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主播:陸琪慧
在藝術中,故事對於我們理解一件作品時,常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雖然它不可能達到像是在文學、電影中那樣的重要程度,但是它在其中幹擾了觀眾對藝術作品的判斷和欣賞。近期「廣東崇正雅集九期藝術品拍賣會上,魯迅贈送給蕭紅的一顆紅豆,最終以21萬元人民幣拍出。」此新聞一出瞬間引來眾多網友的評議:洗錢?
而事實上21萬人民幣並不是
一顆紅豆的價格,而是一個首飾盒、兩張小紙片、一段彩帶、一顆紅豆、一個錦囊,六樣物品加起來共拍得21萬。其中兩張紙條上,分別寫著:「魯迅先生送給廣平先生的紅豆,端木誌」。另一張紙片上則兩面都寫著:「這是魯迅先生送給肖紅的紅豆」。據介紹,這顆紅豆是魯迅夫婦贈送給蕭紅的。然而蕭紅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卻表示不知道此事,難以判斷真偽。
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現在無從得知,但令人震驚的是,魯迅和蕭紅本是師生關係,而他們之間「微妙」的情感令大家產生好奇,而「紅豆的故事」也讓網友們紛紛進入創作寫手的身份。其實無論是賣物品還是賣故事,這都是市場環境的驅動而形成的。
相似的事件還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發生在2019年12月,義大利的藝術家卡特蘭做了一個《喜劇演員》的裝置,這件作品就是一隻用膠布貼在牆上的香蕉。最終這隻香蕉拍出了12萬美金。
另一位行為藝術家衝進展廳,直接從牆上拿走了香蕉並把它吃掉,最後感嘆:這真的「很美味」。事情還沒結束,他吃完這根12萬的香蕉後,工作人員隨即又換上了一根新的香蕉,並表示「香蕉只是一個概念」。即刻間網際網路上開始玩「貼香蕉」的風潮,網友們紛紛效仿,玩的樂此不疲。
而事情的真相僅僅是卡特蘭在雜貨店買了三根香蕉,並用防水膠帶貼到牆上,標價12萬美元,前兩根被買家很快購買,最後一根他提高到15萬美元。這件拍品和開頭的紅豆不同,買家決定購買,便會有一張真品收藏證書,意味著「香蕉」(證書)可以轉讓。
我們知道香蕉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質腐爛,但這件作品的關鍵點不在於那根香蕉有多麼特別,而是整個過程的諷刺性價值更高,參與這場遊戲的每一個人包括網友都像是一位「喜劇演員」。香蕉被吃了、爛了、偷了,都不會導致12萬元的損失,因為可以拿另一根香蕉去替代,只要「證書」還在。換句話說,認證不認「蕉」。
其次,拍賣的價格和藝術家創作是無關的,價格依靠資本市場的運作,拍賣會實際上就是一場商業活動。無論你創作什麼樣的作品,一旦進入了拍賣行,藝術家本人是無法決定最終的價格的。
看到這裡,你一定仍有很多疑問,看不懂的都是藝術?我們把紅豆和香蕉放在一起,你是否找到有一定的相似處?營銷學中有一個理論叫「故事營銷」,經典案例就是如何將一瓶普通的可樂賣到10元?100元?1000元?1萬?10萬?100萬?前幾個很容易想到,放到景區或者限量提供,而1000元之後又該如何操作?這就是開頭21萬紅豆所用的策略——明人效應。而這些故事有些是誇大,有些是包裝虛構出來的。賣產品最好的方法就是賣情感連結,因為人都是情感動物,有了情感就會因情緒的波感而產生共鳴,因而通過金錢購買而達到獨自佔有的結果。
當然,這是我們從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營銷策略,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會感性地被故事所吸引,因為浪漫又動人,現實裡不常有,只有故事裡才有。
20世紀80年代初,當紅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和她的男友烏雷,一起做了個作品名叫《情人》。他們曾經在一起工作和生活12年,1988年,他們選擇在中國長城分手。當時阿布穿了一件紅色的長衣,烏雷穿的是藍色的長衣。他們兩人分別從長城的兩頭出發,徒步前行直到互相會合。而這段行程他們足足走了90天,當他們會合的那一刻便是分手。
作品的名字叫「情人」,而他們最終的結局是「分手」,這似乎有些諷刺,但仔細想想又覺得十分合理。當我第一次知道這件作品的時候,我被他們的風度所感動了。在現實中,男女雙方分手通常選擇開戰或者不歡而散,像他們這樣通過獨自行走90天,靜靜地去思考或回憶,理性地去確認自己最終的心意,這樣的分手是多麼的體面和令人敬佩啊。
過了很多年,我才知道《情人》背後的真相。一開始他們的創作思路是阿布和烏雷在長城兩端獨步行走,兩人相遇後即結婚。可惜,在他們實行這個計劃中,兩人的關係漸行漸遠。但他們為這件作品籌備的時間太久,耗費了八年(僅僅申請中國官方批准就用了好幾年,因為當時中國還未開放),但他們又不願中途放棄,才勉強將這個計劃改成分手。
其次在行走的過程中也不盡如人意,他們按照要求必須由中國軍人全程監視陪同。每天需走幾個小時的路程,才能到附近的村莊住宿,而不是他們希望的那樣在長城上露營。就連我最喜歡的那個畫面:倆人經過90天的行走,在長城上會合,紅藍雙方走到一起激動擁抱的場景也沒有發生。
實事上是烏雷先到二郎山,阿布三天後才走到那裡。最狗血的是,烏雷在行走途中還使他的中國女翻譯懷孕,兩人最終回到荷蘭阿姆斯特丹結婚了。這才是完整版的《情人》的故事。
仔細想想,「紅藍」配色也是營銷原理,通常在對抗競技的場景中,人們習慣於把雙方分為紅色和藍色。第一是容易辨識;第二是在光的三原色中,紅藍相撞會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第三雖然在視覺上產生對抗,但在情感和認知上卻形成互補。在長城上,阿布和烏雷穿上紅色和藍色,無論從視覺還是情感都十分合理恰當。
講到這裡,你是否和我一樣瞬間被真相給擊敗了呢?所以我們到底喜歡的是作品本身,還是僅僅只有故事呢?這也許很難徹底剝離區分,我們再次回到紅豆和香蕉的事件中,假設魯迅真的贈予蕭紅這顆紅豆,只要有人願意花21萬購買,它就有這個價值。而那12萬美元的香蕉同樣如此。
從商業角度去看,藝術性再強,也不如有欣賞它的人願意花高價來購買。市場就是這麼的殘酷和冷血,又那麼的合理。但是我們不能站在商業系統中去評判藝術系統裡它們存在的價值,這就顯得有些錯亂和離譜了。
我們下次詳細談談「假扮遊戲」的藝術作品。從美學理論的角度看,一件藝術作品是可以通過「假扮遊戲」的方式去呈現的,無需還原現實中的「真實」。故事性使作品的材料超越了其本身的意義,材料己經不是材料本身了,它成為了藝術家為觀眾製造的虛幻情境裡的「道具」。
喜馬拉雅主播:陸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