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飛講西遊第五十三講:烏雞國王子復仇記

2021-02-20 仙兒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blablabla一……

……好吧,各位,今天雖然是愚人節,但不是開玩笑,而是開一個大腦洞。這個腦洞學界討論了很久了,比如首師大的侯會先生就專文寫過這個問題(推薦閱讀見文末),所以有必要八一八。

今天要講的是烏雞國的故事。還是先回顧一下劇情。

這段故事,和一般的西遊故事完全、完全不同。

我們知道西遊故事中最多的是這種情況:經過一座山,或一條河,山上或河裡住著妖怪,妖怪想吃唐僧(女妖想和唐僧交合),把唐僧抓去。孫悟空想法消滅妖怪,把唐僧救出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經過一個國度,國王遇到了麻煩。師徒想辦法解決了問題。這也是一種,例如寶象國、朱紫國、祭賽國、玉兔公主等都是。但這些國度,起碼國王是真的。連國王都是假的,《西遊記》裡只此一例!

這個故事的核心人物是烏雞國太子,可以叫做「烏雞國王子復仇記」!

然而,莎士比亞還真有一部《王子復仇記》,這部《王子復仇記》和《烏雞國王子復仇記》有關係麼?

還真不好說,因為這兩個故事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翻拍的哈姆雷特?

首先聲明一下,以下觀點來自侯會先生的《烏雞國:西遊記中的王子復仇記》,貧道只是作了一些補充。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個故事的相似之處。

1、演的都是王子的復仇。

2、烏雞國國王是被他的道士結拜兄弟害死的。《哈姆雷特》裡的老王也是被他兄弟克勞狄斯害死的。

3、烏雞國故事是從烏雞國國王的鬼魂向唐僧訴冤開始的。《哈姆雷特》是從老王的鬼魂向王子訴冤開始的。

4、烏雞國國王是在御花園被害死的。《哈姆雷特》的老王也是在御花園被害死的。是老王在花園休息的時候,克勞狄斯溜進來,用一瓶毒汁灌進了老王的耳朵。

有個細節很有趣,這倒是貧道發現的:《哈姆雷特》第一幕裡還有這麼一句:「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間的一切在我看來是多麼可厭、陳腐、乏味而無聊!哼!哼!那是一個荒蕪不冶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這句話雖然指的是人世間,但似乎也是後來花園中發生兇殺案的一個暗示。而烏雞國裡那個道士,將國王推到井裡後,就把御花園鎖了。以至於孫悟空和豬八戒去找的時候,裡面荒蕪不堪:

這正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

5、烏雞國的道士殺了義兄之後,就佔了皇宮內院,還和皇后同居了三年。《哈姆雷特》裡克勞狄斯殺了兄長後,也是霸佔了皇嫂。

6、王子和母后都有一次重要的私下交談。烏雞國的母子交談發生在後宮,《哈姆雷特》的母子交談也發生在後宮。

7、《哈姆雷特》裡揭露克勞狄斯罪行的,是一群外來的演員,原文是「伶人四五人上」。哈姆雷特說:

這些演員就演了一出再現克勞狄斯罪行的劇,念了一大段韻文。果然,克勞狄斯看了劇後立即站起來說:「不要演了!」

烏雞國揭露假國王罪行的,也是一群外來人,只不過是和尚,唐僧師徒是四人,算上真國王正好五個!在寶殿上孫悟空也對假國王念了一首韻文。這一段也再現了假國王的罪行。假國王聽後「心頭撞小鹿,面上起紅雲」,同樣站起身來,就要逃跑。

它們之間真有關係麼?

另外再補充第8條:假國王其實是個騸了的獅子,所以沒有那個能力的。而哈姆雷特說:「晚安!可是不要上我叔父的床;即使您已經失節,也得勉力學做一個貞節婦人的樣子。」雖然情況不一樣,但在意皇后貞節這件事是一樣的。

哈姆雷特並非莎翁原創

《哈姆雷特》創作於1599-1602年,這個時候世德堂本《西遊記》早已問世了。難道是莎士比亞抄《西遊記》麼?也不是。

因為哈姆雷特故事,也不是莎士比亞原創的。而是有早就流傳在民間的傳說,這就是「丹麥王子故事」。

1570 年出版於巴黎的一部書《悲劇故事集》(Histoires Tragiques),就記述了哈姆雷特的完整故事,作者是貝爾弗萊(Francois de Belleforest)。這個故事和莎士比亞的雖然不太一樣,但如弟弟殺哥哥,王子見母后,王子復仇等一系列情節,基本完善了。《悲劇故事集》雖然出版於1570年,這個王子復仇的故事,卻在歐洲起碼流傳了二三百年了。

