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是時候為全民教育焦慮「降降溫」了

2020-12-20 騰訊網

精彩導讀

當下的中國教育,日益成為每個家庭頭疼的事情、擔心的事情、焦慮的事情,已經成了影響國人幸福指數的一個重大民生問題。這樣的教育,需要澆點涼水、降降溫了。本期推薦文章,希望可以讓大家對於教育焦慮這件事,有一些理解和反思。

文章作者:張志勇,系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教育焦慮,似乎沒有哪個家庭能倖免

教育是社會公平的基石。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寄託著每個家庭的希望。

教育本來是讓每個家庭充滿希望和幸福的美好事業,無奈今天卻讓讓無數家庭陷入了日益嚴重的焦慮之中,幾乎無一家庭能夠得以倖免。

1.對子女前途命運的焦慮

在「微信」圈中,常常會收到這樣的調侃圖片:熟睡的嬰兒,身邊放著一張紙條,上面書寫著「離高考還有多少天」的警示。看後,你會會心的一笑,但這一笑背後又浸透著多少家庭的苦澀,對子女未來命運的那種捉摸不定的無名的焦慮,那種從小就要把孩子們投入到殘酷的升學競爭中去的無奈……

2.「擇校」焦慮

多年來,為了搶佔一個好的學位,好的「學區房」年年漲價。在首都北京,動輒十幾萬、二十幾萬、甚至炒到三十幾萬元一個平米。對此,似乎人們習以為常,見慣不怪了。這都是「擇校」惹的禍!

這幾年,北京又出現了新名詞,叫「佔坑班」。怎麼佔?義務教育實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明的不行,咱就通過站在公辦學校後面的民校招生,民校又通過站在它背後的培訓機構進行提前教學。你想上名校嗎?就先上培訓機構接受高價培訓吧!

其實,這種通過所謂「佔坑」來搶奪名校學位的現象,正在向全國許多地方蔓延。

今天有多少家庭不得不為——

上一所好的幼兒園,焦慮!

上一所好的小學,焦慮!

上一所好的初中,焦慮!

上一所好的高中,焦慮!

3.上課外班焦慮

中國人製造了一個特別讓國人焦慮不安的口號,叫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啊,有哪個家庭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就是這樣一個似是而非的口號,讓多少家長陷入了讓孩子們比著報課外班的焦慮之中。你家孩子上了,我家孩子不上不就吃虧嗎?你怕吃虧,我怕吃虧,那最好的選擇,就是讓孩子多報班、多跑路、多辛苦啦!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大家都開始「搶跑」。你搶跑,我搶跑,那就看誰家的孩子「抗折騰」「抗揉搓」啦!

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時代小學校長唐彩斌調查發現:周一至周四,家長給孩子布置額外作業的佔到61.7%,雙休日布置作業的佔到75.5%。周一至周四,晚上開始參加培訓的佔50.0%,甚至20.1%的學生參加2個以上的培訓班。周五至周末,沒有參加培訓的僅8.8%,參加2個班以上的70.9%,3個班以上的佔到44.6%,甚至有4.7%的同學參加5個班以上。

在田徑場上,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有一個統一的起跑線,統一的起跑令,誰要提前搶跑,就要取消參賽資格。可是,在通過上課外班這種「搶跑」行為搶佔優質教育資源方面,又有誰能夠取消搶跑者的資格呢!

課外培訓市場日益火爆,家長們因課外教育而產生的焦慮高燒不退!

