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鏡像娛樂
5月15日晚,聯想集團(00992.HK)發布公告稱,電視節目主持人、傳媒企業家楊瀾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自2020年5月15日起生效,特定任期為三年。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聯想集團支付的獨立董事薪酬為33萬美元,包括現金10萬美元及價值23萬美元的股權權益。這意味著楊瀾上任後或可獲得折合234萬元人民幣的豐厚年薪。
一邊是曾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的高知女性,一邊是曾收購摩託羅拉的全球化科技公司,雙方的跨界合作背後有著更深的含義。
1 、聯想與楊瀾為何選擇了彼此
根據聯想集團公告中顯示:楊瀾今年52歲,為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及傳媒企業家,在業內約有三十年經驗。陽光媒體集團及陽光文化基金會聯合創辦人及主席,陽光媒體集團為民營媒體集團,其業務範圍包括製作影視節目、影視綜合營銷、教育、出版及文化旅遊規劃與大型文化演出創製等領域,業務遍及中國、美國。
楊瀾似乎遠離公眾視野很久了。近期她開始進入抖音直播行列,開闢了「楊瀾說」的抖音號,重點講解「如何做一個好媽媽」這個話題,為眾多媽媽解答疑惑。目前「楊瀾說」已推出了「千萬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媽寶』」「應該富養女兒窮養兒子嗎?」等數期節目,並收穫了220多萬名粉絲。
楊瀾和聯想的合作並非一時起興。2002年7月,楊瀾便和聯想在影音產品發行渠道、品牌滲透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合作,開拓多媒體連鎖音像市場。在2016年楊瀾主辦的天下女人論壇中,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楊元慶也受邀出席現場。楊瀾不是普通的流量明星,此次加盟聯想,除了聯想藉助楊瀾的名人效應外,雙方可能會在資源整合、品牌傳播等領域有更大的相互助力。
據聯想集團介紹,楊瀾對人工智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表了紀錄片系列,並出版了書籍。而聯想集團從2017年開始布局人工智慧領域,並且已經形成了從研發,到落地,再反哺研發的完整布局。
楊瀾的確對人工智慧領域研究頗深。在此之前「楊瀾訪談錄」曾到訪30多個人工智慧研究機構,採訪80多位行業專家,帶觀眾們一起體驗包括無人駕駛汽車、仿真機器人、盲人眼鏡、機器人酒店等在內的新科技,展示語音識別、圖像識別、VR技術、AR技術等在內的前沿人工智慧技術。
聯想之所以選擇聘任楊瀾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一方面看中楊瀾自身豐富的職業經歷和自帶的流量,另一方面楊瀾「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大使」稱號等慈善背景也為聯想做了背書。而楊瀾選擇聯想,也是她事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楊瀾曾於2000年收購良記集團,將其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並借殼上市。但該公司發展得並不盡人如意,2005年7月3日,楊瀾向社會宣布:將她與吳徵共同持有的陽光媒體投資集團權益的51%無償捐獻給社會,並在香港成立非盈利機構陽光文化基金會。同時楊瀾辭去了包括陽光媒體投資董事局主席在內的所有相關管理職務。5年商業生涯自此劃上一個句號,楊瀾正式作別商界。
如果說上次的商業生涯失敗是經驗不足,而今在文化傳播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已取得多重成就的楊瀾有了更深厚的積累,聯想對她來說,是一個再度實現商業抱負的絕佳平臺。
2 、名人加盟名企,各有利弊
名人加盟名企的事件,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早在2005年,百度公司曾宣布,任命原鳳凰衛視主持人梁冬為公司副總裁,負責市場及公關戰略的制定實施。在此之前梁冬相繼擔任過鳳凰衛視的《鳳凰早班車》、《相聚鳳凰臺》、《娛樂串串燒》等節目的主持人。
在梁冬擔任百度公司的副總裁的兩年間,推出百度、胡潤"百富人氣榜",主辦百度都市狀元媒體活動,推出百度標準指數,並將"百度"由名詞變為動詞,推出"百度一下"的概念,梁冬讓百度在市場、公關方面大放異彩。
與梁冬有過多次合作的營銷專家陳格雷稱讚梁冬幫助百度找到了文化的核心價值,對百度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梁冬2005年初加盟百度之前,百度基本上是一家純粹的搜索技術公司,給人的感覺很生硬。梁冬加盟之後,為百度的品牌建立了系統的市場營銷攻勢,幫助百度建立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如果說梁東與百度的合作達到了雙贏的效果,那麼高曉松和阿里音樂的聯手卻沒有那麼完美了。
2019年10月21日,高曉松正式卸任北京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由阿里巴巴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朱順炎接任。
早在2016年,高曉松就聯合宋柯和何炅,一起打造了自稱是「中國最大的泛娛樂交易平臺」的阿里星球。阿里星球由天天動聽升級而成,是一款集影音、娛樂、藝人粉絲互動、購物營銷、品牌宣傳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交易平臺。
然而,由於功能太繁多雜亂,用戶體驗被大大削弱,負面評價接踵而來。僅7個月,阿里星球宣布全面停止音樂服務;與此同時,在阿里音樂把發展重心放在阿里星球的時候,作為阿里音樂僅存的播放器蝦米音樂逐漸淪為行業邊緣角色,因版權等原因迅速喪失競爭力。
可見,讓名人加入核心管理層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
不過,伴隨著巨大的明星效應,近年來,名人加盟名企的現象愈發頻繁,漸成趨勢。
5月9日,劉濤發微博宣布,自己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大家庭,成為了聚划算官方優選官,花名劉一刀。劉濤入職後很快有了「工作績效」,5月15日當天,她在首場淘寶聚划算中直播帶貨,3小時賣光1.48億。
無獨有偶,今年3月,淘寶官宣了歐陽娜娜入職阿里巴巴的消息。作為淘寶服飾運營官,有內部人士稱歐陽娜娜的職位相當於P8,對應的薪資大概是70-100 萬元,還有2000-2200股股票(4年總計)。
而這次入職阿里事件延伸出的熱門話題#歐陽娜娜淘寶新勢力代言人#在微博的話題閱讀量達到1.5億,達到了良好的營銷效果。
類似的還有趙麗穎出任愛奇藝首席會員推薦官、楊穎出任美圖首席顏值官、賈乃亮出任一直播首席創意官等。
值得一提的是,像這樣的明星加入名企,對於企業來說更多的是看中他們的熱度和話題,並沒有讓他們擔任核心管理層的職位。
作為名人本身而言,他們具有號召力和粉絲凝聚力,與企業結合有利於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媒體渠道。對於企業來說,名人們的圈子渠道可以為他們挖掘新的資源。但名人的加盟,往往是一把雙刃劍。關注度越高的人,往往受輿論影響的風險也會越大,而如果沒有管理經驗的名人,縱然有很強的影響力,但如果進入核心管理層,在專業層面的風險也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