東西方共有一個故事來源,這件事並不罕見。最著名的就是灰姑娘的故事。經典版的《灰姑娘》故事當然是出自19世紀的格林童話,但這個故事在此之前,不知怎麼就流傳得全世界都知道了。

段成式是唐代人,這個故事比《格林童話》早了將近一千年。實際上這還不是最早的,這個故事的祖先,以及祖先的祖先,以及祖先的祖先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話說貧道寫到這的時候,刷了一下朋友圈,天啊,童話出現了!有朋友分享了一輛南瓜車!千真萬確,就在寫下這段文字的同時!難道愚人節的前夜是童話節不成!

接灰姑娘的南瓜車?

因為時代久遠,很多文化交流的痕跡並沒有留下來。所以我們不用管莎翁寫這個故事的時候,《西遊記》已經面世。也不用管是誰抄誰的,只能說在當時,全世界範圍內,一直就流傳著王子復仇的故事。要知道我們和西方的交流,其實從來就沒有斷過。宋代的泉州商人、元代的蒙古西徵、明代的鄭和下西洋和傳教士來華,都帶來了文化的大交流。這種故事跑來跑去,就不是個稀罕事。特別是明代,有許多天主教傳教士來中國傳道。在傳播過程中,把西方的傳說故事帶到中國,是完全可能的。

而且這種王子復仇的故事,本來就是一個民間故事中常見的母題。現在還是一演再演。所以,東西方這兩部作品,很可能有共同的來源。

另外多扯一句,不用一說《哈姆雷特》就以為又是一部多麼高大上的經典。其實什麼《西遊記》啦、《哈姆雷特》啦,首先都是本民族接地氣的好聽故事,磨了好久好久,才逐漸被捧成了高大上的文學。我們習慣了教科書的宣傳,反倒容易和這些作品產生隔閡,而不能平等地和它們對視。用句俗話就是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不用和人一說:呀,我今晚看《哈姆雷特》去啦~~就覺得瞬間高大上了許多。比如,下面越劇版的《王子復仇記》,去掉了人種特徵後,這位到底是哈姆雷特,還是烏雞國太子?(ps,莎翁原著中的和哈姆雷特鬥劍的雷歐提斯,這裡就改成中國化的雷將軍了!)貧道覺得,如果我們真正想擁有欣賞偉大著作的能力,應該和交朋友一樣,首先是應該學會和它平視,而不是仰視的膜拜和俯視的批判!


這是哈姆雷特?你別騙我


立帝貨

烏雞國這一回,孫悟空變了一個奇怪的東西:立帝貨。這是他引來太子到寶林禪寺之後,變了一個「紅金漆匣」,自己變成一個二寸長的小和尚,鑽進裡面。太子來的時候,將他放出來,告知太子真相。

這個立帝貨奇怪之處在於,因為在我們傳統文化中,從來沒有一個神仙、法寶,起過這樣的名字。而這個「貨」字,既不像人名,也不像寶物名。

但是,基督教的「救世主」,拉丁文正是redemen,後來演化成Redimere,英語裡寫成Teredeemer,法語是Redempteur,西班牙語是Redimir。所以可以大致翻譯為「立帝莫」或「立帝貿」。《西遊記》寫成「立帝貨」,也許是翻譯得不準,也許「貿」、「貨」形近,搞混了。

另外,傳教士帶來的耶穌像,正是放在帶槽塗金的木製盒狀神龕裡的(《利瑪竇中國札記》)。這和孫悟空變的紅金漆匣也正相似。所以,這個莫名其妙的「立帝貨」,很可能就是比著傳教士們帶到中國來的耶穌像寫的。只不過由二寸長的耶穌像改成了「二寸長的小和尚」。這也不奇怪,因為早期傳教士就是被當作和尚看待的,教主自然也是和尚了。

立帝貨

金廂白玉圭

烏雞國王的鬼魂臨走的時候,留給唐僧一柄「金廂白玉圭」,作為見到太子的一件信物。這個也很可以開一番腦洞。因為假如立帝貨和紅金漆匣是比著耶穌和裝神像盒子寫的,那麼這個金廂白玉圭,毋寧看作是比著十字架寫的。因為傳教士們當年帶來中國的十字架,其中往往也有珠寶鑲嵌的(《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外形是下圖這個模樣的。而中國傳統的玉圭,也正好帶個尖頭!

