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新:兩代修井人 一脈石油魂┃Y.radio克拉瑪依油田發現60周年

2021-02-07 廣播克拉瑪依

克拉瑪依人民廣播電臺微信號:klmy926

以普通人的故事敘述克拉瑪依的成長,用簡單的語言講述家鄉的巨變。克拉瑪依人民廣播電臺、克拉瑪依廣播電視報聯合推出大型人物系列報導「我和克拉瑪依的故事」,謹以此獻給克拉瑪依油田發現60周年。

侯寶新,一位聞著石油味兒長大的石油人,和父親一樣都深深熱戀著克拉瑪依這片熱土並用畢生踐行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諾言。
1964年出生在克拉瑪依的侯寶新,現在是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業公司大修測鑽分公司D08347隊黨支部書記,是個地地道道的「油二代」。
侯寶新的父親侯國民是克拉瑪依第一代石油人,已年過九旬。侯國民光明磊落、為油而戰、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都深深感染著侯寶新。侯寶新說:「我父親也是咱們井下作業公司的,父親從朝鮮戰場下來的,從玉門到了克拉瑪依,那時候都是人拉肩扛,抬硫酸,硫酸罐子摔壞了,我父親的褲子啥的燒爛了,我爸幹啥,扒旁邊人的衣服,不管自己,最後我爸那條腿燒得爛七八糟,就那樣在家呆了三天,拄著拐杖,上班了。」
上世紀80年代初,侯寶新一參加工作就在井下作業處農場、供水處修理部工廠,接受了兩年的再教育。隨後,被分配到了井下作業處大修十隊,從此,石油工人這個驕傲的稱號伴隨了他一生,大修也成為他割捨不下的緣。侯寶新說:「咱們以前那個豎道道棉衣,上面有「石油」那兩個字,出去走著很威風,那很光榮的。我在學徒工期間就參加了青工比武,那時候是把眼睛蒙上,在背後摸,多大的螺絲扳手,工具231、311啊扣型,摸出來。」
1982年,侯寶新獲得新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業處先進個人,成為當時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學徒工。
2013年,克拉瑪依市建設「美麗克拉瑪依」的重點工程---金龍湖工程開工。湖底油井的打撈封井工作就是由侯寶新帶領的D08347隊承擔。侯寶新說:「現在要把這些井全部封閉掉,不汙染咱們水源,要求都是比較高的,百年大計,不把井封好,將來咋樣面對咱們克拉瑪依人呢?」
30多年來,在準噶爾盆地荒涼的溝壑、肆虐的風沙中,在夏季零上40多度的酷暑、冬季零下30多度的嚴寒中,在手機經常沒信號的井場上,在遠離父母、遠離妻兒的地方,侯寶新用技術、擔當和奉獻,踐行著父輩的石油事業。


