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到壹基金的正式回復,卻等來了一封辱罵信(可點擊放大)。如此low的謾罵,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了。記得在揭露一些網絡騙局或傳銷時也見過,甚至比這還嚴重。所以我有一種非常不好的預感。我不怕光明正大的辯論,我怕有人玩陰的。
《地震當前,我為什麼不想給壹基金捐款?》只是談了自己對壹基金的看法,文中沒有一處不雅的語言吧?為什麼壹基金認為這篇文章是造謠誹謗和惡意中傷呢?針對《一封信》,我又發了《壹基金,你真的歡迎質疑嗎?》,一切都在理性探討的範圍啊。怎麼就突然扯到爺爺奶奶了呢?
我在網上從來不罵人,總是堅持溫和理性地探討問題。第一次遭遇辱罵,是來自地產大亨禹晉永,因為我揭露他學歷造假。結果他不但破口大罵,還威脅要起訴我,索賠1500萬的名譽損失。我去北京市公安局實名控告了他詐騙。後來,他被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了十一年有期徒刑。
後來有個叫周燕的四川記者辱罵我,僅僅因為觀點不同。在那次原本約好的公開辯論中,她首先動粗,變成一場鬧劇。派出所對她依法處以5日的治安拘留。再後來,又有一個歌手無緣無故辱罵我,被法院判決構成侵權,要求其公開道歉和賠償損失6000餘元。這件事情前不久也有了結果,被告人終於把拖了兩年的賠償履行了。
我也曾經收到過一些起訴威脅,為什麼說是威脅呢,因為官司根本沒打起來。比如禹晉永發了律師聲明,但始終沒有對我提起訴訟。壹基金早在兩年前就發了律師函,也沒有提起訴訟。上海一家律師事務所也曾經在去年發過一封律師函給我,我沒理會,對方也沒敢起訴。廣東某位素不相識的人在廣州對我提起名譽侵權之訴,我壓根兒沒接到傳票,法院居然缺席判決了,駁回其訴訟請求。河南一位警察去深圳起訴我和騰訊微信公眾號,自己撤訴了。
我在網上仗義執言,當然會得罪很多人,也會遭遇各種包括訴訟在內的風險。但我堅持用證據說法,不罵人不造謠不誹謗,在法律上可以完全立於不敗之地。目前,我自己作為原告和被告的案件,仍保持著不敗紀錄,這就是明證。所以,壹基金如果想跟四月網或者我本人打一場官司,我倒是很期待在法庭上進行證據的展示和辯論。但這種匿名郵件,檔次太低,我不希望跟你們有關。
如果壹基金說的「在壹基金,各種質疑都受到歡迎,而實際上過去十年以來,壹基金就是在各種質疑與批評中成長起來的。質疑與批評正是壹基金成長的營養和前進的動力之一」有效,我們也真誠地歡迎建立一個雙方溝通的渠道,而不是一直迴避問題。我發出質疑沒有任何政治或者個人動機,只希望災區人民能獲得及時而有效的救助,只希望公益和慈善成為本來應該有的樣子。
很多讀者在閱讀後沒有點讚、分享的習慣,每篇原創文章都是作者在搜集大量素材,經過認真思考,殫精竭慮的成果,當然希望得到讀者的認可。每一次點讚,每一次讚賞,每一次分享,都是對作者的莫大鼓勵。如果不能讚賞,請分享朋友圈,如果不能分享朋友圈,請點擊一下頁面下方的廣告,也算是一種默默的支持。感謝每一位訂閱者的勉勵,這也是天下說法持續更新的動力。推薦閱讀:《向打賞的朋友道一聲感謝,你們我看到了媒體獨立性復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