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不承認"一中", 許多臺灣人在澳大利亞職場受挫

2021-02-21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臺灣人在澳大利亞的大陸企業求職,因不承認「一個中國」而受到挫折的事情越來越多了,有當事人「憂心忡忡」向《紐約時報》表示擔心,稱臺灣和澳大利亞「共享的價值」受到影響。

該報2月19日刊出題為「對北京『不忠』,『臺灣人』在澳大利亞職場受挫」的文章(作者 許秀中DAMIEN CAVE),文章稱,每年有超過1.2萬名持打工度假籤證的「臺灣人」來到澳大利亞,他們許多人不得不在大陸企業中「討生活」,而在澳大利亞的大陸人自2006年至2016年間翻了一番,總數達「臺灣人」的十倍強,而且很多是企業主,很容易讓「臺灣人」感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

這些臺灣人為此期望澳大利亞政府能「主持公道」。

觀察者網摘編該文如下:

在澳大利亞雪梨一家燒烤餐館,楊雅婷工作的第二個星期,一位客人問她是否是「中國人」,她回答,「不,我是『臺灣人』。」

隨後,她從中國大陸來的老闆再也沒有排過她的班。

另一名女子段曼姿說,她的測試來得竟然更快:當她第一天在雪梨市郊一家火鍋餐廳上班時,她的經理在對講機上用普通話問她,「臺灣是不是中國的?」

「當然不是,」她回答。

半小時後,她被解僱了。

《紐約時報》對此評論稱,中國的強勢早已在澳大利亞敲響警鐘。政府官員警告,「北京幹涉澳洲內政」的程度遠遠超過公眾認知。但是楊小姐、段小姐以及很多其他人的事例,顯示了中國民族主義也在影響著私人企業。在一些案例中,這些中國私人企業被控「歧視」。

澳大利亞的《公平工作法》明文規定,僱主不可因「政治觀點、國家出身或社會根源」而歧視一名員工或潛在員工。但很多「臺灣人」卻對此無能為力。

「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明顯了,」香港浸會大學的臺灣社會學家李耀泰說。他曾研究過赴澳的中國移民和他們的工作環境。「中國民族主義在抬頭,但是澳大利亞政府並沒有什麼重大的相應措施;一切都很含糊不清。」

解僱段曼姿的雪梨餐廳「胡同涮肉」(《紐約時報》圖)

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像澳大利亞得益這麼多。今年已經是澳大利亞的經濟連續第27年增長,不曾衰退。很大程度上,這都是仰仗於中國的貿易和投資。

但是跟著中國資金一起來的還有中國移民。在過去十年裡,數十萬中國大陸移民定居澳大利亞。他們中的許多人帶來了生意點子,但也帶來了強調中國統一的觀念,把臺灣視為一個1949年叛出的省份。

同時,中國政府正在強化對不承認「一個中國」政策的個人或企業的「打擊」,許多海外華人在個人層面上自覺擔起了相似的打擊任務。

他們的努力讓人覺得中國無處不在:對於任何自認為是「臺灣人」,支持「臺灣獨立」,甚至曾因「疏忽」將臺灣稱為「國家」的人來說,中國的意識形態像是永不散開的霧霾,已經變成一種威脅性極強,並絕不鬆懈的存在。

在澳大利亞,來自臺灣的服務業工作者、專業人士和學生都講到,與大陸同事或朋友聚會時,會默認大家立場一致,認為中國和臺灣是同一個國家,反對意見並不受歡迎。

「即使非常『親臺』的人也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35歲的「臺灣學者」黃呂琛說。他去年協助組織了雪梨臺灣日嘉年華會。「自我審查是真的存在。」

一些臺灣人解釋說,大多數民族主義的中國人都是「玻璃心」,另一些人說,也有許多臺灣人認為臺灣是大陸的一部分。基於大陸能夠帶來的經濟利益,良好的兩岸關係十分必要。

「談政治對生意不好,」65歲的「臺灣人」郭忠和說。他是雪梨北部一家餐館的老闆。「大家的情緒都會變得很激動。」

居住在澳大利亞,但在中國大陸出生的人口增速極快——自2006年起增長了一倍,於2016年達到51萬人——與此同時,在澳臺灣人口一直在大陸人口的十分之一弱左右徘徊,「不平衡」由此出現。中國大陸企業主可以很容易地讓臺灣務工人員感到脆弱和被排擠。