相關焦點

  • 看了電視劇《共和國血脈》,想給咱克拉瑪依油田點個讚!
    朱德委員長到克拉瑪依視察,對石油工人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讚揚。 作為新中國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 在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中 扮演者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 新疆克拉瑪依:亙古荒原的「蝶變之路」
    (改革開放40年)新疆克拉瑪依:亙古荒原的「蝶變之路」  【解說】位於新疆西北的克拉瑪依曾是氣候惡劣,極度乾旱缺水,植被稀疏的亙古荒原。1955年,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宣告新中國首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的誕生,也孕育了克拉瑪依這座以石油工業為依託而發展起來的綠色生態城市。
  • 我為祖國找石油
    編者按    浩瀚星辰,克拉瑪依雖然年輕,但伴隨著幾代石油工人的勵精圖治,這裡已不是文明的沙漠,克拉瑪依的精神被銘刻在一枚枚文物寶藏中,融進所有克拉瑪依人的血液中。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 塔裡木油田公司首席技術專家楊海軍:走好石油人的「長徵路」
    看到大家都能堅持,當時作為一名新石油人的楊海軍,感覺責無旁貸。「走進石油門,便是石油人,就得有石油夢。在塔裡木盆地尋找油氣大場面,是我的夢想,為之奮鬥,我心甘情願。」多年來,楊海軍始終不忘初心。破解世界難題,走好找油找氣的「長徵路」塔裡木油田自1989年石油會戰以來,就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使命。
  • 石油徵途中的師徒情
    石油徵途中的師徒情 ——記採油二廠油田地質研究所滾動勘探室「金牌師徒」 沙露 於姍     在採油二廠近期舉辦的「我與油田共命運」講述活動中,有這樣一對「金牌師徒」引人關注。
  • 東北石油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9月7日,東北石油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辛紀元攝  六十載春華秋實,一甲子華章異彩。東北石油大學校長蔣明虎致辭。總結60年辦學,篳路藍縷,艱辛探索,繼承和弘揚優良辦學傳統是成就發展、擁抱輝煌的重要基石。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發來賀信,賀信指出,建校60年來,東北石油大學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用大慶精神育人、用鐵人精神鑄魂,紮根龍江、開拓進取,形成了石油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為我國石油戰線培育了大量高素質人才。
  • 曹春曉院士:海可枯 石可爛 ——從石油到航空的愛鈦之心!
    1955年10月30日,勘探開發隊在克拉瑪依發現噴油油田,這是中國解放後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現為克拉瑪依市區東角一座天然瀝青丘——黑油山。
  • 【直播看瑪湖】新疆油田公司將舉辦「雲遊瑪湖」直播活動
    本報通訊員 吳小川 攝 瑪湖油田位於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中心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礫巖油田。2017年11月30日新疆油田公司宣布準噶爾盆地瑪湖地區發現十億噸級油藏。2019年1月8日,新疆油田公司牽頭負責的《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東北石油大學60年校慶舉行 韓立華、何忠華到會祝賀
    9月7日上午,東北石油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共和國第一所建立在油田上的大學迎來了60華誕。60年來,學校培養了19萬名優秀專門人才,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石油工程師的搖籃」。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玉梅,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化原董事長、黨組書記傅成玉,新時期鐵人、改革先鋒、人民楷模王啟民,地企領導韓立華、孫龍德、何忠華、王廣昀到會祝賀。
  • 2020年世界石油技術大獎揭曉!|鑽井|油田|貝克休斯|採收率_網易訂閱
    本年度,在全球十幾個國家90多家企業提交的270多項名單中,世界石油獎顧問委員會(World Oil Awards advisory board)精心挑選出了84名入圍者。下面一起來看看都有誰最終斬獲大獎。
  • 長慶油田:持續半個世紀攻克「三低」世界難題?成就中國「石油王子」
    10月12日,長慶油田迎來開發建設50周年,這個在5000萬噸之上穩產了7年的我國特大型油氣田,正加速向年內6000萬噸既定目標衝刺。  長慶油田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油氣,是國際上典型的「三低」(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藏,其經濟有效開發屬於世界性難題。
  • 中石油在新疆又獲重大天然氣發現
    文 | 石油Link 沐雨 12月16日,中石油新疆油田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呼圖壁縣境內的風險探井呼探1井獲得重大突破,在7367-7382米井段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日產天然氣61萬立方米,日產原油106.3立方米(合計約合油氣當量637噸)。
  • 最美石油人堅守730個日夜 守一座井,望一圈山,不言歸期
    來源:中國石油報看井工講述人:張亞仁年齡:四十五歲單位:長慶油田第三採油廠新寨採油作業區我是一名普通的油田看井工,轉崗來到長慶油田10年來,曾蹲過很多井站。工作地點在變,但環境幾十年如一日:一個人、一個井站、幾畦菜園。熟悉我的人都說我是個「奇人」,倒不是因為性格奇怪,而是說我和其他工人不一樣,我從不念著回家。
  • 大慶油田第一支女子採油隊,50歲生日快樂
    今年是女子採油隊成立50周年,幾位老隊友商量,用中華民族傳統書信形式,致信1980年11月在女子採油隊基礎上重組的北六隊這一代採油工隊友,寄語女子採油隊那一代採油工隊友的心聲:憶女子採油隊光榮傳統,薪火相傳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建設百年油田助力,以此紀念女子採油隊成立50周年。光陰荏苒,50周年,半個世紀。
  • 西北油田:首次引進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現場試驗成功
  • 新疆老人好奇帶回山頂黑水,讓國家發現大寶藏,至今已開採2億噸
    當時石油勘探隊員見到那座「黑油山」後,發現這並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一層層的石油歷經百萬年的時間不斷堆積而成的。幾個月後,一支由36名石油工人組成的隊伍開始了對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的正式開採,後來這個油田被命名為「克拉瑪依油田」。現在這座油田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油田,累計產油量已達2億多噸,它為我國幾十年來的建設發展作出的巨大的貢獻。
  • 康菲石油在挪威海域獲得重大石油發現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2月22日Offshore Energy報導,石油巨頭康菲石油公司在位於挪威海Heidrun油田東北偏北14英裡的Slagugle遠景區891號生產許可證範圍內獲得了重大石油發現。
  • 長慶「油井醫生」:鋼鐵井架之間幫低效井「涅槃重生」
    我們修井隊就像油井『醫生』一樣,幫助低產低效井『涅槃重生』。」長慶油田第十採油廠井下作業大隊高級技師楊義興說。時間退回到1995年,從長慶油田技工學校畢業後,作為油二代的楊義興,子承父業當了修井工。26年來,他堅守修井一線,從一名普通石油工人,再到技能專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一路走來,他用堅毅和執著傳承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 長慶這項新技術,終於讓石油人不用下雨天徒步去啟停井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雨季汛期每次大雨過後由於道路泥濘 車輛無法通行長慶石油人只能徒步至井場完成間開井的啟停作業近點的還好說有些井場車程都需要1個小時以上走完只感覺兩條腿不是自己的了不過隨著智能油氣田建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