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玉清3姐弟反目成仇真相曝光: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

2021-01-20 騰訊網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前段時間,耳朵回老家,參加了一個長輩的葬禮。

老人的喪事操辦的很是隆重,兒女們還按照老家的規矩,給老人選擇了一塊風水寶地。

但是,在一副「孝子賢孫」和諧的氣氛中,我卻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

「唉,地方倒是好地方,可惜老陳家的風水早就破了。」

聽到這些言語的時候,我心道老家人難免「封建迷信」。

可回頭我便從父母口中得知一個消息:

手足間早就因為宅基地的事情暗生嫌隙,平時沒少在背地裡抱怨彼此。

老人剛剛下葬,那邊兄弟姐妹幾人便因為家產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

這世上哪有什麼風水,無外乎人心。

老人的好風水,庇佑不了互相傷害的兒女,更加守護不了日漸凋零的手足之情。

01

葬禮後發生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月初鬧得滿城風雨的費玉清三姐弟「決裂」事件。

費玉清的姐姐早年出家,法號「恆述」。

按理說,這樣一位比丘尼,早已經六根清淨,可卻因為錢和親兄弟費玉清、張菲二人鬧翻。

9月7日,恆述召開新聞發布會,全球直播,公開「討伐」兩位弟弟。

她斥責弟弟們小肚雞腸、一毛不拔,還將她的形象毀得不堪入目。

說到激動處還「詛咒」道:

「謗僧要割舌頭下地獄。」

輿論一片譁然。

恆述原名費貞綾,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女歌手。

年少時由於家境拮据,作為大姐的她為了幫助父母照料弟弟,付出過很多。

當年費貞綾不僅供養弟弟們的學業,還為了讓兩個弟弟有一個好前途,不惜自降身價,為他們搭橋鋪路。

兩位弟弟也不負所望,一個走向了臺灣綜藝主持「一哥」的寶座,一個成長為影響整個華語樂壇的歌王。

功成名就之後,兩個弟弟也投桃報李。

就算姐姐出家後,在金錢上揮霍無度,他們一開始也是有求必應。

但是每次幾千上百萬的債務,最後連他們也有些力不從心。

今年年初恆述在社交媒體髮長文爆料,自己被一位名叫江寶銀的信女拖累,欠了3000多萬高利貸。

突如其來的消息,不僅讓媒體瞠目結舌,更讓兩個弟弟大驚失色。

張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痛指恆述退出演藝圈40年,他和費玉清已經幫姐姐還了2億5000萬臺幣。

為此姐弟三人甚至籤下切結書,表示不再幫忙還債。

但是姐姐始終認為弟弟們忘恩負義,矛盾越演越烈。

「小哥沒大紅時我幫過他很大的忙,還有菲哥,我也幫過他,怎麼他們幫我那點忙就記得那麼大,我幫過的他們都不算了呢?呵呵~」

「他們給了我兩個億,一個失憶,一個回憶!」

是親三分客,不客便成仇。

面對姐姐的得寸進尺,弟弟張菲也痛心地說道:

「以前我和費玉清看在父母面子上,幫她處理債務,現在父母走了,我和費玉清也打算過精打細算的退休生活,必要的時候,不排除和她脫離姐弟關係。」

原來費玉清姐弟三人的矛盾由來已久,只是因為父母在,他們始終沒有激化。

高亞麟說: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父母健在的時候,一家人其樂融融,父母居中調停,兄弟姐妹再大的仇恨都可以消除。

父母不在了,我們的生命只剩下歸途,要做的也只剩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02

知乎上有人問:

「兄弟姐妹之間能反目成仇到什麼地步?」

答:

「親人親,親上親。親人仇,仇上仇。」

這種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戲碼,往往在父母老去,乃至父母離世之時展現的淋漓盡致。

視頻博主@房小琦說過這樣兩個故事:

2013年秋,北京,不動產登記大樓的門口。

一輛小轎車還沒停穩,一個中年人就從後座,抱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往過戶大廳跑。

當時正值北京深秋,老人上身穿一件毛衣,下身只有一條秋褲、一雙拖鞋。

等博主忙完自己的事情出來,看到有三夥人在大廳打作一團。

老人被扔在冰涼的地上,瞪著眼睛,張著嘴,無助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他們是老人的兒女,這是老人生命之火即將熄滅前看到的最殘忍的一幕。

老舍說:「北平的秋天便是天堂。」

但是在這天堂一樣的季節裡,博主第一次感受到原來人生可以這麼無助、這麼悽涼。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北京西單的一棟老房子裡。