上文提到的段曼姿,就是曾經被《環球時報》報導過的Winnie,在1月9日被解僱當天,她在臉書上用她在澳大利亞常用的名字Winnie發帖,點出這家餐廳的名字「胡同涮肉」和當時的經理「哈總」。這個帖子迅速躥紅,她的故事也變成了一起公眾事件。

大陸媒體《環球時報》在次日發表文章問它的讀者:「大陸網友們,這事,你怎麼看?」

然後,編輯不留餘地地補充道,《環球時報》「想去雪梨,給『哈總』點個讚!」

雪梨的查茨伍德區很受中國移民的歡迎。這裡在中國大陸出生的人口達到約51萬,自2006年起增長了一倍多。(《紐約時報》圖)

十餘家大陸媒體轉載了這篇文章。

幾天後,涉事餐廳老闆在新浪微博上表示,「能來咱鋪子裡站一站的人,那是緣分人;能到咱鋪子裡坐一坐的人,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到咱鋪子裡吃飯的人,那是照顧咱的人。」

這條微博的評論區充滿了讚美和表示會前來就餐的承諾。

在上周的午餐尖峰時段,這家餐廳內人滿為患。

被問到關於段曼姿的離開,一位年輕的經理說,「公司說這件事情我們不回應。」

29歲的段曼姿在採訪中說,社交媒體也有很多評論很支持她。

「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她說。

很多來自「臺灣」的務工人員描述過相似的經歷,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是持打工度假籤證的年輕女性。

每年,超過一萬兩千名打工度假籤證持有者從「臺灣」來到澳大利亞。眾所周知,這一人群往往屬於工資達不到最低標淮的弱勢群體。

澳大利亞公平工作調查專員(Fair Work Ombudsman)已經在評估對各類僱主的處罰力度,重點保證這一群體可以拿到合法工資。

然而,一位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的發言人說,該組織還未採取任何手段來制止因政治觀念造成的,對來自臺灣或其他地區務工人員的歧視。

