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我們將每日正能量送給大家
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全國的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2013年的14.6%。單身獨居群體日益龐大正隨著中國第四次單身潮的到來而日益顯現。然而,相比之下,中國的社會制度、文化和觀念都尚沒有因為這個人群的真實存在而有所變化。
結婚與單身,本來都是生活的可選項。然而,在像中國這樣以婚姻為本位的傳統社會裡,單身者屬於統計學意義上的絕對少數群體。他們游離於配偶制度之外,從觀念到制度、從經濟到心理,多多少少都面臨著障礙,受到忽視、犧牲或歧視。
種種跡象都說明,擺在單身者面前的,是一條荊棘密布的艱難之路,通向充滿挑戰、前景卻不甚清晰的未來——在這裡,單身沒有錯,但是會受到懲罰。
文明社會的特徵在於開放、多元、寬容,單身作為多元社會的一部分,理應得到尊重。
如此,這個社會不再「只虐單身狗」。
在電影《BJ單身日記》中,主人公布裡奇特·瓊斯是個32歲剩女,一個平淡多年、有些急不可耐要將自己嫁出去的女人,然而,身邊的男人們說,女人戀愛就是搶凳子的遊戲,過了三十歲沒有男友的女孩,就像音樂停了還沒有找到凳子的人,出局了。
在中國,有學者研究發現,超過一定年齡、還沒有結婚的農村男性被認為是異類,不但自己覺得抬不起頭來,還很容易成為被村民們有意無意排斥、隔離的人群,「單身漢到哪,人家都不放心」。
然而單身者,正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群體,一個社會符號。有媒體報導,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中國大陸有1.8億單身男女。
這一趨勢並非中國大陸獨有。臺灣媒體報導,2012年臺灣15歲以上的單身人口為939萬人,佔總人口約42%;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到2030年,日本的終身未婚男性比例將增至30%,而女性則增至23%。
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裡南伯格寫作《單身社會》一書,表明這代表著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它改變了人們對自身,以及人類最親密的關係的理解;它影響著城市的建造和經濟的變革;它甚至改變了人們成長與成年的方式,也同樣改變了人類老去甚至去世的方式。」
「只虐單身狗」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30歲及以上女性人口中,有2.47%未婚;而此前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僅有0.92%未婚。10年間,這一比例增加了近2倍。
大城市單身者如今正逐漸成為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其中以「剩女」居多。「剩女」是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官方釋義為:現代都市女性,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然而,沒有婚姻。
秋實只有27歲,卻在一個中部省份地級市成為旁人眼中的「剩女」。母親的逼婚已經上升到讓她「死得瞑目」的嚴重程度。為此,她轉戰另一個城市,搬到公司單身宿舍,很少回家,「單身問題,直接導致我的家庭關係不和睦。」
在家裡,她每說一句話都要小心斟酌,一定避免三句後能繞得到結婚的話題。比如,如果看電視,隨口感嘆這個男人好帥啊。媽媽便會接話,就盯著帥的人,現實生活中怎麼能找到呢,這就是你不能結婚的原因!
她請媽媽出去旅遊。媽媽會拒絕,理由是,萬一出了點什麼事,以後說家裡有一個癱了的,誰還肯要你?
一位婦產科的醫生朋友勸她,如果一輩子獨居,老了去醫院,醫院都不敢收。朋友說,按照規章制度,自己籤字是可以手術的;但是約定俗成,如果沒有親屬陪同就不收治,以沒有病床等其他理由搪塞過去。原因是,一旦出現醫療事故,很難解決。
老了想進養老院,必須有子女或監護人、擔保人籤字。經營性墓地最長只能收費20年,到時如果沒有子女幫忙續費,墓地按無主墓穴處理,骨灰將被拋灑或深埋。一位網友因此評論:「原來以為獨身最大敵人只是父母,這樣看來,最大敵人其實是國家啊!」
儘管秋實年紀還小,她已經感受到種種「只虐單身狗」的不便。比如,她想獨自一人報團旅遊,但旅行團是以兩人為基準接待,一個人報名需要補交單房差。出國辦籤證時,旅行社告訴她,如果是單身無陪同,被拒籤的可能性非常高。
中國四次單身潮
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響所致;
第二次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知青為了返城紛紛離婚,引發了單身潮的出現;
第三次是在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引發傳統家庭觀念的轉變,第三次單身潮來臨;
到了20世紀末,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第四次單身浪潮逐漸顯現。特徵是,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而且還帶動了「單身經濟」。
你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一碼不掃,何以掃天下!
專家諮詢 137 1281 7886
了解今日油價,猛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