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是當代小說中重要的題材分支。
《鬼吹燈》與《盜墓筆記》,算是盜墓題材TOP2超級IP,擁躉無數。
大IP已擁有不少的粉絲積累,而盜墓題材足夠獵奇、吸引眼球,所以不少影視製作公司紛紛搶購這兩個IP的改編權,湧現了一批電影、電視劇作品。
儘管改編的作品不少,但如果看口碑的話,就會發現作品水平參差不齊。
(以下為部分IP改編作品豆瓣評分)
尤其電影因為要面向所有觀眾,同時存在尺度、票房考慮等限制,所以大熒幕作品表現乏力。
雖然投資一部比一部大,但反響一直很差。中只有陳坤領銜的《尋龍訣》成績良好,其他幾部距離及格分還很遠。
不過,隨著網劇《精絕古城》與《怒晴湘西》接連推出,似乎製作方終於找到了盜墓題材的改編精髓,播放量與口碑雙贏,品質總算是穩定下來了。
只是前者的部分選角有些突兀;後者的節奏有些拖沓,拉低了評分。
2020年初,由《怒晴湘西》原班人馬打造的《龍嶺迷窟》上線,不僅在播放量、熱度上表現不俗,豆瓣評分更是達到了盜墓探險題材的最高分8.2分。
《龍嶺迷窟》不僅保留了前兩部高分作品的優點,還分析了其他幾部同類題材的主要缺點與矛盾並加以優化。
《龍嶺迷窟》的創作團隊保留了《怒晴湘西》的監製管虎、導演費振翔、主演潘粵明、高偉光等人,這些都是前作最受觀眾認可的關鍵人物。
對於小說改編的IP劇來說,演員夠不夠貼合原作是能否吸引原著粉絲的關鍵,所以選角需要特別注意。比如《黃皮子墳》雖質感不錯,但阮經天的口音讓人出戲,所以評分只有5.2。
而到了《龍嶺迷窟》,主創人員不僅保留了《黃皮子墳》與《怒晴湘西》的電影質感,同時選角更加謹慎。
比如王胖子這個角色,找來了身材魁梧卻不笨重的姜超來。胡八一更是讓實力派潘粵明來抗演技,京味兒普通話讓觀眾更能夠代入劇中背景與角色。
華裔女主角Shirley楊則是由美豔的張雨綺來飾演,也是非常貼合。
相比較起其他電視劇動輒50、60集,《龍嶺迷窟》沒有注水混時長,全劇共計18集,每一集的主線劇情都在推動,臺詞沒有廢話,節奏緊湊。
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好的代入,很多情節都是實地取景,比如劇組專門去西北拍攝外景戲,包括北京潘家園的地攤等也非常復原。
不僅如此,為了讓觀眾追劇體驗更好,劇方還在很多小地方「埋」了梗。比如潘粵明曾在《怒晴湘西》裡扮演陳玉樓一角,而隨著故事發展到《龍嶺迷窟》,陳玉樓已經年老並雙目失明,所以換了一位老戲骨來扮演該角色。
當「老年陳玉樓」遇上「年輕陳玉樓」胡八一,幾句臺詞讓追過前一部的觀眾會心一笑,也將前後兩部作品通過幾句話串聯起來。
之前許多盜墓題材的影視劇作品,都會因為受到方方面面的牽制,而導致商業與藝術的失衡。
比如某版電影。因為資金不足,主演全部啟用新人,演技欠缺,宣傳期吹噓的特效也因為資金問題效果不佳,導致作品票房和口碑遭遇滑鐵盧。
而此次《龍嶺迷窟》有騰訊平臺加持,從製作公司到團隊、演員也都非常專業。在各方實力保障下,《龍嶺迷窟》的商業與藝術之間維持了巧妙的平衡。
以廣告植入來說,拋開非會員的視頻平臺廣告,
《龍嶺迷窟》只選擇了兩種植入。
其一,為明星播報短片廣告。
某同類題材網劇的案例在前,因為讓主演來拍小劇場廣告,本來是為了搞幾個喜劇短片討好觀眾,結果廣告拍的又長又和劇中人設不符,觀眾一片叫罵之聲,引得作者也發微博痛斥廣告做的太長太差。
所以《龍嶺迷窟》的廣告短片都乾脆放在了電視劇開頭,而且比較簡短,也沒有讓主演刻意去耍寶。
其二,就是場景貼廣告。
相比較於其他廣告植入的形式,場景貼廣告看起來不大,植入都在正片中,也沒有獨立的展示時間,會不會效果不太好?其實恰恰相反。
正因為場景貼廣告的「小」,所以才能夠在正片內佔有一寸天地,也正因為出現的時間是正片內容時間,所以才能夠做到讓觀眾在注意力集中時高效展現廣告。
而在場景貼廣告裡小小的耍寶,輕鬆一些效果也很好。
場景貼曝光時,電視劇繼續正常播放,不會打斷或造成暫停,只佔用了畫面一個小角落幾秒鐘,就算不屬於目標消費人群的觀眾,觀影情緒也不會受到影響。
而也正是因為場景貼廣告的靈活性,可以在高光片段、或劇情轉折、精彩處進行植入,通過文案構思來呼應劇情發展,藉助視頻內容來體現產品特點。
IP改編劇,既有不少的先天優勢,比如享受原著粉絲群體、自帶熱度,也會受到不少掣肘,比如改編幅度不能太大,必須拍出「超水平」的效果,不能拉低原作格調等等。
所以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講,IP改編劇都需要一個「適度」,包括商業部分也意味著需要節制,主動改變廣告植入的策略,優選優化植入形式與篇幅,保留劇集內容完整性與節奏感,在進行廣告植入時更加重視觀眾與粉絲的感受。
才能讓更多的原著粉絲與新觀眾大喊一句:真香!