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多維的臺灣。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知臺分子」。
臺灣和日本的親近,是大陸人難以理解的。這種親近到了什麼程度?最近網絡流傳,民進黨之所以搞臺獨、去中國化,原因是臺灣有很多日本人後裔,搞臺獨的這些人可能就是日本人的後裔。
按照大陸流行的說法,這些日本人後裔可是算「臺奸」。據臺灣業餘歷史研究者武之璋考據,此說源自於一個臺灣老人的回憶,說當年臺灣光復後有三十萬日本人留在臺灣不肯回日本。這些人「冒充中國人,留在臺灣」,加上第二代、第三代,到今天應該超過一百萬人,「許多日本雜種側身民進黨內,所以民進黨的目標是搞臺獨,阻止中國統一,削弱中國實力,因為他們認同的祖國是日本。」
武之璋認為,這種說法根本是無稽之談。臺灣光復以後曾有少數少壯軍官,遊說皇民份子(包括「汪辜會談」的辜振甫在內),企圖進行臺灣獨立。但是當時的末任總督安滕利吉反對,並告誡他們:陳儀(臺灣行政長官,負責接收事宜)是他日本陸大學長,要配合接收云云。結果他們不聽勸告,東窗事發,這些人全部被捕,辜被判刑五年,日人亦被判刑,後遣返日本。
網上流傳,陳儀乃因其第二任妻子為日本人,在遣返在臺日軍時心生不忍,遂有三十萬人留臺。據武之璋查證,光復後臺灣人才不足,所以留用不少技術人員,協助水廠、電產等維持運作。當時也有不少日人留戀臺灣生活,不願意回日本。二二八動亂期間,多有日人參與暴動。但二二八結束以後陳儀下令將日本人全部遣返,一個不留。
武稱,二二八發生在1947年,不到兩年,「國民政府」即敗退臺灣,近兩百萬軍民來臺。在1949年5月到1987年7月間,實行了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那麼長的戒嚴期,少數精通國、臺語的日本人留在臺灣或有可能,但是數十萬日人留在臺灣則絕無可能,何況日本人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再加上國民政府長期的去日本化運動,那麼多日本人不可能隱藏在臺灣社會,「臺灣社會充其量只有一些假日本鬼子而已。」
今天台灣人或許渾然不覺,其實日本統治臺灣五十一年,除了掠奪臺灣物資,榨取臺灣人勞力之外,對臺灣人最大的傷害是心靈上的。儘管留下來的人不多,但武之璋指出,早在日人據臺之初,日本政府的對臺政策即是「不得注入臺人精神文明」,所以臺灣當時小學敎育及職業學校雖然普遍,但是只有一所大學——臺北帝大(臺大前身)。其學生百分之九十五是日人,臺灣人只佔百分之五,而且不準讀政治、法律。
臺灣青年拒絕皇民化教育
日人在臺推動皇民化運動,給皇民化大家族一些政治、經濟甚至鴉片公賣特權,而用軍、警暴力來鎮壓一般平民百姓。一般百姓只能接觸到日本軍、警、浪人,故此日本底層文化傳到臺灣,臺灣人族群性格丕變,其變化原因複雜,有屬於皇民敎育者,也有屬於奴化敎育者。
他又進一步指出,臺灣在兩蔣時代,致力於去日本化,這種情況稍有改善。但是民進黨崛起,根據「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原則,醜化國民黨,歌頌日本建設,美化日本文化,長期反中、媚日,甚至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乃在臺灣培育了新一代的信徒。太陽花學運,居然有學生高舉「支那豬滾回去」的標語,令人扼腕。
最令深藍不忿的是,原以為馬英九會撥亂反正,沒想到馬英九配合民進黨思維,在烏山頭水庫建起了八田與一紀念館。但在七七抗戰紀念日、光復節馬不發一言,媚日之風達到高峰。
臺灣現在有多少日本後裔,大概已經不可考。是不是一定要釐清這一點,其實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臺灣今天不管是漢人、日人,對大陸始終仍懷戒懼之心,其根源在於長時間的「去中國化」。要令臺灣人心服,必須展現一個比日本文化更高級的中華文化,這才是臺灣前途「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題中應有之義。
(圖片來自網絡。尋求兩岸民間最大公約數,敬請掃描以下二維碼直接關注「知臺分子」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