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我們不會忘記,廣大蘇商蘇企挺身而出、『以義戰疫』的情懷擔當。正是全省上下的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我們在攻堅克難中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增長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進出口增長0.8%,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全國第一,各方面『看好江蘇』的共識持續增強。」
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全省抗疫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在全省企業家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遵循和把握科學規律,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傾力馳援,蘇企大義擔當
在疫情最緊急的階段,不論是環保設備、建築材料,還是醫療器械、家電家具,背後都有江蘇企業和江蘇工人的身影。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得知「火神山」「雷神山」的籌建消息,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立刻組織馳援。「徐工第一時間組織施工機械52臺套、超過60名操作人員支援武漢,累計組織332臺設備馳援武漢、鄭州、北京等地的『小湯山醫院』建設,為全國抗擊疫情擴建生命救援通道。未來,徐工集團將進一步發揮好國有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做實做強做優做大工程機械主業,帶動上下遊各類企業共渡難關,努力攀登世界工程機械行業最高峰。」
「2月1日,我們接到雷神山醫院配電設備緊急增援需求——30臺開關櫃,2月4日前貨到現場。」大全集團總裁徐翔說,集團第一時間集結相關人員、物資,通過ERP系統數據,科學分析決策發揮數字製造優勢。2月3日下午1點,供應雷神山醫院的電氣產品生產全部完成,大全用48小時創造了電氣行業最快的履約紀錄。「能夠用實際行動支持湖北,這是我們企業家應有的擔當。接下來,大全將立足主業,堅守創新,加速推進『數字大全』建設,產品質量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成為世界先進位造企業不懈努力。」
「婁書記的講話讓我們心潮澎湃。」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說,「武漢宣布緊急建設『火神山』『雷神山』後,我們公司負責承擔火神山、雷神山的負壓手術室、ICU、負壓病房等核心區域的淨化空調方案制定與設備供應。我們24小時完成所有設備的調集、整改與發貨。疫情發生至今,天加已連續助力700家醫院,其中包括100多家PCR檢測實驗室,為抗疫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疫情面前,在蘇外企也紛紛伸出援手。1月31日,菲尼克斯電氣了解到,「雷神山」醫院部分項目配電系統中,急缺電氣產品,公司24小時內完成從溝通到發貨的所有工作。最終,菲尼克斯電氣的系列產品安裝在「雷神山」醫院ICU病房中,「雷神山」醫院全部實現送電。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對具體對接捐贈的同事表示:「只要是雷神山醫院建設需要,菲尼克斯電氣都無償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你們無需請示匯報」。在他看來,企業家精神,不是坐而論道,而是使命引領、負重前行,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物資保障,江蘇製造全力以赴
「在疫情最緊急、物資最短缺的階段,一大批蘇商蘇企堅決服從調度,保一線、保大局,有的改產防護服、轉產口罩,有的緊急改造生產醫用酒精。抗疫缺什麼,江蘇就生產什麼;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江蘇製造。」婁書記動人的話語,讓江蘇企業家群體倍感振奮。
為緩解防疫物資緊缺情況,紅豆集團「火線」轉產,以最快速度生產隔離衣、防護服、口罩,先後支援抗疫一線的隔離衣達到65萬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稱讚紅豆集團是抗擊疫情「軍工廠」。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說,作為民營企業家,要做到三個堅守:「一是堅守實體經濟,江蘇能夠奪取雙勝利,同時也支援到全國,與江蘇強大的物質基礎分不開;二是堅守愛國情懷,國家有難,企業應該主動擔當;三是堅守社會責任,作出江蘇民營企業的新貢獻。」
際華集團旗下的南京3家企業,從2月6日正式復工到3月初,1個月內共生產防護服超過100萬件,成為江蘇產量最大、全國產量居前的防護服生產企業。際華集團黨委委員、南京際華3521公司董事長夏前軍對疫情保供記憶猶新,「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我們衝在前線扛起企業擔當,疫情常態化防控後也能迅速調整狀態,在有效保證市場所需的同時有序展開所有業務。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提高技術水平,達到更高標準,提供品質更優的應用防護。」
「婁書記的講話讓我們倍感溫暖,能夠盡到微薄之力,企業所有員工都倍感自豪。」 無錫市宇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繆李平說,當時為了保供,公司年初五就正式復工。10條口罩生產線上投入約180名工人,到3月初日產能已超過30萬隻,全部為醫用口罩,專門保供醫院。
「我們原本是做個體防護服裝的,為了疫情防控,轉產做醫用防護服。到2月底,我們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一類和二類日產能達到1.5萬件。」聖華盾防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王炳來說,參與防疫物資生產,讓他們有了新的思考,生產效率要提高,單靠人力是不足的,他們正在有計劃地引進更先進的生產設備,使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更高、更規範。
攻堅克難,在危機中育先機
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後,全省廣大企業在「蘇政50條」「惠企20條」的保障下,全力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努力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經過大戰大考的淬鍊,江蘇企業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強大綜合實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江蘇的抗疫實踐充分證明,「發展才是硬道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是「壓艙石」和「穩定器」。面對疫情大考,15個省重大項目春節期間一直未停工,包括無錫中環集成電路、淮安實聯化工電子特化品等項目在內,總投資達490億元。「疫情初期,正值項目的產能爬坡關鍵期,生產規划去年就做好,原物料儲備到今年3月,不能因為疫情中斷公司發展。」江蘇時代芯存半導體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回憶起那段「連軸轉」的日子,感慨良多,「半導體行業比較特殊,全公司上下爭分奪秒,一點都不敢懈怠。」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內的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從事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研發。公司執行長英博博士告訴記者,「助力經濟循環暢通和穩定持續發展50條出臺後,企業申請了疫苗研發的專項資金,僅5天,200萬元專項資金就到帳了。未來將邁開步子搞創新,激發團隊活力,提升專業化水平,為高質量發展做貢獻。」
受海外疫情影響,國際市場需求不振,江蘇外貿企業在危機之下全力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開闢出一條條新路。「面對物流通道減少、倉儲費用上漲,我們積極轉變思路,在日本、美國等地建立自己的倉庫,同時與第三方倉儲合作,將產品更快送至客戶手中。」 蘇州小哈王母嬰服飾用品公司是一家跨境電商企業,公司營運長趙明全說,公司團隊嘗試做跨境直播,通過網絡直播向國外採購商售貨。「未來,我們要進一步挖掘國內國外市場細分類目的機會點,打造有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全力保護外貿外資市場主體,江蘇實現了外資外貿逆勢增長、穩中有升。1-10月,全省新設立2646個外商投資項目,實際使用外資236.0億美元,同比增長9.9%,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1-10月,全省累計進出口36199.5億元,同比增長1.2%,規模繼續位居全國第二。
易軒包裝製品(連雲港)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包裝製品、無紡布等加工與銷售的製造企業。公司負責人何正斌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出口訂單一度不斷下跌。與客戶溝通時,不少人諮詢「防護用具」「防塵口罩」等產品。他們快速調動公司旗下的工廠搶抓口罩生產線,4條口罩生產線每天約產民用防塵口罩50萬隻,被列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省市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持,堅定了我們『轉產』的信心。我們將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把企業發展融入國家建設中。」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王建朋 丁茜茜 顏穎 沈佳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