澳洲臺灣同鄉會的林柏梧和很多其他來自臺灣社區的人都認為,澳大利亞必須為解決這個問題作出更多努力。

林柏梧在雪梨一間充滿了簡體字招牌的商場裡稱,這些企業在幫中國大陸抹去臺灣和澳大利亞「共享的價值」。

商務合作: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新年快樂,請點讚

相關焦點

  • 中國"墳頭蹦迪"驚呆外媒!外國網友:這麼騷氣的操作不怕詐屍嗎?
    近日,外媒紛紛報導一個在中國農村廣為流傳的喪葬陋習「墳頭蹦迪」。英美媒體:"農村葬禮流行跳脫衣舞,政府下令取締陋習"!有人試圖理智分析:"葬禮熱熱鬧鬧的不僅是為了死者光榮。吸引更多的人來,死者家屬得到的份子錢就越多。請脫衣舞演員來是為了賺錢,很簡單"!
  • Emoji表情符號添72新丁:"打臉"、"流口水","孕婦"...你一定要試試
    你的手機裡很快就可以用上"與時俱進"的72新添Emoji表情符號。其中的"大神級"的表情符有:"在地板上打滾且大笑"及"一個在自拍的手"!蘋果和微軟反對"步槍"emoji制定新的表情符過程中一個值得玩味細節是,作為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的"步槍射擊"emoji最後被踢出了列表。 "病毒式傳播"大神Buzzfeed News的透露的內幕是,只是蘋果公司和微軟反對的結果。這個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討論。
  • 日本"小電影"界最勤奮的男演員:跟拍男優"清水健"開工的一天!
    經家園綜合略有改動)原文:details.com;ettoday.net翻譯:Ivy 譯文:http://jandan.net/2015/03/10/ken-shimuzu.html在日本,許多女性對他的"了解"可能比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更深。
  • 惹翻臺妹的香港"性格"小店
    唯有香港人安之若怡,還覺得哪裡都比不上。尤其濃縮其中的獨特文化,時常會讓不了解的人感到莫明其妙。這其中就包括,本地特產:"性格"小店。    現存最有名的當屬澳洲牛奶公司,一間名不符實,以服務態度粗暴,卻每天大排長龍的茶餐廳。影視作品中,最經典的當屬,周星馳和張學友合拍的《咖哩辣椒》中,對客人毫不妥協的捲毛茶餐廳老闆。
  • 加拿大小天王與"精靈王子"奧蘭多餐廳打架 出言挑釁:我睡過你老婆了!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周三晚(7月30日),加拿大知名歌手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和"精靈王子"
  • 譚志剛的"淡"與"雅"
    然後,一個鏡頭或寥寥幾筆,將它們最微小最純粹的姿態呈現出來,以表現最宏大最複雜的現實社會,給人以啟迪。看似簡單的形式上的放大與縮小,其實是一個藝術家個人行為與修養的大集結與大升華。可是,譚志剛又說:"藝術除了有趣好玩就沒有什麼了。"一趣一玩,看似調侃,實則是藝術的本質與本源以真性和真情為載體的一種外露。
  • 抱歉,這部9.2分的"喪片"推晚了
    每年都會有新的潮流風颳來,而今年的除了"佛系"以外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喪"。當然,這不是一個貶義詞。我認為,"喪"可能只是人們對於自己生活的一種自嘲,對社會的一種無力的妥協。昨天那部「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鳥兒」,喪氣十足。
  • 童年不被關愛,出道被嘲"冰箱剩菜",陳喬恩逆境中也能綻放光彩
    零幾年的時候,正是整個90後處於懵懂的青春發芽的時期,恰巧當時臺灣偶像劇在內地盛行。各種幼稚卻又不失甜美浪漫的偶像劇席捲而來,陪伴了我們整個懵懂的青春歲月。陳喬恩這個名字,對於90後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早年的偶像劇十部有八部她都是女主,一點也不誇張,江湖人送外號"偶像劇女王"。
  • "鄧文迪第二":中國女子張爽起訴美國億萬富豪帕菲特性侵,生兩子!出差買"偉哥"不分晝夜性愛
    更誇張的是帕菲特的性慾極強,還曾命令張爽買「偉哥」給他,並要求不分晝夜的不停搞。。。《底特律自由報》報導,訴訟稱:"被告帕菲特要求原告與其發生性關係,並威脅原告,如果她不就範,可能會遭受被開除等嚴重後果。"據媒體報導,帕菲特結過兩次婚,育有六名子女。張霜也是已婚,與帕菲特所生小孩,現在分別為7歲、4歲。
  • 什麼是"惡",聽他講
    "這傢伙還沒死,我們要花多少納稅錢養他""屎尿人渣代言人""一家人有病就該看醫生"免死「精」(精神病)
  • 楊冪"不雅視頻"風波,真相在這裡!
