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做到這2點,沒錢沒背景也可以成功,別等30歲才知道

2020-12-27 海南臺情感匯

古今中外如果說修身養性,可能就要數王陽明先生了。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與孟子、孔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朝鮮、東南亞乃至全球都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王陽明對於為人處世和人生態度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明朝正德年間,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陽明率兵徵伐,一舉擒獲了朱宸濠為朝廷建立了大功。

但是當時極其受寵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陽明的功績,認為是他搶走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於是開始散播王陽明的謠言,說他與外敵勾結,但王陽明並沒有報復他的行為,反而是將功勞讓給他,覺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出,待人處事,忍讓為先,「一起一伏,一進一退,自是功夫節次。」

王陽明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在生活中,王陽明先生的軍事思想和用兵之道對我們也是十分適用的。

在心學中,王陽明提到一點,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一個人如果沒有容人之心,就會很難得到進步,很容易把自己局限在固有的框架裡陷入怨懟。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不僅要承認別人的優秀,還要學習別人的長處來提升自己。如果因為別人比自己優秀而感到不快,那這條路就要被走彎了。

不僅僅是要容得了比自己優秀的人,那些跟自己發生矛盾的人也要容人。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果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的話,那自己早晚就要被氣死了。

影響人生最重要的第二點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種話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曾強求過別人,將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忘記了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王陽明在帶兵打仗的時候,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考慮當地百姓的狀況如何,先站在了老百姓的立場上去做事情,在做出決定的時候,也都會從良心的立場出發,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再去強求別人做的話,別人也是不會願意做的,就算是承一時之情,也終將會感情破裂。

有時候在社會上生存,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一個情商高的人,也就是,你是不是懂得生存之道,懂得人情世故。