4.日常考試焦慮

大家都知道,高中學生苦,高中學生各個學科都有月考、段考、期中考、期末考;到了高三,還有什麼一摸二摸三摸。可悲可憐的是,這種考試周期,在不少地方已經向小學、初中延伸,小學生也搞什麼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而且,凡考試就要排名,就要通知學生家長。由此,家長和孩子的周期性考試焦慮,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

我們的教育,那裡是在「育人」,是在赤裸裸的「育分」。說到底,一切都是在圍繞考試和升學轉。

5.家庭教育經濟負擔焦慮

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生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調查表明,2017年,全國學前和中小學教育階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為8143元,其中農村3936元,城鎮1.01萬元。

分學段來看,學前階段全國平均為6556元,農村為3155元,城鎮為8105元;小學階段全國平均為6583元,農村為2758元,城鎮為8573元;初中階段全國平均為8991元,農村為4466元,城鎮為1.1萬元;普通高中全國平均為1.69萬元,農村為1.22萬元,城鎮為1.82萬元。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全國家庭生均教育支出負擔率為13.2%,其中農村為10.6%,城鎮為14.3%。

分學段來看,學前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0.7%,農村為8.4%,城鎮為11.7%;小學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0.4%,農村為7.5%,城鎮為11.9%;初中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5.2%,農村為13.6%,城鎮為16%;高中階段,普通高中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26.7%,農村為30.9%,城鎮為25.6%。

越來越沉重的家庭教育經濟負擔,成為年輕夫婦們生活中一個難言輕鬆的一個話題!

6.孩子負擔過重的焦慮

據研究,在2012年的PISA測試中,我國參加測試的省份學生報告的平均每周課外學習時間13.8小時,名列第一,加上校外輔導和私人家教,每周校外學習時間達17小時左右,遠高於OECD國家的平均值7.8小時。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課題發現,與2005年相比,2015年學生上課外班的時間大幅度增長,學生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0.8小時,是2005年的2倍;休息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2.1小時,是2005年的3倍。

一方面,家長們再拼命地通過各種方式加重學生的課內外負擔,另一方面,全社會又深深地擔憂孩子負擔過重帶來的各種嚴重後果。

焦慮,焦慮,焦慮......

教育,儼然已成為影響全民身心健康、影響家庭和諧幸福的最大的民生問題。2017年12月發布的《中國中小學生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78%的家長每天陪孩子寫作業。「陪寫作業」已成為中國家長幸福感下降的主因之一,也成為親子關係最大「殺手」,75.9%中國家長和孩子因寫作業發生過矛盾。

教育焦慮,是如何讓每個家庭「病魔」纏身的

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

1.一個被誤讀的思想

長期以來,人們都堅信「知識決定命運」。這是哲學家培根的名言。那麼,要改變命運,就要獲得知識;要獲得知識,就要上學;要更好地獲得知識,就要「上好學」。而所謂「好學校」,永遠是一種稀缺資源。由此,每個家庭都陷入了千方百計地去搶佔一個所謂的「好學位」的教育焦慮之中。

2.一個已被時代揚棄的口號

1977年,恢復高考。那是在國民經濟百廢待興、人才極其匱乏的背景下。那時候,入了大學門,就意味著有了鐵飯碗,因為國家「給戶口」、「給編制」、「給工作崗位」,對於那些父輩們長期以來從事著「面對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庭來講,當然是改變命運了。因此,一時間,「高考決定命運」這句口號,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大地唱響。

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畢業生包分配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高校畢業生通過市場競爭機制才能就業。高考直接決定命運的時代很快就終結了!

但是,人們仍然認為,上一般大學不行,上好大學行,上專科不行上本科行,上本科不行上重點本科、上一本、上北大清華行!如此,誰都想攀上高等學校金字塔的那個塔尖上去,每個家庭都陷入了考大學、考好大學的焦慮之中。

3.一個日益扭曲的教育政績觀

一個地方、一個政府,辦教育到底為了什麼?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多年來各級政府官員掛在嘴上、寫在報告上的一個重要理念。但這個理念到了現實中,就直接變成 了追求中考、高考升學率,「人民滿意的教育」與升學率之間劃成了等號。