家中的老爺子從臥病在床到去世,都是由老大照顧的。

遺囑也是將房子留給了老大。

本來只是簡單的繼承,卻在看似和睦的家庭掀起了滔天巨浪。

弟弟和妹妹全都參與到房子的競爭上。

雖然最後法院裁定房子還是由老大繼承,但是迫於血親的無奈,老大還是將房產一分為三。

沒想到弟弟妹妹還是不滿意。

這一爭,就是五年。

最後的結局是,弟弟因為行為過激,被判了好幾年,妹妹險些落下終身殘疾。

老大也因為「心勞成疾」,差點一病不起。

自此老大放棄了房子全部的繼承權,一家人也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父母是家的基礎,更是家庭利益的傳承人。

如果一個家庭失去父母的主導地位,那麼兄弟姐妹之間的利益衝突往往會凸顯出來。

再親的親人,也得明算帳。帳沒算清,一定絕情。

03

看到一句話,感觸很深:

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多半會死於成年。

父母在時,兄弟姐妹是一家,一起成長回憶著相似的童年,一起緬懷著過去憧憬著未來,就算長大了,彼此成家立業了,但凡逢年過節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

父母不在,兄弟姐妹聚少離多,也客套起來了,就算相聚也沒有了最初的溫馨,時間久了,來往少了,感情自然而然就淡了。

尤其是人到中年,這時父母故去,維繫手足間最大的那根紐帶會慢慢消失。

想起一位老友回憶父輩時的一段往事。

老友是北方人,父親那一輩家庭兄弟姊妹眾多。

父親和么叔之間差了十多歲。

么叔小時候總愛跟著父親進城玩,看到這樣一對組合,總有人會問父親:「這是你兒子啊?這麼大啦。」

父親總是微笑著,不厭其煩地解釋:「這是我弟弟,親生弟弟。」

原以為兄友弟恭會是一輩子的事情,但是誰曾料到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手足情,竟然經不起半點風雨。

父親從小便悉心照顧著么叔,什麼事情都要管束一下。

而在么叔看來,哥哥無微不至的照料是一種「束縛」。

一次么叔想和朋友一起做生意,想從家裡拿10萬塊錢,父親沒有答應,還讓他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鬼混。

兄弟間為此產生了很大的齟齬,甚至在一次言語衝突中差點動手。

么叔脾氣很倔,也有本事,硬是獨自一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省城闖蕩,吃了不少苦頭,最後在省城成家立業。

開始么叔每年還能回家幾次,後來家裡的老人相繼過世,他就乾脆不往老家趕了。

這兩年,雖然父親和么叔的關係有所緩和,但是那份手足情深卻已然淡漠。

父親偶爾還會在孩子們面前提及當初帶弟弟進城時的情景,有時還會暗自嘆息一聲:

「長兄如父啊。」

但是孩子們都知道,那樣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父母是兒女們最大的親緣,但是這份緣是有期限的。

緣在,兄弟姐妹是最親的人;緣滅,兄弟姐妹也許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04

猶記得年少的時候,每逢祭祖,爺爺都會在曾祖母的墳前站立良久。

回家的路上,我攙扶著爺爺,總能聽到老人一邊念著「老娘」,一邊重複著一句話:

「他們不會再聯繫了,可能以後也不會見面了。」

爺爺口中的「他們」,指的是他的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

早年間兄妹三人因為父母贍養的事情有過口角,後來又因為工作和家庭去往了不同的城市。

之後聯繫越來越少,直到曾祖母去世戛然而止。

看《圓桌派》的時候,徐子東的一段話讓我感同身受:

「你什麼時候能夠體驗到兄弟姐妹的親情,就是在家裡老人還多的時候。」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姊妹是親戚。

願天下的兄弟姐妹,都能珍惜眼前的相聚,記得身體裡相連的血脈。

因為親人,只有這一世的緣份,無論這輩子聚散幾何、愛與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相見了。