利瑪竇手裡的十字架

清朝有個張德彝,也是滿世界的跑,寫了一本《八述奇》。他在英國的時候,去看了一場「埃達倭第七」和王后「阿來三德亞」的加冕。哈哈不熟悉的朋友一定有點蒙圈,這就是愛德華七世和王后亞歷山德拉。好玩的倒不是登基大典,好玩的是這位張先生眼裡看到英國洋玩意,他就用中國原有的名詞來解釋它。比如他看見大典上有大主教,披著教袍,他就管那玩意叫袈裟。張德彝眼裡看到的英國皇家禮器,凡是差不多的他全都叫「圭」。伯爵庫斯弗執一「象牙圭」,公爵哈裡斯執「懿圭,上帶十字架」,阿蓋公執「御圭,上帶十字架」。貧道雖然沒見過愛德華七世的登基大典,想來也不會拿著中國的「圭」上去。這一堆「圭」恐怕就是基督教的十字架了!張德彝已經是晚清人,尚且喜歡這樣硬套,更不要說明代人了。

最後多扯幾句:

一、關於「烏雞國」的名字,看上去實在太不像國名了。「烏雞」除了烏雞煲(貧道怎麼盡想吃的)那個烏雞之外,也沒有別的什麼含義。有位先生說「烏雞國」很可能是「無稽國」,也就是暗示這個故事是子虛烏有的。貧道覺得這樣解釋貌似也通。因為「烏有」本來就是「無有」,而南唐的文字學大家徐鍇《說文系傳》就說:「雞,稽也,能考時也。」在一些古人眼裡,雞會打鳴,沒有鐘錶的時候,是用來稽考確定時辰用的,所以才叫雞。

二、唐僧介紹「立帝貨」的時候,是這樣講的:「但只這紅匣內,有一件寶貝,叫做『立帝貨』,他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便知無父母養育之恩。」這兩句話也很奇怪,因為貧道檢索了一下,《西遊記》之前的古籍裡,似乎沒有人用這種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形式講話。況且還有個「中知五百年」,但假如從世德堂本《西遊記》成書的時候看,正是16世紀,取整數正是西元的1500年。這恐怕是吸收了傳教士們帶來的耶誕紀年法了!

三、唐僧見到太子,有這樣一段對話:

這一段也很有意思。這段激怒太子,完全是唐僧的現場發揮(所以御弟哥哥的智商不可輕視麼)。但是太子雖然父死,卻還有母。為啥把無母恩也捎帶進來?假如立帝貨是有傳教士背景的,這就好理解了。因為傳教士天天鼓吹「以天主為父母,以世人為兄弟」(利瑪竇《天主實義》),「父母給的只是肉身,天主給的是高貴的靈魂」。這些都激起了當時士人的反感。所以徐昌治、陳候光等人,都罵他是「無孝悌人倫」的禽獸學說(《破邪集》)。所以這個「無父母養育之恩」,一方面是激怒太子,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和當時傳來的西方教義開個玩笑。

最後說一句:《西遊記》裡有兩頭獅子,都是青獅,都是文殊菩薩的坐騎,一次出現在這裡,一次出現在獅駝嶺。這件怪事,雖然沒有特別確鑿的證據,倒是有些線索可以尋覓。只是又要多寫一大段,不妨在講獅駝嶺那一回再八。

推薦閱讀:

侯會《烏雞國:西遊記中的王子復仇記》,《水滸西遊探源》。

往期內容: 第一講 | 第二講 | 第三講 | 第四講 | 第五講 | 第六講 | 第七講 | 第八講 | 第九講 | 第十講 | 第十一講 | 第十二講 | 第十三講 | 第十四講 | 第十五講| 第十六講 | 第十七講 | 第十八講 | 第十九講 | 第二十講 | 第二十一講 | 第二十二講 | 第二十三講 | 第二十四講 | 第二十五講 | 第二十六講 | 第二十七講 | 第二十八講 | 第二十九講 | 第三十講 | 第三十一講 | 第三十二講 | 第三十三講 | 第三十四講 | 第三十五講 | 第三十六講 | 第三十七講 | 第三十八講 | 第三十九講 | 第四十講 | 第四十一講 | 第四十二講 | 第四十三講 | 第四十四講 | 第四十五講 | 第四十六講 |第四十七講 | 第四十八講 | 第四十九講 | 第五十講 | 第五十一講 | 第五十二講

