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原因,《奪冠》拖到了今年國慶才上映。
這部電影一上映就看哭了很多人,可以說,這部電影不分年齡,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看。
在這部電影中,演員劉敏濤特別出演,演了個只有一分鐘戲份的角色。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實在不理解。
劉敏濤這個叛逆的中年女人,這些年逆流而上,並不缺戲拍,怎麼就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呢?
直到我第三次走進電影院,陪閨蜜一起看的時候,才懂得,這個角色,她演活了。
劉敏濤的出演,不是因為角色無大小,而是因為一種情懷,這就是女排情懷。
劉敏濤在電影《奪冠》中出演了老女排隊員陳招娣。
1981年的那場比賽,陳招娣為了替隊友郎平爭取時間,讓她多休息幾分鐘,硬是帶著腰傷上場。
陳招娣,作為女排「十二金釵」之一,是女排的二傳手,有「獨臂將軍」之稱,可是鮮有人知,她自1998年,到2013年去世,和病魔抗戰了多年。
如今,電影上映,她卻掉隊了。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郎平回憶:一臉憔悴的陳招娣躺在病床上說:「我的比賽就要打完了,我先下場休息,來世咱們還做隊友……」
說實話,《奪冠》中那麼精彩鏡頭,唯獨這段讓我哭得稀裡譁啦。
那一代女排隊員,帶著國家使命,是真的拿命在拼,也就是這種精神,讓中國女排成了一種精神象徵,那是不服輸,不放棄,不拋棄的一種為國爭光的精神。
在影片中,劉敏濤飾演了陳招娣,病床上的一幕,感動了很多人。
雖然鏡頭不多,可是劉敏濤憑藉精湛的演技,讓人淚奔。
《奪冠》這部電影,真的值得我們走進影院,尤其是萬事特別難的2020。
劉敏濤的長相,和陳招娣有那麼幾分神似,或許這也是導演選中她的原因之一。
但,最重要的是,中年後的劉敏濤活出了女人最好的模樣,她身上也有女排精神。
劉敏濤在《中年叛逆》中說:
"我生活的軌跡幾乎全部符合社會對一個"標準"女性的預期。
既然循規蹈矩、隨波逐流的生活並沒有給我帶來預期的幸福,反而讓我在本該神採飛揚的大好年華,活得卑微而蒼白,那就不如就做我自己,隨心所欲地去生活中冒險,試試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真正為自己而活了,才發現叛逆是需要力量的,言聽計從,無需過腦,而我行我素卻需要判斷能力和勇氣的雙重加持。"
劉敏濤37歲之前的人生,都是按部就班進行的。
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她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女人,不就該這樣嗎?
雖然,一畢業,她就在演女主角,星途一片大好,然而,她還是在事業當紅期,選擇了回家結婚生子。
七年的主婦生涯,她在家照顧孩子,丈夫在外邊掙錢,兩個人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面。
終於,在2013年的某天夜裡,她一個人躺在床上,身體裡的另一個我開始蠢蠢欲動,它讓自己看清了自己,那個在婚姻中活得很孤寂的女人。
那一晚,她下了一個決定:離婚。
結束這段婚姻,是劉敏濤叛逆的一個開始。
離婚後的劉敏濤,憑藉《琅琊榜》中的靜妃和《偽裝者》中的明鏡,再次回到了大屏幕,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或許,劉敏濤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身體裡其實一直住著一個叛逆的小孩,那是童年時期,一直被壓抑的另一個自己。
那一個自己破殼而出後,她才發現,40歲的自己也可以這般耀眼。
於是,她任性地穿起露背裝。
於是,她不再忌諱臺下坐著的評委老師是師妹還是師弟,勇敢地參加了《我是演員》。
於是,她參加了《聲臨其境》,讓我們看到了聲音世界中的另一個劉敏濤。
"聽著親愛的,你聽著,這是我對你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請求,請你為我做件讓我高興的事......我不再相信什麼上帝,我只相信你,我只愛你……"
在給《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配音時,劉敏濤彎著身軀,聲淚涕下,她用聲音把現場觀眾都帶入到信中了。
正如她在《非常靜距離》中的這段獨白:
"人生如酒,有激昂,就有舒緩,有高亢,就有低沉,無論是絢麗繽紛,還是平淡素雅,我們都要細細體會其中的滋味,靜下心來去享受,時光沉澱下來帶給我們的美好。"
這就是劉敏濤的魅力!
誰說女人到了中年,就在走下坡路。
劉敏濤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在今年的國慶檔電影中,劉敏濤真的可謂人生贏家,五戲同檔,這樣的精彩瞬間,多麼讓人羨慕。
然而,在所有影片中,唯獨《奪冠》中這個只有一分鐘的角色,才是她的本色出演,而且相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