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已經結束,這一季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彭敏奪冠,第九期裡,田涵辰小朋友的開場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讓我發現詩詞大會的孩子越來越多了,而且表現越來越好,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名「小神童」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大出風頭的9歲小女孩——吳雨曼。她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三場中,年齡最小的選手,也是表現最出彩的選手,沒有之一。
9歲的吳雨曼不愧是「小詩神」,她以153分的高分通關。這是全場的最高分。
更難能可貴的是,吳雨曼在作答過程中,能夠做到不慌不忙,還通過自己略顯稚嫩的聲音,與嘉賓就詩詞的出處和寫作背景,以及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進行互動。這不僅為節目增色不少,也反映出吳雨曼身後的詩詞儲備和文化底蘊,給觀眾朋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來,出現了本屆詩詞大會最有爭議性的一幕。在百人團中,取得攻擂資格的是北大新聞學博士生向芝誼女士。這樣詩詞大會的賽場上,就出現了最大的「學歷差」。北大女博士對陣4年級小學生。看到這很多觀眾都不免為吳雨曼的比賽前景擔憂。
要知道,詩歌比賽,不僅比的是詩歌的背誦,更比的是對詩歌深層次的理解,這種理解需要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發散的思維來支持。這是吳雨曼目前最大的劣勢,也是她的對手,北大才女向芝誼的優勢之一。
所以,比賽的過程毫無懸念,經過兩輪飛花令對決後,吳雨曼惜敗。
在失敗後,吳雨曼並沒有哭泣,而是用稚嫩的聲音,略帶傷感地吟詩一首,「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這首詩引用的恰到好處。既說出了自己不在乎勝負的心理,在內心深處,還有那麼一絲絲不甘心。可以說,吳雨曼的離場詩技驚四座。我們需要給她的惜敗予以掌聲。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五歲半的王恆屹小朋友。
他人小才大,小小年紀就會背五百八十多首詩,還能輕易的根據現場選手的姓,說出對應的詩句。這一開場,就在詩詞大會的舞臺上,上演了一檔精彩紛呈的橫掃千軍。
小傢伙,一路過關斬將,小磕絆後還輕鬆自救成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但以微弱差距,敗給了張匯林,沒有獲得攻擂資格!
王恆屹的首場表現,可謂是滿堂喝彩!他的眼睛也是炯炯有神,各種表情鬼靈精怪,隨便抓取都是妥妥的表情包。
經常聽到有人說:學詩有什麼用?天天讓孩子背這個背那個,將來能掙錢嗎?
而面對這一說法,這些孩子們就是最好的證明,
並且古詩詞目前是中小學語文的重頭戲。和以前相比,小學古詩古文新增了80%,初中古詩文更是佔全部課文的51.7%。
足以看得出培養孩子讀詩是件多麼重要的事。
古詩詞詩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自古以來的中華經典就是智慧的源泉和思想的巔峰,而唐詩尤甚。
唐詩的學習和誦讀,對於孩子人格的養成和精神的塑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常閱讀唐詩的孩子,閱讀理解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在這個終生學習的年代,閱讀理解能力就是競爭的核心力。
教育學家尹建莉老師說過: 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採,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在平凡的生活之外,孩子會有一個「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世界。
給孩子啟蒙古詩越早越好。
董卿在《詩詞大會》上展現了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而這些都是她從小打下的基礎。
許多家長都曾有過這樣的困擾:孩子對於中國古代詩詞沒有什麼興趣,學上一會詩詞,不知不覺就神遊天際。就算強逼著孩子學,那恐怕也是沒有什麼意義。
今天編者就給大家推薦一套多次被詩詞大會評委楊雨教授推薦,董卿也是在微博無數次安利的《飛花令》——每天一首古詩詞。
書中包含近1000首經典詩詞——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可以說中國上千年傳承至今的優秀古詩詞都被囊括其中了。這本書是全套彩繪,加上動人的故事,可以給讀者講述詩歌背後的知識文化,並且語言動人心弦,即使是孩子,也可以輕鬆理解和閱讀。
有了它,孩子們根本不用擔心讀不懂詩,家長們也能夠放心孩子們的語文考試了。
目前這套書搞活動只需要79.9元,全套彩印的書籍,加上古詩詞文化的精髓,僅僅需要79.9元的價格,孩子獨特氣質的培養應該從小開始!#中國詩詞大會#
79.9元毫無疑問是最高性價比的投資。
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內在氣質,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直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