而這裡的「升學率」,自然是重點學校的升學率。就高中階段教育來講,它講的不是普及率,不是全口徑的包括中等職業教育的升學率,而是升入重點高中的升學率;就高等教育來講,它不看考入高職高專的升學率,甚至不看本科的升學率,要看考入一本的升學率;有些地方甚至不看一本的升學率,要看升入北大清華的升學率……

在這樣的教育政績觀導向下,全社會只有少數家庭、少數孩子是成功的,大多數都成了失敗者。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些沒有進入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看客家庭」,儘管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是這場升學競爭大宴的「看客」,不但沒有反思在這場競爭中,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得到了什麼,而且還起勁地為這場競爭叫好!在地方政府教育政績考核滿意度評價中,毫不猶豫地投下自己滿意的一票!

我們之所說,這種教育政績觀是扭曲的,關鍵是,這種以升學率為本位的教育政績觀,日益偏離了教育的本質。

教育焦慮:都是極端功利主義教育惹的禍

教育焦慮,說到底,是對於孩子未來的前途和教育之路的特殊關切帶來的一種不確定性的情緒反應。導致這種生理性焦慮甚至病理性的焦慮的根本原因,歸根到底是家長對教育和教育規律的認知不科學。或許可以說,全國需要一場教育科學的啟蒙!

《華嚴經》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要走出極端功利主義教育的陷阱,必須讓教育回歸初心,就是要回歸教育本初的功能、價值和規律。

1.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

「擇校」是當前每個家庭陷入教育焦慮的一個重要方面。選擇一所好的學校讓孩子前往讀書,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造成擇校的原因很多,關鍵的就是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應當承認,進入新世紀以來,各級政府圍繞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可以說,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差別,正在日益得到縮小。

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兒童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環境都是獨一無二的。與其在擇校方面陷入教育焦慮而不能自拔,不如通過學校、家庭與社會共同努力,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一種適合的教育。在這方面,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大有可為。

2.不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

現在,從整體上講,我國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一方面,望子成龍心切,學校與家庭在教育方面,不斷給孩子加班加點;另一方面,又為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而深感憂慮。

不要忘記,我們讓孩子接受教育,其本心是為了促進孩子的社會化成熟,是為了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一切教育都應該以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更不能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追求考試分數和升學成績。

3.尊重教育和兒童成長規律

教育是有規律的,兒童的成長是有規律的。不能不承認,人的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是教育的規律,人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兒童的成長規律。全球PISA測試中,上海的經驗告訴人們,每周超過10小時之後的作業,付出的時間與學業的進步成負相關,也就是說花的時間越多,學習效果反而不好。山東省高中教育質量綜合監測的結果表明,高中學生睡眠時間達到8個小時以上的學生,其學業成績是最好的。

4.喚醒兒童內在的向善和向上的力量

人有兩種力量,是作為一個人必須全力呵護、培育、弘揚的力量:一種是與自身、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力量,這就是人的向善的力量;一種是改造自我、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力量,這就是人的向上的力量。

要讓我們的孩子走得好、走得快、走得長遠,學校教育必須給予兒童這兩種力量。喚醒兒童內在的向善和向上的力量,這是學校教育的天職,也是教育最偉大、最神聖的使命。

5.培育就業創業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一個人,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再到研究生教育,不管讀多長時間,終究要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也就是說,到學校讀書,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學校教育造就自己進入社會就業創業和幸福生活的能力。這是一個人接受學校教育的終極價值。

為教育焦慮降溫:從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開始

為教育降溫,不妨先從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開始。

我是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的推動者。有人說,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你能管得住嗎?你不給數據盤,人家自己統計、自己算嗎?有人說,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你讓不讓宣傳,不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嗎?有人說,農民種莊稼,這一年下來還要算算收成,我們三年教育下來,校長、老師們拼死拼活的,還不能攏個數,總結個成績嗎?