別讓幾世的修行,變成一生的遺憾。

相關焦點

  • 費玉清3姐弟反目成仇的背後:父母在時是一家,父母去後是親戚
    面對姐姐的得寸進尺,弟弟張菲也痛心地說道:「以前我和費玉清看在父母面子上,幫她處理債務,現在父母走了,我和費玉清也打算過精打細算的退休生活,必要的時候,不排除和她脫離姐弟關係。」原來費玉清姐弟三人的矛盾由來已久,只是因為父母在,他們始終沒有激化。
  •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散了」,是真的嗎?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散了」,是真的嗎?父母不在了,家裡的老大是最關鍵的,如果老大沒有擔當,斤斤計較視,兄弟姐妹之間就會相見如仇,老大要像父親一樣多關心下邊的弟弟,妹妹這才沒有距離,姊妹相處要做到多包容,不計較恩怨,處處關心他們,多聊家常。
  • 一個中年女人的自述: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連親戚也做不成
    所有孩子的父母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孩子們團結一心。而他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以後我不在了,只有你們兄弟姐妹了。」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家庭的兄弟姐妹,並不如自己父母所說的那樣會在他們去世之後,相親相愛、團結互助。父母都離世之後,各自成家的兄弟姐妹聯繫也就越來越少了;甚至有些兄弟姐妹為了一些蠅頭小利,雙方翻臉,變得老死不相往來。
  • 同一個父母所生,這幾對位明星兄弟姐妹的長相差距卻這麼大
    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兄弟姐妹長得像很正常,但也有例外。今天,我們來看看。圖為我們的天王劉德華和他的弟弟劉德盛,其中劉德華和劉德盛感情很好。雖然兩人有著相同的父母,但劉德華,玉樹臨風和劉德盛的身材卻很粗獷;兩個人不像兄弟。這種外貌上的差異不是一般的!
  • 兄弟姐妹為何會反目成仇,曾經的親密關係是否讓你困擾
    02 長大後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原因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密關係,如果像和兒時的玩伴、同學、朋友一樣,因為地域、成長的不同自然而然的變疏遠了,也沒什麼讓人困擾的,大家各自安好,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剩下的是遠遠的關注和對彼此的祝福,僅此而已。
  •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很快就散了的家庭,多半是因為這四個原因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有人說,父母活著的時候,兄弟姐妹還是一家人,父母都走了,兄弟姐妹就變成了親戚,不團結的兄弟姐妹甚至變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父母在的時候,不管走多遠,總是要回家看看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縱使有矛盾,也還有割不斷的親情,還能相聚在一起;父母不在了,即便想修復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也沒有了見面的理由。家家都有難念的經,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很快就散了的家庭,多半是因為這四個原因。
  • 兄弟決裂!恆述法師酸張菲費玉清摳門 她嘆:父母疼廢人
    針對張家3姊妹之間的糾紛,楊月娥今(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周遭很多朋友的家裡都有奇葩楊月娥表示,最讓人無言的就是長輩偏頗,「臺語說的『皇帝愛奸臣、父母疼廢人』。要辛苦的去扛懶惰的,根本是歪理?鄉愿」。她認為每個人都是個體,成年後各自獨立成家生活,討生活各憑本事,扶一把拉一下無妨,救急不救窮,再有錢也填不了無底洞,兄弟爬山都需要努力。 楊月也娥說,她有2個女兒,有姊妹陪伴是她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期許女兒們能夠相親相愛、互相扶持、有商有量、人生不孤單,但千萬別好高騖遠拖累家人。
  •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兄弟姐妹連親戚也做不成了
    可是,如果父母已經離世,而子女們也都各種成家,要麼做了爺爺奶奶,要麼做了爸爸媽媽,在各自的小家庭裡,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責任。加上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兄弟姐妹就會慢慢減少往來,感情自然就會變淡了。如果兄弟姐妹在父母在的時候,關係就十分不好,還積累了各種矛盾和不滿。當父母離去的時候,會因為利益的關係,發生爭吵和翻臉。
  • 父母都走後,兄弟姐妹馬上斷交的家庭,多半是這幾種
    不管走多遠,逢年過節,總是要回家看看父母,難免心中有牽掛,也想聽一聽父母的嘮叨,嘗一嘗家鄉的美味。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總有一些人,不想回家鄉了,就是看望父母的事情,也顯得很多餘。不是因為買不起車票,沒有假期,而是不想見到兄弟姐妹。更有甚者,在父母都過世之後,立馬就和兄弟姐妹斷交,骨肉之情,忘得一乾二淨,取而代之的是仇恨。
  • 「父母走後,兄弟姐妹就散了」!彼此間不來往的背後原因,很現實
    父母離開帶來骨肉疏遠的真相 1) 父母是家庭的紐帶 當父母在世時,所有的兄弟姐妹在他們面前都是孩子,父母作為家庭的主導者,是維繫孩子感情的紐帶,孩子們自然會覺得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
  • 父母去世了,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不來往了?3個過來人說出了實話
