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誰家結婚或者辦喜事都會提前告知,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先準備空肚子,就是至少兩頓不吃,最好連水都不喝。在農村吃大席,那就更有趣了,現在咱們來看一下農村吃大席的正確打開方式。
首先,我們得帶上孩子吧。一般是帶一兩個,多一些的就要帶三個,孩子吃的不多,主要的作用就是玩,把水碰灑了,飲料掉地下了,一會兒竄出去了,那麼大人也緊跟著出去了,這個時候剩下的人如釋重負,趕緊吃上幾口,一時竟忘了保持許久的矜持。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拿糖裝瓜子掰香蕉吃桔子,這些是大人都不在意的,糖有什麼好吃,好吃的在後面呢。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緩解尷尬氣氛,因為同坐一個桌上的人並不一定都認識,所以沒上菜時大家幹坐著有些不舒服,所以逗逗孩子成了必然,說著說著倒真的歡天喜地了。
然後開始上菜了。首先上的是涼菜,因為有點太餓了,所以逮著先吃了再說。涼拌黃瓜,涼拌金針菇,涼拌素肉,涼拌豬耳朵,快吃吧吃吧,邊吃邊喝,好不痛快。接著熱炒也來了,哎呀,有肉了,孩子快吃,趕緊往碗裡扒拉,木耳不吃芹菜不吃,那就只吃肉吧。還有可樂,多喝點,別浪費了!接下來湯湯水水都來了,此刻大家也都互相不嫌棄了,誰還管認識不認識,小勺都伸到盆裡,一口一口喝個不停,邊喝邊品評,哪個鹹了,哪個辣了。
重量級的菜品就是這個節奏,是酒入半酣菜過五味之時,大肘子,紅燒魚,扒雞,燜羊肉,都一骨腦的端上來了,此刻每個人都是點到即止,並不是說,這樣顯得矜持,而是有點吃不下了。有的說肘子軟爛入味,有的說魚也湯鮮味美,也有的說羊肉湯一點都不羶,那都吃吧,別客氣。其實沒人客氣,但真的有點飽了。小孩基本上已經跑開了,互相打鬧,嬉戲,一會兒摔倒了,一會兒哭了,這不就是烘託熱鬧的氣氛嗎?
這還不算完,接下來就是蒸碗系列。葷的素的八個碗,依次排開,然後再上一鍋蒸饃。好,接著吃吧!此刻大家基本上都彎不下腰了,硬著頭皮掰了一塊饃,還得嘗嘗梅菜扣肉的味道吧!真好吃,肥瘦相間軟糯入味,不過嘗嘗而已。
最後一道甜品。孩子快來, 你喝湯不喝。叫了半天,孩子並不聽話,還在打鬧,你到底喝不喝呀,你個鱉孫兒!
有的還在吃,其餘的都吃完了,相對無言。開始下一個重要環節,這個兜裡掏出塑膠袋,把戳了幾下的魚,搗了幾口的雞,都倒一個袋裡。那個一看,不得了,拿出倆袋,葷的素的各自安好。哎呀,給我們家小狗吃吃,夜裡還多叫幾聲嘞,是不是呵呵。
農村吃大席頗為經典,它代表的是一種情結,一種文化,雖然它不是固有的,也不是最端莊嚴肅的,但它是一種加深人情聯繫的一根紐帶。有時候真的不只是為了吃,多數都是禮尚往來,你來我往是純友誼。如果真的消失了這個過程,那人與人之間該少了多少歡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