晉鄙的軍隊,打敗了秦國,解除了趙國的困境。可見在通訊技術不發達的古代,一枚小小的兵符有多麼重要,只要持有兵符,就可以調用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