    為娛樂圈操碎了心的王思聰也對此事表態,他在微博聲稱自己看了9遍楊冪不雅視頻,力證醉酒視頻中的人不是楊冪。"儘管此前王健林在採訪中宣稱,自己知道兒子王思聰"嗶——"狗的行為藝術,並"希望他穩重一點";但瘋傳網絡的楊冪醉酒不雅視頻事件一出,這位富二代還是自稱"權威人士",出現在網絡熱點的舞臺上。帥哥美女如雲的娛樂圈,本該千姿百態各成風景,但因為"撞臉",明星也會煩惱,楊冪這次深受撞臉不雅視頻困擾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 澳大利亞一錯再錯,澳議員瘋狂叫囂:承認臺灣
    近段時間,由於澳大利亞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中國國內多種產業因此受損。為減少損失,中國商務部決定依據世貿組織規則,對原產自澳大利亞的部分農產品徵收反傾銷稅。據悉,受到影響的澳大利亞產品包括牛肉、龍蝦、小麥、葡萄酒等。在這種背景下,澳大利亞政客一錯再錯,甚至打起了臺灣的主意。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喝一罐就"斷片"?!北美夜店最流行的Four loko"失身酒"到底是什麼鬼?
    (不懂的點擊後面的連結看文章)女留學生喝一罐就自願和多人發生性關係!這東西很危險,家長們要注意不過,作為一款含含酒精的果味飲料,Four Loko在任何國家都是被允許正常銷售的(就像酒一樣),大家也不要太敏感了。只要量力而行就好。。。(菜刀還危險呢,砍人還會死。正常社會都不會禁售菜刀。喝酒量力而行就好~~)
  • 日本歷史上最多人出鏡的"毛片":百名女優廢棄鄉村學校拍"小電影"全記錄!
    (文:tokyokinky.com;翻譯:王大發財(jandan.net)今年三月,數百人聚集到日本某鄉村深處一座廢棄的學校,這些人並不是尋常人,他們是兢兢業業拍攝"小電影"的攝製組。和日本人對待其它事情的精細態度一樣,這回他們的組織統籌能力也沒有讓我們失望。KAI-YOU網記錄下了拍攝現場的一些精彩照片,我們有幸能夠目睹這部巨作的拍攝過程。
  • 澳大利亞政客又開腦洞:我們乾脆承認臺灣為「國家」算了
    (觀察者網訊)在企圖利用本國華裔「以華制華」後,澳大利亞政客又妄想打「臺灣牌」。近期,外媒頻繁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話題,引起澳政府不安。為此,澳大利亞昆士蘭自由國家黨(LNP)議員克裡斯滕森(George Christensen)15日接受採訪時竟建議稱,政府應該通過所有的貿易和外交途徑來結束兩國持續爭端,包括考慮「正式承認臺灣」。在談及原因時,克裡斯滕森聲稱:「中國最不想見到,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正式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中國如果要來硬的,那澳大利亞也可以。」
  • 大叔的愛心:真實版"尋找威利"感動億萬人...
    你看過真實版的"立體尋寶書"嗎?有個建築工人童心未泯,趁工作之餘跟工地對面醫院病童玩藏寶遊戲,但其實背後藏著一顆體貼病童的善心,簡單的"尋找威利"遊戲竟成為病童每日的期待。他所屬的建築公司負責擴建兒童醫院(Beacon Children’s Hospital)的新大樓,而對面正是目前醫院的大樓,許多院童每天隔著玻璃窗看著工地叔叔們忙碌的身影,消磨住院期間的寂寞時光。傑森的女兒3歲時曾因腦部受傷必須長期住院,他陪著女兒在兒童醫院裡度過一段漫長的觀察期,對於住院期間的心理壓力,他感同身受。
  • "女主角"被人肉:阻攔救護車,私生活淫疑似還做"外圍女"?!
    當時的外媒報導事情發生在出租房的二樓央視新聞表示,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高度關注此案件,正在積極協調處理各項相關事宜。"我們第一時間和警方進行了交涉,跟雙方家長迅速取得了聯繫並協助他們很快來到多倫多。""目前死者父母都已到達多倫多,我們正在協助他們處理後事。
  • 關於楊冪的"不雅視頻",真相在這裡!自己進來比對...
    本期話題「加拿大人是怎樣過母親節的?」。點擊家園微信下方菜單「籤證申請」,進入「美女微電臺」收聽。(文|觀察者網授權家園發布!)近日,一組在網絡上以「楊冪不雅視頻」為名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醉酒視頻中的女子因為撞臉楊冪,從而引發軒然大波。
  • 視頻曝光:你在飛機上喝的都是"別人的口水"!16個不為人知黑幕...
    評論中許多人都在罵航空公司缺德,這是咋回事兒?他又仔仔細細看了自己拍攝的視頻,終於發現不對勁。視頻中的一幕顯示,空姐正把幾個杯子中剩的酒倒回瓶子裡!"阿聯航空致力於為顧客提供頂級服務。錄像中揭露的事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我們正在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