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如果說修身養性,可能就要數王陽明先生了。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與孟子、孔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朝鮮、東南亞乃至全球都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王陽明對於為人處世和人生態度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明朝正德年間,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陽明率兵徵伐,一舉擒獲了朱宸濠為朝廷建立了大功。
但是當時極其受寵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陽明的功績,認為是他搶走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於是開始散播王陽明的謠言,說他與外敵勾結,但王陽明並沒有報復他的行為,反而是將功勞讓給他,覺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出,待人處事,忍讓為先,「一起一伏,一進一退,自是功夫節次。」
王陽明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在生活中,王陽明先生的軍事思想和用兵之道對我們也是十分適用的。
在心學中,王陽明提到一點,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一個人如果沒有容人之心,就會很難得到進步,很容易把自己局限在固有的框架裡陷入怨懟。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不僅要承認別人的優秀,還要學習別人的長處來提升自己。如果因為別人比自己優秀而感到不快,那這條路就要被走彎了。
不僅僅是要容得了比自己優秀的人,那些跟自己發生矛盾的人也要容人。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果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的話,那自己早晚就要被氣死了。
影響人生最重要的第二點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種話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曾強求過別人,將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忘記了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王陽明在帶兵打仗的時候,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考慮當地百姓的狀況如何,先站在了老百姓的立場上去做事情,在做出決定的時候,也都會從良心的立場出發,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再去強求別人做的話,別人也是不會願意做的,就算是承一時之情,也終將會感情破裂。
有時候在社會上生存,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一個情商高的人,也就是,你是不是懂得生存之道,懂得人情世故。
如果只一味地埋頭苦幹,一旦方向發生錯誤,那就再難回到正道上了。所以很多時候心思純正,路才不會走錯,才會走得更加的長遠。
王陽明先生的思想和觀點都被整理收錄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書中將從古流傳下來的智慧詳細的進行了解讀,有關人生方向、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等,如果看到這本書的你也想要學習這位偉大文學家的智慧的話,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