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啟動儀式上的文藝表演精彩紛呈。
村民領到奇特的蛋黃果種苗。
不同科室的醫生耐心為村民義診。
書法家現場寫春聯送給村民。
類型多樣的圖書吸引眼球。
曲藝表演《八大嫂誇夫》。
溪林村村民冒雨參加「三下鄉」活動。
猜燈謎活動參與度高。
村民雨中踢毽子。
各個攤位人氣很旺。
2016年廈門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強調要在傳統的「三下鄉」送資金、送物資、送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送政策、送知識、送人才,讓文化科技衛生服務常下鄉、常在鄉。
此次「三下鄉」共有市文廣新局、市科技局、市衛計委等16個主辦單位以及51家聯辦單位共同參與,共籌集「三下鄉」服務活動資金356.64萬元、項目價值561.774萬元和物品價值126.391萬元,總金額達1044.805萬元。
1月15日,一場冬雨讓廈門明顯降溫,但在同安區新民鎮溪林村,眾多村民好像並沒感受到冬雨帶來的陰冷,他們面帶笑容,感受到熱烈的氣氛。2016年廈門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全市近70家單位把科技知識、文化禮包、義診服務送到村裡。實實在在的惠民服務讓「三下鄉」的影響力很快擴散開來,不僅溪林村的村民都來了,周邊村莊的住戶也聞訊趕來,甚至連住在同安城區的市民也來了。常年關注「三下鄉」活動的村民林育賢說:「每次來參加活動都像過節一樣。」
現場最受歡迎的當屬農業部門帶來的蔬菜種子。「我要種青菜。」「我喜歡種絲瓜」……村民們爭先恐後地湧向這些攤位,很快,一包又一包新品種的蔬菜種子被一搶而空。領到絲瓜種子的陳女士高興地說,希望以後多開展「三下鄉」活動,「我們就盼著你們下鄉來。」主舞臺上的文藝演出同樣受到村民歡迎,尤其是具有閩南特色的答嘴鼓、閩南話歌曲演唱大受好評。現場既有書法家寫春聯、醫療專家提供義診,還有金融業務諮詢、手機免費殺毒等各類實用服務。去年在「三下鄉」現場頗受村民喜愛的趣味運動再度「上陣」,踢毽子、轉呼啦圈不僅調動起村民的運動興趣,而且帶來了許多笑聲。
「幾年前,我們村都是泥土路,交通不便,經濟落後,但如今溪林村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村民代表李寶瑜說,「感謝『三下鄉』活動讓一大批工作者深入農村,把溫暖送到我們的心坎上。」
除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展演和現場諮詢服務,市慈善總會還給貧困學生、困難家庭送去食用油、大米等物品,讓「三下鄉」活動更充滿暖意。
據悉,我市「三下鄉」活動已和全國同步開展了20年,成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品牌。活動開展20年來,「三下鄉」的內容更加豐富、渠道不斷擴展,形式不斷創新,進一步推進了城鄉協調發展,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接下來,集美區後溪鎮、同安區汀溪鎮和翔安區新圩鎮將作為分會場舉辦相關活動。
【現場】
「蛋黃果」種苗
備受村民青睞
「長得像蛋黃的蛋黃果,大家可以拿回去種一下!」此次「三下鄉」活動,市科技局組織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送種苗,這次他們帶來了平時很少見的蛋黃果。引種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蛋黃果是一種產於熱帶和部分亞熱帶地區的水果,他們已經引種了很長時間,這次他們帶來了100株蛋黃果種苗,想借這個機會進行推廣。
這種奇特的植物一下子引起了許多村民的關注。「蛋黃果怎麼種?」「蛋黃果要種多久才能結果?」村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工作人員一邊解答,一邊分發種苗。沒幾分鐘,100株種苗就全部分發完畢。
相鄰的攤點同樣備受關注。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準備的近千份材料和小禮品沒過多久也都分發完畢。
醫生冷雨中義診
村民家門口看病
聽說「三下鄉」活動組織專家現場義診,村民吳白菜在早晨七點多就出門了。「剛剛醫生幫我量了血壓,我才知道自己的血壓偏高。醫生做了提醒,我都拿筆記下來了。」吳白菜說,「真的很感謝政府提供這麼好的服務,我們在家門口就能看病了。」
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服務臺,肝膽外科、胃腸外科、消化內科、骨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皮膚科、兒科等常見病科室的醫生都冒雨前來。讓村民們欣喜的是,他們不僅開展義診,而且對症送藥,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藥品需求最大。
