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網際網路圈子真是不平靜,可以說是被90後創業者刷屏了。繼不久前的馬佳佳、餘佳文之後,畫漫畫的陳安妮上周憑藉微博「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再次刷遍了我們的屏幕,同時也感動了無數旁觀者。
踩著80年代的尾巴、趕著90年代首班車出生的我,身邊同學和朋友中不乏出國留學、歸國創業的90後。當我和他們深入地聊過之後,發現他們對「創業」的態度似乎比傳聞中更加理性和成熟,對「創業偶像」的崇拜也決非盲目。
前幾天,我的幾位90後留學生朋友參與了美國最大網際網路學生教育服務平臺Chegg集團旗下的海外院校信息平臺「Zinch中國」的一個微博投票活動,評選他們心目中「最崇拜的科技偶像」。從投票結果來看,超過5千名散布於世界各地的90後留學生通過投票表達了他們對「科技偶像」的態度。最終,馬克•扎克伯格、李彥宏、比爾蓋茨等科技創業領袖成為投票榜單的前三名。
談及「科技偶像」,我那些走在創業路上的小夥伴們普遍認為,「偶像」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崇拜對象,而是有著共同經歷的創業前輩。比如回國創業的李彥宏,抓住時代機遇的扎克伯格,把作業系統普及標準化的比爾蓋茨。看著國內風起雲湧的90後創業者,我則有一種想寫寫我這群海外小夥伴的衝動,雖然他們也都是90後,但留學海外的背景,使得他們的故事可能會和國內的不太一樣,不過同樣的是對夢想的執著與堅持。
「網癮患者」王殷:與其平庸,不如折騰
在英國讀書已滿三年的留學生王殷,再過10天就23歲了。
對王殷來說,留學實屬為了喜愛的事業「曲線救國」。到英國讀MBA之前,王殷在國內偷偷做了2年的職業電競選手。因為酷愛網遊,父母一度想把他送到網癮學校接受戒斷。大三那年王殷鼓足勇氣與父母討論創業大計,思想傳統的父母卻斷然拒絕了「電競」這條「偉大路線」。
陰差陽錯之下,他加入了出國留學大軍,反而對遊戲相關產業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在英國,王殷發揮自己的將帥之才,組織了一支專業的「電競」虎狼之師。打「Counter-Strike」比賽時他們才發現,遊戲伺服器在中國,網絡傳輸延遲、遊戲體驗差的問題時有發生。
「大不了自己架設伺服器,不就方便多了?!」說幹就幹,王殷和幾個兄弟分頭行動,對架設安裝伺服器進行一番鼓搗,沒想到還真成了。後來,他們把伺服器租給在英國打職業聯賽的其他留學生,竟然保證了留學後2年的生活費用。「出國留學期間,『電競』這條路沒放棄,父母覺得是不務正業,但堅持興趣有什麼錯?」王殷覺得,如今依然有很多90後屈從於父母的意見,考個籍籍無名的公務員,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拿著平庸寡淡的工資,「一輩子就這麼毀了。」
「我現在才23歲,有大把的時間折騰,頂多嘗嘗失敗是什麼滋味」,王殷毫不掩飾內心真實的想法,「無論是facebook的扎克伯格還是百度的李彥宏,哪個不是年少折騰出來的呢?『小馬扎』不用說,現在才30歲而已;李彥宏當年可以在華爾街拿高薪,不還是回國做他喜愛的『搜索』,成了網際網路領域受人敬仰的大佬了嗎?」
王殷在英國做職業電競選手之餘,並沒有放棄回國創業的打算。他謀劃著回國之後召集當年一起在「電競」帝國徵戰的舊部,合夥組建一個「電競」相關的公司。王殷說,「遊戲相關產業可以開拓的領域很多,我打算從經營伺服器做起,畢竟已經熟門熟路;未來公司步入正軌,還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涉及遊戲解說、APP開發等方面,移動網際網路是大勢所趨。」
「編程天才」吳垠:想和李彥宏在飯桌上聊點正事兒
生於1991年的北京帥哥吳垠,已在英國南威爾斯大學渡過了三個完整的聖誕節。
吳垠有著比同齡人更老成的思想。當「90後霸道總裁」餘佳文叫囂著「明年要拿出一個億利潤分給員工」,當「熊孩子」NIKO EDWARDS為了保護創意攪動起新一輪的網際網路版權意識,當情趣用品店主馬佳佳還在通過@留幾手 怒刷存在感,吳垠已經切實規劃好了未來3年要落實的大事。
由於哥哥在國內創業開發APP,他本身又奉「留學歸來、技術立身」的李彥宏為偶像,因此在出國留學的時候慎重填選了南威爾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按吳垠的話來說,即使沒去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做李彥宏的校友,也要和李彥宏站在同一個頻道看世界。
在英國,吳垠沒幾個月就和當地的學生打成了一片。但是他很不滿意英國人一貫養成的懶散習慣,他對英國90後的評價是:「對中國充滿好奇,白天紳士,晚上泡吧,沒什麼特別大的創業動力。」儘管他順利地融入當地小夥伴的交際圈,吳垠還是有意識地從當地散漫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利用業餘時間開發了兩款頗受英國人青睞的APP;其中之一的公交APP因為打到了學生趕公交的痛點,一時間風靡整個威爾斯校區。在編程方面的天賦和對用戶需求的洞察,使得吳垠回國後迅速成為哥哥的左膀右臂。