如果只一味地埋頭苦幹,一旦方向發生錯誤,那就再難回到正道上了。所以很多時候心思純正,路才不會走錯,才會走得更加的長遠。

王陽明先生的思想和觀點都被整理收錄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書中將從古流傳下來的智慧詳細的進行了解讀,有關人生方向、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等,如果看到這本書的你也想要學習這位偉大文學家的智慧的話,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哦。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能出人頭地
    王陽明:"男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能出人頭地人是一類極為矛盾的生物,強大的惰性與很大的潛能在身體內並存,在沒有壓力的情形下,人便會越來越極為散漫,辦事磨磨蹭蹭,安於現狀,實足1個平庸之輩。而釋放了相應的負擔和逼迫以後,持續朝著一個總體目標勤奮,人的潛力才會被調動出,顯出有別於普通人的方面。
  • 年輕人沒錢沒背景,30歲之前做好這3件事,方能成大器
    年輕人沒錢沒背景,30歲之前做好這3件事,方能成大器現在有很多人,在過了30歲,開始逐漸步入中年的時候,就會發覺自己工作了很久,卻還是沒有什麼收穫,有的人的問題是覺得自己掙的錢太少,沒辦法滿足日後越來越大的經濟需求,有的是覺得自己現在所做的工作不適合自己,找不到自己想要幹什麼、擅長幹什麼,找不到自己的未來方向
  • 王陽明忠告:當你低谷時,牢記這3點,堅持下去,照樣出人頭地
    相信大家都不想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誰都想成功,但真正能成功的人卻很少,特別是像我們這種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一沒錢二沒勢,既沒人脈更沒背景,這種情況下,要想成功真的太難了。但古往今來,從低處往高處爬,最後取得了成功的人也是很多的。
  • 越是沒錢沒背景的職場人,35歲之前,越要做好這3件事!
    越是沒錢沒背景的職場人,35歲之前,越要做好這3件事!也許很多人對於成功的定義就是擁有著豐厚的資產,以及有著強大的背景後臺,因為無論是在這兩方面中的任何一方來說,都是對著自己有著極強的優勢的。但是如果你既沒有錢也沒有什麼背景,那麼在35歲之前,請做好這麼3件事情,這不僅僅是對你個人的成長有著比較好的影響,而且對於你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也是極其有利的。1.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擁有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對於職場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 曾國藩讀王陽明心學,發現人的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做到4點
    曾國藩讀王陽明心學,發現人的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做到4點一人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最好是的法子便是找一個方向人物,隨後效仿他,最後你能生活成他的模樣。曾國藩便是1個獲得成功的案例,曾國藩被稱為「完人」,半個聖人,而他最敬佩的人便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別等到50歲才知道
    這句話意思是,都過去了的事,沒必要再去反覆思考,一直不放下,只會給自己增加煩惱。其實,很多時候,決定權在於你自己,有些事情只要你想放下,便可以放下。過去的事情已經成為過去,如果你還在反覆糾結過去,只會讓自己的枷鎖越來越緊,無法進步。要知道,只有放得下痛苦,才能拿得起幸福。
  • 王陽明:真正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這樣做,沒錢沒勢,照樣出人頭地
    當初王陽明,被宦官劉瑾陷害,然後被貶,36歲那年,去到了龍場頓悟,可以說,人生已經到了谷底,但這也是王陽明的人生轉折點,在龍場,王陽明先是讓自己生存下來,然後每天修行,直到有一天,他終於悟出了王陽明心學,還從此成了聖人。
  • 沒錢沒背景沒能力,普通人如何逆襲,過好這一生
    人之所以迷茫痛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錢沒背景沒能力,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可是怎麼辦?作為這樣的普通人,難道就沒有機會改變現狀,過好這一生嗎?答案是No,就如北大才女劉媛媛所說的:「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希望你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那麼如何絕地反擊呢?今天就來聊聊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與大家共勉。
  • 王陽明|30歲事業還沒有起色?修煉這「六字真言」,或會迎來轉機
    30歲是人生的一個分界線,大部分的人都在30歲之前成家立業,人生大事該完成的都完成了。但有的人,30歲還碌碌無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他們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家庭背景不夠強、沒有成功的機會、運氣不夠好等等,總之,一切問題都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 王陽明:不成功並不是你不努力,關鍵是你有沒有做到這幾點
    做事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重要思想,是王陽明眼中唯一能指導人們做人做事的道德行為準則。它告訴我們,一個人既要明白事理,也要做出行動,知道什麼是對的,就要毫不猶豫去做到,內在的知識和行動保持一致!這裡說的內在知識,是發自內心的第一直覺,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是知善惡的德行和明是非的智慧。
  • 沒錢沒背景的年輕人,請一定要做這4件事
    沒錢沒背景的年輕人,30歲之前,請一定要做這4件事無論哪個階段,多數問題集中在兩個點,一是掙太少,二是不明白自己能做什麼、擅長做什麼。他說,自己23歲,沒錢沒背景,眼下工資6千多,畢業3年賺到100萬估計很難實現,但計劃30歲時能實現攢下100萬的小目標,不知道有沒可行的方法?另外一位讀者說,她轉行了三次月薪勉強過萬,但依然很迷茫,再過幾個月要30歲了,沮喪的情緒一天比一天濃烈。不知道有沒有方法能讓自己找到方向。無論哪個階段,多數問題集中在兩個點,一是掙太少,二是不明白自己能做什麼、擅長做什麼。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從古至今,有抱負的男人都想要成就一番是事業,但是成功的道路上不會可能一帆風順。很多偉人,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低谷時期。就像我們熟悉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四十多歲失業離婚,還欠錢。但他依然重新出發,成就一番大事業。
  • 當你沒錢沒背景時,40歲之前,要做好這3件事,精闢
    當你沒錢沒背景時,40歲之前,要做好這3件事,精闢相信很多人對於沒錢沒背景都是深有體會的,畢竟大家都是在普通家庭中成長的,那麼在剛出社會的時候,就會因為沒有資金和人脈,就只能靠自己在學校的時候所學的一些專業知識,還有對於自己未來職場的規劃當中,讓自己的人生生涯逐漸變得豐富一些。
  • 王陽明:當你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這6點你要知道,對你有幫助
    當你迷茫時,不知所措的時候,這6點你一定要知道。1、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很多人為了過好日子,想著法子折騰,折騰來,折騰去,結果還真的折騰出一條屬於他的生財路了,但這其中的折騰,也有不為人知的苦楚。笑著、哭著走出來的風雨路、成功路。
  • 王陽明:你一直都差一點的原因,只是因為沒做到這4個字
    他知道每個人都想追求美好的事物,想要取得成功,也想要能夠順利地度過一生,起碼少經歷一點坎坷。所以王陽明先生對於這種問題作出了回復,那就是,其實你以為十分困難,每次總是差一點的原因就是你沒能做到這四個字:「知行合一。」
  • 王陽明:真正自在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最近幾年,身患抑鬱症心理疾病的人越來越多,令人惋惜驚嘆的悲劇也時有發生,這一現象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尤為明顯。身體的疼痛往往可以忍受,但是精神上的折磨,卻會擊潰你最後的心理防線。為什麼你每天晚上失眠痛苦?為什麼你過得不快樂呢?其根源就在於你的心。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也是一場修心。
  • 30歲後,當你沒錢沒資源時,逼自己堅持去做這3件事,遲早成大器
    30歲後,當你沒錢沒資源時,逼自己堅持去做這3件事,遲早成大器俗話說得好,三十而立,也就意味著人到中年。當你到了中年以後,所面臨的壓力肯定是越來越大,肩膀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很多人在面對改變的時候往往十分難以適應,甚至有些人承受不住這樣巨變,精神崩潰,一蹶不振。在這個社會上,註定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只有絕少數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 王陽明:操心之人累一生,若想幸福,這3件事你別「瞎操心」
    大家都說「忙點好」,有些人卻說「閒著好」,實際上也不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該忙的情況下忙,該閒的情況下閒」,該操心的情況下要操心,不該操心的情況下別瞎操心,假若老是瞎操心,必定活得很累。生而為人,最忌諱的便是胡思亂想,通常只有經歷過操勞的人,他們才知道無事是多麼的幸福,唯有心靜神寧的人,他們才知道多心是多麼的勞累。」忙「字左邊是」心「,右邊是」亡「,假若太忙,內心則亡。所以一切痛苦、操勞、疲憊,實際上皆是來源於內心,假若修煉好內心,人則能心曠神怡,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早已悟透了這個道理,因此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王陽明:越是有福之人,越是不會管這3件事,別等到40歲才知道!
    人人都說福氣這個東西是上天註定的,有些東西一個人生來若是沒有,那可能這輩子也沒可能擁有了,那怎樣才能做一個有福之人呢?被譽為是「心學大師」的王陽明對此給出了他的見解,王陽明是一生都在探究為人處世和修心治心的奧秘,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人心是最複雜的,別的都是浮雲,想要有擁有幸福的人生,就要「修心」,而修心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內心純淨,首先就是做到三不管。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