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年宏觀政策不大變、不斷崖

2020-12-24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

本文刊發於12月19日南方都市報。

本文字數:2191字

閱讀時間:4分鐘

12月16日至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判斷,並為明年宏觀政策定下基調。2021年適逢「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今年歲末的這場會議格外引人關注。

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接受南都記者專訪,解讀會議內容提到,今年宏觀政策有效且精準,明年要保持政策穩定運行,既不能大變,搞非常態化擴張,也不能「見好就收」,形成斷崖。

劉元春預測,財政政策方面,明年的財政赤字率可能會較今年略有收縮。貨幣政策方面,會議要求「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雖然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健,但並不意味著貨幣供應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出現明顯收縮。

明年宏觀政策連續、穩定、可持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宏觀政策定下基調,稱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會議指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劉元春表示,中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復甦,並呈現加速復甦態勢,說明今年宏觀政策有效且精準。因此,必須保持宏觀政策在接下來一段時期內穩定運行,若半途而廢,可能會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影響經濟復甦的進程。

他認為,明年宏觀政策既不能大變,搞非常態化擴張,也不能「見好就收」,形成斷崖。同時,由於今年的疫情救助、助企紓困等一些特殊政策成本較高,持續較長時間也會給經濟帶來債務風險,這些「非常手段」也需要在保證經濟穩定復甦的基礎上有序退出。明年的宏觀政策不等於一成不變,而是要在穩中求進和底線思維的基礎上,把握它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預測明年財政赤字率較今年略有收縮

在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赤字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今年我國財政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較去年提高0.8個百分點以上,是首次「破3」。赤字規模為3.76萬億元,較去年提高1萬億元,為歷年最高。

劉元春表示,明年財政政策同時強調「提質增效」和「更可持續」,表明要注意積極財政政策可能會帶來的一些潛在風險,例如地方政府隱形債務風險等問題。財政赤字率不是越高越好,既要保持合理的支出強度,又要注重財政的可持續性。明年的財政赤字率可能會較今年略有收縮。

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在貨幣政策方面,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劉元春解讀,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明年貨幣政策最關鍵的內容。雖然明年將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但並不意味著貨幣供應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出現明顯收縮,反而在基本匹配基礎上,個別參數還可能略有上升。

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規定

「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會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

目前新發展格局還存在哪些堵點和短板?

劉元春表示,目前存在一些體制機制問題,導致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潛能未被充分挖掘,供給與需求的匹配性較弱,交易環節成本過高等。例如,一些中高端消費品由於管制限制無法在國內市場買到。因此會議也提出,要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

會議指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本次會議關於擴內需的表述還有哪些亮點?

劉元春認為,與以往不同的是,首先會議從制度層面提出了擴大內需的要求。「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一個短期擴內需的需求管理方案,更重要的是一個需求側的改革,在消費、儲蓄、投資這些基礎性制度上做出一系列安排。」

其次,會議提出了一攬子的擴內需方案,而非簡單地著重於短期手段。「內容既涉及短期消費,也涉及中期消費;既涉及一些機制性問題,也涉及一些制度性問題;既涉及市場消費,也涉及公共消費。」劉元春稱。

正如劉元春所言,會議提出,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要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要增強投資增長後勁,繼續發揮關鍵作用。要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在外溢性強、社會效益高領域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要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設現代物流體系。要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布局,避免新興產業重複建設。

相關焦點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宏觀政策取向如何?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並對2021年的經濟工作做出部署: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具體而言,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理解2021年中國的宏觀政策取向?
    摘要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理解2021年中國的宏觀政策取向?】據新華社消息,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 李迅雷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明年宏觀政策的八大看點
    來源:中泰證券資管12月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與一周前的政治局會議的內容相比,對明年的國內外形勢預判更謹慎,政策的指向更加積極明朗,任務部署更加全面和細緻。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和強化科技這兩大戰略作為穩增長的支撐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 韓文秀解讀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看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宏觀政策把握好時度效 構建新發展格局見到新氣象——韓文秀解讀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看點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安蓓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19日表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經濟運行趨向常態。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宏觀政策的取向如何,備受關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宏觀政策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不急轉彎。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不急轉彎」雖只有短短四個字,背後卻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
  • 財信研究解讀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政策不急轉彎 新格局要...
    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八大重點經濟工作。針對本次會議透露出的經濟和政策變化,我們解讀如下:一、2021年經濟形勢:外部不確定、內部不牢固從外部環境看,疫情變化存在不確定性,且各國疫苗接種步伐不同步,將導致明年全球經濟復甦不穩定不平衡,另外會議重點強調「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我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財信研究解讀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政策不急轉彎,新格局要...
    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胡文豔 李沫 陳然正文事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八大重點經濟工作。針對本次會議透露出的經濟和政策變化,我們解讀如下:一、2021年經濟形勢:外部不確定、內部不牢固從外部環境看,疫情變化存在不確定性,且各國疫苗接種步伐不同步,將導致明年全球經濟復甦不穩定不平衡,另外會議重點強調「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我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權威人士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權威人士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劉夏村、戴小河、劉文昕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2021年經濟工作。如何看待「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走勢?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有何考慮?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邁好第一步?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什麼信號?2021年經濟工作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但是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會議也指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明年要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圍繞會議的部署安排,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和機構分析師第一時間展開解讀。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什麼貨幣政策信號 四位機構首席解讀「不急...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記者 胡豔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其中對於宏觀政策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2020年因疫情影響,逆周期調節力度顯著加大,宏觀槓桿率上升明顯,疫情影響消退,經濟好轉,穩槓桿重要性提升,需要平衡好經濟增長與防風險、穩槓桿的關係。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貨幣政策表述比較清楚,在穩健的基礎上強調「靈活精準」和合理適度,實際上也是對今年「靈活適度」的進一步表述。
  •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內容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看點勾勒明年重點
    保持必要支持力度宏觀調控「不急轉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看點勾勒明年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基礎上,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為明年經濟政策劃出重點。相比去年,今年會議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會議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八大重點任務的部署,勾勒出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的十大看點。
  • 券商全方位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註明年八大重點任務,看好春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國家領導人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2019年-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原文要點對比:圖片來源:西南證券券商解讀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認為,從「可持續」、「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表述來看,明年宏觀政策仍是回歸中性,相比今年而言即是邊際收緊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明年中國經濟八大看點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經濟觀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明年中國經濟八大看點(經濟觀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明年中國經濟八大看點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明年中國經濟八大看點中新社記者
  • ...建銀國際崔歷:中央經濟會議劃重點——宏觀政策「不轉彎」,自主...
    鳳凰網港股|中央經濟會議劃重點:宏觀政策「不轉彎」,自主創新,反壟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宏觀政策基調較為溫和,強調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避免「急轉彎」。我們保持年度展望中的政策預測,即明年的宏觀政策保持相對寬鬆取態,但將較2020年有所收緊。預計財政政策重點支持經濟的結構性調整。信貸增長有所放緩,利率則隨經濟復甦溫和上行。
  • 【專家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些高頻詞釋放什麼信號?專家劃下6...
    在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工作極其重要。上周五剛落下帷幕的2020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也定調明年經濟工作總體思路: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八項重點任務
    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出信號 明年理財如履薄冰
    來源:石榴詢財周末,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這也是老南之前,反覆提醒大家,一定要高度關注的。17年前,老南剛工作時,年底,老南的領導,花了半個小時,分析給老南聽,每年年底這個會議的重要性。次年很多投資機會,都會隱含在會議通稿中。
  • 定調202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什麼信號,機構專家這麼說丨火線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