這一切,從其本來的意義上講,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我之所以懇切希望全社會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停止以任何方式宣傳、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這是因為——

我迫切地期望,通過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逐步為降低各級政府官員的教育政績觀焦慮創造條件。全社會如果那麼起勁地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客觀上揭開的是各地的「教育面子」,其結果,必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它必須會挑動各級政府的日益激烈地追求高考升學率的那根神經,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此,教育的環境會更加扭曲,教育會離我們的初心越來越遠!

我迫切地期望,通過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為各個高中學校逐步回歸教育本質創造良好的環境。讓這個日益喧囂的高中教育喘口氣、緩緩勁,讓一點清新的空氣擠進來,給那些已經麻木了的教育靈魂一個慢慢甦醒的機會。

我們迫切地希望,通過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給每個家庭創造一個靜下心來,冷靜地思考孩子的成長之路、教育之路如何才能走得更好?讓家長們逐步冷靜地去對待教育、對待自己的孩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接受健康的教育,創造更好的環境。

我們迫切地希望,通過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給全社會創造一個能靜下心來,更好地思考教育、反思教育、對待教育的機會……

讓每個孩子自信地邁進大學之門

對於參加高考的每個孩子來講,高考不是決定誰進入天堂,誰進入地獄岔路口。高考只是考生們選擇什麼樣的高等教育學習之路的分發器。高考沒有失敗者,高考人人都是成功者,每一個孩子都有大學上。不是進入哪個大學就決定命運,而是學習決定命運,大學幾年如何生活、如何學習決定命運,沒有一個人是進了大學門就決定了你的命運。它決定的不是你的命運,決定的是你要經歷什麼樣的大學教育生活。在這裡,我們要大聲地告訴全社會:學習決定命運,而不是高考決定命運!

天生我材必有用,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在這個高考季,我們要讓每個家庭都看到希望,讓每個孩子對自己未來的高等學校學習生活都充滿自信。

每個考生都要珍惜青春年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希望每個參加高考的學生認真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負青春年華,認真思考未來的人生之路。

「少年說」徵集|父母雞娃,你接受嗎?

雞娃,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雞娃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孩子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所謂的好工作,無非體面、高薪。父母總將「雞娃」歸於為了孩子好,稱「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必吃社會的苦」。但孩子未必都願接受這一「苦心」,有孩子說:「未來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也不需要你們口中所謂的『光明的未來』。能不能真正和孩子們站在一個世界裡,看到他們所能看到的世界。」也有一些孩子不堪被「雞」的重負,選擇與父母對抗甚至自殺。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父母所「雞」他們能承受嗎?父母期盼的孩子的美好未來是孩子需要的嗎?「光明社教育家」公號「少年說」欄目發起話題徵集,從孩子的視角看待「雞娃」,歡迎各位老師、家長轉給學生參與。優質文章同步在「學習強國號」「光明教育家」App上推出。

請回答以下問題:

1. 你的父母是「雞娃父母」嗎?他們「雞娃」的方式或常用語有什麼?對此,你是怎樣的感受?你對於「父母雞娃」的行為怎麼看?覺得對你的身心成長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2. 你覺得自己負擔重嗎,壓力大嗎?請具體講述。

3. 你對被培訓班、分數填滿的中小學怎麼看?你希望怎樣度過你的中小學?

4. 如果沒有父母的督促,你本身是否具備學習動力對某一方面的探索欲?你覺得真正的學習動力應該來自哪裡?

5. 你想考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大學、專業、職業?你的想法和你父母的期待一致嗎?

6. 你認同家長的「寧願欠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願看到孩子卑微的成年」這一想法嗎?為什麼?

歡迎投稿!

