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獨舌烏蘭巴託專電 今天下午,全國電視劇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發表關於電視劇的指導性講話。而在遙遠的蒙古烏蘭巴託,一場關於中國電視劇的觀眾見面會同時舉行。
中國駐蒙古大使邢海明和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崢
中國電視劇《生活啟示錄》近日在蒙古國家電視臺(MNB)播出,打敗了同期的俄劇、韓劇,以及蒙古當地劇目,連續20天奪得蒙古收視冠軍。《生活啟示錄》編劇王麗萍、導演夏曉昀、主演胡歌和閆妮,組團到達MNB演播室,與熱情的蒙古觀眾見面。
《生活啟示錄》編劇王麗萍,演員胡歌、閆妮,導演夏曉昀
事實上,這已不是中國電視劇第一次在蒙古引發收視熱潮。早前的《琅琊榜》《父母愛情》《一僕二主》等劇早已由蒙古的配音演員配成蒙語版,在當地播出。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中國電視劇已和俄羅斯劇、韓國劇鼎足而三,市場份額超過20%。
為了進一步壯大中國電視劇在當地的影響,也為了促進中國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根發芽,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生活啟示錄》主創人員,來到烏蘭巴託與蒙古觀眾互動。明天,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崢帶隊的中國電視劇代表團還將舉行國劇推介活動,來自正午陽光、檸萌影業、佳平影業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的代表將和蒙古方面展開商務洽談。
在MNB二樓的演播室中,《生活啟示錄》觀眾見面會氣氛火爆。
活動開場先放了蒙語版片花,兩位蒙古歌唱演員現場演唱了蒙語版的《生活啟示錄》主題歌。在中國,影視歌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盛極一時,但進入新世紀以來,每每被廣告擠佔播出時間,經常只能起到宣傳物料的作用。但這首歌在蒙語深情舒緩、如泣如訴的演繹下,生出了不同於原版的味道,看臺上的觀眾聽得如醉如痴。
隨後,主持人輪番向主創人員提問。胡歌說,「我的名字在中文裡的意思就是:胡亂歌唱,我覺得這首歌在經過蒙古歌唱家的修飾後變得更好聽了。他們的歌唱水平遠遠高於我。聽著鮑家明異國風情的口音,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十分感謝配音演員的勞動,他們非常專業,我在國內也給自己的角色配音,僅僅是對口型一項就很有難度。這部劇能打動蒙古觀眾,說明愛是沒有國界的。」
閆妮說,「演員一般不大敢看自己的作品,有膽怯心理。配上蒙語之後,覺得特別親切。聽了蒙語版主題曲,心裡一動,想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
蒙古配音演員表演了現場配音,並且拉胡歌和閆妮用蒙語再現劇中表白的片段。兩人現學現賣,引得觀眾陣陣爆笑。有觀眾提問:「既然都是單身,生活中閆妮會不會追求胡歌?」閆妮趣答:「昨天我們倆一碰到,都戴了一樣的帽子,很默契。胡歌比我小几歲,情商非常高,我們倆的交流很愉悅。如果歲數差不多,我會追求他,可是年齡有差距,我怕他媽不同意。」胡歌反應很快,說:「原先我媽可能不同意,但她看過《生活啟示錄》了,會同意的。」現場又是一片歡騰。
編劇王麗萍闡述了她的創作心得,強調:任何國家都有離婚現象,重要的是重新獲得勇氣和愛。夏曉昀導演表示:三年沒看這部劇了,如今在蒙古看到十分感動,期待著跟蒙古方面的後續合作。
觀眾見面會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當活動在再次唱響的蒙語版主題歌中宣布結束時,現場觀眾意猶未盡,走下看臺圍攏主創求合影。
看得出來,蒙古觀眾對這部劇是真愛,胡歌和閆妮是他們眼裡的大明星。而中國電視劇經過幾年時間的鋪墊,已經成為蒙古人文化娛樂活動中的重要選項。假以時日,國劇在蒙古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走出去,引進來」,一直是中國的文化戰略。多年以來,引入歐美發達國家的成片,延請好萊塢優秀團隊加盟華語片製作班底,在「引進來」這方面早已成績卓著。而在「走出去」方面,電影的步子一直較大,香港的動作導演更是曾經在好萊塢引領風潮,電視劇也一直沒有停歇,既想辦法輸出國劇,也在探討中外合拍的可操作性。
中國電視劇輸出海外呈現出明顯的特點:發達國家更青睞古裝劇,第三世界國家更喜歡當代都市劇。《甄嬛傳》曾經剪成6集,登陸美國主流電視頻道。古裝武俠劇在歐美有著長期而穩定的觀眾群。王麗萍編劇的《媳婦的美好時代》和《生活啟示錄》都曾在日本獲獎。《媳婦的美好時代》遠銷非洲,配成斯瓦希裡語徵服了大量黑人觀眾。越南、蒙古同樣是中國都市劇的重要消費國。
歐美發達國家看中國權謀劇、武俠劇、宮鬥劇,滿足了他們「想像中國」的需求。他們不知道中國過去幾十年天翻地覆的變化,似乎也沒有太大興趣去了解,他們更願意返身「歷史」,在古裝劇構築的「東方奇觀」中獲得異域審美的快感。
而第三世界國家則明顯對當代中國更感興趣,國劇中華美的屋宇、時尚的衣著、現代的談吐,對他們形成了生活方式的示範。他們與歐美發達國家比,差距一直存在。與日新月異的中國比,幾十年前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這種歷史淵源既帶來一種親切感,也激發了他們的生活願景。
蒙古觀眾反映:韓劇中為愛死去活來,家庭內部你死我活的戲劇化橋段,看多了就不稀奇了。反倒是中國電視劇很注意臺詞和立意的導向問題,讓他們覺得很有收穫,也放心讓孩子去看。由此可見,觀眾的需求是多元的,有人喜歡看強戲劇化的衝突,也有人喜歡三句話不離導向的「正能量」。
事實上,中國電視劇跟第三世界國家比,有著明顯的勢能落差:從生活方式上,中國幾十年的經濟建設成就,足以對他們構成吸引;從創作實力看,中國優秀創作者的閱歷視野、藝術造詣、思想水平,已達到和接近世界一流,也足以對他們形成「碾壓」;從製作水準看,中國的電視劇人在充裕的資金環境中耕耘多年,成品的各項技術標準都非他們所能及。由此,本著「水往低處流」的文化輸出常理,中國電視劇在這些國家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去年,廣電總局組織影視公司前往好萊塢,尋求中美合拍電視劇的可能,如今已有幾個項目有了眉目。今年,電視劇司再次集結重兵,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蒙古烏蘭巴託舉行電視劇推介活動,勢將推動國劇在更為廣闊的天地中發揮影響,覓得知音。長遠而言,於影視公司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文/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