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兒(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同事小芊前幾天請了年假回老家幫媽媽一起籌辦她弟弟的婚禮,忙活完弟弟婚禮後,小芊回來上班,趁著中午休息時間就開始給我吐槽,說當年自己結婚的時候她媽媽想著各種事情一切從簡,再加上自己是女方,婚房以及很多婚前準備事情都是男方負責的,她也沒感覺多忙多累。
可這一次弟弟結婚,雖說弟弟娶的姑娘娘家人也很不錯,各方面也是能簡單絕不繁瑣,但是奈何是在老家,有些禮節還是要一一遵守的。就這樣因為自己親自參與並且籌辦了一場婚禮,小芊表示,自己現在看到兒子就發愁,因為弟弟的這場婚禮,忙前忙後的這十幾天,真的是讓小芊體會到了俗語說的那句「忙的和娶媳婦一樣」。
用小芊的話說,之前的看日子、會親家,然後婚前的送日子,婚後的回門、住九,尤其是當結婚前幾天親戚們時不時地登門送祝福,各種應酬,可以說每一天小芊和她父母都如同不停止的陀螺般一刻也不停歇地轉著。而婚禮當天更是忙得一日三餐都顧不上吃,各個地方每件事都要找主家。所以小芊感慨:還是生女兒好,女兒出嫁時也許會傷感,可最起碼不用經歷婚前這各種事情的「折磨」。
「和媽媽一起籌辦完弟弟婚禮,我後悔生兒子」90後寶媽的話很現實。不得不說現在男孩子結婚,婚前婚後確實是要走很多儀式,各種流程,有時候難免會讓主家有「勞財傷民」的感覺,尤其是對男方而言,真的是身心疲憊的一件事。
有關子女的婚姻,作為父母應該明白的幾件事
不管是娶兒媳,還是嫁女兒,都應該是歡歡喜喜的一件事
不要讓一些所謂的「規矩」或者「習俗」壞了氣氛。就像有網友曾說因為結婚前的儀式,親友之間勸酒結果導致有人醉酒尋事,弄得場面一度失控的尷尬局面。
結婚,辦酒席,儀式過了之後兩個家庭就成了一家人,而不管是娶兒媳,還是嫁女兒,都應該是歡歡喜喜的一件事,所以這裡也建議作為父母和長輩,一定要控制好場面,不要讓事情吵著失控的局面發展。
婚禮前後各種忙,難免會忙中出錯,男女雙方彼此體諒是關鍵
不管你家是嫁女兒,還是娶兒媳,可以說婚前都是很忙碌的,男方忙著準備新房,各種裝修,置辦家具,以及婚禮當天的各種現場,包括酒席,安置親友等等,女方忙著給女兒置辦嫁妝,以及處理一些其他瑣事,彼此都是忙忙碌碌的,這時候難免會忙中出錯。
這裡的建議是,如果婚前遇到岔子,哪裡出了問題,男女雙方以及兩個家庭一定要彼此體諒,這樣才不容易因小事發酵成大矛盾,甚至讓婚禮出問題。
男女雙方所在地不同,一些習俗也會有差異,好好溝通很重要
俗語說差三裡地,習俗就有差異。所以說結婚的男方和女方,如果不是同一個地方的,有關結婚前後的很多習俗也可能會存在差別,老家人結婚的時候一般都會找個「媒人」,也就是我們說的中間人,讓他在男女雙方之間互相「傳話」,告知一些對方對婚禮的要求,這樣好讓婚禮可以順利圓滿地舉辦。
而這裡的建議是一場婚禮想要順利舉辦,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不管有無「媒人」這個中間人,因習俗以及各自要求上差異的存在,遇到問題了男女雙方一定要好好溝通,這樣有問題解決問題,有分歧想辦法把分歧達成一致。如此一來,婚禮和婚姻才能夠很順利地進展下去。
【今日話題:有關結婚這個話題,你們那裡有哪些「習俗」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這個偶爾不妙卻也最好的時代,願「有情人」終不被辜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