「我們今天帶來的都是比較貼近村民身體健康狀況的專科醫生,針對老人慢性病的會比較多。」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肝膽外科主治醫師尹震宇說,「老人家行動較不便利,在偏遠農村的老人外出看病就更麻煩。我們今天就利用『三下鄉』活動為廣大村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名家現場寫春聯
村民排隊討墨寶
70多歲的林阿婆昨日有個重要的「任務」——為她的寶貝孫子討墨寶。「我孫子很喜歡寫書法,經常在家裡練習。這次聽到書法家來到我們村裡寫春聯,我很早就過來排隊了。」林阿婆告訴記者,馬上就要過年了,她特別請書法家寫了一幅喜氣洋洋的春聯,上聯是「年年順景財源廣」,下聯是「歲歲平安福壽多」,橫批是「新年快樂」。
林阿婆拿到的春聯的墨跡還未晾乾,又有不少村民排隊等待了。此次市書法家協會不僅組織了50位書法家前來為村民服務,而且個個都是名家。昨天上午8時,他們就來到溪林村,攤位剛擺好就忙碌起來。值得一提的是,書法家們還貼心地準備了一些新春祝福語供村民挑選。他們還耐心地聽取每位村民的需求,為他們寫下獨一無二的祝福春聯。
「汽車圖書館」
帶來實用書籍
「汽車圖書館」在活動現場賺足了眼球。這輛車長9米、高3米,「肚子」裡載著約3200冊圖書,涉及青少年、社科、文史等適合村民閱讀的類別。市圖書館把這輛車開到村民身邊,大家可以自助借還圖書,非常便利。
市少兒圖書館攤位的人氣同樣很旺。該館帶來了關於少兒和家庭教育等書籍共600多冊。「我們帶來的書籍大部分有八成新,只要村民覺得適合他們,都可以帶走。」工作人員張明珠一邊向村民推薦書籍一邊說。村民張先生對記者說:「這些書籍很實用,我的小孩在念小學,很愛看書,這次我一口氣挑了關於英語、語文、寫作等五本書,孩子知道了肯定很高興。」
【花絮】
燈謎貼近生活
很受村民歡迎
「我又猜中了!」參加活動的陳先生扯下了燈籠下方的謎面,高興地說:「哪種動物的尾巴可以再生長?就是壁虎啊。」接著,陳先生前往核對謎底的地方領取禮品,他告訴記者:「這些謎語很貼近我們農村人的生活,難度不大,我一下子就猜中了五六個,很高興啊。」
溪林村文化園旁邊有個攤位人頭攢動。儘管天空飄著雨,但村民參與活動的熱情很高。原來,這是廈門工商旅遊學校帶來的猜燈謎活動。謎面寫在粉紅色的紙條上串在一起,系在帳篷的下沿,上面掛著一個個火紅的燈籠,將整個活動映襯得非常喜慶。「我們今天帶來的活動很受歡迎,村民們參與度很高。不一會兒,我們已經重新掛了三回新的謎語了。」工作人員說。
踢毽子轉呼啦圈
享受運動樂趣
市體育局向溪林村村民捐贈了電動跑步機、高級競賽車等多種體育器材。在活動現場,踢毽子、轉呼啦圈等趣味運動很受村民歡迎。在濛濛細雨中,村民們紛紛享受運動的樂趣,只要達到要求,就能獲得小禮品。
一名村民使勁扭腰轉呼啦圈,可是呼啦圈不聽話,每次都是沒轉幾下就掉下來,惹得圍觀的村民哈哈大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與轉呼啦圈相比,踢毽子拿獎品要容易一些,只要踢滿7下就能拿到禮品。村民張月珍儘管是第一次踢毽子,但她憑藉平時跳廣場舞鍛鍊出來的靈活身姿,踢滿了7下。張月珍領獎品時太高興了,填表時連自己的電話號碼都想不起來了。
掃一掃二維碼
現場領傘擋風雨
15日的活動碰到雨天,可是沒帶傘的村民並不擔心,因為現場就能領到雨傘。「我們帶了100把雨傘過來,原本是要作為互動獎品送給村民的,沒想到這次派上了大用場。」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帶來的雨傘很快就分發完了。有趣的是,送雨傘活動與掃描二維碼聯繫起來。現場不時有年輕村民幫助自己的長輩掃描二維碼,為「三下鄉」活動現場增添了溫馨感。
【聲音】
活動形式多樣
收穫實用禮品
●村民陳添福:這次「三下鄉」活動形式多樣,氣氛十分熱鬧,我們村很多人過來參加,收穫了很多實用的禮品。快過年了,我拿到了春聯。這兩年來,我們溪林村變化很大,變得越來越漂亮,我想是因為有了可喜的變化,所以這次「三下鄉」活動才把會場設在我們村。
特地趕回娘家
找專家學知識
●村民陳秀容:其實我已經嫁到其他地方了,不過聽說我們溪林村舉行「三下鄉」活動,我就特地趕回娘家,跟姐姐一起過來參加。現場的活動內容很豐富,我們要好好逛一逛。我的孩子出生三個多月了,我要去諮詢一下專家,學學知識,以後對照顧孩子有幫助。
家門口享福利
心情特別舒暢
●村民陳青顏:我在往年的「三下鄉」活動中表演過文藝節目,這是第一次在家門口享受「三下鄉」帶來的福利,心情特別舒暢。我最關心的是送種苗的活動,我想領回種苗試種一下。
希望更多服務
送到村民身邊
●村民林凱南:現場有踢毽子、轉呼啦圈的體育活動,很有趣,我已經在這裡鍛鍊了一會兒了。其他的活動也很有益處,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服務活動送到我們村民身邊。(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