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年頭,」崇洋媚外」、「有辱國格」的門檻越來越低了。
低到什麼程度呢?
無意間看到一則新聞,一家品牌內衣的淘寶店鋪,因為出現了中國女模配外國男模的照片,遭到一波愛國網友的強烈抗議。
有網友將這種搭配稱為「逆向宣傳」,號召網友共同努力來制止。該網友還建議,「只可以中男中女,不可以用外國男人配中國女的,你單獨用外男也行,用中男外女也行,用外男中女不行」。
該網友的呼籲得到了網上排山倒海地響應——
用外國男模代表「外國人身份高」,是「典型逆向種族主義」。
「這種廣告的含義就是『穿了這種衣服就能實現嫁洋人的夢想』。」
「這是精神殖民!」
「這是反華勢力的操縱」……
我似乎看到了屏幕背後一張張憤怒的臉。
逆向種族主義、精神殖民、操縱……這樣的大詞從他們嘴裡熟悉地吐出來,想來他們都是善於歸類總結的批判家、哲學家,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以及一雙雪亮而警惕的眼睛,隨時諸如內衣模特的搭配這樣的事情上,嗅出某種鬥爭動向乃至激流暗湧。
二
想起了他們的前輩義和團。
義和團起源於民間的白蓮教,原名「義和拳」,其揭貼云:「先拆電線桿,後拆火車道,殺盡外國人,再與大清鬧!」他們痛恨一切近代文明,大肆破壞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中建設的電線、鐵路等基礎設施,把傳教士稱為「毛子」,教民稱為「二毛子」,「通洋學」、「諳洋語」者依次被稱為「三毛子」、「四毛子」,直到「十毛子」。
最後,義和團見到和洋字沾邊的人也殺,連戴眼鏡、打洋傘、穿洋襪等「用洋貨」者,也在格殺勿論之列。在北京城,義和團在六個學生身上鉛筆,將他們直接砍死在街頭。一戶人家家裡搜出火柴,全家都給殺了。
據《拳事雜記》一書記載,「當團匪起時,痛恨洋物,犯者必殺無赦。若紙菸,若小眼鏡,甚至洋傘、洋襪,用者輒置極刑。曽有學生六人,倉皇避亂,因身邊隨帶鉛筆一枝,洋紙一張,途遇團匪搜出,亂刀並下,皆死非命。羅稷臣星使之弟熙祿,自河南赴津省視家屬,有洋書兩箱,不忍割愛,途次被匪繫於樹下,過者輒斫,匪刀極鈍,宛轉不死,仰天大號,顧以為樂。」
對開明官紳,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更是變本加厲地進行殘害,並揚言要「拆毀同文館、大學堂等,所有師徒,均不饒放」。
三
當然,時代在發展,愛國網友也在進步,比如,就內衣模特搭配這件事而言,他們反對外男中女,但至少同意中男外女,體現了一種「寬容」的態度——雖然我搞不明白,為什麼「中男外女」就不是崇洋媚外了,這不有違男女平等的精神嘛。
想想,骨子裡得自卑到什麼程度啊,才會搞這樣的雙標。
這個不算玻璃心吧,算冰碴子心。
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如看著人家老外男模特摟著中國女模特上火,不如去健身房苦練胸大肌,為自己成為「中男外女」的主角做準備。
最後,順便向他們報個料,有人發現電視劇《大秦賦》裡的某位主角長得像波斯人,這背後有什麼用意,有沒有」崇洋媚外」的嫌疑,是不是也值得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