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在誇讚一名演員的時候,都習慣了用"戲骨"。
上了年紀的演員,更是尊稱老戲骨,讚嘆他們的演技,也嘆服他們的人品。
其實"老戲骨"是香港方言,指的是在娛樂圈耕耘多年,德高望重並且演技深受稱讚的演員。
這最重要的,就是演技,還有名聲。
然而如今流量當道,不少優秀的老戲骨卻淪落到了被忽略的狀態。
很多時候,老戲骨們都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戲紅人不紅。
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低調。
借用《演員請就位2》中的一個評級標準,就是市場,不紅就沒有市場。
以至於很多優秀的,有實力的老戲骨,漸漸沒有戲拍。
李天柱就是老戲骨中的一個,演技精湛,卻名氣不大,甚至沒有人記得他。
記不住他的本名,但一定記得住他的經典角色 ——蘇培盛,電視劇《甄嬛傳》中,皇帝身邊的大太監。
在眾多古裝宮鬥劇中,《甄嬛傳》絕對是經典,深受觀眾的喜愛。
從國內火到了國外,孫儷也一躍成為了一線女演員,蔡少芬也成功走紅。
就連飾演蘇培盛的李天柱,都小火了一把。
說起來,出演這個角色,李天柱一開始並不樂意。
就連試鏡面試,他都是被騙過去的。
彼時的李天柱,已經是臺灣著名演員,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十幾年。
年輕時更是因為英俊的外貌,成為御用的"瓊瑤小生",深受觀眾的喜愛。
更是奪得了第41屆臺灣金鐘獎的最佳男主角,演技名氣都不低。
隨著不少臺灣演員北上發展,李天柱也來到了大陸。
得到了參演《甄嬛傳》的機會後,他還是異常的興奮,雖然不知道自己即將飾演什麼角色。
當導演鄭曉龍問他能不能剃頭髮的時候,他也毫不在乎的就回到了。
"沒問題,頭髮本就不屬於演員,演員是為戲而生的,戲裡要求怎麼樣我就怎麼樣。"
想著這本就是清宮戲,剃頭髮是必須的,他也不曾多想。
再加上那個時候有工作人員告訴他,自己的戲份很重,多達700場。
李天柱高興的忘記了問自己的角色,拿到劇本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角色居然是太監。
他不是沒有過後悔,作為影帝卻要出演一個配角,然而合同已經籤了,硬著頭皮也得演完。
站在陳建斌的身後,低著頭,說的最多的臺詞就是"喳、奴才這就去辦"。
儘管自己心有不甘,但是他還是完美的將角色飾演。
作為一名專業的演員,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影帝名聲,他也要演好。
靠著這樣的意志力,李天柱將蘇培盛詮釋的十分完美。
電視劇播出後,李天柱的蘇培盛意外的收穫了觀眾的喜愛。
甚至還有觀眾說,李天柱幾乎就是蘇培盛本人,他演活了這個角色。
而他的演藝事業,也迎來了第二春。
憑藉著演技,李天柱徵服了內地的觀眾,機會和劇本也越來越多,他也一躍成為著名演員。
很快,他再一次憑藉精湛的演技,收穫了金鐘獎迷你劇的最佳男主角。
名利雙收,李天柱在自己62歲的時候成就了一番事業。
他清楚的知道,作為一名演員,演技才是立身之本,只要有機會有實力,不管在哪裡都能夠成功。
所以在發現自己飾演太監的時候,他選擇了接受。
儘管心有不甘,但是他有著自己的原則和職業操守,才有了後來的經典。
實力,他有了,藝德和口碑,他也有 了,所以"老戲骨"三個字,他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