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常逛蜘蛛吧,總是看到有人發帖,題目是「今日發現某某怪異蜘蛛」,「昨日某巨型蜘蛛出現」,「我是不是發現新物種啊」。但每每點進去,發現總是那幾種,不免有些失望。
於是閒時整理了一下在中國家庭常出現的幾種家庭蜘蛛資料,這幾種我觀察了下也是大家問的最多的,省去大家提問的繁瑣,也希望能夠提高貼吧帖子的質量。
當然你要是出於提高曝光率以及活躍氣氛的目的,那也只好熱鬧的圍觀你了,正如某人所說,我們都是中國未來愛蛛團體壯大的希望。
四大金剛之一:(以下資料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絡新婦
絡新婦屬 :Nephila ;silk spider 亦稱金絲蛛(golden silk spider)。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蛛形綱(Arachnida)絡新婦屬(Nephila)動 物。其絲拉力甚大,結大型金黃色圓網,網的直徑通常在1公尺(約3呎)以上,以拉絲懸在樹間。生活在溫暖地區,約60種。雌成蛛很大,體長25∼50公釐(1∼2吋)。雄蛛甚小,只有4∼6公釐,不結網,住在雌蛛網上,企圖與雌蛛交配時,會被雌蛛捉住吃掉。幼蟲結成完整的網,而成蛛只結網的下部,像其他多數圓蛛(orb weaver)一樣,常進行修補,而不每天重新結網。
園蛛科的一屬。體大型。雌蛛體長35~50毫米,雄蛛僅7~10毫米。體色豔麗。頭胸部深褐色 ,腹部的背面紅色,近前端處有一黃色橫帶,自橫帶往後有數條黃色縱帶。結網很大,直徑可超過1米。
查了查圖鑑,貌似有兩種常見的在中國,我覺得棒絡新婦貼吧裡問的更多點,最近去登白雲山都發現了不少。
第一種介紹完
感覺絡新婦給的圖不多,第二種就多加點圖了
白額高腳蛛(圖鑑裡沒有這種蜘蛛,參考了一下百度知道某位網友的意見,遲點我確定了再跟帖:白額高腳蛛這是臺灣分類上用的名字,在大陸這邊,這種蜘蛛的學名就叫白額巨蟹蛛)
百科裡的部分內容與圖鑑不符,我都引用了,總之先高腳換成巨蟹吧!
中文學名: 白額高腳蛛
別稱: 腳蜘蛛、大蜘蛛、旯犽、拉牙、喇牙
界: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蛛形綱 Arachnida
目: 蜘蛛目 Araneae
科: 高腳蛛科 Heteropodidae
屬: 高腳蛛屬 Heteropoda
種: 白額高腳蛛 H. venatoria
分布區域: 日本
白額高腳蛛源自於日本南方,是室內最大型的蜘蛛, 頭胸部前後緣各有一條黃白色橫帶,一般體型約10釐米左右,白天藏匿於櫥櫃縫隙或天花板,夜晚外出覓食,捕捉蟑螂或飛行的昆蟲。 白額高腳蛛在臺灣通常俗稱旯犽(ㄌㄚˊ ㄧㄚˊ )。在大陸潮汕地區稱為馬龍騎。(廣東汕尾海陸豐也稱旯犽) 夜行性動物,喜歡出沒於稍微陰暗的地方。喜歡潛入人家、農舍,是臺灣會棲息在室內的最大型蜘蛛,平常喜歡躲在屋頂、櫥櫃縫隙等處。 體長約20mm~30mm,全長(包括腳)約100mm~130mm,張開腳時約有CD的大小。
白額高腳蛛是無毒的蜘蛛,即使被咬也不會造成嚴重傷害、不結網,主要以捕食蟑螂、蒼蠅、蛾等昆蟲維生,可算是益蟲。 食量不小,可連續捕食多隻蟑螂。放任家中白額高腳蛛生存,可達自然殺蟑之效。
白額高腳蛛人為飼養很好養,它不僅吃蟑螂、蒼蠅、蛾,還吃蟋蟀等小昆蟲,它的耐飢力很好,一個星期只餵一兩次都可以了,當然,有條件的話每天餵更好。
排行老三,大腹園蛛
肚子大的蜘蛛特別多,這個尤其大。
中文名:大腹園蛛
拉丁學名:Araneus ventricosus (L. Koch)
綱:蛛形綱
目:蛛形目
科:園蛛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小麥、棉花、果樹
大腹園蛛,體大型, 大腹園蛛雌蛛長達30毫米,灰褐色。在屋簷、庭園、樹叢間結大型車輪狀垂直圓網。夜間居網的中心,白天在網旁的縫隙或樹葉叢中隱蔽。卵袋產於牆或樹皮裂縫等處,每卵袋中含卵 500~1000個。
雌蛛:體長12-22毫米。體色與斑紋多變異,一般黑或黑褐色。背甲扁平,前端寬,中窩橫向,頸溝明顯。胸板中央有一「T」形黃斑,周緣呈黑褐色輪紋。腹部背面前端有肩突,心臟斑黃褐色,其兩側各有2個黑色筋點,呈梯形排列。腹背後部直至體末端有一棕黑色葉斑,邊緣有黑色波紋,葉斑兩側為黃褐色。腹部腹面中央褐色,兩側各有一黑色條斑。紡器黑褐色。外雌器垂體呈黑色,彎曲部柔軟,黃白色,有環紋,末部褐色,堅硬,邊緣捲起。雄蛛:體長12-17毫米。中窩橫凹呈坑狀。步足較雌蛛長。第1對步足脛節末端較粗,下方內側角有粗刺,後跗節基半部有一弧形彎曲。卵袋:扁圓形,直徑在20-25毫米。黃褐色,外包有一層較粗的粽色蛛絲,排列呈不規則狀。內含卵在500-1,000粒。卵粒呈圓球形、黃褐色。
大腹圓蛛分布較廣,生境多樣,尤其以村莊附近棉田的周圍和田埂的樹木上較多。在棉蛛之間結大型圓網。網較大,網上約有15-20條輻射線,10-15條螺旋線。多在傍晚布網,網可連續用數日,如有破損和汙物則加以修補和清理。大腹圓蛛在棉田內以網捕食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直翅目害蟲。傍晚落網的獵物,它及時運到網中央取食或貯存,白天落網的獵物用蛛絲捆縛存放原處,待傍晚再移動。該蛛在北方7-8月成熟,8月末到10月末產卵於樹皮裂縫、巖石下、屋簷下、牆縫中,次年5、6月孵出幼蛛。
地理分布,湖北、湖南、四川、江蘇、浙江、安徽、貴州、雲南、河南、河北、上海、北京、山東、陝西、遼寧、吉林、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差不多全國都有吧。
圖鑑內說的和百科差不多
最後一個,幽靈蛛
中文名稱:幽靈蛛
英文名稱:Pholcus
分類地位:無脊椎動物,蛛形綱,蜘蛛目,幽靈蛛科
描 述:中型蜘蛛。8眼、6眼或無眼,體灰白色,頭胸部有2個褐斑,腹部長筒形或隆起。步足極細長,超過體長3倍,代表種類:長踦幽靈蛛(Pholcus opilionoides)。有織網習性,但網不規則。為屋內陰暗角落常見的一種蜘蛛。以昆蟲為食。容易與盲蛛混淆。
補充一種也有提及的豬,橫紋金蛛,我老是和絡新婦搞混,好像差別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