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
「現在的漫畫大事件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隨著由編劇斯科特·施耐德花費了一年時間設計的大事件《至黑之夜:死亡金屬》正式開始,DC多元宇宙徹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而這場危機的來源不是別人,正是在2017年崛起,沉寂一年之復出,挑動盧瑟和正義聯盟的關係,竊取整個惡棍年成果的狂笑蝙蝠。
最初狂笑蝙蝠這個角色給大家帶來的是驚喜,因為縱觀整個DC宇宙的歷史,從未出現如此可怕的存在,因為狂笑蝙蝠本身的力量不強,他強在能夠看破人性,預料到超級英雄的所有反應。
他的性格中沒有一絲的閃光點,和哥譚市的那些經典反派完全不同,狂笑蝙蝠比惡魔更加邪惡,甚至可以說是多元宇宙中的夢魘化身。
在狂笑蝙蝠尚未出現之前,DC宇宙最邪惡的存在不過是小丑,很少有人能夠想像出比他更加黑暗的存在。
但誰能想到他原本是一位超級英雄,而且就在我們的眼前呢?
比小丑更加黑暗的唯有蝙蝠俠,當兩個人合體之後,狂笑蝙蝠誕生了。
他的出現刷新了整個DC宇宙的下限,也提高了反派能做到的上限。
正義聯盟被他一個人壓得喘不過氣,如果不是夢神幫助蝙蝠俠和超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對抗狂笑蝙蝠的計劃,在他的黑暗面前,世界上第一超級英雄的主角光環都不夠用了。
隨著金屬大事件的成功,斯科特·斯奈德獲得掌控正義聯盟主刊的機會,而他也試圖打造一個比金屬更加瘋狂的大事件,並將其命名為「死亡金屬」。
死亡金屬的故事好看嗎?
非常好看,極端黑暗,充滿了各種瘋狂的劇情,可以說是DC多年以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涉及到全能宇宙戰爭的大事件了。
死亡金屬是否存在一些問題嗎?
說實話,這次的大事件問題真的太大了。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毀滅女神,多元宇宙的締造者,帕佩圖阿的出現讓DC宇宙中曾經的那些反派都不再擁有原來的地位。
帕佩圖阿被斯科特·斯奈德設定為所有危機的締造者,從第一次反監視者掀起反物質波,試圖吞噬整個多元宇宙開始,所有的大事件背後的陰謀者都是帕佩圖阿。
多年以來那些曾經讓無數DC粉絲為之激動的反派們現在都變成了帕佩圖阿之下的「工具人」。
除了部分本身設定就高於多元宇宙的存在之外,其他的反派都沒有毀滅女神更強,而且這個角色缺乏魅力,根本不像一位締造多元宇宙的神靈,而她可以說是毫無信譽可言,極端自私,根本不值得任何一個人去投靠。
對於她來說,唯有復仇才是最重要的,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是工具,用來復仇的工具。
第二個問題才是狂笑蝙蝠,他永遠能預料到一切,每一次都技高一籌。
說實話我並不知道這種反派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他永遠都不會犯錯,他的計劃永遠都比對手的多上幾步。
整個多元宇宙中的秘密都沒有能瞞過狂笑蝙蝠的,他的出現降低了整個死亡金屬的趣味性,也再一次讓正義聯盟陷入了無法翻盤的困境。
就像曾經的《至黑之夜:金屬》雖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但讓人無法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狂笑蝙蝠已經算到了一切,他卻沒能算到正義聯盟能夠瞬間翻盤?
前五期漫畫中所有的超級英雄在狂笑蝙蝠面前都可以說是毫無反抗之力,而在最後一期漫畫中,蝙蝠俠和超人卻能依靠著「第十金屬」一波翻盤。
而很明顯這次也將會是相似的故事。
在《死亡金屬》的第四期漫畫中,神奇女俠好不容易用嘴炮成功說服了至尊小超人,三巨頭成功的將「危機之力」帶回了主宇宙,並試圖將他們送到沃利·韋斯特的體內的,但大家都沒有想到一個關鍵的問題:
「莫比烏斯之椅」已經成為了狂笑蝙蝠的陷阱,而他也預料到了至尊小超人的背叛,從一開始他就控制了莫比烏斯之椅,將所有的力量都導入了自己的體內。
狂笑蝙蝠成功的又一次算計了所有人,但是他不可能笑到最後。
不過這種「狂笑蝙蝠」就是無敵的劇情確實讓不少人感到無語。
因為每一次他都會技高一籌,就仿佛主宇宙的蝙蝠俠變成了憨憨一樣。
大家本質上都是布魯斯·韋恩,憑啥狂笑蝙蝠就如此的逆天?
而這就關係到了另一個問題,DC的編劇們為何要塑造漫畫中發生的大事件,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一切都是為了漫畫的銷量。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DC宇宙的重啟只是時間問題,2021年將會是重啟的時間點。
所謂大事件不過是編劇們用來刺激漫畫銷量的產物,每年都會有很多噱頭,但本質上並不比常規連載高級多少。
而一位業內著名編劇Gerry Conway卻在網絡上呼籲他們應該取消大事件,重新定位漫畫的受眾群體,讓更多人能夠接受漫畫中的故事,當然在這位編劇的設想中,漫畫的主要消費群體應該是13歲以下的小孩子。
換句話說,現在的大事件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大事件本身是聯動整個漫畫宇宙的大型企劃,但在現在每年都在計劃著不止一個大事件,漫畫的質量嚴重下降。
而編劇都將面臨一個困境,那就是創意的枯竭。
沒有人能夠在同時負責好幾本漫畫的時候再寫出一個堪稱完美的大事件,速度和質量必然不可能兩全其美。
所以取消大事件這種事情或許還真的值得嘗試一下,至少可以讓常規連載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