字數:800字以內(請註明學校、姓名,可化名)

截稿日期:12月25日中午12點

— END —

來源 | 張志勇思想會客廳

相關焦點

  • 教育專家聚焦「中國式焦慮」 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趙琬微)「不給孩子報幾個輔導班,走在路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12月13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家庭教育論壇會場上,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分析了「中國式焦慮」的原因,幫助孩子和家長一起「走出焦慮」。
  • 是時候來場免費電影降降溫啦!
    「桃花朵朵開」為大家準備了20張電影票,快拉上男票女票好基友一起奔向電影院吧!搶票方法:在本文評論區寫出你的「避暑神器」活動截止時間:8月4日16點領票方式:憑評論下方的獲獎通知截圖在影院門口領票點讚數前十位的粉絲獲得觀影機會哦!
  • 教育焦慮,是怎麼讓每個家庭「高燒」不退,「炎症」增加的
    ,就會影響擇業;沒有了擇業優勢,就會影響就業;沒有了好的就業,就會影響下一代;……這種教育的篩選機制必然造成,普通家庭對教育的焦慮,其中就包括:對子女前途命運的焦慮,對孩子擇校的焦慮,上課外班、培訓班和補習班的焦慮,學習考試的焦慮,家庭教育經濟負擔的焦慮
  • 李連杰女兒六個月請家教:全民焦慮下,如何避免做「直升機父母」
    二、 為什麼會出現全民焦慮和那麼多的「直升機父母」?01. 成績與就業,與未來的經濟能力直接掛鈎在全球的大部分國家,包括中國,美國等,對很多人來說,教育是改變命運,保證人生質量的最公平,也最簡單的方式。
  • 瀋陽降溫 市區最低氣溫將降至-26℃
    原標題:大風降溫 市區最低氣溫將降至-26℃記者1月4日從瀋陽市氣象局獲悉,受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6日至8日,瀋陽地區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氣溫將再次走低。1月6日,白天有零星小雪,雪後氣溫將下降4~6℃。
  • 《魔獸世界》懷舊服祖格將至,來給地精降降溫
    今天就來給地精降降溫。 據論壇反映出的消息,最近很多濫竽充數的鼓吹祖爾格拉布的巫師之油,更把當年的全民塗油時代故事重新渲染一遍,但要清楚地知道,巫師之油是第五階段才開放的東西
  • 評論:設法為「豪可敵國」的城市投資降降溫
    評論:設法為「豪可敵國」的城市投資降降溫 地價是影響開發商投資規模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也就看到,一個城市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基本上都是高於基建投資的,如北京2013年基建投資是1785.7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則是3483.4億元,上海分別為1043.31億元和2819.59億元,重慶分別為2962.10億元和3012.78億元,長沙分別為829.32億元和1153.61億元,鄭州分別為973億元和1445億元。
  • 真的要降溫啦!四川發布強降溫藍色預警,成都最低-3℃!
    ,日平均氣溫將累計下降5℃左右,最低氣溫將降至-3℃左右,降水主要出現在29日前後,平壩提取以小雨為主,高海拔地區有小雪,冷空氣影響時伴有4~6級偏北風,東部部分地方風力可達6級以上。 圖2 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過程最低氣溫預報圖 預計27日08時至29日08時,新疆北部和西部、甘肅大部、寧夏、陝西中北部、內蒙古中西部、華北北部及東北地區東南部等地氣溫將下降6~10℃,其中,內蒙古中西部將下降12~14℃(圖3);29日早晨,華北平原氣溫降至
  • 來教育三合星,少一點教育的焦慮
    教育三合星,是一個付費的教育社群,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社群版的教育知乎。在這個線上的社群裡,有家長、老師、校長、園長、教育研究者、教育創業者、音樂家、藝術家,大家共同圍繞孩子教育的問題,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對接一些優質的資源和師資、共享有用的知識與經驗,舉辦一些線上與線下的活動。
  • 【原創歌曲】鶴骨笛/作詞:張志勇 作曲、編曲:大津 演唱:關荔
    【原創歌曲】鶴骨笛/作詞:張志勇 作曲、編曲:大津 演唱:關荔 2020-12-1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視劇《三十而已》的頂級幼兒園,媽媽的教育焦慮,是為孩子好嗎