歡迎關注仙兒(xianer-xianer),貧道夫妻自己做的公號,分享自己的生活。長按二維碼彈出識別界面,點擊關注本公號。

相關焦點

  • 【微讀西遊】64——烏雞國的復仇記
    >64烏雞國的復仇記西遊記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這幾回的故事中,孫悟空幫助烏雞國國王起死回生、重返龍位,很多明眼人已經指出過,這是《王子復仇記》的西遊版,應該是沒錯的。的確,兩個故事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以死去的國王鬼魂出現為開端;老國王都是被害死在花園裡;都是以王子來主導這個復仇故事……等等。這些都在李天飛老師解讀西遊記的文章裡有展開,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來看。我們這就不重複了。這裡想說的是,這個故事在西遊記裡的面目。
  • 李天飛講西遊第十五講:誰在為玉帝賣命
    「李天飛講西遊」連載,在新浪微博@李天飛大話西遊,每日15:00發布,歡迎關注新浪微博。
  • 李天飛講西遊第九十九講:西遊記期末測驗來了!你能得多少分?
  • 李天飛講西遊第一百講:怎樣讓大家讀到一部靠譜的《西遊記》?
  • 李天飛講西遊第九十一講:為什麼四木禽星打得過三隻犀牛,孫悟空反倒不行?
    這和前天講到的七隻獅子精一樣,都是根據各種類書、筆記關於犀牛的典故編出來的。闢寒大王,原型是唐玄宗時交趾國進貢的闢寒犀。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一:也就是說,這支犀牛角有自動加熱功能,冬天放在殿裡,有暖氣襲人。今天看來已經不新鮮了,這不就是個暖寶寶麼。闢暑大王,原型是唐文宗賜臣子李訓的闢暑犀。
  • 天飛講西遊 第四十九講:孫悟空變的小妖是不穿衣服的?
    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剉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但是奇怪的是,孫悟空對這個警告,執行得並不嚴格,比如在黑風山、駝羅莊他都說:一點誠心曾訪道,靈臺山上採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祖居東勝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身拜靈臺方寸祖,學成武藝甚全周。
  • 夢幻西遊互通版烏雞國副本怎麼玩 烏雞國副本通關技巧
    夢幻西遊互通版中烏雞國副本怎麼玩?烏雞國副本有什麼過關技巧?怎麼通關烏雞國副本?今天安趣小哥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烏雞國的通關技巧。  第二階段:鬥勇鬥智取那妖精性命(任務時間:120分鐘) 從烏雞國國王處進入皇宮,  烏雞國王說那妖精拘了很多仙人,  希望憑藉他們的力量禍害更多的地方。
  • 李天飛講西遊第六十七講:別上當了,孫悟空根本就沒死在取經途中!
    反正就是講經唄。但是翻開整整一百回《西遊記》,就會發現,如來只在這裡講了一次具體的有經文的經!所以有沒有人研究過,這段經到底是什麼經?好吧,這裡爆料一下,翻遍整個大藏經,貧道敢保一點影也找不到。因為這段經根本就不是佛經!這一段如來說法的文字,出自道教經典《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這部經,是元始天尊親口說的。
  • 李天飛講西遊第六十九講:為什麼芭蕉扇能扇滅火焰山?
    宋代的早期西遊故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裡就有火焰山的故事。那時還不叫火焰山,而是叫火類坳,原文很簡單:這個「火焰山」,經過的方式也簡單極了,就是拿著缽盂(在《詩話》裡這個缽盂是大梵天王給的,不是唐太宗送的)一照,大叫一聲天王,火就滅了。早有學者指出過,西遊故事裡的火焰山,其中一個原型,很可能來自煤田的自燃。
  • 西遊神魔傳|孫悟空竟然變身上帝?西遊神話最離奇的一幕戲!