    對於大部分獨生子女,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兄弟姐妹多的那份情感,即使是父母走了以後,在這個世上,至少還有兄弟姐妹能夠陪伴自己,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有所依靠。張爺爺:69歲在我的認知裡,有些人真的沒有資格成為兄弟姐妹,當初父母在的時候,因為父母的緣故,還能繼續保持關係,現在父母走了,感覺什麼都無所顧忌了,而這種情況是我親身經歷的,當時父母生病,需要有人照顧,之前商量好一家照顧一段時間,可是最後輪到大哥家的時候,他卻各種理由推脫,
  • 父母離世,兄弟姐妹為什麼逐漸老死不相往來?3個人講述親身經歷
    可以先收藏再練哦~導語:父母健在時,總希望子女們能好好相處,父母不在了,有什麼事,兄弟姐妹之間可以相互幫襯彼此有個照應,因為都是一脈相承血濃於水的親情,是自己家裡的人。有的家庭也確如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即便父母不在了,彼此之間也還是一個大家庭,逢年過節都會相聚,也常結伴旅行,大事小事互相關心,相處和睦。而有的兄弟姐妹,父母健在時,還能圍在父母身邊,其樂融融。一旦父母離世了,就很少來往,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 明星和兄弟姐妹長什麼樣?費玉清的哥哥姐姐都是神
    很多人不知道兩姐妹還有一個姐姐、姐姐照顧兩個妹妹,幫助她們照顧孩子,兩姐妹也非常感謝付出,姐姐他年輕時也是個十足的美人!小哇鍾漢良有一個妹妹是消防員,她喜歡冒險,是個勇敢的人。兩兄妹關係很好,小哇因為姐姐喜歡看綜藝節目極速前進,帶姐姐一起參加節目錄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小太陽像哥哥!
  • 有人說,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就基本不來往了,是真的嗎?
    父母是一個家庭的主心骨和核心,所有子女都是圍著父母轉,這毋庸置疑。父母在,家庭才算完整,子女才有向心力。如果說父母去了,家也就散了,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也是極有可能的。我老伴有八兄妹,嶽父去得早,嶽母今年89歲了。現在,八兄妹中除五個在本縣外,有一個在長沙,一個在廣東,一個在貴州,但因為有母親在,都會在年底趕回家相聚。目前,一大家加一起達58人,前年全部到齊拍了全家福。我老伴去年退休後,今年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在娘家陪母親。她曾多次說過,母親在一天,就盡心盡力服侍她一天,如果哪一天她走了,也不會經常回娘家了。
  • 明星的兄弟姐妹都長什麼樣?費玉清的哥哥姐姐都是神人!
    姐妹花大小s從小一起出道,一起參加綜藝節目,非常讓人羨慕,在紛繁複雜的娛樂圈有一個親人一起面對,惺惺相惜,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兩姐妹還有一個姐姐,姐姐很照顧兩個妹妹,會幫妹妹們帶孩子,兩姐妹也很感激姐姐的付出,姐姐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十足的大美人!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關係就不親了?3位過來人說了大實話
    一、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不親了勝男老家在河南農村,爸爸因病去世比較早,是媽媽種田拉扯著她和哥哥長大。從小到大,勝男的學習成績都不錯,而哥哥卻對讀書沒有一點興趣。二、兄弟姐妹關係不親,聽聽這3位過來人的話1、林大姐:家人矛盾多生活中像勝男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由於工作在外忙碌不能親自照顧父母,於是只能逢年過節回去一兩次。
  • 為什麼父母過世了,兄弟姐妹就不來往了,這3個女人說出了大實話
    後來,父母去外地旅行時突發意外過世,連遺囑都沒有留下,就在這時,三姐妹撕破了臉皮。但是,劉女士嫁的是上門女婿,房子賣掉後,她和老公去哪裡住?所以,三姐妹僵持不下,撕破臉皮,各自決定這件事解決後,再也不聯繫。父母過世後,兄弟姐妹不聯繫?可能也跟這點因素有關父母過世了,兄弟姐妹關係就斷了?這並不意外。
  • 「父母離去,兄弟姐妹也散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很扎心
    伴隨著二胎時代的到來,很多父母也有了生二胎的打算,這樣大寶、二寶在一起很是熱鬧,家庭中和睦歡樂,兩個孩子之間也能相互扶持,長大後也會成為彼此的依靠,有事情後總有人在後面頂著。只是隨著父母的離去,兄弟姐妹之間也就散了。
  • 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我們的兄弟姐妹也從父母那裡遺傳了一半的染色體,這就導致,我們可能與兄弟姐妹沒有什麼關係,也可能與他們的遺傳係數超過父母。這會導致兄弟姐妹成為我們最親的人。從這個親屬的重要程度來看,你與父母、子女是最親的人,因此要對他們負起更大的責任。2、兄弟姐妹之間的影響沒有父母的影響大兄弟姐妹都是靠父母生活的,未來的發展需要父母的支持與引導,因此,子女與父母之間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
  •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該去哪?兄弟姐妹的家能去嗎?過來人說了實話
    古話常說「父母在不遠遊」,但隨著社會的變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遠離家鄉去大城市打拼。但外鄉再好,孩子們總是牽掛在老家的老父老母,畢竟有父母的家才是自己的根!可是人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特別是父母年齡已大,如果將來他們不在了,到時候我們還有家嗎?我們來聽聽這3位朋友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