    真的為子言感到可悲,好像顧佳一切都是為了兒子未來的發展,但是從不考慮兒子,不尊重兒子的想法,兒子只是她的一個「工具」,真心是:孩子、家長都活出了「焦慮」,累呀!現在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都是不惜一切代價,孩子一出生,有的甚至還沒出生,就開始想到孩子的幼兒園應該在哪裡上,小學應該選擇在哪裡?
  • 600歲的故宮,該「降降溫」了
    拋開這些「熱鬧」的討論,故宮是時候給自己「降降溫」了。過度商業化之「殤」說實話,我從來不覺得故宮需要「商業化」。但從另一個維度來看,故宮需要「消費者」,需要有出口讓大眾了解故宮以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這一次,故宮做到了及時反饋,但在反饋的時候,言辭過於「模糊」了,只是承認了錯誤,但對公眾而言,他們還想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坦白的說,這並不是一次成功的公關發布,沒給到公眾最想了解的信息。於是,我們看到,全網各種信息「撲面而來」。
  • 教育是什麼?90後父母竟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
    慢慢的90後已經成為寶媽寶爸的主力主隊了,但是大家都仿佛覺得自己還也是個小孩,好像還不能承擔起成為家長去教育另一個小孩的責任,於是陷入了教育焦慮之中。其實,在教育中沒有完美的家長,這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小孩。
  • 數知科技爆雷背後:實控人張志勇一度減持套現 已被列為被執行人
    同一日早些時候,證監會披露北京監管局關於對張志勇採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張志勇是北京數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38.SZ,以下簡稱「數知科技」)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時任總裁。12月24日,數知科技股價跌停。
  • 太熱了|來一部恐怖片降降溫
    想更直接的防暑降溫,冷氣襲人?不妨看幾部讓你後背發涼的恐怖片來度夏吧!社工艾米麗·詹金斯做著單調、繁冗的工作,她每天要和不同的家庭打交道,處理他們的子女教育問題,結果得到的抱怨遠遠多於感謝。原本的38宗案件已經不堪重負,上司又將第39號案件安排給她。
  • 全民國防教育日:小學生進軍營接受國防教育
    全民國防教育日:小學生進軍營接受國防教育 2020-09-19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焦慮的根源在哪?黃玉峰校長:拒絕「內卷」,用詩性教育喚醒孩子...
    近日,第五屆「君子養成大會」在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舉行,會議主題為「詩性生活與君子養成」,滬上教育名家一起撥開「焦慮」的迷霧,重新喚回孩子的詩性世界。 今天,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狀態,孩子焦慮,家長也焦慮,這個焦慮的結構在彼此互相刺激、互相觸發,我們一次又一次聽到呼聲,要為孩子減負,但仍然沒有感覺到焦慮被真正降下來,問題出在哪裡?
  • 給炎炎夏日降降溫
    天氣越來越熱了,是時候來點恐怖遊戲降降溫了。今日(8月15日)fami通發布了2020年恐怖遊戲推薦,目前為止適合虔誠的恐怖遊戲玩家在夏天遊玩的遊戲。
  • 內江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普及深入
    近日,記者在內江市全民國防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刊登、刊播徵兵、國防公益廣告稿件160餘篇、新聞50餘次;發放國防教育宣傳資料1萬餘份,覆蓋群眾3萬餘名;完成全市33所學校、35130人的軍訓任務;為出國作戰老兵頒發紀念章1558枚,全民國防觀念和愛軍擁軍熱情得到不斷強化,進一步鞏固了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
  • 中國式家長的教育焦慮
    當現實不可改變的時候,期望值的多少直接關係到幸福感的強弱。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父母能適當減少對孩子的過高期望,以一種平衡的心態來看待教育結果,或許他們的焦慮有望得到一些緩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目標在中國由來已久,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和努力,能夠成為人中龍鳳,而一旦孩子取得的成績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值,父母便心如死灰,仿佛失去了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