英國留學期間,吳垠依然把百度作為主要的搜索工具;相比於Google,百度中文搜索帶給他更多的親切感。「李彥宏以前說過他的創業理想是『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我覺得這是句空話。後來在英國讀書時才真切體會到百度的不可或缺,也才對這種社會責任感同身受。」
談及「科技偶像」,吳垠的口吻更像是對他的合作夥伴進行理性點評。在他眼中,扎克伯格的成功帶有網際網路社交時代的偶然性,而李彥宏的成功則源自他對時代解讀和自身所學的自信。吳垠同樣自信地說,「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對年輕人很公平,3年之內,我必定開發出像『facebook』或『百度搜索』一樣牛逼的產品。我會像『馬扎』一樣娶到志趣相投的妻子,和李彥宏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討論一些網際網路領域的正事兒,有點類似巴菲特午餐那種吧。」
「叛逆技術宅」王鑫龍:我的存在就是為了顛覆90後
王鑫龍,1994年生人。澳大利亞留學一年,是個「典型性技術宅男」。我們的對話是在視頻上進行的。
這個留著乾淨板寸的男生,話不多,看起來和國內的「宅男」們沒什麼區別。不過,心懷大氣象的王鑫龍並不想和那些「追番迷」們混為一談。甚至,王鑫龍有些瞧不上國內一些咋咋呼呼的90後創業者,他覺得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不過是換個方式的炒作,他有些冷幽默地表示,「如果國內90後創業者正在搞顛覆性的革命,那麼我的存在就是為了顛覆90後。」
王鑫龍「顛覆90後」的計劃是在智能硬體領域闖出一片天地。目前,他在澳大利亞一門心思學習空氣動力學、飛機構架、氣流滑翔等飛機研發方面的理論和技術。通過自行尋找材料,他製作的滑翔機模型有流暢的外形,能無動力滑翔超長距離。王鑫龍的下一步打算是完善滑翔機的遠程操控,通過研發飛機操控軟硬體,實現智慧型手機遠端操控滑翔機,完成更高難度的飛行任務。
在「最崇拜的科技偶像」的微博投票中,王鑫龍給李彥宏投了一票。為什麼在國內、國外諸多網際網路大佬中選擇李彥宏作為偶像?王鑫龍有他自己的態度:「李彥宏不遜於世界上任何一位網際網路大佬,他謙遜內斂、腳踏實地,用專業所學推動技術進步,用搜索科技方便人類生活,這是我一直想成為的那種人。」
如同李彥宏曾經激勵了一代80後一樣,如今仍有大批90後循著李彥宏當年的足跡出國「取經」,又在他回國創業的感召下重回國門。兩人的經歷多多少少有些相似,或者說王鑫龍正本能地對照李彥宏的經歷來調整自己的腳步。
李彥宏19歲以山西陽泉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王鑫龍拿著全額獎學金入讀了澳大利亞的一所著名大學。「學霸」李彥宏在美國工作期間申請了「超鏈分析」專利,成為他搜尋引擎帝國的奠基石;當下,王鑫龍也正積極研發「手機操控滑翔機」技術,並打算把專利申請到手。李彥宏放棄了華爾街的高薪職位回國創立百度,拓疆場、打天下;王鑫龍同樣打算學成後回國,在智能硬體領域一展拳腳。
視頻裡,王鑫龍說過一句讓人有些驚世駭俗的話——「那些天馬行空的吹牛者已經讓我生厭了」。筆者頗為欣賞王鑫龍對國內部分90後創業者的態度,也許大浪淘沙,最後留下來的不是那些誇過海口、張揚任性的創業者,而是手握真正的技能,把深厚內功作為「敲門磚」的更為真誠的創業人。
實際上,我總共訪談了十餘名90後留學生,最後之所以選取以上三位90後創業典型作為分析樣本,是因為他們言談之間顯現出了責任擔當與個性思維並重的閃光點。儘管創業路徑多有不同,他們身上無一例外地既矛盾又和諧地承載了對前輩的謙遜崇敬和對整個時代的超越。
在這群90後創業者口中,馬克•扎克伯格和李彥宏被提及的次數最多,其「科技偶像」光環相比於其他科技界大佬更加耀眼。馬克•扎克伯格作為與90後年齡最相近的80後「網際網路淘金者」,讓他們看到了只要把準時代脈搏,成功便可觸手可及;而作為曾經的北大學霸、華爾街精英,現如今全球最大中文搜尋引擎的創始人,李彥宏以他的「留學」和「創業」經歷,在激勵了一代80後創業群體之後,也成為90後留學生創業者的「造夢偶像」。與此同時,吳垠等90後創業者發出的「與李彥宏同桌進餐」的言論,也讓只年長几歲的我深感後生可畏。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在不久以後,王殷、吳垠、王鑫龍為代表的90後留學生,能夠成為火爆朋友圈的《聽90後CEO分享月入百萬經驗》、《看90後如何顛覆APP》、《90後:改變世界的技術宅》等刷屏文章的光鮮主角。
我個人也更希望有一天,這些嚮往創業的小夢想家們能夠像扎克伯格、李彥宏等「科技偶像」一樣,也成為創造、改變和奮鬥力量的實踐者和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