    像高老莊悟空自信捉妖,寶象國八戒託大降魔,到了烏雞國就更加離奇,居然是事情找上門……來看事情經過:師徒路徑烏雞國老國王鬼魂夜訪猴豬御花園撈屍真國王金丹還陽母與子後宮密談四人組朝堂撥亂假國王當場敗逃文殊收場真王謝文殊菩薩座下的青獅為替主人報「浸水三日之仇」,幹掉烏雞國王把他投入井裡三年
  • 李天飛講西遊第四十八講:如何正確地使用法寶
    今天按說該講黃袍怪故事,但今天用的不是原來那臺電腦,所以先把後面的金角銀角兩個大王的故事提到前面來。好在兩個故事沒有什麼聯繫,先講誰都一樣。還請大家原諒。還是照例簡單敘述一下劇情:平頂山(不是河南那個)蓮花洞裡住著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有五件法寶:紫金紅葫蘆、羊脂玉淨瓶、幌金繩、七星劍、芭蕉扇。
  • 李天飛講西遊第五十六講:黑水河的小鼉龍是印度鱷還是揚子鱷
    所以今天不如先不管,把這個問題留到真正講火焰山的時候再說。黑水河這個故事情節並不複雜,所以,不妨聊一聊黑水河的主人小鼉龍和他的龍族。現在有一個問題,鼉在古代,是鱷魚的意思,但在中國多指揚子鱷。可是這條小鼉龍卻在西天路上興妖作怪,難道是印度鱷不成?今天不妨八一八。西海鼉龍與南海鱷神鼉其實不是正經的龍族,是古代對揚子鱷的稱呼,這個古今的叫法是一致的。
  • 李天飛講西遊第六十五講:金剛琢到底是什麼?
  • 李天飛講西遊第六十四講:火德星君的發家史
  • 李天飛講西遊第六十一講:一張圖告訴你什麼叫「犯天條」
    所以沙和尚被貶下界,變的是個惡鬼,這個貧道講沙和尚的時候有八,他的原型是深沙神,是一位惡鬼。而且,整部《西遊記》裡,他確實沒有上過天宮。豬八戒怎麼判?豬八戒酒醉戲嫦娥,沒有神仙調戲神仙的法條,仙官律裡也沒發現,只能參照正神調戲民女的法條:這裡的刑罰就是「分形」。畢竟剛才說的涇河龍王死了之後,還是有鬼魂的,到陰間去告狀,然後又被送入輪迴,轉生去了。相當於重新做人。
  • 李天飛講西遊第七十講:誰是牛魔王的真愛:鐵扇公主OR玉面狐狸?
    星爺《大話西遊》裡的牛魔王,強搶紫霞,要納她做妾,一出場就帶著霸氣。這種霸氣,恐怕是大多數人對牛魔王的印象。其實細讀《西遊記》原著,就會有許多新的認識。《西遊記》原著裡的牛魔王,自己有家,有鐵扇公主,他又跑到積雷山找了個玉面公主。很多朋友誤以為他是包小三,貪圖玉面狐狸的美色。其實小三雖然是小三,但不能算「包」,因為牛魔王似乎是跑去吃軟飯的!
  • 天飛講西遊 第四十一講:如何優雅地撞天婚
    ◤第四十一講:如何優雅地撞天婚◢師徒四人終於湊齊了,他們遇到的第一個考驗,居然不是妖怪,而是「四聖試禪心」,就是豬八戒撞天婚配女婿。貧道覺得這個故事特別好玩,就高明在劇情的安排上了。這個故事86版《西遊記》演過,想來大家都熟悉。
  • 烏雞國國王原型之謎!
    從劇情角色全真道人是一頭被閹割了的雄獅幻化的,烏雞國王要影射的只能是朱厚照!因為朱厚照沒有留下子嗣,他駕崩後皇位留給了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被閹割的青毛獅子精是文殊菩薩的坐騎,他下界為妖是為了了結烏雞國王和文殊菩薩之間的一段恩怨,這是《西遊記》故事要講的「明線」。也就是說在本章回中要在烏雞國要講一講佛教的——因果報應理論。
  • 《豆丁爸爸講西遊》第1集:花果山石猴出世(六一兒童節快樂)
    《豆丁爸爸講西遊》的創作初心我想給孩子講一講《西遊記》。大家好,我是豆丁爸爸。從今天開始,《豆丁爸爸講西遊》正式和寶貝們見面了。我為什麼要給孩子講《西遊記》,這要從我與《西遊記》的淵源說起。年少讀西遊,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最期待的情節是:孫悟空與妖怪鬥智鬥勇,最終救出了唐僧。悟空勇敢與嫉惡如仇的品質最吸引我,他身上充滿了英雄主義色彩。自此,我的少年時光裡總有一個身牽白馬,揮舞著金箍棒的英雄。再讀西遊,我便成了悟空。一跳成名當大王,跨海尋仙想長生。七載學藝祖師訓,一朝炫耀菩提怒:猴子你從哪來就回哪兒去。
  • 李天飛講西遊第八十講:不想當醫生的猴子不是好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